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9-09-01 20:35: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研究报告

谭马利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2003年以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虽然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并非随着金融危机的消逝而有所缓解,但它具有长期性,需要花较长时间去调整并逐步解决。因此,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高校还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研究目的及假设

1.1研究目的

本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一般项目(思想政治工作专项任务项目)——《基于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非智力因素研究》的课题项目。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20%是智商的作用,80%取决于情商(即非智力因素)。

课题研究主要目的是调查和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影响,构建毕业生求职就业和职业发展需要的核心就业竞争力模型,为提高大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引导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准备,同时为丰富高校就业教育内容和方式提供参考。

1.2研究假设

通过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内在联系,探讨非智力因素的关键要素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作用,构建毕业生求职就业和职业发展需要的核心就业竞争力模型,提高高校大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

2.研究背景

2.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总供给和总需求矛盾日渐突出。高校毕业生数量从2001年的144万跃升到2011年的660万,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700万人,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暂时不会缓解。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就业,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2.2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情况不容乐观

当今大学生在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上还存在较多问题,如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兴趣不稳定不广泛,兴趣中心错位;情绪不稳定,比较脆弱,情绪颠倒;意志力不强,自觉性坚定性自制力较差;缺乏自信、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人及交往困惑以及缺乏适应环境能力等,这和大多数高校缺乏针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有效教育有关,造成大学生成才、就业、职业生涯发展遇到更多的多问题。

2.3社会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关注和研究缺乏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心理学工作者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这些研究大多数着重对中小学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和智力、学业和人格有关的测试,作出相关分析,以获得关于某种个性品质在学习成功中所起作用的数据。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有关学者较多关注大学生就业背景、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比较少涉及研究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及职业发展的非智力因素,如性格、情感、团队精神、责任感、个性、自主性、创造力等,而且也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

3.研究方法

课题组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例如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案例分析法等,研究非智力因素和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内在联系,探索影响大学生成功求职的非智力因素中的关键因素,及其构成影响的潜在规律。通过抽样调查分析等用人单位招聘考核体系,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从大中专各类高校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案例中(从学历层次上包括本科生和专科生;从学校性质上包括公办院校和民办院校、独立学院),分析整理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前期准备、笔试、面试等)有哪些因素影响其成功就业,在所涉因素中有多少是归属非智力因素范畴的,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程度等,总结其中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以此来评价衡量及界定非智力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影响。

4.研究分析

4.1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W.P. Alexander)经过大量的测试和实验后,发表了《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一文,文中首次提“非智力因素”的概念。1950年,韦克斯勒(D. Wechsler)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认知的,欲求的和非智力的智力》一文,专门就非智力因素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是非智力因素概念正式诞生和科学研究开始的标志。在我国心理学界和教育界产生了很大影响的标志是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于1983 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指出:成长过程是一个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概念一般认为是人们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性特点,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习惯等心理因素。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之外的一切因素。非智力因素对认识活动提供动力并起到调节、维持和定向作用。

4.2大学生成功就业的界定

4.2.1何谓大学生成功就业

劳动社会学认为,就业是劳动就业的简称,是指劳动者同劳动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创造一定的经济社会价值,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以满足自己及家庭成员的生活需要。

本文大学生成功就业是指高校大学生系统地接受三年或者四年的高等教育,修满毕业规定的课程学分,主要通过个人的努力和争取,获得基本符合个人职业发展和生涯规划的工作岗位(资格)的过程。大学生成功就业最终的意义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上得到了支撑。大学生就业意味着其个体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成为了经济上独立的个体,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得到回报。二是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大学生就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高度重视的工作,和国家的文化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三是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大学毕业生为社会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科技、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4.2.2大学生成功就业形式的多样化

我国加入WTO之后,就业市场运作方式已逐渐和国际的就业市场运作方式相接近,“就业”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拓展,正在趋向多元化。在新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技术的进步,产业、部门、企业兴衰的周期越来越短,“他人聘用型”的固定就业岗位将会减少。据预测将来约有50%的毕业生不能获得“工资就业型”的岗位。换工作和职业将可能成为人生中经常遇到的事。正规和非正规就业的界限正在模糊,传统的正规就业通过弹性工作制、工作外包以及网络化等形式逐渐非正规化。大学生就业渠道、就业形式、就业过程等呈现出多样化,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的势头将有新的突破,未来大学生毕业走向多样化和自主化特点将非常明显。

4.3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形成的作用

4.3.1大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模型

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Mertens)1974年首次提出“关键能力”的概念,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梅腾斯认为关键能力是那些和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作出判断选择的能力,是适应生涯中不可预见的各种变化的能力。本文核心就业竞争力是指大学生在长期自身成长和接受教育过程中,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所形成的一种有别于其他学生的独特优势,能够把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需要结合起来,较好地在求职就业过程展现出来,而且胜任实际岗位工作需要的一种能力。核心就业竞争力是指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总和,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思维、想象、记忆等智力因素,以及思想道德素质、情感因素、人际交往能力和个性因素等非智力因素构成。

4.3.2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形成的作用

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在校期间所受到的教育和影响对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极为重要,特别是非智力因素对核心就业竞争力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大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融合了硬实力和软实力两者的总和,非智力因素不仅决定大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看法, 而且对大学生良好非智力因素有重要的影响,具有激活、动力、转化的巨大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体现人的社会阅历、社会层次、社会职业、自我情感、兴趣、气质,是提升大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的基础和内在根据,作用于核心就业竞争力发展变化的效果,影响大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发展的方向和具体过程。

4.4 求职就业三步曲——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探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韦克斯勒在考察了40余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后也发现,他们在学生时期的智力因素绝大多数只是中等或中等偏上,他们的成长和成就主要是凭借后天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的原因跟个人的机遇和努力程度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跟他们非智力因素的优劣也有很大的关系,虽然后者的智力因素不如前者,但是他们比前者拥有更优秀的非智力因素,因而他们更容易成功,当然更容易在就业竞争过程中脱颖而出。

4.4.1职业认知期——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职业认知和职业选择的影响

①职业认知和职业选择

职业认知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事业究竟应向哪个方向发展,一生要稳定从事哪种职业类型,扮演何种职业角色,如何在此之前做出设想和职业规划的意识。良好的职业认知是表现在清楚自己的志向,明确自己想干什么;能正确地做出自我评价,明确自己能干什么;能评估出职业生涯的机会,明确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能让你干什么,有助于在未来较短时间内实现个体人力资本、兴趣和职业的匹配。

职业选择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每一个步骤都和前后步骤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决定着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向。同时人是作为一种生物存在着的,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特征,因此职业选择的趋向必须依赖于个人的年龄和发展,不同年龄和发展阶段的特征都和职业生涯的选择和发展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过程。

②非智力因素对职业认知和职业选择的影响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良好的职业认知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就业错位”,使学和用更加紧密结合,使得毕业生的人才效益、社会效益都能得到最大体现。大学生非智力因素,例如性格、兴趣、意志力、情绪稳定性、礼仪修养、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等形成和环境、教育、社会和遗传因素都有着一定的关系,非智力因素对其处世方法和行为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效率等有很大的影响。评估自己的非智力因素,要明白自己能干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特征、长项、弱项,只有在充分认识自己的这些特点的前提下,才能恰当地选择好适合的职业方向。客观评估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结合社会的人才需求期望,采取有效的职业发展策略,选择合适的职业发展道路,一步步攀登事业的阶梯,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这也是一个有计划、渐进式、进取向上的协调平衡的动态发展过程。

职业选择初期,大学生将自己的职业选择和他们对职业的了解以及通过学校教育、休闲活动和个人工作等途径中所获得的个人兴趣、性格、理想信念、成就动机、人际交往能力等匹配起来,根据来自各种职业的可靠信息来作出相应的选择。大学时代正处在职业生涯的这个探索阶段,各种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逐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

4.4.2求职就业期——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求职心态调控和策略选择的作用

大学生求职就业过程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用人单位希望找到符合职位要求的人才,大学生希望合适自己的岗位。非智力因素是在参加具体事务和现实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一种实际能力,它虽不像智力因素那样能直接决定一个人能否从事一项工作,但它却能影响一个人在实践过程中是否能完成该工作。

①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求职心态及状态的调控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特别是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下,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困扰、挫折,甚至是理想和现实的冲突。非智力因素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调整,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求职中的种种问题。勇敢迎接挑战,参和竞争,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正确评估自己,对大学生求职心态及状态的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求职就业过程是知识内化为工作能力(基本能力)或创造能力(最高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过程,依靠个人的努力及性格、意志力、独立性、适应性、自主性、自信心、团队合作精神、礼仪修养、交流艺术、创造力等非智力因素展现个人的综合素质。首先,对大学生引入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他们思想道德修养的发展,有利于帮助其克服择业就业中的不良情绪,主动学习和认可企业文化,对工作任务富有的责任心和忠诚感;其次,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指导大学生在择业就业中进行理性地选择。摆正位置,善于用同事交流沟通,选择恰当的方法、场景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灵活地处理好职场中的人际关系,调整心态,主动学习工作业务知识、在实践中中不断提升自我的工作方法和业务素质。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再者,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帮助其自觉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通过自我调节控制,改善自己的心境,客观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完成求职就业。

②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求职策略选择的影响

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知识的积累、经验的增加、社会阅历的丰富,以及不断地接受实践的磨炼,使得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呈现出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趋势。求职既是一次人生的自我选择和自我“推销”,也是对个人能力及素质的考验,需要积极的策略应对才能心想事成,如愿以偿。非智力因素中积极的心态、进取的个性使大学生在求职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自我心态的调整、求职资料的构思设计和精心制作等为求职创造良好的条件。非智力因素指引大学生正确地定位、定向要克服依赖、等待、自卑、害怕竞争等消极心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立即动手,敢于尝试,大胆地去“推销”自己,力求把求职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4.4.3成功就业期——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认识活动提供动力并起到调节、维持和定向作用,能够成为推动人们进行学习和工作活动的内在原因或内部动力,促进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①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处理职场人际关系的影响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面对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人才市场未来的趋向并非仅仅看重大学生的学历身份,有新知识、高技能并有良好品质的人才会获得更多的机会。智力因素显示一个人做事的本领,而非智力因素则反映一个人做人的表现。在现今的职场环境中,职员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美国《幸福》杂志所属的名人研究会对美国500位年薪5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300名政界人士所作的调查表明:93%的人认为人际关系畅通是事业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人际关系包括职场环境交往中的倾听和沟通能力,处理冲突的能力、建立关系、协调和合作的能力等。大学生的情绪、兴趣、性格等在职场中几种非智力因素的运用必不可少。非智力因素能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知自我、有效地控制情感、处理好职场中的人际关系;而一些缺乏非智力因素的人往往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心态失衡,面对困难承受能力较差,遭遇人际交往困难等。

②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影响

在职场环境下,影响企业员工工作和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包括的方方面面很多,兴趣、自制力、工作热情、责任心、踏实、勤奋、毅力、自我确认、自我觉察、自我约束、自我调适、忍耐性、顽强性、挫折承受力、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解决问题等。当代社会即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又是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学会在竞争和合作之间找到平衡点,勇于创新,勇于承担,要正确看待超越和反超越,工作竞争不应是阴险狡诈,应是齐头并进,以实力取胜。工作过程中,可以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对环境的认识,重视和认真处理好和同事之间的关系,锻炼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能力。

大学生职场能力的发展和终身学习密不可分。终身学习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人们的一种生存方式,它为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一种新的选择。信息化社会需要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要让学生具有终身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要解决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让学生真正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同时终身学习力也是未来最具潜力的能力之一。从个人的角度看,个人也只有立足终身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建构和发展自己的和谐个性,决定着事业能否成功,影响职场生存和发展。

5.研究发现及结论

课题组研究的对象是高校大学生就业群体,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非智力因素评估的指标,是根据所评估对象的实际情况所制定的,反映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成功就业过程中的效果及质量。课题组将用人单位招聘考核要求和大学生就业群体的调查综合进行比对、研究、分析,找出两者差异部分,进而结合实际情况,就非智力因素在差异部分的比重分析,结果发现:价值取向、责任感、理想信念、诚信度、忠诚度、礼仪修养、成就动机、适应力、意志力、情绪稳定性、焦虑感、团队合作力、主动性、集体观念、自我认知力、个人形象、自信心、理解力、表达力、交流艺术、真诚度、幽默感、创造力、独立性、决策力、洞察力、性格、兴趣、自律性等29个非智力因素因子对大学生成功就业过程的影响比较明显。在这29个非智力因素因子当中,我们根据相关度和因子性质将其划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情感因素、人际交往能力和个性因素等四大类因素。思想道德素质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包括价值取向、责任感、理想信念、诚信度、忠诚度、礼仪修养、成就动机等方面;情感因素是成功就业的感化剂,包括适应力、意志力、情绪稳定性、焦虑感等;人际交往能力是成功就业的润滑剂,包括团队合作力、主动性、集体观念、自我认知力、个人形象、自信心、理解力、表达力、交流艺术、真诚度、幽默感等;个性因素是成功就业的创造力,包括创造力、独立性、决策力、洞察力、性格、兴趣、自律性等。

调查研究显示,思想道德素质、情感因素、人际交往能力和个性因素等四大类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能否在求职就业浪潮中脱颖而出、成功就业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局限性使得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没有发挥最大作用,而且对于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还是不够重视。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是对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的时期,高校应该把握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内在联系,结合非智力因素教育不断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感、人际交往能力和个性等的非智力因素培养教育,构建毕业生求职就业和职业发展需要的核心就业竞争力模型,引导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准备,提高大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7e3f5e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26.html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