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9-04-26 04:58: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过程目标: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标角;学会做角,在做角的过程中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大小有关,在比角过程中感受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与判断推理能力等。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找角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有关。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这是一幅街景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窗户上这样的图形,交警叔叔的手势也形成了这样一个图形,像这样的图形在数学王国里把它叫做角。角是种什么样的图形?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有什么秘密吗?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这一过程主要是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生活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爱数学的意识,同时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情境。这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找角

1、在这幅图中还有好多这样的角,你能找一找吗?

2、再请你们四处看看,在我们的周围哪还藏有角?

(通过找角、指角,使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再一次体会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这样可以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二)、折角

1、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的确不错,找到了这么多的角,你们能不能用纸折一个角呢?(学生用不规则纸折角)

2、请大家摸一摸角,你发现了什么?(有个尖尖的,还有两条直直的)

(这一过程让学生把刚才看到的角,在脑中已初步形成了角的表象,通过折角、摸角,可以让学生对角有更清晰的表象。)

(三)、认识角

1、抽象角:

现在大家还能折角了,如果要把角画下来,它会是怎样的呢?

请大家想想画下来会是什么样的呢?(师有沿折好的角画一个角。)哦,角画下来原来是这样的,大家想的是这样的吗?

2、画角:这样画角非常麻烦,每画一个角就要有一个折好的角,其实角也可以用尺子来画。现在老师再用尺子画一个角,请同学们看清楚老师是怎样画的,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指着黑板上用尺子画的角问:刚才同学们摸到的尖尖的,直直的在哪儿呢?

这个点图形王国里把它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图形王国里把它们都叫做角的边。

谁来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

引导学生小结: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4、标角:

现在黑板上有两个角,我们可以怎样来区分它们呢?其实呀,角也有它们自己的表示方法。就是在角里画一条小弧线,并在旁边写上一个小小的数字,这个呢,我就在旁边写上一个“1”,我们就把它记着:∠1。(板书:“记作:∠1)读作:角1

这还有一个角,谁来标一标。(引导学生把它记作为∠2)现在好了,这个角我们把它叫做角1,那个角我们把它叫做角2

5、判断角

角国王听说大家都已认识了角,非常高兴。今天碰巧有几个图形说它们是角,角国王想考考大家,它们都是角吗?

(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出把生活中的角抽象出来后是什么样的,把生活中的角抽象成图形,从具体事物过渡到图形,这是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一个飞跃。由于农村的教学手段有限,只有用实物进行抽象,这是一种画角的方法,但不规范的,所以在再用尺子画了一个角,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角的画法,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明白数学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通过认识角,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使学生初步建立角的表象渗透“角是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这一知识,为以后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判断角,可以让学生强化角的表象。)

(四)、做角

1、看来同学们真认识了角,你们能做一个角吗?(学生做活动角。有意让同桌的两个同学的小棒不一样长)

2、展示角。大家折的角都一样大吗?

小结:看来角是有大小的。

3、比角。同桌比一比,谁做的角大,你们是怎样比的?

较小角的同学,你们能不能把你的角变得更大些,你是怎样变的?

小结: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

4、同桌能不能把你们的角变得一样大?

请两人上台展示:一样大吗?再比比。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5、应用

出示两块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三角板:老师这有两块大小不一样的三角板,你能从它们身上找出两个一样大的角吗?

(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唯一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完成这种“再创造”。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学生的努力做成了形状大小不同的角,进而再把角变大或变小或变一样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到角是有大小的,也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这一知识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课内小结,质疑问难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问题吗?

(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把刚才学过的知识回忆一下,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了些什么,还可以培养学生一种及时整理知识的好习惯。质疑问难这一环节,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为以后的教学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质疑的好习惯。)

四、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下面图形中有角吗?你能找到几个?请你标出来。

课本上第64页练一练

2、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几个角?

3、请你回家做: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掉一个角,看还剩几个角?比一比,谁的剪法多?

(第12两题是课内完成练习,这两题是有层次性的,由易到难,让学生对角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进而巩固本课的知识。第3题是一道开放题,答案有不唯一,可以沿直线剪,也可以弯着剪,既能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又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依据现代认知科学理论及发现法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取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教法。整个教学过程力求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通过实践操作、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探究问题的方法。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对来说,数学中的角看似简单,却很抽象。如果仅把它作为一个知识点教给学生,教学过程可用几分钟就能完成,但这样的给予我认为缺少学生自己的感悟理解,印象不深刻。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应该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因此整个的教学过程:找角——折角——认识角——做角,我都是让学生主动操作与探索。我认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探索与思考,才能自主构建,才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学生的全员参与,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及主动体验才能得到落实。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706c0c60c22590102029d0e.html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