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山

发布时间:2022-12-04 02:25: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琅琊山位于安徽省东部滁州市境内,古名摩陀岭,系大别山向东延伸的一支余脉。相传西晋时琅琊山司马佩率兵伐吴,曾驻跸于此。东晋元帝司马睿在称帝前也是琅琊王,曾在此避乱,故后人改名为“琅琊山”。山高200~300米,山上峰峦俊秀,泉涧优美,古树参天,环境幽雅,还有唐建琅琊寺、宋建醉翁亭和丰乐亭等古建筑群,以及唐、宋以来摩崖碑刻几百处,其中唐代吴道子绘《观自在(即观音)菩萨》石雕像和宋代苏东坡书《醉翁亭记》碑刻,被人们视为衡世珍宝。这里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丰富,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自古有“皖东第一名胜”之赞誉,成为历代达官显宦、文人名士旅游雅聚之地,是我国二十四座文化名山之一。1985年国家林业部批准在此建立“琅琊山森林公园”,并列为全国十个重点森林公园之一。1998年国务院公布为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琅琊山位于滁州县城西南约5公里,主峰是丰山,海拔317米。山不甚高,但清幽秀美,四季皆景。古人称之为兼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的“皖东八名胜境”,被誉为“蓬莱之后无别山”。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占地面积115平方公里,现分为琅琊寺、醉翁亭、丰乐亭、野芳园、深秀湖五个景区。还有龙蟠寺、龙华寺、复兴庵等几处古遗址及景区。

山门
从滁州城出发,沿琅琊古道(现已筑成公路)西南行,至进山处有一牌坊,即为山门。八柱双檐,十分壮观,坊上“琅琊山”三字系苏轼所题。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琅琊寺中的主要建筑,居寺之中央。殿高14米,深15.3米,正殿中间,正中一间略大,以合抱粗的栋木为柱,气势十分雄伟。

大雄宝殿包含大、雄、宝三层意思。大者包含万有;雄则摄伏群魔;宝者,即佛、法、僧三宝。因此,它是一般寺庙的主要建筑。大殿正中塑如来佛,大佛高踞莲花座上,通体涂金,闪闪发光。如来佛两旁有他的两个弟子:伽叶、阿难。伽叶在释迦死后,即为佛教的长老。阿难又继伽叶后为长老。相传佛教经典就是由他凭着记忆,把佛祖生前所说的话写在贝叶上流传下来的。如来佛的背后塑观音菩萨。观音两旁又有两尊菩萨,一叫善财童子,一叫龙女,都是观音的
侍从。大殿左右塑十八罗汉,每边九人,或喜或忧,或怒或笑,神态比现,生动有趣,体现雕塑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大雄宝殿的梁柱、檐口全部雕龙刻花,涂色抹彩,用工十分精细,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殿前花木扶疏,四季花红叶绿,其中有四株齐殿高的柏松,终年苍翠,生气勃勃。殿后墙壁上嵌有15块石刻,完整无缺。石刻大小相似,但其书写、镌刻的风格各异,各有千秋。殿后墙壁上还有古代石刻观音像和金刚经塔碑。观间赤脚踏云,面带微笑,"眉目津津,向人欲语",栩栩如生。像旁书"观自在菩萨"五个楷书大字。殿后有一株两人合抱粗的极树,巍峨挺拔,犹如庙中的旗杆。

琅琊寺

进得山门,过薛老桥,经醉翁亭后,上山直达琅琊寺,一路上青山照面,溪水潆洄,古树争荣,花香鸟语,景色幽丽迷人。

琅琊寺距醉翁亭约1公里许,居琅琊山深秀之处。初建于唐大历元年(公元771年),名宝应寺,由滁州刺史李幼卿会同山僧易名开元禅寺。以后又几经兴废,现在的寺院大部分为清光绪年间重建的,称开元律寺,系我国东南名刹之一。建国后,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围山明水秀,风光旖旎,成为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和风景名胜区。该寺因位于琅琊山上,长期以来人们就简称它为“琅琊寺”1984年滁州市地名办公室报请市委批准,正式命名琅琊寺,扩修了琅琊古道。

琅琊寺占地约1平方公里,前有山门,上书“琅琊胜境”。寺内主殿为大雄宝殿,简称大殿,宏伟宽敞,高大巍峨,雕饰精致,古朴典雅,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珍品。殿中供释迦牟尼、十八罗汉、观音等佛像,“文革”中全部被毁。1981年重塑,更显光彩。大殿后院的墙壁上有唐代名画家吴道子所绘的《观自在(即观音)菩萨》石雕像,被世人誉为“眉目津津,向人欲语”的衡世绝笔。此像原置于琅琊寺东北的观音殿中,后殿毁于兵火,像就移至此,镶嵌于壁上。

大殿前有一放生池,名明月池,池上建有明月桥。每当月白风清之夜,站在桥前池畔,观月赏景,更显得清幽绝俗。池左侧有明月观,原是道教佛堂,现设茶室,游人可在此小憩、品茗。大殿后有藏经楼,原藏有佛教经书甚多,其中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e7e4d503c1ec5da50e2707f.html

《琅琊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