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童年的诗韵

发布时间:2014-07-18 16:06: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追寻童年的诗韵

——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方略探讨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也非常重视“诗教”,古代的蒙学就发挥着诗对儿童的教化作用,编出了《千家诗》、《神童诗》等广为流传的诗歌教材。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今天,《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古诗词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和诵读标准。然而,现实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存在重讲注释,把诗词优美的意境分析得支离破碎的倾向,而学生在枯燥无味的逐字逐句的解释中,根本体味不到我国古诗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当然更谈不上喜欢了。因此,探讨出一种适合时代,适合新课标,适合当代儿童心理特点的古诗词教学方略,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本人从教小学段语文多年,一直追寻着古诗词教学的涵韵,故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品析诵读,感悟情境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朱熹《训学斋规》中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书要多读才能通晓其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的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

     在低年级的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让学生以读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情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齐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情境,提高朗读能力。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的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的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教师就应该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激发想象,深入意

要想在诵读中发掘古诗的蕴含,就要善于想象。单个字词在词典里的意思与在诗句里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更有具体的语境意思。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体会诗句的内涵。如李白的《静夜思》,每个学生甚至许多学龄前的孩子都非常熟悉。但要真正领悟诗句所表达的内涵,必须真正理解“举头、低头、思、望”这几个动作。它们并不是简单而平常的动作,而是诗人因思念家乡的亲人而未能入睡时所做出的自然而然的动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挥巨大的想象力,把自己想象成是远离家乡的“诗人”,对着明月,时而遥望,时而低头的动作,从而理会诗人漂泊他乡的孤寂之情。

清代李渔说:“和盘托出,不若使人想象无穷。”古诗是高度概括的艺术,有时会留有许多空白。我们在诵读欣赏的时候,要运用合理的想象进行填补或扩充,丰富诗歌的内容从而更深刻地领悟古诗句的意思,更透彻感悟古诗的意境。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一诗,写的是诗人去拜访自己的友人,没有遇到友人,却意外地看见了从友人的园子里伸出来的一支红杏。诗中没有直接描写园子里春意盎然的景象,而是从这支红杏中我们可以窥见满园的美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请学生们想象一下,园子里到底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除了红杏,还可能会有些什么花呢?学生们除了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还会引用学过的古诗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这样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不仅课上“活”了,孩子们爱上了古诗,也会逐渐地运用起自己学过的古诗句。

三、多元教学,渲染诗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古诗是艺术创造的结晶,它追求的是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悟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这个重点,突破这个难点,靠的是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好的语文课就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更能给人带来无穷的艺术享受,令学生回味不尽、余音绕梁。在《悯农》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观看了农民伯伯在田间辛勤劳作的画面,观看了“春耕、夏种、秋收”整个过程的图片,学生通过这些画面的欣赏,自然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古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依据诗意作画、表演,可以由教师进行深情的范读,并配合古典名画和名曲来激发情感,营造气氛,还可以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乐曲及诗朗诵来激发情趣,来帮助学生去体会古诗中的诗情画意。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图画、乐曲、动画等等),才能够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才能够进入角色,进入意境与古人同呼吸、共喜悲,真正与作者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受到作品中思想与情感的感染与陶冶。

四、组诗教学,培养诗趣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当有了一定数量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从而培养诗趣。例如我校在一次专题研讨中,内容是四年级的古诗《江雪》的教学,我巧妙地整合了一个“垂钓系列”——《江雪》《秋江独钓图》《小儿垂钓》《渔歌子》,重点学习《江雪》,对比略读《秋江独钓图》,推荐阅读《小儿垂钓》《渔歌子》,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既有利于在对比中深化理解,又对中国文人历来的“垂钓”文化进行了一次探索,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后来我又以复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已学的古诗进行题材分类——咏物诗、送别诗、思乡诗、爱国诗……自然过渡到本课两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的题材特点——哲理诗。然后两首诗整合对比学习,同中求异,在比较中引导学生发现两首诗说理的不同方式——直接说理、借喻说理。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节省了教学中无效的环节,对“哲理诗”这一古诗题材有了一个较深入的探究,事半功倍。

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走进诗词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是师生共同生成的大课堂,也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教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50ffa5702020740be1e9b81.html

《追寻童年的诗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