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武汉中考作文阅卷反思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6年武汉中考作文阅卷反思
【原题呈现】
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逸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您选择的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题意解读】
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原则,这道作文题的题意十分明确: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的通向山顶的那条路,也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
从阅卷情况来看,这道题看似立意明晰,但实际上并不简单,是一则颇有“境界”的文题,下面就对题意把握作简要分析。
第一个关键词是“山顶”。首先,“山顶”不能没有,但也不能简单地用“成功”来概括,可以理解为所要达成的结果、目标,当然,既可以是阶段性的,也可以是比较长远的;每个人的“山顶”的高度自然是不一样的,但最好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占有一个时间区间。
其次,“合适”一词值得玩味,也势必会成为作文区分的重点。这里的“合适”至少需要结合三个要素来看:一是结合“山顶”来看;二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家庭背景等客观因素来考虑;三是结合登山者(也就是记叙文中的“我”或议论文论据中的主人公)的具体情况来看,如自身条件、所处境况等。那么,当事人的特点和这条路的特点都应该都是明确的,否则,如何体现“合适”?然而,最关键的问题来了:如果有人认为合适而有人认为不合适怎么判定呢?那就必须取决于当事人自己的感受了,也就是“状态”
第三,什么叫“人生状态”?
淡然、开阔、快乐是人生状态,孤独、失落、绝望也是人生状态。当然,主体感受所投射出的具体行为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状态,那么,所谓的“成功”或“失败”也是人生状态的一种了,虽然我们希望人生状态并不仅仅表现为“成败”
第四,“选择的路”与“人生状态”之间的必然性因果关系应该是清晰的,也就是说:当事人基于主观客观上方面所选择的那条“适合”的路,走上去之后,影响了当事人,使他呈现出与之前不一样的“状态”这几点都在作文里表现清楚了,才应该算是完美支撑起正确题意的作文。【卷面分析】
基于上述几点,考生在作文中所呈现出的能力高下就不难辨别了。请看下面几篇例文:例文片段一
选择合适的通往成功的道路,需要不断地尝试。
著名现代作家王小波本是学理科出身,王小波先去搞化学,漏了五大瓶氯仿,差点把同事毒昏;后来去学数学,学得不错,却粗心大意,曾只写了试卷的正面,得了巨低的分数。他天资聪慧,但他不够细致的毛病让他备受煎熬,在这多次尝试之后,他选择了写作——这条于他无比正确的成功道路,不敢想,要是小波老师当初仍在理科混饭吃,也许会遍体鳞伤,而又做不出什么大成就来,中国也就失去了一位优秀的作家,失去了一条条对于社会现象精准而又幽默的讥讽与批判,失去了一位自由的诗人,尝试,能为我们找到合适的道路。
点评:本文段分析王小波选择“诗人”这条路到达了成功的山顶,是基于自身“不细致”这一特点,
但作为诗人所需要的特质却没有谈到。并且,作者在文段首尾都强调了“尝试”而没有解释清楚“诗人”

这条路是怎样决定王小波人生状态的。因此,本文在材料支撑上是不力的。
例文片段二
朝着合适的发展道路努力,转平庸为成功的辉煌。
1981年的庆历大学,毕业生川崎晶平开办了一家打刀道场,作为1981届的第一名,当一名铁匠未免显得屈才,但有中度忧郁症的他执意如此,2011年,当日泰两国皇室互赠礼物时,天皇手里的刀正是晶平打造的。
人们这才发现,镜头下的川崎是个孤人、每天只是打刀、喝茶,一个人活得恬淡舒适,川崎选择的是一条艰险的发展道路,他每日穿着标准古和服,打刀的房间四周密闭,每天只能打一千锤,一旦一锤敲歪,整个刀胚就宣告报废,但他正是一个仔细且耐心的人,一锤锤很少失误,与一代刀匠小野平远五郎相比,他的刀虽产量极低,但无论是他打刀的模式还是用料都极为传统,他这样传统的打刀方式带给他的是每天辛劳,不过他日日如此,不辞辛苦,正应了他孤僻的性格,但他也因此被誉为“江户的遗人”他的刀享誉世界,并被日本列为“国礼”。川崎仍一个人孤独的打刀,喝茶。
对川崎而言,用传统方式打刀对他而言极为合适,他用汗水和寂寞来逐步登上的,是一位匠人的人生最高点。他活得自在,活得平凡但又辉煌,“我喜欢做一名孤独的刀匠,”川崎说。
点评:相较于第一例文,本文段在以下几点上用了重力——川崎的性格特征、打刀时的状态、所获得
的成就,清晰的陈述了川崎基于自身特点所选择的道路带给了他怎样的人生状态。小作者思路是清晰的,即使在表达上有些许混乱啰嗦,也不失为一段好文。
例文片段三
猎豹选择了在土地上奔跑,终雄据大地;老鹰选择了在蓝天上展翅,终高飞蓝天;鲨鱼选择了畅游大海,终成“海底霸王”。可以说它们的成功不分轩轾,人不也如此吗?我们只有慎重选择合适自己的道路,才更易成功。
其实有许多成功人士都验证了这句话。马云放弃了英语老师,在互联网的汪洋中展示自己优秀的创新思想,终获首富之荣;黄渤深知自己不适合偶像剧,出道便以喜剧为主创事业,打下“50亿”江山。与其在不擅长的领域南辕北辙,不如在适合自己的领域获得更高的荣誊。正是他们深知自己擅长的领域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机会和信心,在一次次的摸索和探求中,他们收获了经验,但更多的是自信,这种信心是只有在合适的领域才会收获的。拥有这种选择带来的信心,才让他们有了奋起的力量,终获成功。所以,只有选择合适的道路,才能成功。
而今,好多人打着“我热爱它”的旗号在工作上默默无闻。你五音不全,却立志当个歌手;写作文记个流水帐,还去和写作闹个不痛快,加减乘除都搞不明白,还硬着头皮去记账。成功要的不仅仅是勤奋和热爱,更多的是你走的路。同学们,记住,并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才会将你摆渡到成功的彼岸。
点评:从文章首段即可看出,小作者想表述的是“慎重选择合适自己的道路”,更易带给人“成功”
的人生状态。文中斜线处则强调了选择合适的道路是如何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从而决定“人生状态”的。尤为难得的是,文章结尾还指出了很多人失败于“不适合”的现实,颇有深度。

例文片段四
一曲毕,她从钢琴旁站起,提着裙摆微微躹躬。聚光灯下,她的样子光彩熠熠,雪白的裙子闪耀着光芒。同样的年龄,她在台上光彩照人,我在台下,是个一无所长的平凡小孩。潮水般的掌声涌来,好像要把我吞没,但内心有个声音坚定的响着:我要变成她那样。

走进兴趣班,看着陌生的乐器和谱子,我毫不迟疑地报了声乐班。可是,由于对音乐的一窍不通,我陷入了窘境:简单的音阶别人信手拈来,我却时时跑调;简单的曲子,别人练习数次便胸有成竹,而我练习数十次也常出差错。都说“天道酬勤”,于是我一旦有空便奔去练习,孜孜不倦地投入心血,坐在琴前的双腿仿佛生了根。而每每上课时,不旦不见成效,还拖住了班级的课程进度。一次课后,老师轻轻拍着我的肩,说:“你很努力,可能的确缺少了音乐细胞。你还是慎重得选择一条合适的利吧。”
我低着头走岀教室,回想着老师的话语。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一间教室外,我的脚步定住了。那间教室是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我向窗内目不转睛地打量着:架子上,放的是小巧精致的彩泥作品,窗户上贴着充满创意的窗花,墙上画的是有趣的插画……悄悄地,一扇心门被推开,透过树叶缝隙的斑驳阳光轻轻地洒下,洒在心田。想起过去画得不错的作品,我想我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路
握着画笔,我在色彩的世界中倘徉着。惟妙惟肖的动物,丰富多彩的森林……笔下的画纸有着魔力一般,抚平我所有的失意与焦躁。一旦拿起笔,我便,全身心地专注而投入,享受色彩与色彩的碰撞、线条与线条的组合。渐渐得,我的作品总得到观赏者认可。一幅福画作生出了翅膀,带领我不断进步。走上了一条合适的路,我十分感谢正确的选择。
站立在自己展出的作品前,一股自豪感和成就感涌上心头。闭上眼,仿佛聚光灯打在我的身上,台下如潮水般的掌声响彻大厅。
人生如登山,我们应慎重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才能顺利地踏上顶峰,收获无限旖旎的风光。
点评:这是一篇少见的记叙文。“我”被舞台的光鲜迷惑学习声乐却屡屡碰壁,转而学习画画即收获
幸福与成就。因为有真实体验,行文流畅自如,对于“我”在不同路上的状态描写的尤为真切,很有说服力。
例文片段五
同是一源活水,有的脉脉清平川,汇流入海,安安稳稳潜入一汪深蓝;有的滔滔过群山,宁作飞瀑,飞珠迸玉一番风资卓绝。决定我们人生状态的,正在于我们选择了怎样的人生道路。
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家。他自幼学习美术,在恩师逝世之后只能背井离乡,只身前往罗马闯荡。被迫与教皇工作,他沉默地完成陵墓修建,不料工程未成,教皇又命他绘下教堂的巨幅壁画。面对教皇的百般折辱,他没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顾一切地奋起反击,而是忍辱负重,以强大的毅力为人类留下无数艺术的瑰宝。米开朗基罗此时慎重的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隐忍、坚毅、坚持自己的艺术。一路走下去,他不缀打造着一件件稀世珍品,被奉作大家。
米开朗基罗选择的道路,看似平庸、寄人篱下,却让他保全了自身,既而光芒万丈。他的雕塑作品中,无不流露出磅礴难挡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色彩,令人叹服。他选择了一条合适的人生道路,成就了自我。
自于山脚起程,遥望山顶云雾缭绕,毋须急于一飞冲天直上云霄,或是只懂绕道,曲径通幽。米开朗基罗选择了隐忍的安稳,厚积薄发,赢得了自己的精彩。
选择的人生道路,决定你的人生状态。作出合适的选择,一览山间美景,光风霁月。点评:此文首尾文采斐然,行文流畅,例子的选择也是用心,将米开朗基罗选择的原因和结果条分缕析道
来,令人信服。

例文片段六

夏幻。
夏日已来矣,布谷声中夏令新,绿荫照水爱晴柔。阳光透过斑驳的桐树影静静地躺在玻璃画室的房顶上,明媚灿烂。
明净的画室里,一个苍劲有力的字写在画板的正中间—荷。这是老师给我们岀的绘画题目,不限绘画材质。
我一看题目,就在心中默默地说:我一定要拿95分以上!一定一定!
于是,我随手抓起身边的水彩笔,开始在水彩纸上打下起稿。我打稿时,无意看见了我斜前方的小茗,她还在思考着什么,并未下笔。我心想:啍,我一定能拿95分!
提笔,勾勒,大概的画面我已经打好草稿,可是,很快我变发现用水彩很难表现岀荷花轻盈曼妙的体态。
画面已完成大半,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一笔、两笔,每一笔都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就会画错,豆大的汗珠从我额头滑下,在阳光中泛起美丽的光晕。此时此刻,心中极度紧张。
在我抚摸擦汗的过程中,我又无意地看见了小茗,她此时一脸轻松,未有半丝紧张之感,看向她的画面,她选用的是水墨!
她刚才定是在思考选择什么材质来画荷!水彩死板,而水墨则完全不同它浓淡变幻无穷,把荷的婷婷体态完美展现!
愉悦在小茗脸上静静流淌,一种说不出来的轻松从她心底曼延,而我,却因太在意成功,匆匆选择了水彩,不得,小心翼翼,一不留神便会画错。
后来,我和小茗的画都被打了98分,但我画完画时,已经筋疲力尽,“遍体鳞伤”我和小茗选择的画的类形不同,虽然都是98分,但我和她的状态却不同;人生中选择的路不同,都获得成功,但人生状态却有差异。
每个人都是一只蛹,渴望变成人世间最美丽的蝴蝶,可别因太在意成功而匆匆上路,要先选择一条最合适自己的路,这样,人生的状态才会良好,否则,就算到达了成功的彼岸,化成了蝴蝶,那时却已是伤痕累累,遍体鳞伤。
人生漫漫,选择不同,人生状态便也会不同。
点评:一篇颇有文采的记叙文,看似也扣住了“选择不同,人生状态便也会不同”的主题,但相较于
例文四,明显在逻辑上缺乏严谨性。为什么“我”和“她”画画的材质不同却获得了相同的结果?“我”在什么地方“筋疲力尽”的弥补了材质的不足?读来模糊不清。

例文片段七
选择合适的道路,让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更加轻松达成目标。马云的创业初期没有向大多数人一样:盲目地在人才市场找工作。而是仔细分析当下局势,慎重选择更有前景的行业与自己的人生方向。经过长时间的深思他选择了电子商务平台。从此便一股脑地学习研究有关知识,这让他始终保持开朗的心态,干劲十足。而没有像他人一样士气低落,满头大汗地找工作。最终,他创立了阿里巴巴,达成了人生目标。正是因为马云当时选择了合适的道路,才让他获得他人难以保持的良好状态,达成目标,改变世界。他当时选择的道路,可谓是他成功的保障,假如他没有慎重选择道路而像大多数人一样找工作,又怎能有今天的马云。今天的阿里巴巴。恐怕没有他当时慎重的选择道路,人们今日还不知网购是何物。因此,选择合适的道路,让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更加轻松达成目标。
点评:可喜的是此文段段首即将“选择合适的道路”与“轻松达成目标”之间的桥梁搭就。在接下来
的文字里则详细阐述了马云做选择的理由并强调了马云的状态——开朗,最终获得成功。虽然后文有些重复,但可见小作者确是理解了题意并在努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反思】

1)中考作文作重要的是思辨力,而非简单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次作文强调“文体不限、材料不限”,无论议论文、记叙文,创造的例子同样如此,但创造未必是无中生有,它应该是由此及彼的发散性想象,可以是由点到面的辐射式推延,可以是由浅入深的挖掘式探究,还可以是由实到虚的理性提升,而不是简单的故事新编,同样需要基于逻辑关系下的顺利成章。实际上,这样的文章更难出彩。那么,以议论文论据选择为例,学常常感叹无合适的材料使用,或找不到与作文主题对应的材料,原因何在呢?是因为对写作材料缺乏真正的了解,往往只注重了外界对人物的评价、定位,却忽视了他背后丰富的故事;学生知道的人物材料多,但却对人物材料缺乏全面的了解。因此,建议学生以阅读人物传记的方式积累材料,全面、彻底掌握某个人物,可做到真正的一材多用。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的自由阅读、批阅式阅读、摘抄、交流、朗读、书写、演讲,非毕业班的自由阅读、摘抄、自由写作、阅读交流、写作交流的时间,应该占更大的比例。

2)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理解是表达的前提。作文材料对于写作究竟有哪些提示和限制,这是审题的关键,需要考生精准理解材料。这个提法其实是用于整张试卷,没有哪一题是不需要认真倾听试题的,即使是选择题,更不用说泛读、精读、综合性运用,甚至诗文默写不也要理解什么叫“意指”吗?试问:假如考到统一作文话题,学生的作文会写得更好吗?可以说,绝大多数学生不敢说能写出较好的文章,更别说优秀的文章。原因何在?是因为我们在平时训练中忽视了文题在文章中的多重性质和身份,也忽视了作文材料对文章中心、写作角度等的限制。所以,“整体立意”的含义其实是基于认识一个某作文主题在此材料中的特性解说。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个话题在不同材料中的多重身份,做多角度、多层面的训练。
3)至于表达,其实是考生理解、思辨和创造能力的外化。当然,在思想内核之外,需要一定包装。语言的表达,需要一定的技巧,更需要生活的体验和心灵的参与,激活想象。这一问题此处不赘述,惟有多阅读多积累,别无他途。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d0704f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62.html

《2016年武汉中考作文阅卷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