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与艺术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科学与艺术
浅谈科学与艺术


内容摘要:
科学与艺术的差异是人类活动多样性与复杂性的反映,科学与艺术的联系是人类认识发展深化的反映,科学与艺术的共同源头是自然,认识自然和表达情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科学界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界要实现科学与艺术的有机融合。关键词:
科学艺术差异联系融合回归
分工使科学与艺术异径而走,分工也分化了人的心智,分化了审美与求知。于是,艺术在追求审美中疏忽了规律,科学在追求规律中遮蔽了审美。为了追求对科学之美的一种认识与把握,近几十年来,尤其是近年来,有许多有识之士提出要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
科学与艺术的差异
科学以思想形式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而艺术则是以感情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艺术家的目的是创造美学对象,对科学家来说,美学是达到解决科学难题的工具。艺术可以拥有广大的欣赏者,科学则不然。艺术活动的成果没有过时之说,科学则毁灭了自己的过去。二者最明显的差异在于科学是逐渐进步的,而艺术则不然。
科学与艺术的联系
李政道先生说:“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他们追求的目标是真理的普遍性。”艺术与科学的灵魂同是创新。一个好的科学理论要符合对称、和谐和简单的性质,这几乎构建科学理论的“美学标准”
对称对称性在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运动规律在时间平移中能够保持不变,说明时间平移的对称性。时间平移对称性导致能量守恒定律。19世纪8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创立的方程组也展示了完美的对称性。和谐:毕达哥拉斯发现乐器的弦长成整数比例会发出和谐的声音,进而用和谐观点解释宇宙的构成与宇宙之美,开普勒信奉毕达哥拉斯主义,创立了行星运动三
1

科学与艺术
定律。广义相对论内部自洽,而且他和整体物理学原来使用的范围相一致,体现高度和谐,也体现出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整体之间固有的和谐。
简单:哥白尼少几个圆的想法推翻了地心说创立了日心说。牛顿第二定律F=ma量子论E=hv,质能方程E=mc2,无不展示简单之美。
艺术也注重对称、和谐和简单,这实际上在无声无息中与科学相关联,并促使科学的发生发展。
实现科学与艺术的联姻
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与艺术源于人类活动的简单高尚的部分,都追求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实现科学与艺术的联姻,会使事实的认知更加清晰、明了。那么如何实现科学与艺术的联姻呢?第一,提升我们所站的高度
萨顿把真、善、美比喻为三棱锥型塔的三个面,并认为:当人们站在塔的不同侧面的底部时,他们之间的距离很远,但是当他们爬到塔的高处时,他们之间的距离就近多了。由此可见,科学本质上是人文的。以往我们之所以将科学的真、善、美相分离,对科学的人文价值几近漠视,只是因为我们所站的高度不够而已。要想提高所站的高度,就要学习科学史,加强科学美学领域的深入研究。第二,创立交叉学科
科学美学的研究必须要按学术的规范进行,而不是只限于随感式的联想。可以创立艺术与物理学,美学与科学革命等相类似的科学与美学的交叉学科。第三,注重艺术素养的提高
在中国,素质教育并没有真正实现,学生只是一味应试,而缺少艺术素养。通过艺术素养的提高来实现其创新性,并促使将创新性应用于科学研究中。从小学习绘画等基本知识并增设艺术鉴赏课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第四,让科学回归人文
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扩大来说就是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现在我们讲科学与人文,思是强调人文是不可能被自然科学兄弟化的,它永远是母体。然而在中国,文理分科的教育问题严重阻碍了科学回归人文。要想实现,必须避免文理分科,建立综合性院校,创建一些科学与人文交叉的学科。
2

科学与艺术

未来的文化将是科学与艺术、人文融合的文化,是不同文化不断交融的文化。实现科学与意识的融合迫在眉睫,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戴吾之、刘兵著《科学与艺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月第一版2】吴国盛《让科学回归人文》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8月第一版3】李政道著《科学与艺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萨顿著《科学的生命》刘珺珺译商务印书馆19875】库恩著《必须的张力》纪树之等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c92fa2ded630b1c59eeb57f.html

《浅谈科学与艺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