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品出口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20 13:55: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XX财经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 中国纺织品出口问题研究

指导教师:

号:

名: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

XX财经大学教学办公室制



XX财经大学XX学院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XX财经大学XX学院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XX财经大学XX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士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指导教师签名:   论文作者签名:

   日      



中国纺织品出口问题研究

摘要

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然而随着贸易体系和贸易环境的改变,我国纺织品出口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层出不穷使其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认清中国纺织品贸易的现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思考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解决纺织品贸易中的一系列问题,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秩序稳定发展。

关键词:纺织品出口;贸易壁垒;解决对策

The Chinese textile exportation question studies

ABSTRACT

China is the largest producer and exporter of textiles.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trading system and trade environment changes .China’s textile exports have suffered a series of problem ,An endless stream of trade frictions and trade barriers so that it faces enormous challenges .Therefore we must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textile trade and analyzes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thinking about practical measures in order to solve a series of problem in textile trade and promote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in China.

KeywordsTextile exports;Trade barrier;Countemeasures



目录

一、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现…………………………………………………………………………………………1

(一)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种类………………………………………………………………………………………1

(二)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规模………………………………………………………………………………………1

(三)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地区……………………………………………………………………………………… 1

二、中国纺织品出口存在的问题……………………………………………………………………………………….1

(一)国际新贸易主义制约和新贸易壁垒层出不穷…………………………………………………………………1

(二)纺织品出口竞争力不足………………………………………………………………………………………2

() 纺织品行业结构性过剩和同质化竞争需关注…………………………………………………3

() 产业布局面临新形势,新问题…………………………………………………………………4

()节能环保约束力增大,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压力突出………………………………………………………….4

三、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对策……………………………………………………………………………………………5

(一)积极缩小产品与国际标准差距,主动面对发达国家限制和贸易壁垒……………………………………….5

(二)优化全国纺织业产业布局,提升产品附加值………………………………………………………………….5

(三)调整产业结构,适应互联网新形势发展……………………………………………………………………….6

(四)坚持执行绿色理念,赢得竞争优势.…………………………………………………………………………6

参考文献……………………………………………………………………………………………………………………6

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现状

(一) 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种类

作为我国货物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纺织品的出口不但在数量上占优势,而且领域广泛,无论是纺织纱线、纺织织物、纺织制品还是服装及衣着配件等都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纺织品出口目前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纱线、面料和制成品。2011年至2014年,纱线出口比例维持在 11%-12%左右,面料出口比例维持在47%-48%左右,制成品出口比例维持在39%-40%左右。按2014年最新数据,纱线出口占比 11.82%,面料占比48.35%,制成品占比39.83% 纱线大类中,化学纤维纱线比重较大,占整个纺织品出口的7.17%;面料大类中,同样以化学纤维织物比重最大,占整个纺织品出口的17.79%;制成品大 类中,家用纺织品比重最大,占整个纺织品出口的16.18%

(二)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规模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纺织业迅猛发展,一度占据世界贸易的首位。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20122793.7亿美元,纺织贸易规模翻了四翻。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4.3%。受宏观经济的影响,2012年我国的纺织品进出口贸易增速出现了大幅下滑,同比增长仅为3.4%。但是,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14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值是2984.94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2.7%。这说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虽然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增速下滑,但仍呈现缓慢增长模式,且在货物贸易中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就出口规模而言,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以其强大的规模和竞争力给其他国家的纺织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三)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分布地区

纵观2014年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贸易数据,欧盟、美国、东盟、日本仍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贸易伙伴国。据海关数据显示,20141~11月,我国对上述市场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合计1545.88亿美元,同比增长6.55%,占我国对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55.10%,较上年同期提升0.43个百分点。由于几大市场内部经济表现不同,使得几大出口市场有分化表现。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41~11月,我国对东盟出口纺织品服装331.13亿美元,同比增长6.51%,增速较上年同期(30.15%)大幅回落了23.64个百分点;对美国的出口纺织品服装额为460.06亿美元,同比增长7.01百分号,增速较上年同期增长0.89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总额为460.06亿美元,同比增长16.37%,增速较上年大幅增长10.31个百分点;对日本出口额为236.10亿美元,同比下降8.90%,增速较上年同期继续下滑8.27个百分点。

我国纺织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制约和新贸易壁垒层出不穷

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者新重商主义(删去),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

所谓新贸易壁垒是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而言,是指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和(的)新型非关税壁垒。(和下文不用分段)

纺织品行业而言,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给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带来了层层阻碍。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对外贸易领域,一些国家凭借其高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法律或强制性技术法规,限制外国商品进入的一种贸易壁垒。(删去)

我国的主要纺织品出口市场大都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约占出口总额的80%。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是WTO“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也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最为盛行的地区。发达国家由于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自身积累了较高的环境意识和先进的技术优势,这种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的贸易规则,还可以根据需要经常修改和调整,繁琐而又严格的检疫制度、认证体系,对我国出口产品设置了层层障碍,并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将贸易与环保紧密挂钩,我国由于长期忽视环保产业的发展,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这使许多中产品因达不到其“绿色标准”而经常被排挤出该过市场之外,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又称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壁垒,(删去)是以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合格评定程序)等形式出现,涉及的内容广泛,含盖科学技术、卫生、检疫、安全、环保、产品质量和认证等诸多技术性指标体系,运用于国际贸易当中,呈现出灵活多变、名目繁多的规定。由于这类壁垒大量的以技术面目出现,因此常常会披上合法外衣,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最为隐蔽、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

2014年初欧盟化学品管理局开始对欧盟市场的生物杀灭剂(BPR)进行强制统一管理以后,2015BPR法规又有更新,按新法规要求,欧盟将整合生物杀灭剂产品使用和投放市场的规则,重新构建欧盟生物杀灭剂产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这将是又一道影响广东乃至全国纺织鞋服等数十类产品出口的重大贸易屏障。对此广大纺织企业应加强研究欧美等生物杀灭剂及处理物品中有害物质的相关规定,并积极与上游企业携手,加强源头控制,共同应对BPR法规带来的挑战。

()纺织品出口竞争力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有品牌,出口信息不对称和营销手段落后等问题,使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不足。

我国纺织品生产领域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过度依赖外国市场,使我国的产品附加值比较低。虽然中国的纺织服装技术近几年来有所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纤维、纱线、织造、染整、设计这几个技术环节,因为这些内容都比较容易被模仿,因此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大都通过大规模的简单模仿和复制国外产品。且目前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多以低档的大陆货为主,粗加工和改进型产品多,精加工和换代产品少。但是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发达国家消费者对纺织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健康、安全、舒适、绿色高品质的纺织品逐渐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个性化的追求使国际纺织品市场逐渐呈现多规格、多品种、时尚化、品牌化的新时期。我国这种国外企业下订单,国内企业进行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或者进行贴牌生产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在加工制造环节参与国际分工,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这既对国际收益产生了不良影响,也不利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服装品牌开发意识不强,大部分服装企业一直依赖外贸订单,不注重培养自己的服装品牌,没有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力的能力,大部分服装行业的意识仍然停留在要什么,做什么,有什么买什么的低级阶段。真正有能力的国际品牌寥寥无几。

出口企业的国际营销水平比较低。我国目前的纺织品生产规模和能力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但

是在市场渗透,销售渠道开发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国的服装出口企业在接单、生产、交货、结汇之后,基本不参与物流、零售、售后服务、品牌推广等一系列增值环节。在服装销售的整个价值链中,大部分的利润被进口商拿走,出口只占一小部分利润。并且在销售渠道的开发上面,不能较好的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优势,销售渠道单一,成本较高,也不利于出口竞争的的提高。

(三)纺织品行业结构性过剩和同质化竞争需关注

1. 纺织品化纤行业结构性过剩

产能过剩(Excess Capacity)即 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消费能力的总和。产能也就是生产能力,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的数量。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加工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与生产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数量质量、组织技术条件有很大关联。

众所周知,生产过剩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产品滞销、资金链断裂、人员流动。然而化解产能过剩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如今我国的纺织品化纤行业也正在遭受生产能力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市场过度竞争等问题的困扰。

无论是PTAPET、涤纶短纤,还是化纤织造坯布,由于市场敏感度不高,加上企业对2009年和2011年行业景气程度的预判过于乐观,投资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些都使得近年来我国的化纤新增产能出现惯性增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4年春季行业调研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PTA有效总产能3300万吨,实际需求量2700万吨,进口量200万吨,产能过剩约400万吨。预计2014年有效产能将达到4000万吨,如果按照国内需求新增350万吨,进口200万吨计算,2014年产能过剩将超过750万吨。面对当前化纤终端市场需求不足所造成的短期内化纤产品难以被消化的问题,最终会使行业的低增速和高库存成为一种常态,最终阻碍整个纺织品市场的发展。

2.纺织品行业同质化竞争需引关注

纺织产业集群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产业组织形式,大多数集群以县、镇区域经济为主,在市场机制充分作用下,企业高度集聚,规模经济效应明显,产业与市场形成互动发展局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集群经济占全国纺织经济总量近2/3,纺织集群以其旺盛的经济活力发展成为我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开始显现,由于大多数纺织产业集群是自发形成,中小企业扎堆,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产品获得市场生存空间,企业同质化竞争现象突出,不仅带来集群企业相互间的过度竞争,也制约着集群经济科学发展和纺织工业整体转型升级。

  首先,集群内产业关联度不强,普遍缺乏龙头企业与其他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从经济规模来看,集群区域内存在大量的纺织服装企业,但企业多数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劣势,彼此间相对孤立,缺乏细致的分工,仅仅是企业的扎堆聚集,集群优势还很薄弱,客观上造成了集群内企业和集群间同质化竞争。

  其次,集群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相对落后,导致企业产品附加值低,产品同质化竞争现象突出。虽然不少集群通过加强公共服务,加上优势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加大研发投入,使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但是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总体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集群企业中,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不多,大多数企业还处于贴牌加工、模仿加工的生产模式,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低,研发设计专业人才不足,造成产品技术含量少,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

  再次,集群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够完善,制约着集群发展和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集群内企业分工协作程度不足,无法正常派生相应的配套服务体系,加之地方政府对纺织集群发展定位

不明和管理滞后,这就致使集群缺乏必要的产品质量认证体系、服装研究设计中心、教育培训基地、产品销售区域网络和贸易中心、服装及流行文化设施等配套服务体系,影响集群的经济发展后劲和产业转型升级。

(四)产业布局面临新形势,新问题

当前,纺织行业进入新常态,其主要特征涉及宏观总需求、微观市场特点、经济风险、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对于纺织行业而言,如何从战略高度认识新常态,用改革和创新适应新常态,显得紧迫且重要。应该说,新常态包含着经济增长速度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变化、资源配置方式转换以及经济发展包容共享等全方位转型升级在内的丰富内涵和特征。纺织服装行业目前正处于深化转型升级、加快强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新形势使发展的任务更加复杂艰巨,正确认识纺织行业新常态的特征,积极适应新常态,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十分重要。

首先,当前纺织行业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方面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经营模式的创新,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型。这不是一个局部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在生产经营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将面临变革与创新的紧迫性。二是科技研发的创新。纺织行业科技创新仍然面临着基础研究相对薄弱,产业创新缺少基础支撑。行业中缺少具有引领作用的骨干创新主体,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的作用发挥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瓶颈需要突破,尤其是对行业转型升级关系重大的先进适用技术和成果需要加快转化。

其次,整合现有资源,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集群已经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优势效应在逐步显现,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面对当前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贸易形式,针对服装订单转向东南亚国家、土地紧缺,成本上升等问题,我国的纺织品服装业应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从求大转向求强,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

最后,纺织行业也面临着网络渠道的挑战。2013年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互联网已经覆盖到中国所有城市和乡镇。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技术基础,但同时也给传统运营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纺织产业带来刘 明显的变化。随着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纺织行业作为传统产业和民生产业,要想在当前日益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提升,就要充分利用网络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等渠道来提升品牌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直以来,纺织行业的产业链涉及从纺纱、织布、漂染、后整理、成批生产,到品牌营销管理、渠道管理,物流配送、零售终端等诸多环节。由于纺织行业属于传统行业,产业链较长,加之纺织行业绝对多数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平均利润率普遍不高,因此对高附加值的设计研发技术创新投入成为企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五)节能环保约束力增大,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压力突出

201511,新《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随着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出台,印染行业在节能环保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此时,染料不断涨价、成本要素不断提升,市场需求又萎缩不振,巨大的压力考验着这个作为纺织工业最关键、也最基础的行业。环保形势严峻,纺织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提高,监控范围扩大,总减排量任务较重。广大中小微企业应对能力普遍不足。

染是纺织产业链中提高纺织品附加值的关键环节,既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行业,同时也是纺织工业实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重点行业。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节能环保已成为制约纺织服装行业绿色发展的瓶颈,其深度和广度决定着纺织强国步伐的快慢。

而纺织行业,也早已被倒逼着加速着转型升级。特别是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到《印染企业环境守法导则》的出台,印染行业洗牌在加剧。现在国家对印染的准入政策越来越严格,废水间接排放标准提高到COD200mg/L,敏感地区甚至到了COD60mg/L;国家没有把印染污泥列入危险废物名录范围,但在环境管理过程中,却将印染污泥作为危险废物对待;废气、污泥以及淘汰落后等处处都是门槛,不加大投入企业迟早被淘汰。

由此,为了配合新环保法的实施,20141231日前宁波杭州湾新区39家企业印染企业被关停;2015113日杭州江干区一举端掉了12家违法染色加工窝点;201511日起,绍兴柯桥区首批35家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被区环保局责令停产整治和限制生产⋯⋯而在浙江绍兴、福建石狮等印染聚集地,印染企业被关停不计其数。环保法的实施,势必要加剧印染行业的重新洗牌,一些优势和资源将向大企业倾斜对于大多都是中小企业的印染行业来说,环保是机遇,但更多的还是压力。

三、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对策

(一)提高产品质量,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

在国际贸易摩擦中,各国能利用技术性壁垒和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限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的纺织品技术标准与国际的脱轨,以及发达国家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利用步伐很快,绿色纤维、无毒染色等新技术正在迅速发展。

政府方面要大力宣传并加强环保意思。面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要大力发展对外出口贸易,就必须大力加强宣传环保意识。与时俱进,建立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质量标准体系,可以借鉴ISO14000认证标准等采取“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制定适合我国防止行业的标准体系,建立中国自己的绿色保障机制,从而扩大纺织品国际市场;实事求是,建立和健全出口产品绿色壁垒预警机制。应尽快建立对国外技术和绿色壁垒的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加强我国的通报咨询网络建设;加大对绿色产品研发提供经济支持。

纺织企业方面应提高绿色安全意识,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声誉,大走质量战是企业在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尤其是提高绿色安全质量;重视国际贸易市场信息及其战略战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的发展道路,从长远看,企业为了更好的避免和减少过及贸易壁垒带来的损失,就必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优化全国纺织业产业布局,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当前纺织集群同质化竞争现象日益突出的形势下,迫切需要行业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从根本上推动纺织集群和产业转型升级。其一,在空间布局上推动纺织产业形成东中西部分工协作的集群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应积极依托龙头企业,完善集群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技术研发设计和区域品牌营销优势,扩大集群的集聚力和辐射力。中西部地区,立足当地资源与劳动力成本等要素比较优势,积极培育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促进纺织产业集聚化发展,尽早形成全国东中西部合理分工协作的集群布局。其二,要在集群内提高企业网络关联度,提高集群根植性和抗风险能力。通过整合供应产业链,加强专业化分工协作,密切联动上下游企业包括布料、辅料供应商、生产商、配送中心、批发商、零售商和顾客等,涉及从纺纱、织布、印染、成批生产到品牌营销管理、渠道管理,再到物流配送、零售终端的售后服务管理等诸多环节。其三,要加强地方政府和集群企业的互动,以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为纽带,加快构建产业集群创新模式。鼓励发挥龙头企业的人才队伍优势和创新研发设计优势,积极推广宣传现代企业营销管理经验,整合提升集群内的各种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因此,纯粹的加工制造没有出路。中国纺织企业必须要在产业链、价值链中提升自己,通过品牌、科技的提升来提高我们的产品附加值。

(三)调整产业结构,适应互联网新形势发展

纺织行业要积极开展互联网+纺织行动,推进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纺织行业要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新机遇,加快融入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纺织服装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引导纺织服装企业运用互联网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当前,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正在逐步深入到纺织行业,从大规模批量生产到大规模定制生产,从全能性生产到网络性生产,从制造业信息化到制造业互联网化,从零售代理到电子商务。互联网思维下的纺织业,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互联网特性,构建纺织行业新的生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015年及未来几年中,大数据、智能制造、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简称“大智云物移”)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纺织信息化进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

大数据概念尽管最近才流行,但是已经涉足纺织行业的方方面面,最典型的莫过于服装的精准营销广告。纺织企业多年来对业务数据实现计算机管理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多种来源的数据信息,产生了即时分析海量信息并产生价值的迫切需求。未来几年,纺织骨干企业要在工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用大数据技术,比如电子商务的精准营销、服装的大规模定制,提升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产品营销及服务等环节的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率。

  智能制造是今后纺织装备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未来几年开发以人机智能交互为特征、面向各道纺织工序的智能制造技术,一方面努力提高单机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形成网络化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推进纺纱、织造、印染、服装生产制造设备联网和在线监测,形成智能化生产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积累和完善相应的知识库和专家系统。

  云计算是数据处理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云服务的资源可以无限扩展,随时获取,按需使用,按使用付费。在技术日益成熟,应用日益广泛的情况下,开发商利用云服务平台为广大客户提供资源优化共享、使用安全可靠的服务,提高信息化服务的水平。云计算模式可以成为软件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物联网是智能制造和大数据的基础,已经逐步渗透到纺织服装业的各个领域,尤其在纺织生产在线监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实时提供各种类型的数据,包括对生产线各个环节的准确跟踪、仓储和物流系统的及时监测、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追溯等等。RFID也应用于多种智能设备,如粗细联输送系统、服装吊挂系统,以及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以上这几项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取得重点突破,将有利于开发出适合行业特点、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系统和软件,有力促进纺织行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建设,形成覆盖更广泛,资源更丰富,响应更迅速,功能更强大,应用更深入的一体化系统,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改造提升。

(四)坚持执行绿色理念,赢得竞争优势

纺织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和重要民生产业,在面临资源约束和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下,迫切需要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和实践角度,解决好行业和企业与社会、环境、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在企业经营理念、文化建设、发展布局、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逐步达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首先为了推介先进环保技术和经验,印染协会需要做出一定的努力,针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有关节能减排问题、行业转型升级遇到的一些关键共性技术进行交流和推厂。促进整个印染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水平的提高,行业的先进装备比例提升,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以及生态安全方面的提高

其次,技术支撑是纺织服装业绿色转型的基础,纺织服装业应充分发挥再利用的价值。关键是在在于面料的开发,面料的科学的科学成分和再生组织纤维方面。所以,在开发面料时,应先考虑服装的回收问题。比如调整面料组织纤维的成分结构,科学的使用再生工艺。同时,加强研究和开发植物类纤维,挖掘多种资源,进行科技攻关,通过广泛利用生态自然资源降低成本。

再次,要实现纺织行业的绿色转型也离不开国家财税政策的支持。国家财税政策应对服装纺织行业绿色转型给予一定的支持,这其中包括对技术研发、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等环节的支持。由此引导企业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

从全球来看,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逐渐成为潮流。因此只有坚持绿色理念,促进行业绿色转型升级,才能在国际中赢得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欣.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与对策[J]国际商贸探索,2011

【2】 朱镇斌,朱重生.中国纺织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时代金融,2012

【3】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行业发展报告,纺织工业》[M]北京经济出版社

【4】 《中国主要出口商品量值(20101-8月)》[J]国际贸易2010年第10

【5】 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ccct.mofcom.gov.cn/

【6】 高长春主编,《现代纺织品经济与纺织品贸易》[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7】 林卫,《中国纺织品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0812

【8】 梁龙,《绿色,再出发》,[J]《中国纺织》杂志社20152

【9】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J]2015年第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80a9ae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8.html

《中国纺织品出口问题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