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地区滨水带型村庄规划设计方法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岭南地区滨水带型村庄规划设计方法初探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农村发展转型与城市发展扩张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不同地域、不同形态及不同发展条件下的各类村庄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各不相同的。本文针对岭南地区滨水带型村庄,研究其各种现状问题及发展特征,探讨以特色为依托,以实用有效为目的的规划设计方法。关键词:岭南地区滨水带型村庄规划方法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前言
为贯彻落实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部署,番禺区人民政府于2008年全面铺开区内各村镇的村庄规划工作。各村镇所处区位、经济发展条件以及空间形态差异较大,其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式也不尽相同。笔者参与了榄核镇万安村、子沙村等村庄规划,择其共性,对岭南地区滨水带型村庄的特色与问题进行提炼总结,并对其规划设计方法进行初步的研究与探讨。1.概念界定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岭南地区带型村庄,此类村庄一般位于距城镇中心较偏远地区,由于远离城镇发展区,村庄依然以农耕为体,基本保持了传统农村的形态。村内水网密布,长久以来由于方便劳作与生活的原因,往往形成沿河而居的村落形态,并随着河涌的形态呈带型分布,进深不大,聚落占地长宽比大于41。具有代表性的如番禺榄核镇子沙村及万安村等。


2.现状特色与问题研究21社会特征2.1.1传统的农村社会
滨水带型村落的形成往往伴随着农业为主导的产业形态,农业型村庄又往往位于城镇远郊地区,受城市化影响小。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农村观念,淳朴而封闭,宗族观念、封建思想等极大的影响着村民的日常思维和活动。虽然沿水聚居的形态使村民住所较为分散,但简单的社会网络和传统的观念却滋养了亲切而浓厚的邻里关系。
2.1.2传统的农村管理体制
大多数的农业型村庄依然保持着“村集体——村小组”的二级管理体制。由于村庄中社会网络较为简单,致使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包含了更多的“人情化”因素。由于村民本身素质的欠缺,集体组织乏力,缺乏长远发展观念和良好的管理能力,经营意识不强,往往导致集体经济实力较弱;同时,“村——小组”的经济二级核算体制也大大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发展。22空间特征
2.2.1带状分散的聚落形态
岭南地区水网发达,为了耕种与生活的便利,农民往往依水建居,将房屋建于农田和河涌之间,通过沟渠引水为农田提供灌溉。房屋一般为1-2层,沿河涌一字排开。由于村域较广,田地较多,河涌分布不均,常常是河涌所到之处便有一带沿河而建的民居群。


静静流淌的清澈河水,细长的沿河聚落,广阔的田地,构成了祥和而悠然的典型的岭南水乡格局。2.2.2单一的道路网络
由于村内村民聚居点的分散以及特殊的带型聚落空间,村内的道路网络较为单一,通常是一条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延伸出几条通向各个聚居带的联系道路。道路多修建于河涌边,为尽端型,宽度约2-3米,各聚落道路间往往不互通,整体道路系统形态呈枝丫状。
2.2.3基础设施配置不足
带型分散的村民聚落不利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布置。限于聚落特征,道路、市政管道等设施一般只能单向服务,点状的公共设施布置往往不能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设施的建设投入高而共享性低,对本身不发达的集体经济造成很大的负担,集体没有能力建设和完善各项设施,导致村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不能满足居民的使用需求。23问题分析
2.3.1传统的管理体制与封闭的意识大大束缚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社会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传统的个体分散劳作以及初级的管理经营模式已经落后并面临淘汰。区域上的劣势阻碍了这些村庄与外界社会的充分接触,部分村民甚至一时难以接受新时代的各种先进观念,缺乏足够的科学生产、经营知识以及先进的发展和管理理念,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afb1107964bcf84b9d57bd3.html

《岭南地区滨水带型村庄规划设计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