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比一比1.1《高矮长短》说课稿冀教版

发布时间:2019-06-04 09:04: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矮长短》说课

1.教材分析。

“高矮”、“长短”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节,是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安排的一个教学活动。它从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高、矮、长、短的概念,二是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同时又为后面的“大小、轻重的认识”做铺垫。教材以几幅主题画作为教学资源,呈现出人有高有矮,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师生。生生身高的比较,抽象出高矮两个概念;通过铅笔和粉笔、两支铅笔的比较,抽象出长短两个概念。练一练的内容是启发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比较,进一步体验比较的一般方法。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 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与长短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因此,这堂课的教学,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也是孩子们尝试将学习方法用来实践的过程---在教学中让孩子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到方法。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性段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时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 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高矮”与“长短”的含义。

难点: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四.说教学方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内容是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取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以及多种活动,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形式,一方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总体设计。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引导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矮、长短;通过活动实践、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逐步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我预设的教学程序分为六大环节进行(一)新课导入。(二)探求新知,用高矮、长短描述物体比较的结果。(三)巩固知新。(四)达标反馈。(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

(一)

新课引入。 首先我以“学生座位的排列”这一学生最为熟悉的情境引入课题“高矮与长短的认识”。

(二)

探究新知,用高矮、长短描述物体比较的结果。

第一步骤:高矮的认识

通过师生、生生比身高一系列的活动,引出高矮的概念以及比较高矮的方法;不公平的比身高(一生站在讲台上,一生站讲台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高矮是在同一平面上进行的。

第二步骤:长短的认识。

在刚才比的方法的铺垫前提下, 在比较粉笔与铅笔,以及铅笔与铅笔的比较的活动,引导学生说出长短的概念以及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时,我也深入其中,加强指导。在反馈时,还让学生演示一下,一方面要让学生体验到交流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三)

在巩固知新、达标反馈、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中,先请学生通过教材上练一练上两道题目,初步巩固新知;再以课件出示的达标反馈中的题目,再次回顾本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在练习中自己归纳总结本节课的课堂小结;最后已针对性练习作为作业。整个过程中练习题目已由浅入深并不同形式的形式出现,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练习,巩固新知;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再次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

6.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内容在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以发挥学生主动性,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遵照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兴趣为主。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自主探索,感受比较的需要,体会比较的方法;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知比较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5b51fb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29.html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比一比1.1《高矮长短》说课稿冀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