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完整版)

发布时间:2018-06-10 19:06: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重大事项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第一章 基本情况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某某项目

1.1.2 建设单位

某某公司

1.1.3 拟建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址东临福银高速和福银高速乾陵引线,交通条件便利。

1.1.4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总建筑面积29298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盛唐文化体验区、乐游文化体验区、创意农业体验区、休闲度假住宿区等工程建设,同时项目区还包括原有办公区,以及各所辖区域内包括主干道、次干道、给排水工程、电力电信工程、燃气及供暖工程、环卫工程、安全工程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1.1.5 项目实施工期

3年(20161~201812月底)

1.1.6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为83000万元。

资金来源:本项目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和招商引资。

1.1.7 项目提出的背景

某某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在培植全省旅游产业体系和改善旅游基础设施的同时,以开发周、秦、汉、唐历史文化为主题,建成独具特色的大型文化旅游区,塑造陕西在我国旅游业中代表中国历史文化渊源博大精深不可替代的形象。加快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进程,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奠定我省旅游支柱产业地位。

十五期间,以陕西旅游大环线建设为核心,以周、秦、汉、唐四大文化旅游区建设为重点,以秦岭和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自然景观开发为依托,重点建设16个旅游项目。其中包括乾陵抢救性发掘(前期)工程。乾陵抢救性发掘(前期)工程是唐文化旅游景区内的主要工程。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主要建设内容有:抢救性发掘乾陵,妥善保护乾陵地上、地下文物,建设唐皇陵博物院。

2013某某省人民政府第38号文件《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就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具体实施意见。《意见》提出按照先导性、带动性和聚集性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创新体制机制,打造30个重大文化项目,乾陵唐文化景区位列其中。

按照省文化项目建设领导办公室批复要求,乾陵重点项目建设选址已基本确定首批重点建设乾陵游客服务中心项目、武则天和她的时代博物馆项目、夜乾陵文化演出灯光秀项目场地、石刻艺术博物馆和唐诗碑林苑项目、守陵人居项目、武则天小镇六个项目。

同时国家一带一路合作重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的互联互通。而开放、公平、互鉴、共赢才是根基。

而作为丝路重要驿站的某某县千年古刹,古镇,从古至今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佛教、文化内涵和民俗信息;它传承了千古的文脉,是人类文化遗产宝库的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洲的交通道路,自西汉开始我国大量的丝织品以长安为起点,经咸阳、宝鸡、甘肃、新疆,运往西亚、欧洲各国。这条商旅大道被称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要实现互联互通,形成立体生态圈是核心,而丝路区域发展更需要信息化支撑和系统化现代服务体系,并且在铁路、公路交通枢杻与工业产业区基础上,构建文化或旅游产业圈点。让人流、商流、物流网络形成线。通过点线结合才有利于片区融合与经济带互动,把丝路由路变带,将是商贸通道量到质的跨越。但要真正实现从商贸路经济带的升级发展,需要各地首选投资回报率高的产业与有影响力的产业拉动项目,并实行产业与空间片区的展开,让便利商品、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自由流通,进而在全球联系中实现本地化特色产业发展,并最终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国家旅游局前副局长程文栋说,古丝绸之路是国际贸易之路、中西方文化交汇之路。其留下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成为了我们珍贵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现在去挖掘这些资源,不能只是站在文化观赏的角度去看古丝绸之路的旅游资源,而应该把祖先留下来的丝路资源,与当代新丝绸之路精神结合,转化成一种有当代体验参与价值的新型旅游资源。而休闲旅游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房地产之后地区新的支柱产业之一。因为从去年世界和国内旅游市场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1.1.8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某某项目建设地址位于某某省某某市乾陵景区的东南侧,距乾陵景区2公里,紧邻乾陵、乾陵地宫、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等景点,距某某县县城4公里,西侧紧邻312国道,北侧有支路进行联接,东临福银高速和福银高速乾陵引线,交通条件便利。该地区地形构造为台塬、沟壑、梁峁、丘陵,沟壑纵横,地势复杂。全部耕地为旱塬坡地,水土流失严重,粮食和经济作物收成低,收入少。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群众收入日益增长,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由于旱腰带地区自然条件差,农民增收缓慢。与我县南部群众收入差距日益拉大。该项目的实施,依托乾陵历史文化积淀,可通过开发现代农业,旅游业促进县域经济飞跃式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

2、根据某某市委,某某市人民政府《关于旱腰带地区区域特色城镇化移民搬迁工作的意见》咸字(201365号文件要求,某某县县政府计划在古镇移民搬迁安置600户,2650人,要解决住得稳能致富的问题,就必须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问题。因此,以古镇旅游产业为支撑,培育为旅游服务的相关产业,可直接或间接提供数千个就业岗位,提高搬迁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标准,也是某某县旱腰带区域贫困群众的迫切愿望和发展要求。

3、项目的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措施。树立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发展战略。目前城乡差别扩大,农业发展缓慢、影响农民增收的深层次问题必须得到尽快解决。某某市所辖各县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农民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的有序、有效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经济对农民增收支持力度有限。目前,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

4、本项目还将在农业板块中打造创意农业园,建设好创意农业园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农耕文化的抢救性保护、对农村教育的拓展,也是对朴素教育的践行。这里将变为学校的第二课堂,让更多的学生通过我们的打造的农耕文化,体验到书本以外的知识点。这是对素质教育、幸福教育的生动演绎,也是对学生德育的延伸和课程的研发,以及对旅游景点的点缀、对某某县旅游发展的贡献。全面建设好创意农业园,使其与创意农业、盛唐文化互为补充,更好的展现某某的历史文化特点。

本次项目中基础设施等工程的建设,促进了某某县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品质,使农民转变为市民。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扩大乡镇建成区规模,完善乡镇配套基础设施,提高乡镇农民生活水平。

某某县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民集中居住,将原有宅基地置换出来,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同时按规定对农民进行拆迁补偿,并对农民进行就业培训,落实相关保障措施,为失地农民提供多种就业机会,真正让农民做到失地不失业,成为有保障、有工作、有文化、有文明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合格市民,加快融入城市生活,从而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所以,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为当地农户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就业品类、人员、收入,提升土地使用价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利于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播和发展。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1.1.9 经济、社会影响分析

1、经济影响分析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83000万元。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2019年旅游人数预计将达到50万人,旅游收入5000万元。至2022年旅游人数将达到80万人,旅游总收入渴望达到18000万元。至2028年,旅游人数将达到120万人,旅游收入为36000万元。

2019~2028年间营业收入共计320000.0万元,其中投资83000.0万元,可知净利润127072.28万元,在此期间本项目年平均利润总额为12707.2万元。对当地相关经济部门所产生的连锁效应和最终影响,包括直接效应、间接效应、诱发效应和继发效应。本项目将带动地方GDP增长,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较大的贡献。

2、社会影响分析

社会影响效果

提升某某的品牌

古镇内体系空间格局将更加合理,全面改善规划区内的环境面貌,提高规划区的经营和管理水平,提高古镇的品牌认知度、形象影响力和文化凝聚力,从而提升古镇的竞争力。

提高生活质量

景区的构建必将促进当地经济水平的整体性提高,规划区内村民的生活环境也会发生较大改善。一方面交通、环卫、文娱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会极大增加农民生活的便捷性和丰富性,使古镇更加宜居。另一方面社区服务质量的提升、良好产业环境的营造,会极大增强当地居民的区域认同度和美誉感,实现产业发展、镇区建设与居民生活的和谐共处,从而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提升古镇历史文化价值

某某保存有大量各类古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古镇集历史,文化、科技、民俗、艺术、人物传记和民间传说于一体。这些文化遗产既是盛唐文化辉煌历史的见证,又是极具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打造古镇文化品牌,对于宣传某某,增强人们的乡土自豪感、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工作。

目前,古镇旅游产品开发设计较多停留在观光层面,缺乏深度旅游产品,满足不了旅游者的深层次需求,因此古镇文化旅游产品迫切需要转型和提升。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的不仅是物质结果,而是一种伴随旅游产品带来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或感受。所谓体验经济,就是以商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通过满足人们的体验而产生的经济形态,其产品也趋向体验化发展,人们对旅游消费过程及其结果的体验都非常重视,旅游消费本质表现为旅游者追求文化体验。

为满足人们体验式文化旅游,必须有一个能够体现古镇文化的载体,制造一处体验式文化旅游场所,充分体现古镇文化的内涵,并能感同身受的参与体验。

挖掘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品位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利用自身资源,大力实施旅游升温战略,把发展旅游产业提升到一个更重要的高度。而充分利用盛唐文化这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挖掘乾陵旅游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已成为各地扩展旅游市场的重要思路,乾陵旅游项目也成为各地旅游开发中的热点。

以盛唐文化资源为主要吸引点的旅游活动已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利用好唐文化资源,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树立城市的外在形象,促进旅游事业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

树立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发展战略。目前城乡差别扩大,农业发展缓慢、影响农民增收的深层次问题必须得到尽快解决。某某市所辖各县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农民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的有序、有效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经济对农民增收支持力度有限。目前,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

社会适应性

本次项目中基础设施等工程的建设,促进了某某县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品质,使农民转变为市民。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扩大乡镇建成区规模,完善乡镇配套基础设施,提高乡镇农民生活水平。

某某县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民集中居住,将原有宅基地置换出来,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同时按规定对农民进行拆迁补偿,并对农民进行就业培训,落实相关保障措施,为失地农民提供多种就业机会,真正让农民做到失地不失业,成为有保障、有工作、有文化、有文明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合格市民,加快融入城市生活,从而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社会稳定风险

项目建设风险及对策

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面临一定的风险。具体包括:

资金融通风险:如果项目不能及时得到风险投资或者银行融资,项目的建设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在建设管理方面,存在人员结构调整、原材料采购、运输、储藏、自然灾害影响等的风险。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工程建设涉及很多方面的协调和协作,如果某一环节出现延迟,可能会影响项目的整体进度,进而影响项目的及时完工或者会增加投资者的资金负担。

对策:企业将通过多渠道资金融通方式,募集资金,扩大筹资能力,以顺利达到应有的经济规模;通过员工培训,提高工作技能;通过培育和引进适用人才,改善人才结构;建立灾害预警体系,减少自然灾害影响;加强建设管理,以保证项目及时完工,从而增强公司抵御风险能力。

经营风险及对策

本项目最大的风险来源于市场,因此设计初就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市场风险最大的就是项目建成后的定位标准,假如设计初定位标准不准确,那么将给项目带来严重的后果。如建成后定位标准太高或少有游客观光旅游,价格昂贵,经营无方,市场处于饱和等,将会给项目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但从本项目来看,不存以上问题,因为本项目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不同游客的旅行需求不一样,因此在设计初就设计了不同功能的旅行体验板块,因此不会出现少有游客旅行的问题。所以,此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很小。

随着市场化竞争的加剧特别是面对企业全球化竞争,公司的管理水平还须进一步提高,为此公司领导层已决定,根据项目的特性、范围、对象等将通过流程化的业务重组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如旅游文化相关机构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提升公司业务管理水平。同时,定期对关键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来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

政策风险及对策

本企业面临一般企业共有的政策风险,如国家实施宏观调控、财政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产生影响。

对策:本企业将在国家各项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合理确定企业发展目标和经营发展战略,充分运用各项优惠政策,加速产业化运营,并不断进行创新,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形成企业的品牌效应、创新优势,增强本公司抗御政策风险的能力。

财务风险及对策

本项目的资金融通金额较大,本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资金和招商引资筹集资金结合。如在实施过程中遭遇意外的困难而使项目建设延期的局面,则项目可能出现资金筹措困难,将对本项目运营产生不利的影响。

对策:在对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项目建设的特点,对资金的筹集进行仔细的筹划,对项目建安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周密的安排,保证按期完工。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充分落实建设所需资金,增强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加强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的收益。以减少该风险的影响。

1.1.10 环境影响分析

1、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某某省某某市乾陵景区的东南侧,距乾陵景区2公里,紧邻乾陵、乾陵地宫、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等景点,距某某县县城4公里,西侧紧邻312国道,北侧有支路进行联接,东临福银高速和福银高速乾陵引线,场地对外交通主要依靠312国道和福银高速,交通条件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环境适宜。

2、环境影响分析

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应引起重视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处理,机械与运输车辆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和废水废气的处理、弃渣的处置、施工过程中废弃或丢弃的砼砂浆的处理以及运输车辆产生的粉尘和飘尘的处理等。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将有可能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大气环境、人民群众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为此,针对以上问题,应按照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处理,防止各种污染源的发生。

本工程在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是短暂的,是在可以控制和防止的范围内,因此,在施工期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文明施工,遵纪守法,加强环境保护,具体要求和措施如下。

大气保护

古镇景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应满足规定的标准。

建设期间运输车辆等燃油机械应安装除尘装置,如果使用柴油机械和设备,排出的烟尘须与统一型号的柴油机烟尘排放度值FSN4.0限度相一致,如果使用汽油机械和设备,汽油机械污染负荷须低于《机动车辆汽油机械污染排放标准》。

避免运输物质的洒落形成粉尘危害。运输水泥、石灰、砂子和垃圾的车辆必须掩盖起来,为避免道路上次生飘尘造成的空气污染,施工道路及交通道路应定期洒水。

生态环境的保护

施工临时占地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拦挡措施。施工完毕后,及时拆除临时建筑物,清理丢弃的杂物,恢复地貌及植被,以保护生态环境。

施工弃渣要运到指定地点堆放,并要及时平整、压实,以免飞扬。

人群健康保护

抓好环境和饮食卫生,垃圾、粪便应及时清理。

加强施工期卫生防疫和疾病防治工作,以预防为主,进行广泛的卫生保健宣传教育,并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

施工人员进场前要进行检验,施工期间定期检疫,发现传染病人立即进行隔离治疗。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环保要求施工,禁止超标的污染物排入项目区内。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一线人要佩带口罩,并采用湿式除尘作业,操作铲车、搅拌机等施工机械的人员或附近的工作人员必须采取劳动保护措施,配备个人防护用具。

1.1.11 社会环境概况

某某县古属雍州之域,西周时为周朝王畿,东周时属秦地,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本境始置好县。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分好、礼泉、始平、武功、永寿五县置奉天县。中华民国2(1913)改乾州为某某县某某县某某省某某市管辖县,辖16个镇,总面积1002.71平方公里。辖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关中-天水经济区副核心地带,毗邻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工业重镇宝鸡。东距省会西安60公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35公里,南距陇海线30公里,312国道、福银高速和西平铁路穿境而过。

1地形、地貌

某某县地处陕西黄土高原南缘与关中平原的过渡地带位于某某省关中盆地中段北侧,渭北高原的南缘,东临礼泉县,西接抚县,南连兴平、武功县,北邻彬县、永寿县,是某某市域次中心,隶属于某某市。著名的乾陵位于某某县中部,南与县城相毗邻。县域内有312国道和福银高速以及西平铁路均贯穿全县。地处东经108°00′~108°24′。北纬34°19′~34°45′之间。县域南北长48公里,东西宽37公里,全县总面积为1002.71平方公里,南北较长的距形地域,西北高东南低,由县城东西划线,可分为两部。北部为台原、丘陵、沟壑区,一般海拔857~1017米;南部为黄土原区,一般海拔为550~800米,其中黄土层厚度、地下岩质距地面距离为8090米。全县最高点为五峰山,海拔为1475.02米。

2、水文、地理

某某县地势北高南低,差异明显,平均海拔712米。3条河流,均系黄河水系,总长102.75公里,径流总量3.15立方米/秒,境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某某县年均自然降水量为537.9毫米。

3气候、气象

某某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的特点。春季大地回暖快,天气多变,常有春旱发生,夏季气候炎热,多雷阵雨,并伴有大风,是关中高温区之一。秋季由于北方冷空气南下受秦岭山阻挡,渭河平原往往秋雨连绵。冬季气候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常有冬旱发生。

本项目所涉古镇北靠振翅欲飞之五峰山,南对高僧辈出之终南山,东临唐朝太宗之昭陵,西接武皇则天之乾陵,更有关中名刹——法门寺,登高能望。此地夏不炎热,冬不寒冷,四季胜景迥然有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2℃,无霜期222天,年平均降雨量543560毫米。项目建成后,景观壮丽,适宜游客观光游玩。

4地质、植被

某某县地处渭河平原,具有发生强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属于我国华北地震区汾渭地震带。某某县历史上所发生的地震多是外地地震波及,但由于该地区自身地质环境及外部条件变化,不能排除今后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5、基础设施

供水:地下水质优良,深水在200~230m,日供水能力11840方,日用水量6000方,工业用水价格为2.9/吨,营业性用水2.6/吨,50/小时深井造价34万元。羊毛湾水库现有1亿多立方水可利用,小水样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供电:电力供应充足,西北电网横贯全境,有变电站3座,11万伏、3.5万伏高压线路跨度大,低压线路遍布全

交通:某某县交通优势明显,某某县交通发达。县城距省会西安74公里,距陇海线27公里。咸阳国际空港30公里,312国道穿境而过,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公路总里程765.57公里,其中县及县以上道路136.47公里,乡道48.1公里,村道544公里,乡乡油路化,村村砂石路。某某旅游项目区距某某县县城15公里,距312国道3公里,和举世闻名的旅游景点乾陵东西相连,仅有7.5公里路程,特别是该项目区紧邻福银高速出口,西平铁路擦边而过,即将规划建设的西银高铁也从该项目区边沿通过,网状的道路使该项目交通四通八达,非常方便。

通讯:某某县交通通讯发达,电力供应充足。邮政通讯业发展迅速,已开通了6万门程控电话,市话农话用户居全省县级之首。中国电信、联通移动覆盖全县用互联网,20个乡镇开通ADSL宽带上网业务。

排污:排污量为1.5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已建。

6、经济发展

某某县总人口587980人。乡村人口492062 人,与城镇人口比例为13.8:1 1996年,某某县国民生产总值10.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9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1亿元,工业总产值4.9亿元;财政总收入6001.1万元,城镇、农村人纯收入分别2065.3元和1145.2元。 

 某某县境内主要工业资源为石灰石。贮量大,品位高,现已探明储量3千亿立方米,乾陵脚下的地热水和矿泉水资源丰富,全县工业门类比较齐全,有市属中型企业4户,县办工业企业24户。乡镇企业8301个,从业人员47280人。形成化工、轻纺、建材三大龙头和机械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两大群体某某县是农业大县,全县粮食总产26.5万吨,果品总产12.7万吨。

旅游资源:闻名中外的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西部西线旅游主要景点。正在蓬勃发展的乾陵大景区,将为某某县旅游业腾飞插上翅膀,年接待中外游客145万人次。

7、配套服务

人才服务:有某某省重点高中一所,普通高中6所,年输送上大学人数3000人。同时设有人才库,有各类专业人才5600人,职教中心每年毕业学生1600名专业数控、机械制造、汽修装配、酒店服务、纺织、电子等专业。

休闲娱乐:有星级宾馆5个,一次可接待1000多人住宿、就餐,有4个公园、10多处娱乐场所。

银行:有中国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工商银行等。可供贷汇款种类:固定资产贷款(基建、技改)流动资金贷款、邮电通讯设备买方信贷等,贷款方式:信用贷款、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

1.2 评估依据

本报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技术文件、标准规范进行评估。

1.2.1 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212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1422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29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09827日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424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829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629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38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1225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8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316日)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

《信访条例》(国务院令第431号)

1.2.2 规章和有关规划、政策及准入条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24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259号)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关于开展重大建设项目信访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46号)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中办发[2012]2号)

《关于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投资[2012]2492号)

《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发改办投资[2013]428号)

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重大社会决策和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意见>的通知》(陕办发[2010]9号)

《中共某某省委办公厅 某某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某某省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陕办发[2012]21号)

某某省发改委、省委维稳办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陕发改项目[2012]1749号)

《中共某某省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行分类评估和备案管理(试行)的通知》(陕维稳办发[2015]15号)

某某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2.3 标准、规范、技术规定和技术导则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GB/T17775-2003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GB/T 26358-2010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某某省建筑节能设计导则(试行)》(2005-12-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用量标准》(GB/T50331-200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50736-201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T50555-2010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1.2.4 其它相关资料

与该项目稳定风险评估相关联的技术参考资料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实地踏勘收集的资料

1.3 评估主体

评估主体由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指定。评估主体组织对拟建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开展评估论证,对建设单位组织编制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听取各方面意见,分析判断并确定风险等级,提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评估主体要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评估,遵守工作纪律和保密规定,对评估报告负责。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中办发[2012]2号)、《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发改办投资[2013]428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重大社会决策和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意见>的通知》(陕办发〔20109号)、《中共某某省委办公厅 某某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某某省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陕办发[2012]21号)和《某某省发改委、省委维稳办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陕发改项目[2012]1749号)等文件规定,对有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市政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环境建设等,必须列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范围。

该项目为旅游观光项目,为正确处理好项目建设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切实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进一步促进某某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确保各方面工作健康顺利推进,确保社会稳定,该项目应编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1.3.1 评估主体

某某公司

1.3.2 评估工作小组的组成及职责分工

评估主体:某某公司

受委托的稳评咨询服务机构:某某公司

成员包括:

专家学者:由相关专家参与技术风险调查和风险识别,审查技术风险出现后采取的措施和方案。

群众代表:代表利益相关者,从基层组织的层面反映项目实施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力求准确了解真实的情况和信息。

1.4 评估过程和方法

1.4.1 评估概要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要是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开展评估论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采取公示、座谈会、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听取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可能受影响的公众的意见,对建设项目实施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各方面意见及其采纳情况等进行评估,提出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以及应急处置预案等,得出风险评估结论,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1.4.2 评估过程

本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 成立评估组

某某公司委托,某某公司成立某某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小组,包括技术人员、专家及其他人员,开展该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工作。

依据某某公司的委托函,某某公司本着高质量完成该项目的原则制定了工作计划,该工作计划经与某某公司协商最终确定工作行程。

2 收集项目相关资料

201512月上旬评估小组收集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相关政策,调阅了项目相关资料及前期批复,并向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项目前期筹备人员咨询了项目的进展和准备情况,对项目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3 走访与项目相关的当地部门

201512月中旬评估小组深入一线进行了实地走访和调研,评估小组还咨询了有关部门,对当地近来总体信访工作、其他在建项目社会稳定情况进行了解。

汇总分析各方意见,进行风险识别

对调查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

确认重要风险因素,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估。

综合评估

根据评估小组的意见和实地走访调查的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及预案,得出评估结论。

编制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收集的资料、社会调查结果以及评估的结果,编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路线图见下图。

word/media/image1.gif


1.4.3 评估工作主要方法

本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方式,

分析、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的程度,进行风险评判。

1.4.4 评估的程序

本项目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包括:收集和审阅相关资料——充分听取意见——风险调查——重要风险因素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防范、化解措施——落实措施后的风险等级评估——全面评估论证——编写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1.4.5 评估的主要任务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投资[2012]2492号),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要求,编制本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针对风险调查、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计、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风险等级的确定四方面进行评估。


第二章 评估内容

2.1 风险调查评估和各方面意见采纳情况

2.1.1 风险调查的全面性(广泛性)

风险调查的方式有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调查的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问卷法、实验法等。可根据项目的特点及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方式方法进行调查。实际工作中可采取公告公示、实地踏勘、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网上调查以及舆情分析等多种方式和方法,以达到广泛调查、充分收集各方意见和诉求的目的。

本项目采用文献法、公告公示、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对项目主要利益相关群体(被征地群众及附近居民)进行了调查。

2.1.2 风险调查中的公众参与代表性

1、调查的目的和作用

任何一个项目的建设,从规划、设计、施工建成直至营运必将对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周边群众的生活、工作、学习、休息乃至娱乐。这些群众是项目直接的或间接的受益者或受害者,他们的参与可以填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可能存在的遗漏和疏忽,他们对项目的各项意见和看法能使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更完善、更合理,使化解措施更实际,从而使项目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最大限度的减少项目对当地群众的影响,取得当地民众的更多理解和支持。

通过公众参与,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项目的意义及可能引起的社会问题,求得大众的支持和谅解,也有利于项目顺利进行。另外,公众参与对于提高公民的安全、环境意识,自觉参与稳定风险评估及保护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公众参与的内容

概述拟建项目基本情况,使公众调查的参与者充分发表意见。

了解公众对本项目在建设期和营运期较为关注的安全问题、环境问题,提出的化解措施。

3、调查原则与方法

调查原则

公众参与调查遵循针对性、真实性以及普遍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的原则,力求达到科学、客观、公正、全面。

知情原则:在确定承担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评价机构后,建设单位须10个工作日内向公众公示项目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等信息,以便保证公众对项目的充分知情。

真实原则:公众参与调查中建设单位应真实地向公众披露建设项目的相关情况。

平等原则:公众参与调查过程中,应尽最大努力与当地公众及项目涉及方建立相互信任,不回避矛盾和冲突,坦诚交换意见,并充分理解各种不同的意见,避免主观和片面。

广泛原则:在选择公众参与调查对象时,应综合考虑地域、职业、专业知识、表达能力、受项目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尤其不能忽略弱势群体以及持反对意见的公众。

主动原则:建设项目承办单位以及接受委托实施公众参与的机构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以及所涉及区域公众的特点,选择恰当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方式,并鼓励和推动公众积极参与,力争达到较好的公众参与效果。

调查方法

风险调查的方式有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等,其中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用的较多。风险调查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等。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的调查方法可以选择不同的调查方式。下面对常用的调查方法及其调查方式做简要介绍。

问卷法

调查问卷要做到语言简洁、易懂、具体、明确,尽量避免专业术语以及不确定的、有歧义的、诱导性的语言;问题排序由简单到复杂,开放性问题一般放在最后,敏感性问题注意提问的方式。

访谈法

按照不同的调查方式,分为个人访谈和集体访谈。

a.个人访谈

访谈对象既包括项目的利益相关者,也包括项目所涉及的有关环保、交通、水利、节能、建筑等各专业领域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士,以及经验丰富的当地人。访谈法要注意及时整理访谈记录。

b.集体访谈

采用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开展对相关者的调查。

文献法

通过搜集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以获取有用信息的方法。搜集文献的主要渠道有统计年鉴、书籍、报纸、互联网等公开信息。

观察法

观察法在实地踏勘中用的比较多,主要是为了掌握项目周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构成情况,有时也综合运用到问卷法、访谈法、座谈会法中。

实验法

结合项目方案,设定一定的环境或情境,分析外界反应,从而判定该项目对周边环境是否产生影响的一种方法。例如模拟推演、局部试点等。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中办发[2012]2号)的规定,本次评价公众参与调查的方法为公示公告、公开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了解当地公众对拟建项目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汇总整理,形成公众参与调查意见。

本次评估采用的调查方法汇总如下:

调查方法汇总表

4、公众参与调查过程

信息公开期间,评估单位和评估主体均未收到有关该项目反对意见,初步认为项目基本不会对利益相关者和周边人群构成社会稳定方面风险。

调查对象

在公告期间,建设单位与评估小组在项目所在地附近针对利益相关群体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征求公众的意见。公众参与调查对象的范围应尽可能的包括项目所在地范围内公众的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等,以保证调查的全面性和公正性。根据本项目周围的情况,本次评价选择项目涉及被征地居民及项目所在地附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通过张贴公告,使利益相关者在了解项目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填写公众参与调查表,经收集整理后加以评价。

本次公众参与调查的具体内容为:调查评价范围内主要利益相关群体对该项目的态度和具体意见,分析其主客观原因,反馈并指导该项目实施。

公众参与调查表的内容

公众参与调查具体内容另附调查表格

2.1.3 补充调查情况

1、相关文献资料搜集

主要搜集与项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区域规划、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以及行业标准,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规范、标准。

调查结果:本次评估还查阅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1422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212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830日)、中共中央、《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等相关的法律、规划、标准。

评估结论:本项目的建设实施是符合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及国家有关政策;是符合国家与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的;拟建项目相关审批部门是具有相应的项目审批权并在权限范围内进行审批;决策程序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等有关规定的。

2、社会环境调查

社会环境调查,主要是为了掌握项目涉及范围内社会条件、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和诉求、当地社会组织的态度和诉求、项目建设的时机条件以及其他相关的资料等,并重点考察项目与当地社会条件的互适性。社会环境调查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环境调查内容详见下表。

社会环境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通过对项目区进行实地观察、走访、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等,搜集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诉求。

评估结论:

通过对社会环境重新调查,评估小组认为:

公众对项目的建设持支持态度,大部分的群众希望项目尽快上马,也希望能提供就业机会。

公众希望本工程加强施工、运营管理,加大污染物的治理,保证项目环保设施的有效运行,最大可能减少环境的污染。

建设单位应与建设地所属行政主管部门加强联系,及时采纳他们提出的合理性建议和意见。

2.1.4 意见采纳情况

公众调查意见及采纳情况见下表。

公众意见及采纳情况

由上表可知,建设单位对公众意见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公众的合理意见在本评估中已积极采纳。

2.1.5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

通过本次公众意见调查征询,参与意见征询的公众本着对环境、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认真回答了本次稳评设置的问题,从环保、经济、受益情况等不同方面发表了个人的观点和态度,并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在受调查的公众中绝大多数的人认为本工程运营可以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周围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多数公众担心的是项目产生的污染,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要求建设单位在建设期和项目运营期,要保护环境、加大治污力度,将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希望各级领导和环保主管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工作。

2.2 风险识别和估计的评估

2.2.1 风险识别评估

1、风险因素

在临时性征地拆迁过程中,社会稳定风险衍生于相关利益群体对征地拆迁项目的抗拒,这种抗拒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上访、留置原地拒绝拆迁、暴力对抗甚至群体示威等。因此,对征地拆迁项目所涉及的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进行界定,应认真分析征地拆迁实施后群众可能引发的异议、遭遇到的损失或不适,这些异议、损失或不适即为引起社会不稳定的风险。

根据对临时性征地项目实施过程中易发生的社会风险的经验判断,并结合某某项目的具体情形,可能会诱发的异议、损失或不适等诸多社会风险及其评价主要如下:

1 项目合法性、合理性遭质疑的风险

该项目的决策是否与现行政策、法律、法规相抵触,是否有充分的政策、法律依据;该项目是否坚持严格的审查审批和报批程序;是否经过严谨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是否充分考虑到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制约因素;临时性土地征收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工作措施是否完善。

2 项目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风险

该项目土地征收工作已经完成,在建设过程中,个别居民可能会因为对之前签订的征收协议的反悔而阻挡工程。另外,不排除有些局外人借机生事,通过收买当地居民的补偿权利而介入,滋事生非,干扰项目进展,扰乱社会秩序。

3 技术经济引发的风险

目实施过程中技术经济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工程方案、施工组织管理、资金保障可靠性及施工时间的合理性等方面。

施工组织措施不当,将有可能产生施工安排不合理、劳动工人不到位或安排不当、造成窝工或者工期过紧等不合理现象;建设资金无保障,有可能导致因费用供给不及时而停工、罢工或偷工减料等现象;施工时间安排不合理,有可能造成施工扰民等现象。

4 项目可能造成环境破坏的风险

该项目在实施期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5 项目管理不当引发的风险

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的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监督不力、方法不当等,容易诱发飞石伤亡、机械设备伤亡及丢失、触电伤亡、中毒、打架斗殴等安全事故

管理工作不到位还可能引起施工占道,进而影响周边人群生活;项目五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资本金制)不到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交接过程出现衔接不畅,都会对项目建设产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如果存在任何风险,建设单位无法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都会对项目的施工造成影响。

6 安全生产方面引发的风险

项目建设过程中,临时占道可能会造成交通拥堵,给周边群众日常出行造成不便,严重时可能会引发交通事故施工期、运营期流动人员的大幅度增加,将影响当地治安和公共安全,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施工期间施工机械、车辆因操作不当将有可能对周边居民造成直接的人身伤害,引发不稳定因素。

2、重要风险因素

在风险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利益相关者不理解、不认同、不满意、不支持的方面,或在日后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的情形,全面、全过程查找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各种风险因素。

风险识别一般可选用对照表法、专家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实地观察法、案例参照法、项目类比法等方法。

一般建设项目在建设、运行过程中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因素众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八种类型:政策规划和审批程序、征地拆迁及补偿、技术经济、生态环境影响、项目管理、经济社会影响、安全卫生和媒体舆情,这八类可细分为50个因素。结合本项目及周边环境特点,在风险调查的基础上,针对50个因素进行逐条对照,初步识别本项目重要风险因素,具体情况汇总如下表:


项目社会稳定重要风险因素识别表


经过风险识别后对50个社会风险因素进行汇总,6大类风险,14个重要风险因素见下表:

重要风险因素识别汇总表

2.2.2 风险估计评估

1、重要风险因素及其风险程度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13428号),每一个主要风险因素可能引发风险的变化趋势,包括发生概率、影响程度、风险程度等。按照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将风险发生概率(p)划分为很高、较高、中等、较低、很低五个档次;按照风险发生后对项目的影响大小,将影响程度(q)划分为严重、较大、中等、较小、可忽略五档;风险程度(R)可划分为严重、较大、一般、较小和微小五个等级。一般情况下,将每个主要因素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分为很高、较高、中等、较低、很低五个等级,用字母分别表示为SHMLN

评估小组通过实地调查及同类工程类比,得出重要风险因素及其风险程度,见下表。

重要风险因素及其风险程度汇总表

2、综合风险因素估计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可知,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分为三级:

高风险:大部分群众对项目有意见、反应特别强烈,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中风险:部分群众对项目有意见、反应强烈,可能引发矛盾冲突。

低风险:多数分群众理解支持但少部分人对项目有意见,通过有效工作可防范和化解矛盾。

按照某某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出台的《某某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判标准。拟建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评判参考标准见下表。


拟建项目风险等级评判参考标准

评估小组在实地走访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项目重要风险因素,并邀请专家对重要风险因素的权重进行打分,汇总结果如下:

权重计算表

项目初始风险指标计算见下表:

项目初始风险指标计算表

根据评判标准可知,本项目从单因素风险程度评判标准进行分析,有1个较大单因素风险,属于低风险;从调查结果方面进行分析,本项目的建设没有明确反对者,属于低风险;从综合风险指数评判标准进行分析,本项目综合风险指数为0.3011,小于0.36,属于低风险;从其他方面进行分析,本项目均属于低风险。

综合考虑以上相关因素及评判标准,判定项目风险等级为低风险级别。

2.3 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的评估

为了从源头上防范、化解拟建项目实施可能引发的风险,应根据拟建项目的特点,针对主要的风险因素,阐述采用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策略;阐述提出的综合性和专项性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明确风险防范、化解的目标,明确落实措施的责任主体、协助单位、防范责任和具体工作内容,明确风险控制的节点和时间,真正把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2.3.1 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1、项目合法性、合理性遭质疑的风险化解措施

本项目经过充分可行性论证,严格按照《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某某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及有关法律实施,程序合法,手续齐全,整个项目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征收程序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决策民主、程序正当、结果公开。

但是,上述依法进行的活动并不能彻底解决合法性的问题,主要是少数村民对征收范围内建设内容还持有怀疑的态度。上述问题应该受到重视。

2、项目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风险化解措施

本项目土地征收工作精心布置,组织严密,征收工作已经结束两年,并且在每年的四月之前都按时将下一年的土地补偿金发放到村民手里,现在项目开始施工建设,个别村民有反悔、抵触情绪,为此项目组已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召开座谈会,反复征求抵触者者的意见和建议,采用换位思考方式,尽力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消除其对抗心理。

3、技术经济风险化解措施

选择高效、管理严谨的施工组织,是保证合理组织工期、规范劳动用工、加强工人业余活动安排与管理,做好工程维护、安全保障、施工标示,规范作业、杜绝施工扰民等方面的前提;建设资金的可靠性是及时足额发放工程款、工人工资等的保障,同时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提高了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加强管理,合理规划施工时间,既能保证项目快速有效的实施,又能尽可能降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扰民现象。

4、项目可能造成环境破坏的风险化解措施

该项目在实施期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施工期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文明施工,遵纪守法,加强环境保护,具体要求和措施如下:

大气保护

施工生产区和生活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应满足规定的标准。

燃油机械应安装除尘装置,如果使用柴油机械和设备,排出的烟尘须与统一型号的柴油机烟尘排放度值FSN4.0限度相一致,如果使用汽油机械和设备,汽油机械污染负荷须低于《机动车辆汽油机械污染排放标准》。

为避免扬尘危害,运输水泥、石灰、砂子和垃圾的车辆必须掩盖起来;为避免道路上次生飘尘造成的空气污染,施工道路及交通道路应定期洒水,工地洒水后,扬尘的抑制率可达到2570%。只要加强管理、切实落实好扬尘防治措施,施工场地扬尘对环境的影响将会大大降低,同时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将随施工的结束而消失。

生态环境的保护

施工临时占地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拦挡措施。在施工完毕后,及时拆除临时建筑物,清理丢弃的杂物,恢复地貌及植被,以保护生态环境。

施工弃渣要运到指定地点堆放,并要及时平整、压实,以免飞扬。

人群健康保护

抓好环境和饮食卫生,垃圾、粪便应及时清理。

加强施工期卫生防疫和疾病防治工作,以预防为主,进行广泛的卫生保健宣传教育,并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

施工人员进场前要进行检验,施工期间定期检疫,发现传染病人立即进行隔离治疗。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环保要求施工,禁止超标的污染物排入项目区内。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一线人要佩戴口罩,并采用湿式除尘作业,操作搅拌机、振动碾、钻机等施工机械的人员或附近的工作人员必须采取劳动保护措施,配备个人防护用具,如棉衣、耳塞等。

噪声治理措施按国标GB3096-2008执行,本工程噪声标准为昼间60dB(A),夜间50dB(A)

距离居民区较近的施工区禁止在夜间施工,避免影响居民的正常休息。

产生震动的设备使用软接与外部管道相接,吊装设备采用减振吊架。

5、项目管理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施工期间需要加强管理,制定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相关部门批复意见,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在建设过程如果对原有建筑的地基造成损害,则需要专业人员来维护项目区周边原有的建筑物地基,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同时成立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小组,确定维稳接待人员,制定工作方法,并进行必要的维稳工作培训。组织专人处理周边居民对工程建设中各类问题的投诉,让周边居民满意,减小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参照同类建设项目的管理制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6、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考虑到项目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工程制定了如下方案:施工单位加强工程车辆驾驶人员交通安全教育,施工车辆按指定线路行驶,在穿越村庄、人口密集区域要减速慢行;经过学校、市场、交通要道等人口密集区域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现场交通安全管理;严禁超载、超限车辆上路,对大吨位车辆进出狭小的村道,要积极采取防范和完善措施,在工程车辆经过的道路应设置符合交通技术规范的标志牌;项目区建好围护栏,同时留有附近居民生产生活所需的通行道路,同时在项目区设立运输车辆专用通道,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

加强施工人员管理,施工场地竖立严禁进入标示,确保施工安全。项目运行期流动人员增多,需加强管理,增加安防力量,保障居民生活安全。

在建设期要严格执行施工前制定的机械操作守则和车辆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可将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加强工人业余活动安排与管理,减少公共安全隐患发生几率。

在应急疏散方面,公司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能够确保事故状态下人员快速、安全撤离,可将风险降到最低。

9、其他措施

社会稳定问题产生根源在于工程建设中对群众造成的各种影响,但社会不稳定问题发生又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表现形式也复杂多样。因此项目建设单位部门应站在全局的高度,提高对社会问题工作的重视,全面加强信访防范和处置能力,在落实上述措施的同时,建议相关单位:

加强与周围居民、乡镇政府的沟通和交流,倾听意见和建议,及时给予反馈,并在可能范围内尽量向他们提供方便和支持;化解群众不满情绪,引导有异议的群众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反映问题;

word/media/image2.gif加强风险预警制度,对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发生的不稳定因素进行重点排查,加强治安保障。治安事件一旦发生或出现苗头后,各方力量和人员立即到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涉及单位的主要领导要亲临现场,对能解决的问题现场解决或给予承诺,不将事态扩大,将不稳定因素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word/media/image3.gif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预防腐败的发生,加强对补偿资金、资产合法使用的监管,防止因资金使用、资金运作不当而影响群众切身利益,进而引发一些社会不稳定现象。

2.3.2 风险防范、化解措施汇总

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应覆盖所涉及的所有方面,贯彻项目全过程,立足评估要点,在优化项目各阶段内部风险管理措施的同时,也要制定维护相关者合理诉求、矛盾化解、组织保障等外部风险管理措施。

根据风险识别情况,评估报告针对各个风险因素,分别提出了化解措施。具体措施汇总如下:


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汇总表


2.3.3 风险防范、化解措施的责任主体

根据风险防范、化解措施的汇总可知,项目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的责任主体主要为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有关部门协助完成。具体责任主体见上表。

2.3.4 风险防范、化解措施综合评估意见

本项目风险防范及化解措施较为合理,项目对所在地负面的社会影响较少,正面影响比较明显。本项目风险等级为低风险,具有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是可控的。建设单位应积极落实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进一步降低本项目的风险程度,在落实相关利益群体补偿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关注项目区周边生态环境、道路交通等的影响及反对群体的动态,进一步加大对周边群众、法人单位和反对群体的宣传和舆论引导,紧密跟踪可能造成社会稳定突发事件的因素和源头,杜绝可能发生的个人或群体性事件。

2.4 落实措施后的风险等级

为了从源头上防范、化解拟建项目实施可能引发的风险,针对主要的风险因素,提出的综合性和专项性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经相关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处理后,重新评估本项目风险,具体评估结果见下表。

落实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前后风险程度表

落实措施后风险指标计算表

根据评判标准可知,本项目从单因素风险程度评判标准进行分析,有1个一般单因素风险,属于低风险;从调查结果方面进行分析,本项目的建设明确反对者没有,属于低风险;从综合风险指数评判标准进行分析,本项目综合风险指数为0.1750,小于0.36,属于低风险;从其他方面进行分析,本项目均属于低风险。

综合考虑以上相关因素及评判标准,判定本项目在落实相关防范和化解措施后,风险等级为低风险级别。表明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产生个体矛盾冲动的可能性,仍要注意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个体矛盾冲突的防范,并随时戒备和监控项目进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发生。


第三章 评估结论

3.1 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

从项目的整体风险分析结果来看,目前还没有出现不可抗拒的重大风险因素。本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有14项,如下表所示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表

3.2 项目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评估结论

本项目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建设中的各项程序合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政策和法规,因此,其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在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到的质疑少,其社会稳定风险小。

3.2.1 项目的合法性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符合城镇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前期充分征求了当地政府部门的意见,土地征收工作、立项已经完成,环评、节能论证等工作正在进行,满足合法性、合规性检查。

3.2.2 项目的合理性

该项目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并且兼顾了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不可能引起当地同行业、群体之间的相互盲目攀比;对占用部分居民的土地都采用统一标准进行补偿,采取的措施是适当的,因此本项目建设合理。

3.2.3 项目的可行性

1、项目的建设符合城市规划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某某县总体规划的要求,在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优良的建设条件

本项目建设地址所在区域地质稳定,建设场地的给排水、供电等基础配套设施基本具备,能够满足项目建设和运营需要。本项目建设用地可靠性好,周边环境和条件良好,交通便利,在建设条件上是可行的。

3、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建设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区、镇财政收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就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的建设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大力支持,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软基础。项目建设的社会风险较低,经采取相关措施后完全可以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

3.2.4 项目的可控性

在本项目的前期工作中,没有发生任何信访、群体性事件等危害社会稳定的事件发生,同时,媒体及网络未见有关本工程的负面报道。在项目的建设实施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但是,建设单位都制定了详细的防范、化解措施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旦发现安全隐患,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因此,该项目的措施是有效的、可行的,社会稳定风险是可控的。

3.3 项目的风险等级

综合评价,该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程度低,属于低风险,但有发生个体矛盾冲突的可能。

目前已经采取的和下一步将采取的系列风险防范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降低以致消除社会风险的效果。但其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这些防范措施执行力度大小的影响。

3.4 项目主要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3.4.1 利益诉求问题风险化解措施

建设单位与当地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听取当地居民的正常诉求。

主动了解居民思想动态和诉述需求。

及时解决和处理相关利益方的诉述,对不能及时解决的应报请有关部门协调解决。

保持利益相关方诉求渠道的畅通,并及时与当地政府部门密切配合,解决有关问题。

3.4.2 社会治安问题风险化解措施

与相关部门和所在地人民政府配合,加强居民和施工人员法制教育。

施工单位对施工外来人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尊重当地群众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和风俗特点。

当地公安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

施工单位要及时兑现人员工资,若出现拖欠问题,建设单位在劳动部门的配合下,有权代扣施工单位的工程结算款用于发放施工人员尤其是民工工资。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地企共建活动,增进了解与友谊,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3.4.3 安全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加强安全管理单位自身的建设。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工作,牢固树立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防范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和合同管理意识。编写安全监理手册,指导安全管理工作,补充和充实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方面职业道德和纪律的规定。

在进行安全管理业务及履行管理职责中,学会并善于防范风险;施工过程中,工程需要压缩工期实行抢工时,应完善相应施工安全措施,使抢工具有实施可行性。

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认真贯彻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做到安全管理工作内容、职责到位。

切实加强安全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安全管理资料必须真实、完整,能够反映管理单位及管理人员依法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全貌。安全管理资料应包括日记、月报、责任书、合同书、会议纪要、音像资料及事故处理资料等。

重视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面对严峻的安全管理风险,按项目总投资的1%设安全风险应急备用金应对安全风险。

3.4.4 其他不可预见性问题风险化解措施

针对其他不可预见性的问题,建设单位在日常工作中,除与当地居民多沟通交流外,还应注重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交流和互通情况,及时分析和预测可能出现的不确定问题,采取预防或防范措施,注重及时发现和观察细微矛盾的出现,及时制定应对和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预防矛盾的积累和集中爆发。预防和解决社会稳定风险问题,建设单位所依靠的主要是当地政府,因此建设单位应与政府有关部门、当地居民及时交流信息,将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和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尽可能圆满解决,前期各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尤其是认真解决好工程建设与居民切身的利益问题,同时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组建专门机构,并配备相应人员,处理相关事务,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使工程建设真正起到带动地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之作用。

3.5 风险事件应急预案与建议

一般情况下与该项目有关的社会稳定风险问题均发生在某某县内,以工程建设所涉及的片区为主。由于工程建设涉及临时性征地赔偿问题,是与居民直接相关的问题,而且临时性征地面积大、征用时间长,涉及人数多,发生社会影响稳定的可能性总体较大,但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考虑,做到事先预防,切实做好该项目建设社会稳定工作,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某某项目维护社会稳定风险应急预案。

3.5.1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社会稳定的文件精神,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某某项目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方案。

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总体要求,正确把握、及时排查和妥善处理因项目建设引发的矛盾纠纷,保持社会稳定,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2、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是否拥护作为衡量各项政策和举措出台与否的基本标准,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效的基本尺度,切实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

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加快发展作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目标,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通过科学的预测评估、统筹兼顾,及早预测风险、防范风险、化解风险,着力预防并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和谐某某县的发展进程。

坚持民主与法制,把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建立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和推动依法治市相结合,建立健全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重大决策出台程序,逐步形成有效协调利益关系、保障社会利益公平的制度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工作目标

某某项目应做好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社会稳定工作,开展平安工程建设。确保不发生上访、群访事件,尤其是不发生越级上访、群访事件,确保不发生群众冲击围堵各级党政机关或进行非法游行示威事件,确保不发生阻断公路、交通等群体事件。

4、组织领导

成立某某项目维护社会稳定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某某项目按程序规范开展,负责突发事件接警、报警,传达上级指令通知,协助相关部门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领导小组成员要深入群众内部,及时排查不稳定因素,对反对群体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排查,畅通沟通渠道,收集整理信息,一旦发现有突发事件发生可能,第一时间上报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并做好从业人员和群众的思想工作,控制事态发展。

5、工作要求

工作组应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的高度出发,高度重视维稳工作。领导和开展平安工程建设,督促落实与该工程建设有关的维稳工作的措施和办法。

工作组应加强对维稳信息的收集工作,定期召开协调会,排查各种治安隐患、突出问题和不稳定因素。

工作组应按照维稳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责任,切实增强维稳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指导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加强内部建设,不断提高工程建设区的人防、物防和技防能力。

坚持每个月至少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例会,研究和布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任务,对治安总体形势进行分析预测。

工作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听从指挥,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3.5.2 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预案

1、编制目的

为了预防和有效处置项目建设中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2、指导思想

正确把握、妥善处理因项目建设引发的矛盾纠纷,保持社会稳定,确保项目如期竣工。

3、工作原则

处置群体性事件总体要求是: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

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预防为主,防患未然。

依法处置,防止激化。

快速反应,相互配合。

4、使用范围

处置项目群体性事件及个案适用本预案。突发群体性事件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引发的阻工、上访群体性行为。

5、组织领导

成立项目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组,应急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副组长分别由项目监理单位负责人、项目施工单位负责人担任,成员由项目部生产副经理、现场生产副经理和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参与并邀请项目涉及地区两委负责人加入。

6、主要职责

协调处置涉及跨施工单位处置能力的群体性事件。

确定相关施工单位应急处置工作职责及具体分工。

研究、制订事件处置决策和应对措施,组织、协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实施,并加强监督。

向上级提出相关建议。

完成所在地政府应急指挥部(领导小组)交办的涉及项目建设稳定的事项,研究解决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其他事项。

做好信息报送、现场劝解工作。

对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工作中因失职、渎职或其他原因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依法依纪追究其责任。

负责处置因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群体事件。

与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处置因项目安全事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认真研究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法规、政府规章,为事件妥善处置提供依据。

负责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的经费保障。

参与安全事故、拖欠工程款、民工工资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7、预防预警机制

建立快速的情报信息网络,加强对项目建设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掌握和研判,逐步形成完善的预警工作机制。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信息,特别是苗头性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要特别强化情报信息工作,扩大信息收集的范围,增强信息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信息传报的效率。及时、客观、全面、准确的向建设单位、市政府等部门报送信息;不得瞒报、谎报、缓报。

接到预警信息后迅速核实情况,情况属实的,在迅速上报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各自的应急预案,并考虑事件可能的方式、规模、影响,立即拟订相应工作措施,及时、有效地开展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发展,将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根据防控情况及时调整措施,并视情况安排人员、物资、资金和技术装备,防止事态扩大。

8、应急响应

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到位,应急处置人员进入事发现场后,按职责分工迅速投入处置工作。

主要负责人迅速赶赴现场,了解引发事件的起因和有关情况,提出工作方案,直接组织现场处置工作,并带头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冲突,尽快平息事态。

对群众提出的要求,符合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无法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责成有关工程建设单位限期研究解决;对确定因侵害群众利益的,据实向群众讲明情况,公开承认失误;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讲清道理,有针对性地向上级相关主管部门汇报,积极引导群众支持项目建设。

事件平息后,要继续做好群众工作,对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兑现,消除可能导致事件反复的不安定因素,进一步做好化解工作,并加强跟踪和督查,防止事件反复。

9、应急保障

积极组织开展群体性事件现场指挥人员及队伍的指挥和技术培训,增强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形成比较完善和规范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机制。

3.5.3 建议

1、严格控制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平衡性,凡是违反有关政策的,将视情况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2、对施工中产生的任何问题,按照群众利益无小事、实事求是和谁损害、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处理,启动快速处理机制。

3、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做好工程建设的秩序稳定工作,加强监控。

4、经过对项目主要风险要素的防范和化解措施,使得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降低到较小,为低风险,但仍应严格按照本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落实各项具体措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a6a666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f.html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完整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