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436)

发布时间:2021-12-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明确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新中国成立后更是一直致力于未成年人的培养和保护,特别是在2021年我国针对未成年人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202131日起施行;刑法也修改了刑事责任年龄,将追究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十二周岁;20216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实施,在火热的夏天,国家出台双减政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10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新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所以我认为2021年为“少年法制年”。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现了国家、党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照顾,而近日出台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更是将家事上升为国事。所以做合格父母,不仅是家事,更是国事!
我国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大学生暴力犯罪案件,这些犯罪案件是一件比一件突破人们的认知及道德底线,深深刺痛社会大众的神经,我们的媒体、社会也会反问我们的学校教育和我们的家庭教育为什么会培养一个个魔鬼似的杀手,比如近年来的北大才子吴谢宇弑母案。今天我们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在法律层面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品德教育的缺失,我们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却忽视了对孩子品德的培养及人格的
塑造。因此《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父母及其他监护人是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明确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
《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在家庭教育内容的规定中,与“德智体美劳”为主要方面的学校教育相区别,突出“以德为先”,强调教育未成年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培养家国情怀;教育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培养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等。
我相信,随着家庭教育的全面提升,我们以后不会再有“马加爵”“吴谢宇”,更多的是那一张张充满青春与活力的笑脸,更多的是那些能积极面对人生困难与挑战的少年!
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是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基础上培养青少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青少年教育的第一课堂,对促进青少年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家、爱社会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法高屋建瓴,对国民的家庭教育观进行引导,细致入微。国家对家庭的关心、关怀与指导,深入人心,无处不在,对家庭教育予以引导和支持,有助于塑造更加契合未来社会主义发展的接班人。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家庭教育最根本的是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言传身教,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染孩子、支持孩子、培养孩子;从小为孩子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摒弃唯分数、唯成绩、唯标准的不良认知,做到身心健康、自主学习、正向发展;从小培育家国观念,有国才有家,家是最小国,将当下的美好生活置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去理解其来之不易,以历史观、大局观正确认识党在其中的引领作用,认识到党对于国的发展、家的兴旺的重要作用,以教育孩子从小爱党、爱国、爱家。
然而,制度是塑造人的重要工具。青少年的成人、成才也离不开国家教育制度的健全、健康发展。当下,以分数为标准的过早的分流与淘汰机制已然不适宜国家所倡导的正
确教育观和人才培养需求。小升初、中考、高考,在孩子心智尚未成熟,便强加给孩子过早分流,难免增加家庭焦虑,给家庭增加无尽的负担。淘汰机制如何设立,家庭努力就会趋向何方。以分数为标准,家庭资源便投向能增加孩子分数的方向。结果是善于考高分的孩子,而并非全面发展的人才。家庭教育需要国家的正确引导。如果教育制度本质不改变,投入再多治标,又岂不是南辕北辙?
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
202110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法律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为呼应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要求,法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家庭教育促进法是中国首次就家庭教育专门立法。我们要积极学习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努力引导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形成重视家庭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发展的氛围。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好学校教育主体作用,让法律落实好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双减”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有一句话说得好:“双减”,一减不优秀的学生,二减不重视的家长,“双减”更加考验父母的担当。因为,“双减”只减轻了孩子学习压力,没有减少父母的责任和监督度。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让孩子从学
习探索中,吸收家庭教育的营养,汲取成长的正能量,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在“双减”的大背景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作业质量都是减负提质的重要举措。同时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要承担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专注学习、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等习惯。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制意识。让孩子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平常心面对生活。让孩子学会感恩,拥有爱心,走上求知求美的道路。培养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锻炼意志力。学校教育任重道远。
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1123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将于明年11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一共6章、55条,除总则、附则外,用4各章节分别规定了在家庭教育方面各方主体责任和法律后果,依次为: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法律责任。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开端,关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安宁,更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从立法目看,该法不是为了规制家长、约束家长,而是更好地引导家长,协调社会、职能部门,共同做好未成年家庭教育的工作,让未成年人在家庭这一重要学习环境里,更好成长,而这与每一位家长的“生养”目的是一致。
所以,家长们不必紧张或担心自己不能自由教育孩子。 1、家庭责任方面:
首先,就是将家长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责任从过往的传统观念、道德观念上升为法律条文。以白纸黑字、定律条文的方式加以明确。事实上这些规范要求都是我们每一个负责人的父母千百年来一直在做的,只不过是从无形要求转变为看得见的文字要求。
其次,就是将父母家长需要在家庭教育方面具体要做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划分和规定。从家庭关系、价值观念、人
生观等等,全面规定家长在未成年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成长中要做的、要关注的、要学习的。
2、国家支持方面:规定了自中央至地方的各级政府在家庭教育促进方面各自应承担的职能,省级以上重点在与制度和政策制定,县区一级重点在于政策落实。重点在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服务、重点人群关怀、家庭教育市场服务监管等方面,体现国家部门在家庭教育促进方面的作用。
3、社会协同方面:全方位的规定了涉及未成年人成长的重点环节、相关机构的法定职能义务。具体体现在村居社会对家长监护人的指导监督、学校教育机构的支持、医保照护机构的关怀、文化机构对未成年人的素质教育支持等。
4、法律责任方面:仅有七条,从面上较为笼统地规定了对相关机构和个人在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促进方面不履职做出了宽泛规定。整体上看并没有类似于治安处罚法或者刑法那样的较为严厉的惩戒性规定(仅仅是在涉及违法犯罪时,依据相关法律处置),这与家庭教育中各方的责任程度相关。
通过对《家庭教育促进法》有所学习和了解,让我在教育理念上有所升华:原来家庭教育不只是你一个家庭的事情,更是国家和全社会的事情,从单一的“血缘”责任升华为“法律”责任。
我们要加强家庭教育技能提升,教育孩子不只是给他吃
饱穿暖,不只是每天的几句啰嗦。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涉及到文化、心理、健康等方方面面,家长自身没有充足的储备,当然不能做好“依法带娃”的细致性的要求。
我们要摒弃“束缚”观念,放手去教育。立法的目的不是为了约束家长,而是引导和规范家长家庭教育行为,更多的是在指引家长如何去教育未成年人,事实上是在帮助家长实施家庭教育。基于此,所有家长都无需因为家庭教育立法化而担忧自己的“教育权”。更直白地说,你只要不是用违法犯罪的方式去教育,都不会受法律制裁。但如果你要想做的更好,你要想自己的孩子教育的更好,你就应该遵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去实施。
最后,希望《家庭教育促进法》能真正地帮助中国家长,更好地做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工作。这既是每个家长的期待,更是国家的责任。
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
202110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革新和重建教育生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调联动的鲜明导向,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值此全党、全国人民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之际,站在“两个一百年”的时间交汇点和战略新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统筹全局、强化顶层设计,把教育事业放在了新的、更重要的历史定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与中共中央、国务院此前对互联网行业的重拳整顿、调整计划生育放开三胎政策、对娱乐传媒行业的加强监管、强力推出“双减”政策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是一以贯之、通盘考虑的,总体目标就是以人为本、育人强国。
通过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我进一步感受到家庭教育的神圣使命,身为家长的责任重大、新时代育儿须理念革新。重任在肩,感慨良深: 第一,“家事”就是“国事”。传统的观念认为家庭教育是家事,但《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审议通过,让这件“家事”上升为重要的“国事”。家长们首先要革新理念,明确家庭教育需要国家指导、学校引领。其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
教育氛围,身教重于言教,将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节。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导,意味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必须受到引领和约束,只有加强学习、配合上级政策(例如升学政策、分班政策、就业政策)和学校管理,才能做好一名合格的家长。
第二,“家长”也是“老师”。传统的观点认为,教育,纯粹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就可以甩一甩衣袖万事大吉了。多年来,这种观念,在寄宿制学校家长、幼儿园家长群体中尤其突出。事实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更加凸显了这一点。不要只想着“学校给了孩子什么”,还要首先想一想“我影响了孩子什么”
第三,也是极易被忽视的一点是:“双减”绝不意味着“躺平”2021年是“双减”元年,“减负”“加强五项管理”“开展课后服务”“强化考试管理”……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势必对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产生历史性的影响。然而不少家长把“减负”理解为了“躺平”,在家庭教育环节,面对大把的时间而无所适从,对孩子的管理有所放任。事实上,“减负”的目的是“提质”,这是一枚硬币的双面。
“双减”政策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质,一是遏止“内卷”、二是因材施教。作为家长和孩子,将面临较为充裕的家庭时间、较多的业余生活选项。
事实上,这是一片虚伪的“舒适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是陪伴,陪伴并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独立人格。其次是规划,科学合理地规划貌似更充裕的居家时间,在这一点上要认真学习上级教育部门的《五项管理》(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阅读管理、体质管理)。然后是发现和引导,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并扶植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导向,在春风化雨般的影响中,真正认识并针对孩子的自身特点(当然,孩子有其一定意义上的可塑性),量身定做、一人一案,一步一步做好人生的规划、走出一条独特的幸福成长之路。
总之,《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恰逢其时,对新时代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是“双减”路上孩子学业减负最大的底气,或者说是最后的底线。要想减学生之负,家长必须内强素质、外结盟友,从这个角度看,家长和教师的使命是一致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a79fddd30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1.html

《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43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