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

发布时间:2017-09-16 19:35: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中的模仿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刘二堡镇孟贾小学王志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我们都知道写作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小学生刚接触写作时,根本不懂得写作的方法和技巧,难度很大。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所以人教版语文教材在每册都安排了大量的课堂小练笔。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那么,课堂小练笔具体怎么操作才能达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我认为就是模仿。模仿是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的捷径。有很多教师忌讳模仿,那是因为他们把模仿和抄袭等同了起来。其实,模仿对于写作,甚至对于人类所有的技能学习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而且,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很多单项训练,比如:如何写开头;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如何进行过渡;如何写结尾等。而单项训练涉及到很多方面,我们不可能把单项训练涉及到的所有方面都讲完了再去要求学生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个矛盾该怎么解决呢?先让学生进行模仿。那么究竟让学生模仿什么呢?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一、低年级时模仿句子的构成。

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给出榜样让学生学习,学习效率更高得多。模仿句子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只要被模仿的是句子的形式,不管是单句或复句,都列入仿句。因此,从课文中学习句子的写法,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范文,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让学生由不会写,到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把范文的精典句式转化为自己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一种很重要的技能,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练笔方式。其实人从出生以来说过的每个字,每个词,每个句子都是从父母和老师以及课文里模仿出来的。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文中的《秋天的图画》描写了秋天丰收的美景。作者用色彩浓艳的笔墨为读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丰收、喜庆和热闹。整篇课文句式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很适合低段儿童的朗读训练。特别是中间四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不仅读来有滋有味,它整齐对仗的句式,更是孩子们进行模仿说话写话极好的训练点。学完这篇课文后,我就要求学生仿照课文描写秋天的句式写法,写家乡的一种特产,学生兴趣极高,大多数学生都能模仿写好。

二、三年级时模仿段落的构成。

学生上到三年时刚刚学习写作,这时你指导学生如何取材、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如何起草、如何加工,如何谋篇布局等,这样系统地指导,急功急利地期望学生学会写作是不现实的。目标定的太高,学生的挫败感会很大,还会打击学生的写作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所以我在整个三年级一学年的时间里教会学生学会写一段话。最基本是学生能够会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文中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好文章。特别在当前,更是对学生进行“热爱蓝色国土”教育的好教材。文中的语句形象,大量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或是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是刚学写作不久的小学生习作的典范。学完这篇课文后,我就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即: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让学生仿写一段话。写前提示学生:写自己最熟悉,最常见的景物,比如:校园中的花草树木等。写时要注意围绕一个意思,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把话写具体、写完整,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模仿的出来,而且不少学生写得很好,说明学生的模仿能力不错。

三、四年级时模仿篇章的构成。

模仿篇章,亦称为全仿。这种方法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模仿段落的构成,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因为段是构成篇章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到了四年级应该让学生学会谋篇布局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只有学会安排篇章了,才算真正的学会写作了。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文中的《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在教学时,我抓住了课文“总──分──总”构段方式的写作特点。注重作者在分述中采用了并列式的段式写了桂林的山水。在句式中作者还采用了对比、排比的句子修辞手法。作者用大海、西湖跟漓江的水来对比描写。用泰山、香山跟桂林的山来对比描写。用“真……真……真……”两个排比分别写了桂林的山(奇、秀、险)水(静、清、绿)的特点。通过精讲课文《桂林山水》教学的写作方法之后,我要求学生按“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一处景物,在抓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不少学生都能够出色地完成模仿练习。

四、高年级时由模仿向创作进行过渡。

著名作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一句话:“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我想学生经过四年的模仿练习一定学会写作了,一定能够举一反三了。到了高年级老师该放手了,让学生大胆地去创作,并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的文章能够发表。学生的文章如果能发表,那对学生本人及班级里的其他学生都能够带来具大的影响和激励。所以我现在教的学生到了五年级时,我基本不讲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了,大部分技巧和方法他们都学会了。这时我主要是鼓励他们创作,并亲自把他们当中写得好的文章投稿和参加征文比赛。我的学生在五年级这一年当中,有多名学生在县报《首山通讯教育版》上发表文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136月《新少年》杂志社举行的“节日故事”征文活动中,我班的学生王诗博同学获得了三等奖(三等奖以上的名额是35名学生,这对一个农村的小学生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得奖),另外还有四名学生获得了优秀奖。这次征文活动的得奖,对我班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轰动。得奖的同学更加热爱写作了,也许他们就是未来的作家;没得奖的也很羡慕,写作的兴趣也更浓了。这正映了心理教育专家陈尔寿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教无定法,人各有法,引起兴趣,就是好法。”我的学生现在上六年级了,我相信未来一年一定会有更多学生的文章发表。

课堂小练笔还有其他多种的训练方式,如续写,补白,扩写等,这里我就不一一地谈了。

总之,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的再现,是感情的流露,文以载道。写作训练必须从观察入手,教给学生人、事、景、物的基本观察法和基本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观察和写作习惯,让学生从模仿课文写作方法和特点达到创作的迁移。写作主体要寻求恰当的表现形式,要巧妙、妥帖地组织安排各种材料,要灵活地运用各种表现技法和准确地使用语言文字,还要进行增、删、改、调、润色加工,从而使文章畅达、精美。树木要茁壮成长,须顺其性,我们的作文教学之理亦如此。只有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遵循儿童的天性发展规律,有效引导,作文教学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亭亭如盖。

邮编:111212

地址: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刘二堡镇孟贾小学

电话:13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2dd147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3.html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