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练习题

发布时间:2020-05-05 18:44: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练习题

1、 为什么说实践观点对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具有根本意义?

答:对马克思来说,实践的观点是思想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其哲学思想的建构原则。 可以说,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来源和活力、目的和归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理论体系的一条主线。因此,实践观点也可以说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根本动力。马克思的哲学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实践精神的精华,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的哲学活动基本是围绕实践展开的。他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做实践去理解。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这种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的思想机制。实践观点不仅是批判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马克思的哲学是与时俱进的,是随着实践的变革而不断处于变革之中。因此,实践观点在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过程中具有根本意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

答: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的基本内容有:

1) 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动力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们为了生存,必然要进行生产,产生共同活动,形成一定的交往关系。这些交往关系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又对生产力的发展有重大的反作用。“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95年版,P80)“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95年版,P107)世界历史是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长期交往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内在的根本原因它们决定着本地区、本民族交往的发展水平和要求,也决定着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交往关系的发展程度。这样一来,随着人们交往活动范围的扩大,民族之间的封闭状态和分工便被打破,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2) 资产阶级是开创世界历史的主体力量

资产阶级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极大的生产力,从而为世界历史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对此做了十分中肯的评价:“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95年版,P277)资产阶级通过发展大工业和开拓世界市场,产生巨大的生产力,在世界范围内处建立联系,使得原先的民族的地域的狭隘历史限制被打破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扩大了。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的同时,又带来了国家间生产和消费世界性。由此可见,资产阶级是开创世界历史的主体力量。

3)共产主义的实现有赖于世界历史的形成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深刻地阐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是由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而要实现这一过渡,需要相应的物质条件和阶级条件。他们认为,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具备三个相互依存的基本条件:一是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二是人们之间的世界性普遍交往三是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类的普遍交往和无产阶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只有生产力发展了,交通工具发达了,人们之间的世界性普遍交往才有可能;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无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才能在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显示自身的力量。

3、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权威和自治的思想?

答: 1)马克思恩格斯的自治思想:

自治在实质上意味着劳动者本人成为自己劳动的主人,他作为自由联合的生产者决定着社会共同体的整个发展,这样剩余劳动就真正成了必要劳动。简言之,自治就是历史性地克服当代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或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中存在的经济异化和政治异化马克思的自治思想形成于1856年,即关于直接生产者、联合起来的工人管理生产和社会的观点。但是其丰富和完善却是在系统地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之后。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比较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自治思想。在他们看来,广大人民要想真正获得自治,就必须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打破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使权利正真掌握在广大人民手中,人民才能正真实现自治。无产阶级统治的实质就是人民自治。

2) 马克思恩格斯的权威思想:

自治要想获得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权威的存在。恩格斯曾说:“把权威原则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而把自治原则说成是绝对好的东西,这是荒谬的。权威与自治是相对的东西,它们的应用范围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强调无产阶级自治的同时,也强调权威的存在。从本质上讲,权威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即便是消灭了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权威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也依然在发挥着自己应有的作用。从实践层面讲,权威是产生与社会实践。人们在从事社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必然服从一定的决策,收到一定意识的支配,我们所服从的意志就是一种权威。只要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就不可能离开这种权威的存在。社会关系层面上讲,权威是普遍联系的交往形式。人们在社会、社区、家庭等集体当中与不同的人产生联系,发生交往,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权威,它把一定的意志强加给我们,有要我们服从。只要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必然会受到强加与服从的双重影响。

4、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如何依据人的发展状况来描述社会形态演变的?

答: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关于三大社会形态的经典论述: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

第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的依赖关系,体现一种直接的社会关系。在这个社会形态中生产力极度落后。在这一阶段,商业、货币、交换等的逐步出现,生产力逐步得到发展,随后出现出现了第二种社会形态,即物的依赖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这时,人们从各种自然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独立和自由,人的社会关系也变得十分丰富和复杂,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第三个形态:个人的全面发展,此时的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人不是在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自身的全面性。这时候,社会的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高速发展。

5、如何理解马克思晚年所做的古代社会史研究对唯物史观的贡献?

答:晚年马克思既没有放弃、中断《资本论》的写作, 更没有处于“慢性死亡”, 而是在认真考察、全面系统研究世界发展新形式的基础上深化和拓展了唯物史观理论将自己的理论上升到世界史观的高度, 实现了重大的哲学创新。马克思从中年到晚年从不惑之年的《资本论》创作到晚年四大笔记的探索思想发展的主导趋势和基本趋向是从以实践观为核心的唯物史观走向以世界市场为经济原点的世界史观、全球史观。这种以世界市场为基点的世界史观、全球史观是马克思唯物史观自身包含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它自身发展中的新高度、新境界、新水平。

史前社会理论是马克思在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人类社会上最早出现的社会形态为研究对象在充分研究、利用当时文化人类学的优秀成果基础上,所得出的关于原始社会产生、发展、消亡的一般规律的学说。他对哲学思辩时期、政治经济学时期、文化人类学时期三个时期进行探讨弥补了唯物史观关于原始社会理论的不足并用大量的实证材料科学地阐明了私有制是如何从公有制转化而来的,从而丰富、修正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晚年以东方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俄国、中国、印度)为研究

对象,总结出的关于东方社会的历史发展、现实状况以及未来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它的提出初步科学地解决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东方社会发展的特殊道路问题。

6、如何正确理解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两种生产”理论?

答:恩格斯在1884年完成了历史巨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第一版序言中恩格斯就详细、系统地论述了两种生产理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劳动越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的财富越受限制,社会制度就越在较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这是两种生产理论第一次被全面、系统集中地论述,也标志着两种生产理论的形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1)这两种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历史是由人们所创造的,人们创造历史首先得解决的问题是衣、食、住等问题。否则,人们不仅不能“创造历史”而且自身也无法生存。物质资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人类只有不断繁衍种族,生育后代,不停地进行这两种生产才能使人类社会持续地发展。

2)不同历史阶段下社会制度受两种生产关系的制约。恩格斯明确指出:“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生活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无论是对原始生活还是对共产主义社会都是适用的虽然各种生活制度的构成和存在都是在两种生产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两种生产所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同的。恩格斯指出:“劳动越不发达,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生活的财富越受限制,社会制度就越在较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 生产力水平越低,生活制度和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越受人类自然生产的制约;反之,当生产力越不发达,生活制度和人的发展受物质资料生产的制约程度就越大。

3)两种生产理论与实践和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人类为自身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产力主体支撑生产力的发展家庭的发展制约着生活制度;另一方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物质资料生产,劳动创造了人,改变了人,并反馈给人类生产;劳动的发展阶段决定着社会制度,两种生产都是历史中的决定因素,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但两种生产的决定作用最终要归结到生产力的决定作用上。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物质资料生产对人口生产具有制约作用,反过来,人口生产也对物质资料生产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两种生产的主体都是人,不能说是谁决定谁,只能说在特定的阶段谁的作用较为明显,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具体的社会形态中两者的作用也不同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物质生产落后,人类自身生产作用明显,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提高了,物质生产相对发达,物质生产对社会的发展就会起较为明显的作用。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主要靠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人类自身的生产就较为明显,到那时其实两者生产已基本达到一致了。

7、如何看待第二国际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斗争?

答: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第二国际理论家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阶段。 第二国际主流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是在一个相当复杂的环境中进行的这一时期不仅是资本主义的和平”发展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面临危机论经济决定论和新康德主义等各种理论挑战的时期。在此背景下各理论家在恩格斯晚年工作的基础上均试图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出路问题从而形成了他们在新时期重构马克思主义的三种不同向度:一是,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右派认为当时的社会情况与马克思主义学说产生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很本的变化因此主张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问题上放弃暴力革命的方式走社会改良的道路在理论上用康德的伦理学“补充”马克思主义二是,以卢森堡为代表的左派则认为,当时的社会性质与马克思在世时相比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因此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观点而无需做任何调整。三是以考茨基为代表的中派采取了一种折中的立场。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策略上他们实质上采取了与右派相同的取向;在理论上则与左派一样,主张应该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原则。

特殊的历史时期,赋予了第二国际理论家特殊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和恩格斯谢世以后,第二国际理论家不仅肩负着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任务,而且还要扞卫马克思主义以抵制来自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理论挑战"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在变化了的社会形势下发展马克思主义,以使其能够得到不断传承并继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因此,他们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第二国际理论家们在翻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经典着作的同时,在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还凭着自己的领悟,通过重新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写下了通俗易懂的经济学和哲学着作。第二国际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宣传、扞卫和拓宽其研究范围方面。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尤其是哲学方面,他们主要将其通俗化了,并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阐释。

当然,第二国际理论家们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他们虽然在一些具体观点上是正确的比较切近马克思的本意,但最终都导入了某种错误倾向之中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哲学性质的否定或错误理解,对自然的费尔巴哈式的理解以及在社会历史问题上对人的能动作用的忽视。而这些缺陷都源于他们在基础地位上将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等同起来没有领悟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正内涵因此,当他们站在旧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把马克思哲学的基础等同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时他们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上述缺陷也正因为这一错误的哲学立场,使得他们同时忽视或误解了马克思哲学中的根本性问题:实践观点和辩证方法。

8、如何认识列宁关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与“一国革命首先胜利”的理论?

答:关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理论,是列宁对帝国主义各国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分析而作出来的。它是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首先获得胜利的理论基础。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已经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发展,导致了筑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列宁根据恩格斯晚年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系列科学论断,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特征与基本矛盾,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创立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获得胜利理论。列宁在一九一五年八月发表的《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就明确指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列宁选集》第二卷第709页)接着夕列宁在一九一六年九月所写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夕又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确定不移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同上书,第873页)。

在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出现了两个特点:一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跳跃式发展的国家即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赶上和超过了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和实力对比的变化必然导致帝国主义战争。因为在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世界领土已被分割完毕,无主的土地已经没有了,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必然会按照新的力量对比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而相对变弱了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又要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不会自动让出占领的殖民地。这样,一个要保一个要夺,就不可避免地要

爆发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例如,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的结果是:一方面会给劳动人民带来灾难,唤起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者另一方面会削弱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这就有利于无产阶级举行革命武装起义突破帝国主义阵线的薄弱环节首先在一国或者几个国家内取得胜利。

9、谈谈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以及他的不足之处。

答: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提出一系列新的观点,补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如:斯大林提出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和用不同方式来解决矛盾的思想、提出消灭阶级有两个必要阶段的观点、提出质变的两种形式的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着客观经济规律的思想。

二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内容的精确化、明确化做了大量工作。如:斯大林为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概念下了定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内容进行了概括、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经典性论述。

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体系化做了开创性的工作。斯大林应革命斗争实践和理论本身发展的需要,在《联共(布)党史四章二节》中第一次以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体系,专门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尽管这一体系有其不足之处,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更新的必要性愈来愈明显,但它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初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发展及理论贡献,都是不可抹杀的。

但是,斯大林在对马克思主义一些观点的理解上存在两个根本性的错误。首先是,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上,他并没有重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是将普列汉诺夫的从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进一步绝对化、极端化和过分化。他淆了实践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他并未清楚地意识到唯物主义的这两种不同形态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其次,斯大林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中一个不过是对另一个的具体应用。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推广去研究社会生活”,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是这样一种理论:它对自然界现象的看法,它研究白然界现象的方法,它认识这些现象的方法,是辩证的,而它对自然界现象的解释它对自然界现象的了解,它的理论,是唯物主义的。”他的分法是没有明确根据的。正是它们造成了斯大林另一些理论上的失误。

10、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发生曲折的教训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中国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30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个阶段是从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 1978 年改革开放建国后的30深陷乌托邦社会主义误区第三个阶段是从1978 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近30其深刻教训是陷入实用主义泥潭;第四个阶段是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至今,旨在创建以凸现“和谐马克思主义”为主的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在内的新理论。在马克思在中国的发展中,实事求是是最大的经验,而乌托邦主义和实用主义则是紧紧相随的误区。

乌托邦主义主要集中在1949—1978 年的 30 年间。主要表现是: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追求以目标取代过程的理想主义倾向,试图通过无休止的“阶级斗争”,来超越历史发展阶段,错误地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斗争哲学”。这种失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持续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直至“文化大革命”彻底失败才宣告结束。

实用主义倾向主要在1978 年改革开放到2002年十六大二十多年间。这段时间,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时期,也是从尝试、探索到逐步成熟的时期。“猫论”和“摸着石头过河”作为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反映了人们对未来存在着极度的不信任和深刻的恐惧,但从具体操作的角度来看, 无疑是有效的和经济的,这也正是它被用来作为“ 乌托邦”替代物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它的合理性是极其有限的。当这种思维方式占有一种支配地位时,它的固有缺陷也就暴露无遗。 因为我们拥有 13 亿人口,它的历史进程是不允许试错的。 一旦尝试,就会使人们无法重新回到原有基础从头开始,历史的这种不可逆性,决定了我们无法“摸着石头过河”。至于“猫论”更是典型的实用主义思维方式。与这种实用主义思维方式同时存在的是,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间功利主义盛行。随着金钱尺度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日益独断化,精神价值逐步丧失了自己的最后地盘。如果说, 在极左时代人们的社会关系及其价值都被还原为道德的话,那么在今天人们又把一切社会关系及其价值统统还原为金钱尺度。 过去是“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现在则是“市场经济一抓就灵”。其实我们在思维方式上并没有前进半步,功利主义的后果就是把目的性价值变成工具性价值, 甚至使其沦为可以计量、可以交换的有价对象了。

11、如何认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及其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答:“实事求是”作为现在人们熟悉的一句成语、一个概念,是由于“文革”后邓小平的大力倡导,并重新确立为执政党的思想路线。其内涵,人们普遍接受毛泽东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改造我们的学习》)客观世界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在不同历史时期或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革命不但应当从既定的客观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指导者应当善于洞察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并根据这一变化及时地修订和调整党的方针、政策。真正的革命的指导者必须善于在党和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总是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适时地提出相应的方针政策,从而有力地促进了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总的来说就是两层意思:一层是掌握实际情况,大致相当于感性认识阶段;一层是探索普遍规律,大致相当于理性认识阶段。

毛泽东同志在从事和领导中国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历来反对主观主义的工作指导,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毛泽东同志也反复指出,为了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全面性,反对片面性。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中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它渗透和体现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各个方面,体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内容的统一性。否认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在认识论上就会导致主观和客观的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的主观唯物论或者机械反映论的错误倾向。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毛泽东实事求是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12、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贡献。

答: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崭新概念,并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虽然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并没有包括在内,但是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源,就应当从毛泽东谈起。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是前后相继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主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主要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有:第一,重新确立实践观点的核心地位,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统一起来,继承和发展了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创立改革动力论;第三,坚持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主体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回答时代所提出的新的历史任务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就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动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41ddf7e09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b.html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练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