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比较教案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大小、多少、长短、轻重的比较,这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后续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及认识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基础。教材借助和学生学习息息相关的生日情境,使他们懂得物体间是可以进行比较的。落实在具体内容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活动过程中,初步认识多少和大小的关系。
“过生日”呈现的是所有孩子喜欢的场景,也是吸引学生开展比较的一个载体。学生在对切的生日蛋糕的大小,以及切的西瓜的大小进行比较,得出哪个大哪个小,这些都比较直观,比较简单。在开展大小比较时,应该突出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物体的多少比较,是桌子上放了3饮料,通过图片或者学具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得出哪个多哪个少。两瓶饮料谁多谁少的比较较为复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把两瓶饮料倒入相同的杯子或者其他容器内比较而得出结论。
2. 在充分感知中,认识物体的高矮和长短关系。
对高矮的比较,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两个物体间长短的比较,一般是采用直接比较的方法,在利用长短知识比较“谁走的路长”的情境中,可以让学生说出充分的理由。
3. 在活动中逐步体验,理解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在比较轻重中,共安排了3个活动,“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是学生认识物体之间质量关系的一个过程性的展示。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在入学前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凭自己的经验,直接判断一些物体的轻重。如在狮子和老虎压跷跷板中,狮子比老虎重,在老虎和豹压跷跷板中,老虎比豹重,过两次比较得出狮子最重豹最轻。对学生来说,能直接判断并不表示他们已经熟悉或者了解物体的轻重关系,为此我们可以给学生直接感知的机会,通过“掂一掂”活动,他们就知道谁轻谁重了。“称一称”是为了在学生对“掂一掂”的认知中发生冲突设计的,学生在掂两个质量差异不明显物体中,可以使用“称一称”的方法。



本单元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多少、大小、轻重、长短,学生并不陌生。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等差异较大,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活动中,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要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大胆尝试操作、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1. 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2. 了解大小、多少、长短、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3.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4. 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1.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从游戏、身边的数学和熟悉的情境中发现相关的问,并能用数学语言来描述。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和他人交流。 3.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学到的方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1 过生日 1课时 2 下课啦 1课时 3 跷跷板 1课时


过生日。(教材第18~19



1.通过多少、大小的比较,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感知要想知道谁多谁,就必须进行比较。
2. 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 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 重点:让学生获得比较多少活动的体验。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课件,杯子,水。



: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 :喜欢。
: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寿星,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她的生日是怎样过的?餐桌上都有什么? (出示教材第18页情境图 列举出餐桌上摆放的物品。
:如果让你来切蛋糕,你想切成什么样? (学生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过生日”是每个儿童非常喜欢的事情,用过生日的情境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发现餐桌上的摆放有所不同,并用切蛋糕的活动吸引学,活跃课堂气氛。

1. 比较大小。
:如果有人把蛋糕切成这样,你觉得怎样分配比较合理呢?(出示教材第18页比较蛋糕大小情境图


1:把③给自己吃,因为我喜欢吃蛋糕;把②给妈妈吃,因为妈妈过生日;①给爸爸吃,因为爸爸不喜欢吃甜食。
:你为什么吃③呢? 1:因为我最喜欢吃生日蛋糕,所以我吃最大的。爸爸不喜欢吃甜食,我就让爸爸吃最小的,中间的那块就让妈妈吃。
2:把③给妈妈吃,因为妈妈是寿星。把②给爸爸吃,我自己吃①。 :你为什么这样分配呢? 2:因为妈妈是寿星,我让妈妈吃最大的。我最小,我就吃最小的,中间的那块让爸爸吃。
3:爸爸吃③,因为爸爸最能吃。妈妈吃②,我自己吃①。 :你这样分的原因呢? 3:因为爸爸是最能吃的,所以吃最大的。我最不能吃,所以吃最小的,妈妈吃中间的那块。
……
:同学们都很聪明,虽然分配的方法不同,但是都挺合理的。合理的原因是你们已经比较了了这3块蛋糕的大小,知道哪块最大,哪块最小。
:如果西瓜切成这样,你们是不是也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西瓜图
生:①最大,③最小。
设计意图:“教是为了不教”贴切的体现在这里,学生按着自己的想法动手分蛋糕,分配之前他们了解了这3块蛋糕的大小,已经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了比较,因此学生很容易就能比较出西瓜的大小。
2. 比较多少。
:刚才同学们在分蛋糕时说得都很清楚,理由也都很合理,我都挺佩服你们的。下面我来给他们一家三口分配一下饮料。你们来看一看,我这样分配你们能不能接受?(出示教材第18页三杯饮料图
:第一杯我让妈妈喝,第二杯我让爸爸喝,第三杯我让小男孩儿喝。你觉得我这样分合理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


1:合理。根据每个人吃饭的多少分配,最多的让爸爸喝,最少的给小男孩儿喝。
2:合理。因为爸爸最能吃,所以爸爸喝最多的,小男孩儿最不能吃,他喝最少的。
……. :你怎么知道中间那杯最多呢?第三杯最少呢? 3:因为这三个杯子一样高,倒的饮料也一样高,中间这个杯子最粗,所以里面的饮料最多。
4:因为第三个杯子最细了,而且它里面的饮料和前面两杯一样高,那它里面的饮料最少。
……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喝饮料也是学生愿意做的事情,通过教师分配的饮料,让学生根据里边饮料的多少说出教师分配的合理性。在给教师判断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比较出了哪杯饮料多,哪杯饮料少。
:我还发现他们家过生日喝了两种饮料(出示图片:餐桌上的饮料图,两瓶饮料哪瓶多?哪瓶少呢?你们能比较出来吗? 1:我觉得高的饮料多。 2:我觉得矮的饮料多。 ……
:同学们为什么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因为这两个饮料瓶子的高矮、粗细都不一样,我们就不能准确地判断了,刚才你们说谁多谁少都是靠眼睛观察,然后猜测的,有时候不太准确。你能不能想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呢?(如果学生答不出,告诉学生可以把饮料倒入相同的杯子再作比较。
学生动手操作后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 1:我找来几个一样的杯子,先把高的这瓶饮料全部倒出来,看倒了几杯。然后再把矮的这瓶饮料也倒出来,看倒几杯。哪瓶倒得杯子多,那瓶饮料就多。


2:我找来一个空的饮料瓶子,先把高的那瓶饮料倒进去,然后在液面的最高处画上记号,再倒回原来的瓶子里。然后把矮的这瓶饮料倒进去,液面的最高处在记号的上面就多,在下面就少。
3:我把高的这瓶饮料在瓶子上做上记号,然后把饮料倒在杯子里,再把矮的这瓶饮料倒入高的饮料瓶子里,要是倒完超过了那个记号就是矮的多,要是没超过就是矮的少,要是矮的里面剩下了饮料也是矮的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不同外形物体进行比较,通过他们感兴趣的情境,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动脑的能力。
3. 再观察。
:出示生日情境图,从这幅图上,你能不能用刚学的比较大小、多少,来比较一下餐桌上的物品? 学生可能会发现盘子的大小不同,西瓜和西红柿的大小不同。
设计意图:对于物体大小的比较,由于物体比较形象,所以学生比较起来很容易。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能比较大小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学生可能会说我学会了比较两个或者三个物体的大小和多少;学会了尊老爱幼和礼让……


大小 多少


1. 在教学中创设了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了学生自由选择比较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思维习惯。学生通过参与比较活动,逐步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的学习习惯,

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及初步的推理能力,并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 课堂教学从日常生活入手,根据“过生日”的情境,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共同学习,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与整个课堂学习。.
A
1. 根据果汁的多少给杯子编号码。

(考查知识点:比多少;能力要求:会比较多少。 2. 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
(考查知识点:比较多少;能力要求:能够正确地比较物体的多少。
B
看同样一本书,小明剩下2,小东剩下5,小林剩下3页。谁看得最多?谁看得最少? (考查知识点:比多少;能力要求:能够正确比较稍复杂的多与少。

课堂作业新设计
A:1. 3 1 2 5 4 2. 橘子多,苹果少。


B:小明看得最多,小东看得最少。 教材习题. 教材第19页“练一练”: 1.
2. 第一个最大,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c03889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60.html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比较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