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历史二轮练习单元测试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发布时间:2019-03-31 20:21: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高三历史二轮练习单元测试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1.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学而不思则罔 D.知之为知之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哪位思想家对自己一生的概括?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3.在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五十七周年祭孔大典前夕,备受世人关注的孔子标准像于孔子故里曲阜揭幕。胡希佳在孔子标准像新闻发布会上说:“……更注重表达孔子的思想内涵”,这里所说的“孔子思想内涵”主要指的是:

A. 仁和礼 B. 仁政和教育 C. 礼和教育 D. 办私塾教育

4. 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5.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中央电视台宣传“不学礼,无以立”,这种思想符合历史上谁的主张

A.韩非 B.孔子 C.老子 D.墨子

6.“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以下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三字经》当中的第一句话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表达了哪个学派的观点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8.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到孟子、苟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D.通过实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

9.“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这段言论应当出自战国时期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10.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11.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

A.“和为贵”和“仁”的思想 B.农本思想

C.有教无类思想 D.民为贵,君为轻思想

12.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表达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

13. 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

A.儒学内部的改造 B.统治集团的斗争 C.杜会环境的变化 D.其它学说的衰落

14.“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15.18世纪的启蒙学者,从中国的文化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政府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以下思想不能表达这一道理的是

A.民贵君轻 B.君舟民水 C.君权神授 D.为政以德

16.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造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

1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A.用政治上的统一来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用阴阳五行的思想来巩固统一

C.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D.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18.儒家学说到汉代被注入新的血液,是指     

A.提出了“人定胜天”观点 B.取得了独尊地位 C.提出了“大一统”主张 D.吸收了道教思想

19.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 ②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③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

A.①② B.②③ C. D.①②③

20.西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

A. 适应西汉初经济恢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B. 儒家思想已经过时

C. 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 D. 黄老之学宣扬无为思想

21.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

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

22. 从成语典故“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中可以看出以下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教派有①佛教 ②道教 ③墨家 ④儒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24.《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表达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25.“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二、非选择题:

26.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

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喜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733824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f.html

《2019高三历史二轮练习单元测试中国古代思想宝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