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同步练习: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4 word版含答案-教育文档

发布时间:2019-06-29 00:03: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同步练习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一、选择题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下图为“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读图完成第1~2.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①盆地边缘地区 ②河流上游地区 ③盆地中央 ④绿洲地区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解析:1题,塔里木盆地中部为自然荒漠,盆地边缘地区和绿洲地区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分布区,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而导致土地荒漠化.2题,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

答案:1D 2C

3.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导致草场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2~2019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实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读图完成第3~4.

有关图示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是草地退化

B.土地利用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

C.土地利用问题的后果是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D.草地退化会导致沙化面积扩大

4.针对上述土地利用问题,科尔沁地区恢复生态环境的正确措施有(  )

①控制人口 ②发展经济,消除贫困 ③发展单一放牧,规定只放一个畜种 ④实行轮牧、退牧 ⑤建设饲草料基地,改舍饲养畜为游牧 ⑥依法加强草原保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⑥

解析:3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加、过度放牧.4题,要恢复草场生态,应控制人口,发展经济;改变单一放牧业,开展多种经营;实行轮牧、退牧;建设人工草场发展舍饲畜牧业;依法加强草原保护.

答案:3B 4D

5.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全国第二大内流河.黑河尾闾处的居延海,曾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孕育了古居延文明.近年来,居延海急剧萎缩干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居延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B.居延海地区载畜量减少

C.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数量增加

D.居延海地区土地沙化面积增加

答案:C

6. (2019·海南高考,18~20)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第6~8题。

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 B. C. D.

7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

8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解析:6题,图中显示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多为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7题,根据图示,丙地区附近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地形较为平坦;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光照强烈.所以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8题,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会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最终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

答案:6D 7B 8C

二、非选择题

9.(2019·课标全国文综Ⅱ,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 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解析:(1)题,M处沙源来自流水沉积和风力沉积.河流从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沉积于河边、河床,枯水期河床裸露,成为沙源.H县城附近为风口,冬春季节强劲的西北风从内蒙古高原带来大量沙尘,在该区域沉积下来,提供沙源.(2)题,应从风的类型、风向与地形走向的关系和地形特征角度分析.冬春季节盛行西北风,风力较大;河谷为西北东南走向,与风向一致,阻力小;M县城为河谷交汇处,风力叠加,所以风力强劲.(3)题,沙丘群扩大的原因应该从以下方面分析:地形和风向不变,风力和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持续发生;人类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导致河水减少,河床裸露时间延长.沙丘群不会扩大的原因包括应从以下方面分析: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生态,植被覆盖率提高,沙源减少;沙源面积有限;M地沙丘群位于山与水库之间,增长空间有限.

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观点A: (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10.读“‘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和“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平均斑块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分布

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平均斑块面积变化

(1)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主要是 ,加上 特别是 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2)在我国的沙漠中较难治理的是沙漠,原因是  .

(3)海拉尔附近的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这些荒漠容易治理和利用的原因是 .

(4)防治荒漠化应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在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应将调整 结构和防风沙措施相结合;在干旱地带的沙漠边缘的绿洲,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发展 农业.

(5)分析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和治理措施.

答案:(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高大山地 青藏高原

(2)塔克拉玛干 水资源比较缺乏或者很难利用,几乎寸草不生

(3)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水分和植被条件相对较好

(4)土地利用 节水

(5)主要原因:自然条件恶劣,干旱,风大,沙多,植被稀疏;人口增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治理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合理放牧,防止过度开垦,保护好周围生态环境;加大荒漠化防治的投入,加强管理,加强执法力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94a1489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d9.html

《必修三同步练习: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4 word版含答案-教育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