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1 - 痿证、腰痛 - 历史沿革和定义

发布时间:2014-08-01 19:42: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定义:

1.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 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用症状命名定义)

2.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病因+病机+部位+症状=定义)

历史沿革:

痿证:

《内经》中阐述了痿证的病因病机、病证分类及治疗原则。

《素问·痿论》指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肺热叶焦”。

发病原因:

《素问·痿论》指出了“热伤五脏”,“思想无穷”,“焦虑太过”、“有渐于湿”及远行劳倦、房劳太过等。

《素问·生气通天论》又指出: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认为湿热也是痿证成因之一。

治疗:

《素问·痿论》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基本原则, “独取阳明”成为指导临床治疗痿证的重要原则。

隋唐至北宋时期,将痿列入风门。

金元:

张子和《儒门事亲·风痹痿厥近世差互说》把风、痹,厥与痿证进行了鉴别。

朱丹溪承张子和之说,力纠“风痿混同”之弊,在治法方面提出了“泻南方,补北方”的治疗原则,在具体辨证方面又有湿热、湿痰、气虚、瘀血之别。

明清:

《景岳全书·痿论》指出,痿证实际上并非尽是阴虚火旺。

腰痛:

《素问·脉要精微论》首先提出了肾与腰部疾病的密切关系。

《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认为,腰痛是由于“肾经虚,风冷乘之”, “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在发病方面强调肾虚,风寒留着,劳役伤肾,坠堕伤腰及寝卧湿地等因素,并以突然发作者,称卒腰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称久腰痛。《丹溪心法·腰痛》 “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有痰积”。

《七松岩集·腰痛》对腰痛常见的病因和虚实作了概括。

《张氏医通》、《杂病源流犀烛》总结历代医家对腰痛的论述,归纳为风腰痛.寒腰痛、肾虚腰痛、气滞腰痛、瘀血腰痛等,使腰痛的辨治更为系统。

治疗: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腰痛》指出分清标本先后缓急的治疗原则,在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15f943d27d3240c8447ef86.html

《word1 - 痿证、腰痛 - 历史沿革和定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