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的哲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1

发布时间:2022-11-14 15:41: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试论中医药学的哲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摘要 中医药学的哲学思想是指导传统中医药学实践的思想精髓。考察现代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 发现它有向中医药哲学思想逼近的趋势。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以及由此分支出的环境基因组计划、药物基因组学又分别从分子水平上阐述了中医药学中系统观、人相应论以及个体化思想的正确性。传统的中医药学的哲学思想在生命科学深入到分子水平的今天,依然有其指导现代科学实践的现代意义。由此可以预见,在传统的中医药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可望在对现代重大疾病的治疗上取得新的突破。
关健词 中医药学; 哲学; 思想; 意义


A Trial Talk About Philosophy Idea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And Its Modern Meaning


Abstract The philosophy idea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is the soul which directs the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Reviewing the developed course of methodology of modern natural science, we can find it have been approaching toward the philosophy idea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The validity of system theory, nature-human correspondance theory and individual treatment idea was expatiated in the molecular level by the studies on Human Genome Project and two other subject based on which ie. environmental genome project and Pharmacogenomics respectively. It is conclude that The philosophy ide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is still possess the modern meaning to direct the modern science practice even in nowadays when the researches of life science are dept into molecular level. It can be forecasted that the serious disease are promise to be treated guided by the philosophy idea.
Key word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Philosophy; Idea; Meaning


1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科学文化。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的特征。据史料左证,它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医学理论。由于它诞生于中国古代的科技背景下,因而,它的科学规范必然深深打上中国古代哲学的印记,形成中医药学特有的哲学思想。
建国后,随着西方医药科学的引入,国内学术界对诸如“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现代化”等命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传统中医药学的摒弃与发展、中医药学理论的先进与落后、中医药学的哲学思想等问题发表了多家见解,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在此且不予详述。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后基因组”的生物学时代即将来临,同时,艾滋病依然象世纪瘟疫般困扰着世人,在这样的现代科技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医药学的哲学思想,却发现它蕴含了独特的现代意义,它的整体观、辩证观、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与现代科学方法论有惊人的相似,其科学的医疗思想有望为攻克艾滋病等顽疾提供新思路和方法,如此等等。当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理解的时候,我们将会惊叹中医药学的哲学思想在现代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依然熠熠生辉,璀璨夺目。
中医药学的哲学思想与现代科学方法论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生发展都在一定的科技背景下进行的。在古代,中医药学赖以发生发展的科技知识背景,就其哲学层次而言是“阴阳二元论”《周易》便是其哲学思想的蓝本,就其方法论而言是整体方法,就其对象特征而言是宏观世界的整体协调与和谐[1]。在这种知识背景下诞生的中医学,“阴阳学说”便成了它的哲学基础,以至成为指导中医药实践的中医哲学思想。也就是说中医药学企图将人的生理、病理的全部现象纳入“阴阳论”的理化模式中,于是,“负阴抱阳”“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的整体的人便成为中医药学的科学对象;由此而引伸出的阴阳论的整体方法、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五行论的系统方法便成了中医药方法论的基本特点。回顾现代自然科学理论的重大变化与发展,其哲学思想有向中医药学的哲学思想逼近的趋势。
本世纪以来,基本粒子的研究成为物理学的主流。然而,每当物理学在原子实验中向自然提出一个问题,自然界的回答就是一个悖论。这种矛盾性来源于近代自然科学观以及原子物理固有的结构体系。相对论的出现,改变了人对绝对时空的幻觉,量子论的创立,惊醒了可控测量的迷梦。这些自然科学理论的进展,从根本上动摇了牛顿力学对世界观的统治地位。
三十年代后期,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首创系统论方法,使方法论从还原论过度到整体观,从机械论发展为系统观。与此同时,控制论和信息论的问世,亦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开创了全新的领域。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揭示了生物自我复制的奥秘,破译了生物的遗传密码,信息在生命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朗。于是,随之而兴起的被称作“新三论”的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论,以及被称作“新新三论”的分形论、超循论和混
2
沌论,更以磅礴的气势席卷全球。上述现代科学的最新理论日益深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并从根本上动摇了现存的基本定律、原理,使人类固有的一些传统观念濒于崩溃。因这些成就而逐渐明朗化的科学哲学背景与中国古代特别是中医药学的科学哲学思想有着异乎寻常的相似之处。有的科学家甚至认为目前发生的这一变革是向道家思想的回归。海森伯承认东方古代思想和现代量子论的哲学结论之间的关系一直对他有很大的魔力。物理学家John Wheeler认为:人们已感觉到东方思想家所认识到的一切,并且如果我们能够把他们的答案翻译成我们的语言,我们将得出我们所有问题的答案[2]。虽然此说法难免有言过其实之嫌,但由此也正说明了现代科学方法论向中医药哲学思想迁移的现实。自80年代以来,大量的例证表明,阴阳五行学说不仅充满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而且包含着控制论、信息论、模糊识别、辩证逻辑等现代科学方法化的“合理内核”[3]
从人类基因组学认识中医药学的系统观
中医药学研究人的生命过程及其各种运动方式的相互作用,把生命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及发展的和谐作为医学的根本目的。中医药学研究的是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及其运动、变化。把人作为一个整体并与自然、社会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着重研究生命过程中自然流露的、依靠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机体反应状态,从状态及状态运动过程中总结人的生理与病理规律。在中医看来,人是整体状态的人,它的全部理论与实践都是以状态为中心,研究状态的识别、运动,着力于状态的调整和控制。中医药学研究的病理性信息,是人体五脏六腑、气血阴阳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阴阳消长、邪正虚实的总结果。区别于西医学重视致病因数作用下的局部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中医药学研究的对象更能代表生命的真实。这些思想方法无不体现了系统论的精华,反映了系统论关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论断。在对疾病的诊治上也体现了系统和谐的观点。诊之要决在于识其偏,治之要决在于使其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逆者降之,陷者举之,寒热错杂,温凉并用,和其阴阳……等等。中医药学在用药上也充分体现了系统观,特别强调中药复方的应用。而中药复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构成有主次之分,并非散砂一盘,也就是说不同的药物在复方中担当一定的角色,即君、臣、佐、使,有些药物针对疾病的主要环节,起主要治疗作用,有些药物起辅助作用,或针对疾病的次要环节,有些药物则用于增强起治疗作用药物的力量,减轻或消除所用药物的副作用,总之,对患者发挥整体的疗效。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早在80年代就多次强调:“中医学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方法学内容与中医学的系统观、辩证观有许多相似之处[4]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充分说明了只有用系统的方法,才能真正把握生命的本质。研究结果表明[5],人类基因组含有大约 1 0万个基因,3 0亿个碱基对。1 0万个基因只占基因组 3 % 5% 并且在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很小, 但这些差别却引起诸如身高、肤色、指纹、血型等表型上的显著差异,由此足见占基因组95%~97%的非编码序列的至关重要性。这些非编码序列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行使基因表达调控、基因修饰及基因间的协同性等重要功能。
3
近年来的分子发生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形态发育最重要的是调节基因而非结构基因,一个或少数几个调节基因的变异就足以产生在分类上有意义的形态特或数量性状[7]。而这些在微观水平的基因调控与修饰, 反映着生命机体的整体功能状态。从基因活动所控制的更高层次看,人是由多细胞组成的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其生长、发育和各种功能活动都是系统行为,只能通过系统的分析才能了解。正如Leroy Hood指出的“未来生物学是对复杂系统的分析,决不能只注意一个基因的表达,就想了解系统如何工作”[6]。因此,在“后基因组时代”对生命的研究中,除逐步寻找在生物学和医学上重要的个别基因并研究其结构和功能外,更重要的应了解整个基因组及其产物、如何协同活动,调节细胞和生物体的功能活动[7],而这恰恰从人的生命本质上反映了中医药学理论中的系统观和辩证观。
基因组学研究是在过去对单个基因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充分认识到基因之间相互联系的复杂性, 特别是从结构研究向功能研究方式转变, 对基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日趋重视, 反映出基因组学与中医药两个学科在思维方法学上的趋近特征, 显示出研究思路与方法相互渗透的可能性[4]。同时,中医药学传统的哲学思想也就在“后基因组时代”被赋予了现代意义。
天人相应论与环境基因组计划(EGP, environmental genome project 中医药学的主要思维方式及其概念、理论就是立足于自然过程与生命过程及其各种方式的相互作用,并使其结合成为一个整体联系的科学。“天人相应”是中医药学的一个根本观点,其核心思想是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人作为“天”的一个子系统,强调人与“天”的相应性。其内容的要点是:“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天地相参”“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等。“天人相应”观的立足点很高,眼界很宽,植根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科学知识,在《内经》时代就已确立为一项原则性内容。“天人相应”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其理论和实践价值已被完全公认。在中医看来,把人视为是大自然的产物, 人是在宇宙发育和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并且逐步变被动适应为主动适应,达到与自然高度的和谐。而且, 认为人的生长发育、健康与疾病都取决于人与自然四时阴阳变化的协调关系, 所谓“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生死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苛疾不起, 是谓得道。(《素问·脉要精微》而且, 一切诊治医疗行为也必须顺应自然规律, 所谓“顺天之时, 而病可与期。顺者为工, 逆者为粗。(《灵·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当人与“天”的不协调,改变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状态,便出现病态。因而,在对疾病的诊治中也充分考虑“天人相应”“无力回天,有方调人”,通过用药,对人的偏离态也即病态进行调整,使其恢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学的辩证论治和系统观。
当前,天人关系的许多因素发生着剧烈变动,人与天相应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日益人工化,自然的“天人相应”关系被极大地扭曲。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环境状况急速恶化而致与环境因素相关的大病、新病发病率急速上升,环境
4
因素、生活方式在病因、死因谱中达70%以上。鉴于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日益突出,美国国立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 (NIEHS, 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 启动了环境基因组计划[8],专门研究与环境相关疾病的遗传易感性,着重于研究环境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快速发展的分子遗传学使人们认识到对环境暴露的易感性存在不同个体遗传背景的差异。环境基因组计划的目标就是鉴定对环境发生反应基因中有重要功能的多态性, 并确定它们在环境暴露引起疾病的危险度方面的差异。目前已列入环境基因组计划的候选基因包括: DNA修复基因; 有毒物质代谢和解毒基因; 代谢基因; 信号传导基因; 受体基因; 介导免疫和感染反应的介质基因; 参与氧化过程的基因; 介导营养因素的基因; 细胞循环控制基因; 细胞内药物敏感基因等。研究表明,人类健康状况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如遗传易感性、环境的暴露和衰老等。疾病的发生常常是基因的多种功能和这些功能的相互作用造成的; 而人类生活的极其多样的环境, 如我们吃的食物、呼吸的空气, 我们接触的化学物质以及我们得到的医疗照顾等也同样影响基因的表达。
由上所述,环境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从基因调控的微观角度为传统中医药学“天人相应”论给出了现代解。在对生命的本质的研究上与中医药学“天人相应”的哲学思想不谋而合。
个体化治疗与药物基因组学 (Pharmacogenomics 中医药学一贯提倡以人为本,在中医所有的理论中, 从来就没有被分隔的人、脱离自然和社会的人, 它始终把原初的人、整体的人、活体的人作为观察与思维的焦点。与西医重视群体统计方法不同, 中医十分重视个案研究。 其实两者的区别决不仅仅是数量方面的, 实质上前者把个体看成是无本质差别的生物样本, 而只考虑数量中呈现的大数规律, 但后者却认为个体的差异是内在的和必然的, 任何治疗都必须因人而异,“辩证论治”或“同病异治”也即中医药学的个体化治疗。
个体化治疗是中医药学传统的治疗思想,在中医的临床实践中累见不鲜。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进展,个体化治疗的思想再一次得到生命本质的验证。人类基因组的研究表明,人类基因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不同人群和个体对药物的不同反应。是便分支出药物基因组学。即以人类基因组学为基础, 在基因水平研究个体遗传差异对药物不同反应和药效的差异。
人体疾病都是起因于细胞内正常代谢途径发生改变, 代谢途径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不论是器质性病变还是功能性疾病无不与基因密切相关。人类基因既有结构 ( , 又有功 ( , 存在基因结构的差别和功能的变异, 也就是基因的多形性和多态性。人类基因的多态性的个体差别对临床症状的长短和临床治疗的疗效等起着关键作用。目前药物基因组学是从全基因组扫描寻找这些 DNA多态性, 进而优化药物设计和发现新药。应用大规模系统研究基因组以加速发现对药物反应的 DNA多态性, 包含药物目标、药物代谢或疾病通路上相关的 DNA多态性。药物基因组学所包含的领域很广泛, 其研究目的是更科学地评价各种
5
药物的疗效和毒性, 同时也对不同患者根据 DNA多态性的差别选择高效和低毒的药物加以治疗。随着对疾病及药物作用与 DNA多态性之间关系认识的深入, 药物基因组学将指导和优化临床用药。美国人类基因组研究所所长Franciss S.Colin预言道: 药物基因组学将是下一代医学革命的一部分; 用药个体化是其中的一项目标; 很快, 医生们将常规给病人做基因检测, 以确保开给病人的药品实际上对该病人是最恰当的[9]。中医的精华在于“辨证”而后论治, “同病异治”本来就是重视个体化治疗, 通过研究“证”和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内在联, 从基因多态性所带来的该基因功能上的变化, 由此探寻“证”的相关基因表达谱。以这样的研究结果采取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个体化治疗, 同时也将中医的特色溶入到了生命科学的领域[10]
展望
如上所述,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理论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深入,分别从科学方法论的层面以及人生命的本质阐述了中医药学哲学思想的科学性,赋予了中医药学哲学思想的现代意义。中医药哲学思想是中医药学理论的精髓,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宝库中的思想精华。以中医药学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可以预言,我们将可在医药学理论上获得重大发现或在某些顽疾的临床治疗上取得技术突破。例如中药和针灸等非药物疗法的治疗原理等都可能蕴藏着非常独特的思想精华和重大发现的可能;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1996年风云人物的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博士,就是在中药复方的用药方式及其思路的指引下,以蛋白抑制剂混合多种抗艾滋病药物治疗艾滋病取得突破性进展的。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自然的“天人关系”已遭到一定程度的扭曲,导致疾病谱的变迁。许多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病因复杂的疾病已成为严重为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艾滋病以其巨大的杀伤力不断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当前让人谈之色变的“非典”也正是人与自然关系扭曲的结果。对这些疾病,固有的用药模式已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人类基因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多基因病, 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哮喘病、风湿病、骨质疏松、神经精神病等属于多种功能基因调控失常所致[10]因此对疾病的治疗, 管在现在还是在将来, 都将从调控基因的功能着手, 即从修饰或改变基因的表达与基因产物的功能着手, 而不是以改变与纠正基因的结构为主要手段。而中医作为我国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学科, 她擅长于从整体上进行功能的调节,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中医药将可发挥其优势,以期获得应有的疗效。对艾滋病的治疗,按照中医药学的治疗思想,“扶正祛邪”“辩证论治”,多靶点抑制HIV病毒的扩展,同时从整体上提高人的免疫力,克服西医学单作用靶点的弊端,可望为艾滋病的治疗取得良好的前景。





6

[1] 匡萃璋. 现代科技知识背景下的中医学[M]. 崔月犁主编.中医沉思录(一),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89~97 [2] 傅景华,傅景春. 物理学之道与“中医现代化”[M]. 崔月犁主编. 中医沉思录(一),北: 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 250~255 [3] 李致重. 中医现代化的若干思考[M]. 崔月犁主编. 中医沉思录(一)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60~268 [4] 吴煜,杨宇飞,杨焕明. 中药反应性基因——中药抗肿瘤恶病质研究的新切入点[J].世界科学研究,2000,117~19 [5] 张立人. 试论人类基因组的 DNA多态性资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758~60 [6] Blanchard A.P and Hood L. Sequence to array: probing the genome's secrets[J].
Natural Biotechnology, 1996, 14: 1649 [7] 王亚辉. “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学[J],生命科学,1997, 94145~153 [8] 李胜,贺林. 人类基因组多样性计划—环境基因组计划—药物基因组学[J].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99, 22257~61 [9] Adamgir, Sandersr, Jonssonj.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ogenomic model to predict drug response [J]. Pharmaininformatics Supplement, 1999, 30~33 [10] 沈自力. 基因科学和 2 1世纪中医药学的走向[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 107~9
7


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9156a3d580216fc700afd99.html

《中医药学的哲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