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口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30 23:37: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四川省人口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关系研究
【摘要】人口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四川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农业大省,研究人口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关系,指定科学合理的人口与工业化发展目标,推动人口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事关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大局,意义重大。【关键词】人口工业化城镇化

一、四川人口对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观察四川人口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历程,人口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1971年计划生育工作开展以来,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人口过快增长的有效控制,缓解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压力。截至计划生育工作开30年,四川省少生3284万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非农业人口比例由4.3%上升到2016年的49.2%,目前城镇失业人口54.64万人(2015年数据)。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四川省的失业人口将增加300多万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二)人口结构改善,促进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由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四川省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抚养比下降,人口总抚养比由58.7%下降到2016年的42.2%,老龄人口与少儿人口的比例为0.86。有力的人口结构,一方面保证了工业化发展所需的充足劳动力供给,另一方面有利于资本积累,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支持。(三)人口素质的提高,为产业机构升级创造了条件。人口的有效控制,增加了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积累的比例,提高了人均教育、医疗资源占有率,使人口生存发展状况明显改善。四川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由2005年的73.69岁上升到2017年的76.42岁。人均受教育年限逐年增长,第一,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延长。2010年全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16年,比2000年增加1.10年。第二,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下降,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上升。2010年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人口占应受教育人口总数43.58%,比2000年下降13.72个百分点;受教育程度为初中、高中(包括中专)、大学教育(包括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的人口,分别占应受教育人口总数37.27%12.02%7.13%,分别比2000年上升5.523.754.45个百分点。(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四)城乡人口和经济发展差异,促进了人口流动和城镇化发展。一方面,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解放出来,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使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人口城镇化的主导因素。另一方面,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带动了城镇产业体系的加快发展和就业空间的拓展,为更多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据统计,四川自2000以来,平均每年由农村专业到非农产业的劳动力都在130万人以上。这种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转移促进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改善了城乡人口布局。


二、四川人口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低生育率和高增长量长期并存,人口规模持续膨胀,城镇化发展水平之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四川省虽已实现了低生育水平,但仍存在反弹的现实风险,年均人口增量仍然过大。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迁入人口也会增加。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拓展速度,基础设施配套速度滞后于城镇人口增长速度。

(二)城镇体系和产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人口承载力不足,劳动力过剩和就业不足的问题将长期存在。产业规模结构不合理,就业岗位不足,制约劳动力转移。劳动力过剩、就业不足的问题将长期困扰着四川省。全升城镇体系尚不完善,城市群培育之后,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小城镇对周边农村发展的带动乏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导致劳动密集型企业减少。服务业发展滞后,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趋缓。全省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由2005年的34.30万人增长到2015年的54.64万人。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过剩问题将长期存在。三、对策措施

实现人口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引导人口合理分布,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构建合理的人口、产业、城镇空间体系和政策体系,神话综合配套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促进人口和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人口过多是制约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必须坚持计划生育政策,把人口发展摆到重要位置,对人口问题实行综合决策、综合治理,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减少未来人口向城镇转移、就业的压力。同时协同发展城乡结合工业产业,通过人口有序流动和迁移推进人口城镇化。

(二)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劳动人口就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结合四川省政策与实际,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增强城镇化的产业驱动和就业支撑,扩大就业容量。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智慧创意产业以及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等。加大教育资本投入,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构建符合产业发展的人才体系。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升就业拉动型产业,加快就业容纳能力强的产业发展。提升中心城市的就业吸纳能力,增加就业容量。增强县城、小城镇的自我发展能力,拓展就业渠道。

(三)实行差异化的城镇化策略,引导人口有序流动。针对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实行差异化城镇化策略。城镇密集区以城市群为主题,实行集群发展、组团发展;周边地区在强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同时,加快发展县级城市;欠发达地区重点推进本地城镇化,突出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社区建設。优化人口空间分布,促进人口向综合条件好、承载能力强的地区集聚,减轻生态敏感地区的人口压力,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34feead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b.html

《四川省人口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关系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