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时间:2021-03-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7题;共14
1. 2分) 下列各组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醋栗(lì 契诃夫(kē 逮捕(dài 伶俐(línɡ B . 恐怖(bù 胚子(pī 畜生(chù 筛子(shāi C . 径直(jìn 没收(mò 调解(tiáo 戳鼻子(chuō D . 揭露(lù 恐吓(hè 蔑视(miè 猪崽子(zǎi

2. 2分) (2020·百色模拟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喧嚣(xiāo) 蹒跚(pán) 洗耳躬听(gōng) B . 殷红(yān) 绮丽(qǐ) 引颈受戮(lù) C . 步履(lǔ) 襁褓(qiǎng) 惟妙惟肖(xiào) D . 粗犷(guǎng) 剽悍(biāo) 相形见绌(chù) 3. 2分)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在警察面前,身材矮小又器宇轩昂的小偷不得不将偷窃的财物交了出来。
B . 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写出了白家与鹿家在黄土地上几十年的恩怨情仇,对人物的刻画简直是入木三分 力透纸背。
C . 在这广袤无垠的草原上,享受清风拂面,顿感心旷神怡。 D . 每当上司训话时,她总是颔首低眉 不争辩。 4. 2分)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航拍中国》纪录片深受好评的主要原因是拍摄者注重“高度、温度、角度”造成的。(在“是”后面加上“因为”)
B . 端午节,无论是粽叶的清香,还是龙舟赛的呐喊,渲染的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把“渲染”改为“表现”)
C .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技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删去“使”)
D .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把(“普遍”调到“欢迎”前面)
5. 2分)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一天天气晴明。___________。正在凝望之间,一朵白云冉冉而来,钻进了我们的房间里。
①远处岗峦起伏,白云出没。 ②有时一片白云忽然飘散,变成了许多楼台。 ③凭窗远眺,但见近处古木参天,绿阴蔽日。④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变成了一片云海。

1 9

A . ①④③② B . ③②①④ C . ②③①④ D . ③①④②

6. 2分)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间, ;你要住在村头, ……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②可观石上生云
③可看水中腾雾 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A . ②③④①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②①④ D . ③①②④

7. 2分) 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 . 《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朝花夕拾》
C . “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其中《大学》《中庸》是《 礼记 》中的两个篇章。选自其中的文章《大道之行也》提出古代大同社会的纲领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 . 《桃花源记》《陋室铭》《核舟记》是按照朝代先后排列的作家的作品。
二、 句子默写 (1题;共9
8. 9分) (2019·安顺模拟 古诗文名句默写

人生总有不如意,但很多文人墨客在面对失意时总能豁达大度,乐观进取。唐代诗人刘禹锡虽被贬23年,仍然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袒露心迹。韩愈虽被贬潮州,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依然显示了“________,________”的忠君之心。
最近一段时间,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英年早逝,一代武侠泰斗金庸阖然离世,让公众在万般不舍与悲哀的同时,不免生出北宋诗人苏轼在丙辰中秋一样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得到书法考级失利的消息,苦练多年的嘉惠一个人躲在教室的角落里偷偷啜泣,我们可以走过去,用李白在《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来安慰她。
三、 名著阅读 (1题;共6

2 9

9. 6分) (2017七上·商城期中 名著阅读。
①鲁迅人散文集《旧事重提》又名《________,共有________篇文章。
②《二十四孝图》里,鲁迅最不解,甚至反感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两件事。
四、 诗歌鉴赏 (1题;共10
10. 10分) (2019·自贡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浪淘沙 (南唐)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①珠帘用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②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注】①桁:通作“行”。一桁,一带、一列。②壮气:暗用丰城剑气,见《晋书·张华传》,蒿菜:野草。 1 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判断正误。
①一,二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只”,除了哀伤再无别的,极言哀情之深。 ②“终日谁来”,自己今为阶下囚,整日无人来访,流露出对人们趋炎附势的不满。 ③下片金剑、壮气连用,既写出了李煜对亡国的无奈,又写出了内心的不甘。 ④“晚凉天净月华开”,天空澄澈,明月朗照,词人的心境随之变得明净、开阔。 ⑤最后两句照应开篇,“空”与“只”相互呼应,无比空虚中又增添了无限凄凉。
2 “秋风庭院藓侵阶”与刘禹餳《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都描写了苔藓爬上台阶之景,但两句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五、 现代文阅读 (2题;共34
11. 14分) (2017七上·益阳期末 阅读秦俑的《榜样》,完成后面小题。
峰子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家乡教书。当同学们都去火车站送他时,峰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一句悲壮的古诗: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先到县教育局报到,签了字后,办公室的同志瞪着一对金鱼眼问:“你是师大毕业的?”峰子什么话也没说,背起两大袋子书和行李,头也不回地搭车回了家。
父亲见峰子回来了,远远地迎了上去,说:“工作好了吧?”峰子没吱声,把行李往父亲手上一放,回到家“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水,然后才说:“省晚报让去做记者,
没去。” “怎么?”
“我想回村里学校教书。
父亲颤着声问:“是不是在学校里犯了事?”
“年年都评三好学生呢,怎会犯事?”峰子坐了下来“那怎么回咱这破村?”“学校不是少了老师么。” A】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便去张罗着煮面条。峰子早没了娘。他看着驼了背的父亲,心中不由惴惴
3 9

不安:父亲要是骂他一顿,或者打他一记耳光,他的心里也许会好受一点。
吃过面,峰子便去村小学找校长。
B】说是学校,其实不过一层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木杆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学校长年驻校的,也就校长一人。
峰子在学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校长,校长正戴着那副掉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在地里侍弄自己种的蔬菜。 峰子轻轻地唤了一声:“校长”。
校长回过头,眼镜差点儿就掉到了地上。他见了峰子,脸上的笑便浮了上来,说峰子回来了。 “我是来向您报到的,我也来学校教书,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
“你…….”【C】校长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汪了泪,顾不上擦掉泥巴,就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 校长破例炒了一盘蛋,邀峰子喝一盅。校长一边喝酒一边说:“想你考上大学那年,学校里的娃儿就加了一倍,大家都把你当榜样呢。”
峰子就想起往年的寒暑假,他一回家,总有东家西家的请他到家里吃饭教课,说是要自家的娃子学学他的样。 可是,这一年暑假过去,也没见哪家有人来请他。和乡里乡亲的见了,还有人不相信地问:“峰子,你真回咱村里教书?”
峰子就爽快地回答:“是!”
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竟暴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校长和峰子都不明白:老师多了,学生怎么反倒少了? 于是峰子拿了一份花名册挨家挨户去问,问来问去,都回答说,我家娃儿不念书了,过两年让他到外面打工去。 峰子说:“孩子还小,怎就不让念了?”念了书没用。 “怎没用?念了书可以考大学啊。”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话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
年后,县教育局捎了信过来,说是让峰子去领“扶贫助学志愿者”奖章,他成了全县教师的榜样呢…… (选文略有改动)
1 认真阅读小说,将峰子的主要活动补充完整。
告别同学→________→回到家里→________→答乡亲疑问→________→获得嘉奖
2 得知峰子决定回乡教书后,A】处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复杂心理;C】处校长“……·只是汪了泪,……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则反映了他________的心理。
3 B】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反映了乡村怎样的特点?体现了峰子怎样的品质? 4 联系上下文,试写出【D】处“嘀咕”的话。
5 峰子是一位有着“悲壮”色彩的主人公,文中用了大量笔墨来表现他的“悲”和“壮”,请各举一例并作简要点评。


4 9

12. 20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1 什么是“格物致知”?

2 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3 传统教育的“格物”和“致知”与现代学术的实验之间有怎样的相通之处? 4 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六、 对比阅读 (1题;共11
13. 11分) (2016·奉贤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孙期传
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少为诸生,勤习典籍。家贫,事母至孝,牧豕①于大泽中,以奉养焉。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里落②化其仁让。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郡举方正③,遣吏赍④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司徒黄琬特辟⑤ , 不行,终⑥于家。
【注释】①豕(shǐ):猪。②里落:与后文“里陌”意思相同,村庄。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也指被举荐的士人。④赍(jī):持有,携带。⑤辟:召,征召。⑥终:死。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相约不犯孙先生舍 ________ ②期驱豕入草不顾 ________
2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远方的人跟着他这个学者,都拿着东西经过田野追赶他。 B . 从远方来跟着他学习的人,都拿着东西经过田野追赶他。 C . 远方的人跟着他这个学者,都拿着经文在田野中追着他(请教) D . 从远方来跟着他学习的人,都拿着经文在田野中追着他(请教)
3 孙期是个读书人,但他却不耻做粗鄙之事。其中,“牧豕于大泽中”是为了________“驱豕入草不顾”是为了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4 根据本篇“传”的内容,完成下表。
姓名:孙期

家庭住址:________
5 9
家庭成员:母亲

经济条件:________ 品质特点: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七、 作文 (1题;共1
14. 1分) 题目:你的______________,让我记住了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6 9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7题;共14
1-1 2-1 3-1 4-1 5-1 6-1 7-1
二、 句子默写 (1题;共9
8-1
三、 名著阅读 (1题;共6
9-1
四、 诗歌鉴赏 (1题;共10
10-110-2

五、 现代文阅读 (2题;共34
7 9

11-1
11-211-311-411-5



12-112-212-312-4



六、 对比阅读 (1题;共11
13-113-2

13-3
13-4
七、 作文 (1题;共1
14-1
8 9



9 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e10ca1834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e.html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