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与日本关于童工现象的对比

发布时间:2018-07-02 09:40: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题 目 近代中国与日本关于童工现象的对比

姓 名_________ _朱 翰 涛___ _ 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3150100817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 文 标_____________

专 业___________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____________

年 级_______________大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雇佣童工现象曾大量出现,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也不可避免各个行业私底下对童工的滥用和剥削,本文将对近代中国和九十年代日本的童工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童工出现的原因与解决的方法。

在中国使用的童工的最早记录始于1878年开平煤矿,随着工矿行业的发展,雇佣的童工的数量也迅猛增加,至1920年青岛日本钟渊纱厂,童工数量甚至达到总员工数量的70%

近代中国童工的使用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行业性特征。其中,上海、江苏、四川、河北是童工主要分布地区;分行业看,纺织工业、造纸印刷业是童工绝对人数较多的行业

与大多数人所猜想的不同童工的出现并非源于工厂的劳动力不足,近代中国城市由于农村人口的涌入,导致劳动力泛滥化与廉价化,并不存在当今中国招工难的问题。从工厂的角度看,雇佣童工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雇佣童工的成本低,因为童工本身处在黑色地带,深知这一点的工厂会以此对童工进行剥削,不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并付其极低的薪水;二是童工的社会地位低微,力量微弱,在成人面前难以反抗,可以比较容易地进行压榨,在出事后也可以轻易地甩开责任。而从童工自身的角度看童工往往是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们贫困穷苦大多早早从学校辍学没有经济来源不得已进入黑心工厂谋生

以上分别是1933根据《中国工业调查报告》计算得出的中国劳动力分布表,和日本1917年的工厂劳动者年龄分布表。

上图是日本1921年到1942年期间的童工数量统计图。

在第三幅图中可以看出日本在1932年左右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童工数量达到了一个低谷在之后童工数量再次开始增加,并且男童的比例开始大幅度上涨。

这几幅图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两个国家童工现象的普遍性但由于缺少精确的统计数据难以形成逻辑严密的对比。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1940年前童工中女童的占比要远高于男童,尤其在纺织行业特别突出,这一点不管在中国还是日本都是如此,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童工的出现并非源于工厂的劳动力不足

在这之后,由于日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劳动法中关于未成年人劳动规范的完善,在1970年后童工现象已大幅衰减,这一点可以从显著减少的有关论文数量中窥见,到近年来,日本本土的童工现象已基本被消灭,但从海外来到日本并且打私工的未成年人仍然存在。

而反观中国由于巨大的贫富差距以及超过3000万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存在,使童工现象难以被根除,同时对比日本,中国政府在最低就业年龄上采取的是一种较高的标准,而在童工的工作范畴上,则采取一种较低的标准,由此把各类农村家庭劳动,在一些亲戚或中介所开设的小作坊或工厂做学徒工,以及在城市家庭做保姆等现象排除出童工范畴,这导致大量未成年人以学徒工的形式隐蔽而广泛地存在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中。

童工现象是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弊病,它曾长时间地存在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可以放之不管。

现在,无论是在国家数据库还是在地方调查中,都找不到关于童工的基本统计数据这一事实并不能说明童工在我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现象,或者说它的发生率不高;相反的,由于童工在中国社会是一个高度敏感的问题,这个话题愈益成为一种禁忌,阻止人们传播并谈论童工所面临的困境要解决童工问题,首先需要完善法律中关于童工的规定,严格童工的范围,另一方面需要减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从留守儿童的角度出发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14df6c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3.html

《近代中国与日本关于童工现象的对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