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时间:2020-04-13 09:42: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2020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如果荀子《劝学》中的“积土成山”和“积水成渊”,强调的是量变,那么与之相应的“风雨兴焉”和“ ______ ”则强调积累引发的质变,而“ ______ ”,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则进一步强调学习引发质变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在孟子看来,鱼与熊掌都是他欲求的,但是若“ ______ ”,他乐于“ ______ ”,这说明鱼与熊掌在他的价值观念中是有轻重之分的。

李白《蜀道难》浩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诗句中的“此”既指上文的“ ______ ”和“ ______ ”,可能也包括“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曲江二首(其一)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该诗从春意正浓写起,所以才有见一片花落,即能体验到春天逝去的凄美。

B.由“一片花飞”到“万点”飘落,再到花“欲尽”,均寄寓诗人伤春之情。

C.借“江上小堂”和“苑边高冢”两个特写,主要表现对曾经辉煌美好的追忆。

D.“物理”在颈联的场景里,在花飞欲尽之变里,正如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莫厌伤多酒入唇”在全诗结构上和情感表达上有何作用?简要分析。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3. 请根据下列材料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具体举措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积极建设更加活跃的国内市场,为世界经济增长扩大空间,促进国际国内市场深度融合。继续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继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针对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加快改革步伐,提供制度保障,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中国愿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加快中欧投资协定、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积极参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机制合作。中国已经同 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197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将继续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45.0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伴随着全球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全球总人口规模也由 19世纪初的10亿人口上升到20世纪中叶的25亿人口。至此,全球人口增长进入了有史以来的快车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进入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再加上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普及与提高,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经历了人口迅猛增长,尤其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是在这一时期,20世纪60年代还被冠以“人口爆炸”的时代象征,70年代之后国际上开始关注人口控制,其中一个主要的预期目标是人口零增长。20世纪80年代之后,部分发达国家人口发展趋势发生重大转向,一些国家开始人口负增长。21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发展发生了重大转向,波兰、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人口逐渐呈现负增长态势。纵观21世纪的人口发展趋势,中国人口发展与世界人口发展趋同性逐步凸显。

改革开放 40年来,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国完成人口转变,人口质量不断提升,人口迁徙流动日益活跃,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多的人口红利。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也是促进20世纪90年代我国生育率转变的关键性动力。生育率转变完成后,我国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到更替水平,此后21世纪以来的生育水平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尽管多年来我国官方没有公布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数据,但据有关学者预测,现阶段我国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6左右,每年出生人口总量也在不断下降,201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3.81‰.毋庸置疑,每年人口增量的不断减少使得增长一亿人的周期被延长了14年,预计2029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42亿人的峰值,人口峰值被大幅削减,从而推动人口负增长时代的更早到来。2019年之后,伴随育龄妇女规模的持续缩小、出生人口数量的减少以及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下降,预计中国人口拐点即将到来,我国或将在2020-2030年进入持续的人口负增长时代。

人口问题始终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进入 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人口发展已经发生重大转向。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劳动年人口将会持续加速减少,人口抚养比尤其是老年抚养比将逐步提升,人口发展面临从以往人口数量压力到人口结构性挑战的历史性转变,人口生育率不断下降并持续处于偏低水平、人口面临负增长危机等人口发展的结构挑战势必日益突出。

虽然中国人口总量还在缓慢增长,但人口增长动力都在不断消耗,持续性的低生育率和人口正增长力量的不断削弱,很大程度上会加速人口负增长动力。未来我国人口负增长的趋势不可逆转,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空前水平,届时我国人口规模的缩小趋势不会因生育水平的提升和新出生人口数量的增加而被抑制。回顾我国人口增长历程,梳理人口负增长的发展脉络,剖析总结人口负增长时代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口负增长时代的潜在风险,有利于明确未来应对人口负增长时代的主要思路,进而提出有效应对的战略构想。

(摘编自陆杰华《人口负增长时代:特征、风险及其应对策略》,2019513日《社会发展研究》)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19世纪初期全球人口达到10亿,这标志着全球人口增长速度已进入空前发展阶段。

B.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多数国家人口增长迅猛,只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更加迅猛。

C.20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控制人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先后进入了人口负增长期。

D.改革开放让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从而推动中国完成人口转变,不断提升人口质量。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从全球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世界和平、现代医疗技术等多角度揭示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

B.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了近40年来我国人口变化态势及其原因,人口质量上升,数量增幅转变。

C.文章认为中国或许将于2020-2030年进入持续的人口负增长时代,这是基于多角度事实的断言。

D.本文论述中国人口问题发生变化是为了证明中国为减少世界人口增加做出艰苦努力和巨大牺牲。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考察20世纪人口发展态势,中国人口发展与世界人口发展趋同性并不凸显。

B.人口生育率降低,老龄化加剧,劳动适龄人口减少,都会导致人口红利减少。

C.人口问题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因此必须将其放在世界语境中观照。

D.分析人口负增长时代的潜在风险,不能忽视人口负增长时代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作为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70年前,湘西州因闭塞贫穷、民生凋散而被称为“中国盲肠”;70年后,湘西州由贫穷落后走向脱贫致富,即将实现全面小康。2018年,湘西州GDP1952年的62倍,工业增加值是1952年的406倍,财政总收入是1952年的1846倍。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地,湘西州探索出了以十八洞村为样板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好路子,从 2013年起至今,湘西州累计减贫55.4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1.93%下降到4.39%

“湘西州已经威为全国精准脱贫的聚焦点,为全国乃至世界扶贫事业提供了湘西方案。”湘西州委副书记、州长龙晓华表示。

随着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的加快推进,湘西实现了公路通车里程 13028公里,通高速里程481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水泥(沥青路、村村道路硬化。铜仁凤凰机场竣工使用,黔张常快速铁路今年将建成通牟,湘西机场2020年实现通航,张吉怀高铁2021年实現通车,湘西州即将步入高铁、航空时代。

此外,富饶开放的新湘西促进了本地旅游产业的迅速崛起。 2018年,湘西州接待国内外游客5138.7万次,实现旅游收入441亿元,人均旅游收入1.47万元,成为全国旅游高增长和十大旅游热点地区。

(摘编自《湖南湘西州70年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网一湖南频道2019926日)材料二:

“精准扶贫”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如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战成效、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和“怎么扶”的重要指示,学术研究者们在深入学习领会的基础上,通过各自的观察和思考,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仅从过去一年多来的研究选题看,基本上涵盖了“精准扶贫”的各个方面: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视角切入,涉及到了对自然条件、贫困状况、致贫原因、精准识别、扶贫脱贫机制、贫困主体等具体问题的调查、分析和研究,说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界对此问题的考虑是较为周全和深刻的,但是,从已发表学术研究成果在具体选题成果数量以及成果被展示的平台的质量分布状况进行进一步分析的话,不难看出其中存在的明显不足:与客观现实之间尚未能真正形成有机一体,研究选题中跟风现象或者说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大背景之下开展观察、思考和分析方面存在欠缺,对诸如“扶志”“扶智”“道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扶贫”等方面的关注远远不够等问题。

(摘编自万志琼《论“精准扶贫脱贫”学术研究选题的“精准”问题》,《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36期)

材料三: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打羸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更加明确地强调:“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国家教育经费向贫国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近 10多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学校的财政投入,对民族贫困地区的经费扶持力度更大。但终究由于基础太薄弱,相比之下民族地区乡村教育仍然处于落后状态。因此,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着力为在校的贫困学生提供学业经费资助,进一步完善国家各类教育资助制度;着力解决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问题,对农村妇女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加大对农村孤儿、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群体实施救助。2030年,中国将首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民群众的生活将比现在更加殷实宽裕,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将得到充分保障。所有这些重要的改革举措和建设成就,必将进一步保障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际进程。

(摘编自宋才发《教育扶贫是巩固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效果的重大举措》,《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9期)

下列对材料三的内容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B

C

D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从湘西州GDP变化、交通发展等数字可见这一成就完全归功于精准扶贫脱贫。

B.湘西州精准扶贫好路子“可复制可推广”,说明其模式具有科学性、示范性。

C.学术界对精准扶贫研究视野宽广、成就显著,但在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

D.教育扶贫对巩固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效果意义非同一般,要继续加大力度落实。

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从哪些角度讨论精准扶贫?结合三则材料,请简要谈谈精准扶贫的具体对策。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遇见

胡玲秋意浓,空气弥漫着桂子的芬芳。

下班回来,米朵在手提袋里摸索半天,发现门禁卡落在办公室了,进不了小区大门。她呆立在小区门口,等着后面有人来开门。凉风习习,她的百褶裙随风飞扬,像一朵美丽的花在她身下盛开,夕阳浅浅映照在她身上,给她全身洒上了一层淡淡的金粉。

没带门禁卡?一个轻柔好听的男声从米朵耳畔响起,她转头,看到一个陌生男人朝她微笑,他高瘦清秀,着白衫和浅蓝色牛仔,宛若碧空中的一抹白云,干净清爽。

落单位了。她淡淡一笑。

男人掏出卡一刷,门开了,他把门推开,绅士地说,请进!

米朵说了声谢谢,走进去,经过他身边时,她闻到他身上有种漠淡的香味,那味道很好闻,不是香水味,也不是洗衣粉和洗发水的香味,而是一种自然的体香,她感觉一阵眩晕。

男人跟上来,说,不客气,我经常看你晚上一个人在滨江公园散步。

米朵的心里微波荡漾,脸上却云淡风轻。是啊,每天晚饭后在公因里走走,消消食。

几年前,我就在公园注意到你了,没想到咱们竟然住同一个小区。男人神采飞扬。

米朵没说什么,不知不觉,他们已走到小区的岔路口,朝左便是她住的那幢楼。我到了,再见!她说。

再见!男人朝他挥挥手,眸如深潭,深邃闪亮,米朵看一眼,心里便炙热发烫。

米朵走进大楼,转身,静静站在门后,偷偷望着男人渐渐走远,消失在她的视线里。

回到家,米朵的脑海里全是那个男人的影子,他的笑,他迷人的气息,他温软的话语,她像回到了十七八岁,成为一个怀春少女。

吃完晚饭,她洗了澡,化了淡妆,喷了香水,放下青丝散在脑后,穿上刚买的湖绿色亚麻连衣裙。在落地镜前,她来来回回看了好多遍,才出门。

米朵来到滨江公园,像往常一样,绕着湖散步。她脚步轻快,脸上荡漾着明媚的红润。她的心里有点激动,有点紧张,也有点期待,这种感觉前所未有。她一边走,一边默默打量来往的行人,她渴望那个身影出现在眼前。

平时她一般走五圈就回家,她走了八圈,依然不见那个男人出现,深深的失落袭上心头。她看看手机,九点半了,她在心里叹了口气,准备回家。

嗨,又看到你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她触电似的停下脚步,男人从后面追上来。

你也来了?米朵心里开起了一朵又一朵的花。

两人肩并肩往前走。

其实,以前我经常见你一个人在这里走,想上前打招呼,又不敢,男人说。

有什么不敢的?米朵佯装不解。

怕你以为我是居心不良的登徒子啊!男人浅笑,一口洁白的牙齿在昏黄的灯光下微微闪光。

米朵抿嘴一笑。怎么可能?我又不是无知少女,这点分辨能力还是有的,再说,你看起来也不像坏人啊。

你像江南姑娘。

是吗?

他悠悠念道: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要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戴望舒的《雨巷》,我很喜欢的一首诗。

每次遇见你,每次走在你身后,我会情不自禁想起这首诗

米朵脑中突然冒出“谦谦公子,温涧如玉”八个字,她觉得用这八个宇来形容男人最贴切了,但出于矜持,她并没有说出口。

这时,来朵的手机响了,是老妈打来的。丫头,这么晚还不回来?快十点了挂掉电话,米朵说,我该回去了。

我跟你一起回。

两人往小区走,一路上,两人相顾无言,男人几次欲言又止,米朵也没说话,她的心里溢满柔情。

走到小区营路口,米朵说,再见!

男人说,晚安,明天见!

深夜,米朵躺在床上,心中全是她和男人散步的画面,他说的每一句话,她回忆了一遍又一遍。她的脸上浮着笑,心里充盈着甜蜜,一晚上没睡着。

第二天,来朵早早起床,草草吃了早餐就下楼了,她坐在小区中央的小花园里,注视着来往的人,她准备等男人出现了她就走出来,假装偶遇。她想,今天一定要问他的名字,还要互留电话号码。

等了很久,终于看到男人俊朗的身影出现了。她起身欲走过去,突然听到男人厉声可斥旁边的女保洁员,扫个地,这么不长眼,你看看,把我的皮鞋弄脏了。

女保洁员一个劲地道歉,先生,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我帮你擦干净。

算了,别碰我的鞋,好贵的,你一个月工资都赔不起……

来朵呆呆站着,心隐隐地痛,似有一个什么东西突然坍塌了,一地残垣。

那晚,米朵没有去滨江公园,她改去了另一个公园散步。

从那以后,米朵再也没去过滨江公园。

(选自201993日《羊城晚报》)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刷卡请进、公园散步、呵斥女工,三个场景,三次“遇见”,不枝不蔓,有简洁美。

B.开头一段景语,独句成段,为米朵与男子巧遇营造诗意氛围,增添故事的浪漫色彩。

C.引用《雨巷)里的诗句,能用来表现男子热爱文学、富有诗人气质,增添感染力。

D.作品用抑扬法,用大篇幅文字极写男子的种种魅力,场景具画意感,语言有诗意美。

作品通过米朵的视角来写那位男主人公,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简要分析。

对于小说结尾的安排,有读者说米朵过于理想化,因事废人,也有读者说米朵理性拒绝,慧眼识人,对于这样的说法,你倾向于哪一种?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木版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宋金时期,已经出现了“四美图”这样 的木刻版画。清代中晚期,木版年画 于广袤的大西北,是中国农村老百姓 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是民众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寄托。20世纪90年代后,胶印年画开始 ,不少年画作坊消失,(  )

幸运的是,自本世纪初以来, 在中国文化界对于民间文化进行了抢救工程,政府史无前例地做了非遗保护工程。冯骥才先生在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上发言说:“对于中华民族,还没有哪一种民间美术,对民间生活与理想有如此深广的包容和多元灿烂的呈现。还没有哪一种民间艺术与中国人最伟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有这样深切的文化纽结。年画是一个世界。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把握它,就不能说我们真正拥有了它。如果不能科学地认识它,就不能真正地保护它。但现在还没有这个科学体系,因此说,这是历史与时代交给我们的使命。”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十全十美流传喜闻乐见遍及

B.精美绝伦流行脍炙人口遍及

C.十全十美流传脍炙人口普及

D.精美绝伦流行喜闻乐见普及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兼有实用功能和审美意蕴的木版年画也便消失了

B.但木版年画的春天已经来了

C.木版年画的实用功能和市场也在逐渐消失

D.但胶版年画却大行其道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在中国文化界对民间文化进行了抢救工程,政府史无前例地做了非遗保护工程。

B.中国文化界对民间文化进行了抢救工程,政府做了史无前例的非遗保护工程。

C.中国文化界对于民间文化进行了抢救工程,政府史无前例地做了非遗保护工程。

D.在中国文化界对于民间文化进行了抢救工程,政府做了史无前例的非遗保护工程。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敬者,本名娄敬,齐人也,汉五年,成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脱挽格,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见上言便事,”于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已而问娄敬,娄敬说曰:“都洛阳,岂弑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娄敬曰:“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骨膄之地,此所谓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于是上曰:“本言都秦地,‘娄’者乃是‘刘’也。”者乃°赐姓刻氏。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 今臣往,徙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余万兵已业行。上怒,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候。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 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兵可无战以渐臣也。”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节选自《史记•刘敬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B.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C.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D.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陛下,古代对帝王的敬称,和“殿下”同义,其中“陛”本指帝王宫殿台阶。

B.天府,指天子的府库,比喻某地物产丰饶,文中用来赞赏秦国物产极其丰美。

C.山东是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秦时称崤山、函谷关以东之地为“山东”。

D.单于是匈奴对部落联盟首领专称,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刘敬为人自信,善于把握时机。汉高祖五年,他路过洛阳,适逢汉高祖在洛阳,他即向同乡表达愿意拜谒汉高祖的想法,从此走上西汉权力决策层。

B.刘敬敢于质疑,建议定都关中。汉高祖意欲定都洛阳,暗合群臣想法,但是刘敬却不以为然,他从地利、人和等方面力陈定都关中更为妥当的观点。

C.刘敬尊重事实,没有曲意逢迎。他只相信事实,根据自己所见,断言匈奴已埋伏奇兵,汉军出战将会凶多吉少,他没有考虑高祖自信出兵能胜的旨意。

D.刘敬洞察幽微,具有远见卓识。他为了帮助汉高祖解决匈奴之患,早已想出良策,只是担心汉高祖不能付诸实施,所以激将之后才说出对策及其原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臣往,徒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

②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按照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定义,所谓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等的社会责任,改善提升员工的生活品质,让员工生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更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集团已连续多年荣登“大学生最佳雇主”中国区榜首,但原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表示,阿里巴巴的下一步应把最佳雇主公司努力转变为员工最具幸福感的公司。董明珠说:“ 2012年我推出了“一人间房”的条件,到了去年,我推出了一人一套房”。”京东斥巨资来进行他们的“安居工程”,一样扛起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如此,而其他社会各界理应皆如此。只有人人主动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我们这个社会才能变成文明和谐的大家庭。

假如你就要结束在某单位的职业体验实践活动,请结合这个材料内容和你的体验,面向该单位全体员工发表演讲,倡议大家“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七、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闲暇是人们可以不受其他条件的约束而完全根据自己的偏好或意愿去支配使用的个人时间。一般来说,①______。一是工作时间;二是受教育时间,这部分时间主要用来形成人力资本;②______。而闲暇时间又可分为三部分:一是睡觉、吃饭等维持基本生存的必要型闲暇时间;二是从事旅游、休闲、文化交流等享受活动的休用时间;三是从事家庭性生产的时间。③______,《诗经•大雅•民劳》曰:“民亦劳止,汔可小休”;《礼记•月令》曰:“霜始降,则百工休”。所谓“休”,即处闲暇。马克思把闲暇时间称为自由时间,即非劳动时间,是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小题2】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

【小题3】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



【解析】故答案为:

1)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重点字:蛟)

2)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重点字:掌)

3)但见悲鸟号古木     又闻子规啼夜月(重点字: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蜀道难》理解性默写:

1、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答案】【小题1C

【小题2



【解析】1C.“主要表现对曾经辉煌美好的追忆”错,主要表现对人世有盛就会有衰、盛衰无常的清醒认识。

故选:C

2)这句诗不论从结构上看还是从情感表达上看都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从结构上来看,包括本句在内的前四句都是写景的,尤其是前三句都是在写景具体来说就是写花,不过这些花都是暮春时节的花。作为拥有忧国忧民情怀的杜甫看到这些花自然是伤感的,也就会情不自禁的写点什么。写点什么呢?这就是剩下的四句来完成的了。剩下的四句是抒情的,抒发了什么情感呢?那就需要回头看看作者写的景的特点,花是一片飞花而且惨淡了春的气息,让人看到此花不仅没有春的喜悦反而“正愁人”,此时此刻诗人嘴里的酒也不是正经的酒味了,“莫厌伤多酒入唇”。由此看来,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是“惆怅”与“感伤”。也就是说这首诗的前四句是写景但写的是哀景,后四句抒的情是哀情。而“莫厌伤多酒入唇”一句恰如其分起到了由写景过渡到抒情的作用。



答案:

1C

2)这句诗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功用:①“伤多”是对前三句写春华由落到尽过程中诗人伤感之多的概括;②“莫厌”是一转折,诗人何以能有“酒入唇”的恬然自安,其后诗句有了充分的阐释。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由悲情走向超然:“伤多”是诗人第一阶段的情感体验,而后基于“何用浮荣绊此身”自觉自省,又有了品美酒的超然与洒脱。



白话译文

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

且欣赏这即将消逝的春光,也不要害怕酒喝多了让人伤怀更多。

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

仔细推敲事物的道理知道需要及时行乐,为什么要用浮名牵绊自己的一生。

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典衣沽酒。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

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只看见蝴蝶在花丛深处飞来飞去,蜻蜓在水面慢慢的飞,时不时点一下水。

我要把话传给世人,希望人们与这样美好的春光共同流连享乐,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



诗歌鉴赏

这首诗写杜甫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首联是说,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颔联是说,且看将尽的落花从眼前飞过,也不再厌烦过多的酒入口。第三联就写到了人事。有人说此联“奇想惊人”,细想却恰恰在人意之中。诗人的目光随着“风飘万点”在移动:落到江上,就看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却巢着翡翠--翡翠鸟筑起了窝,何等荒凉;落到苑边,就看见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不胜寂寞。经过安史之乱,曲江往日的盛况远没有恢复;可是,好容易盼来的春天,眼看和万点落花在一起,就要被风葬送了!这并不是惊人的奇想,而是触景伤情。“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尾联是说,仔细推究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让虚浮的荣誉束缚自身呢?

1)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题目,几乎涵盖了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分析时不能笼统的答表达了作者或感伤或愉悦的感情,要做具体说明,再结合所涉及到表达思想感情的诗句做具体的分析。

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等。其中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式,而抒情方式是诗歌中重要的表达方式。表达技巧的一般答题思路是:准确地判定的手法,然后对手法进行解说,最后指出表达效果。而表达效果的表述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内容本身,一是所表达的情感。

3.【答案】从“中国将积极建设更加活跃的国内市场,为世界经济增长扩大空间,促进国际国内市场深度融合”可以概括为扩大市场开放。

从“继续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可以概括为完善开放格局。

根据“继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针对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加快改革步伐,提供制度保障,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可以概括为优化营商环境。

根据“中国愿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加快中欧投资协定、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积极参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机制合作”可以概括为深化多双边合作。

根据“中国已经同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197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将继续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可以概括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答案:

扩大市场开放。完善开放格局。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多双边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解析】本题考查提炼语意,答题时应首先通读语段,了解大意,准确把握语段的主要信息,再进行合理压缩,且注意字数的限制。

提炼语意题解题步骤如下:①读懂原文,明确主要信息和侧重点,用提取要点法,归纳出内容要点并审清题目的要求;②分析阅读的语段,明确语段文体,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弄清其内在的关系,辨明题型,确立压缩的角度;③明确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找出关键语句,概括信息要点;依照字数要求,决定取舍;④按题目要求,选择最佳句式,恰切表达,注意语言的连贯。

4.【答案】【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C



【解析】1A.强加因果,“标志着全球人口增长速度已进人空前发展阶段”错,可改为“20世纪中叶人口增长到25亿”,原文第一段为“伴随着全球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全球总人口规模也由19世纪初的10亿人口上升到20世纪中叶的25亿人口”。B.曲解文意,“只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更加迅猛”错,事实恰相反,第一段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经历了人口迅猛增长,尤其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C.范围不当,“20世纪八十年代”这一时段太局促,另外“发达国家”前缺少限制词“部分”,第一段为:“20世纪80年代之后,部分发达国家人口发展趋势发生重大转向,一些国家开始人口负增长。21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发展发生了重大转向,波兰、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人口逐渐呈现负增长态势”。

2D.曲解文意,“论述中国人口问题发生变化”是为了“明确未来应对人口负增长时代的主要思路,进而提出有效应对的战略构想”。

3C.强加因果,“因此必须将其放在世界语境中观照”错。从本文行文顺序看,从世界范围谈到中国,只是说明人口问题是世界性问题。在谈到中国人口问题时,强调人口问题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则是国内问题,是中国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答案:

1D

2D

3C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5.【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



【解析】1B.“完善教育资助制度”是“为在校的贫困学生提供学业经费资助”的目的诉求,而说“完善教育资助制度”是“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意义,这就窄化了“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意义。

2A.“这一成就完全归功于精准扶贫脱贫”说法绝对。

3)第一问:材料一结合“富饶开放的新湘西促进了本地旅游产业的迅速崛起。2018年,湘西州接待国内外游客5138.7万次,实现旅游收入441亿元,人均旅游收入1.47万元,成为全国旅游高增长和十大旅游热点地区”可知,从精准扶贫脱贫的巨大成就这一角度展开讨论的。材料二结合“‘精准扶贫’成为近年来学术界……术研究者们在深入学习领会的基础上,通过各自的观察和思考,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可知,从精准扶贫脱贫的学术研究这一角度展开讨论的。材料三结合“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可知,从教育对精准扶贫脱贫的特殊意义这一角度展开讨论的。第二问:结合“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国家教育经费向贫国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与客观现实之间尚未能真正形成有机一体,研究选题中跟风现象或者说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在……等方面的关注远远不够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国家各类教育资助制度;着力解决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问题,对农村妇女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加大对农村孤儿、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群体实施救助”等句子可以具体概括答题要点。



答案:

1B

2A

3)第一问:精准扶贫脱贫的巨大成就;精准扶贫脱贫的学术研究;教育对精准扶贫脱贫的特殊意义。第二问:大力发展教育,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完善理论研究,为精准扶贫提供理论支撑;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因地制宜,寻找确实可行的脱贫之路。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纵观全篇把握主旨解题方法: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6.【答案】【小题1C

【小题2

【小题3



【解析】1C.引用诗句容易给人以“男子热爱文学、富有诗人气质”的错觉,并不能客观上说明“男子热爱文学、富有诗人气质”。故选C

2)全文以女主人公的视角来叙事和描写,通过米朵的视角来描写男主人公,是人物描写中的侧面描写,找出描写中的关键句:“米朵的心里微波荡漾,脸上却云淡风轻”“他高瘦清秀,着白衫和浅蓝色牛仔,宛若碧空中的一抹白云,干净清爽”“她起身欲走过去,突然听到男人厉声可斥旁边的女保洁员”“米朵呆呆站着,心隐隐地痛,似有一个什么东西突然坍塌了,一地残垣”。分析可知,以“我”的视角,更易于表现女主人公的性格和心理;以“我”的视角更易于表现男主人公外在与内在的前后对比;更易于表现小说主题等。

3)解答此类探究题,一定要注意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可以从肯定的角度来说,也可以从否定的角度论述,但都应联系文本,可以从情节发展、人物塑造、表现主题等方面入手分析。本题既可以说“米朵过于理想化,因事废人”,抓住这是一个偶然事件,分析评判人应该更客观和全面;也可以认为“米朵理性拒绝,慧眼识人”以小见大,小事能够折射一个人的人品,尤其是作为男女朋友更应该理性和谨慎。这是一个开放性试题,考生只要能结合文本分析,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

1C

2)①易于表现她敏感、富有诗意、智慧等个性;②易于表现他的外在之美与内在素养之间的差距;③易于表现作者的价值取向,让主旨表达显得更加客观;④可以更好地展开故事的叙述,使故事娓娓道来。

3)第一种:倾向丁米朵过于理想化,因事废人。理由有三:那男子呵斥女保洁员,其原因或许能让读者理解他;米朵遇见男子呵斥他人,不问青红皂白,就将其“拉人黑名单”,显得武断甚或极端;人无完人,面对他人的短板,再观察并给予帮助是更现实的选择。第二种:米朵理性拒绝,慧眼识人。理由有三:那男子有选择地对待他人,城府过深,心机过重,很势利;皮鞋被弄脏,不顾别人一个劲地道歉,厉声呵斥,目中无人,粗鲁无礼;外在美的追求和内在美的塑造不协调,给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印象。

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角度的分析及构思的妙处。具体考查侧面描写的作用。侧面描写的作用主要是:侧面描写使文章或小说更加生动和感人;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3)本题考查探究能力。主要探究小说结尾的情节安排。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

做小说探究题的注意事项

1.明确任务。即审明探究任务,把握探究的指向。探究题题干表述有区别,注意审清题干。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等等。

2.明确观点。即要做到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考生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题目要求,能够提出有探究意味的观点。在答题的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3.明确结构。即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做合理分析,一般采用“述”和“评”相结合的形式。

4.明确文本意识。即贴近文本,尊重文本。强调个性阅读,并不是能够脱离文本而随意地天马行空,一味地陈述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应该是紧扣文本,从文本中引述论据,结合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做分析论述,阐明自己的见解。

7.【答案】【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1)①精美绝伦:精致美妙得没有东西可以比得上。十全十美:指十分完美,毫无欠缺。“木刻版画”用“精美绝伦”更合适。②流行:广泛传播;盛行。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谣言、新闻或其他信息在人们中间的传播。“木版年画                 于广袤的大西北”用“流行”更合适。③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农村老百姓”用“喜闻乐见”更合适。④普及:普遍地传到(地区、范围等);普遍推广,使大众化。遍及:普遍地达到。“胶印年画开始                ,不少年画作坊消失”用“普及”更合适。故选D

2A.“也便消失了”说法绝对,不合事实,也与下文“中国文化界对民间文化进行了抢救工程”不相吻合。B.“木版年画的春天已经来了”说法过于乐观,与上文“胶印年画”的市场冲击、“不少年画作坊消失”的客观危机不符。D.陈述对象发生变换,没有突出选文的主题,语句也不连贯。

3)原句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语序不当的语病。修改后,A项仍存在前一分句无主语和后一分句中“史无前例”位置不当的问题,C项仍存在“对于”没有改成“对”和“史无前例”位置不当的问题,D项仍存在前一分句无主语和“对于”没有改成,“对”的问题。比较而言,只有B项修改最恰当。



答案:

1D

2C

3B

1)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

2)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词语运用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意义轻重不同。

2)意义侧重点不同。

3)范围大小不同。

4)适用对象不同。

5)感情色彩不同。

6)语体色彩不同。

7)语法搭配不同。

8.【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



【解析】1)根据句意断句。“群臣皆山东人”为判断句,在“人”后断句,排除A.“疑未能决”的主语是“上”,指刘邦,要连在一起,排除C.“留侯”言的内容是“入关便”,是说后来张良又明确表态,提出建都关中好(便利),所以在“便”后才能断句,排除D.故选B.译文:刘邦征求群臣的意见,群臣都是东方人,都说周朝建都洛阳,统治了天下几百年;而秦朝建都关中,结果第二代就灭亡了,还不如像周朝一样定都洛阳。刘邦犹豫不决。等到后来张良又明确表态,提出建都关中好,于是刘邦立即决定,当天就动身搬到关中。

2A.表述有误,凡是称王的都称“陛下”。“殿下”一般是指王储、王子、公主等。

3D.“激将之后才说出……原因”分析错误,据原文“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兵可无战以渐臣也”可知,原因早先说出,再激将,而后说出对策。

4)①“往”,到;“见短”,显示短处;“伏”,埋伏。译文:这一次我到匈奴,只见到一些瘦骨嶙峋的老弱病残的人,这说明他们故意地显示短处,而让他们的精兵埋伏了起来,(想关键时与我们)一决雌雄。

②“定”,安定;“罢”,疲惫;“服”,让……屈服。译文:天下刚刚安定,士兵们都很疲惫,(我们又)不能用武力让(匈奴)屈服。



答案:

1B

2A

3D

4)①这一次我到匈奴,只见到一些瘦骨嶙峋的老弱病残的人,这说明他们故意地显示短处,而让他们的精兵埋伏了起来,(想关键时与我们)一决雌雄。

②天下刚刚安定,士兵们都很疲惫,(我们又)不能用武力让(匈奴)屈服。



参考译文:

      刘敬原名娄敬,是齐国人。汉高祖五年,娄敬被调派去戍守陇西,当他路过洛阳时,刚好刘邦正在洛阳。于是娄敬就把车子停下,把拉车的套子摘下,穿着件羊皮袄,去找他的齐国老乡虞将军,说:“我希望面见皇上谈一些重要事情。”于是虞将军就进宫去禀告了刘邦。刘邦叫娄敬进去,并招待他吃饭。饭后刘邦问娄敬想说什么,娄敬说:“您现在建都洛阳,您是打算建立一个像周王朝那样的国家吗?”刘邦说:“是的。”娄敬说:“秦国旧有的关中地区,东有黄河之险,四周群山环绕,一旦东方发生意外,即使需要上百万人的队伍,在那里也可以很容易地召集起来。您应该占据秦国旧有的这块地盘,利用起那富饶的物产,那可是人们所说的天府之地啊。如果您能在那里建都,那么即使日后东方有什么动乱,秦国旧有的这块地盘也永远是属于您的。”刘邦征求群臣的意见,群臣都是东方人,都说周朝建都洛阳,统治了天下几百年;而秦朝建都关中,结果第二代就灭亡了,还不如像周朝一样定都洛阳。刘邦犹豫不决。等到后来张良又明确表态,提出建都关中好,于是刘邦立即决定,当天就动身搬到关中。刘邦说:“最早提出让我建都关中的是娄敬,‘娄’不就是‘刘’吗?”于是赐娄敬姓刘。汉高祖七年,韩王信造反,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征讨。军队走到晋阳,听说韩王信已经和匈奴人联合了起来,准备一起对付汉朝,刘邦大怒,又派刘敬再次出使前往察看,刘敬回来报告说:“两国交战,本应互相夸耀自己的实力以威慑对方。这一次我到匈奴,只见到一些瘦骨嶙峋的老弱病残的人,这说明他们故意地显示短处,而让他们的精兵埋伏了起来,(想关键时与我们)一决雌雄。我认为这一仗不能打。”可是这时二十万大军已经越过了句注山,向匈奴扑去了,刘邦听刘敬这时还说这个,心里非常生气,于是派人给他戴上刑具,把他关在了广武。而刘邦则随着军队一同北上,到了平城,结果匈奴果然伏兵齐出把刘邦围困在白登山,一直到七天以后才得以杀出来。刘邦回到广武,把刘敬放出来,对他说:“当时由于没听您的话,结果被围在了平城。”于是刘邦封给刘敬二千户,赐爵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刘邦从平城收兵返回长安。韩王信这时已经逃到匈奴人那里去了。这时,匈奴中正是冒顿当单于。匈奴的兵力非常强大。能够拉弓射箭的人有三十多万。他们多次骚扰汉朝的北部边境,搞得刘邦头疼。刘邦问刘敬有什么主意,刘敬说:“天下刚刚安定,士兵们都很疲惫,(我们又)不能用武力让(匈奴)屈服。而且冒顿是杀了他的父亲而自立为单于的,把父亲的群妃占为妻子,他干一切都是凭着武力,对这种人没法讲什么仁义道德,只能从他的后世子孙身上打主意,想办法让他的后代儿孙成为汉朝的臣民。办法是有,就怕您不愿意干。”刘邦说:“只要能成功,我怎么能不愿干呢?你到底想怎么办呢?”刘敬答道:“如果您能把您的亲生女儿嫁给冒顿为妻,军队(就可以)不用打战而让单于慢慢受到影响而成为汉朝的臣子。”刘邦到底没有派自己女儿(去和亲),只是找了一个平民家的女子冒名为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单于。派刘敬前往匈奴与其订立了和亲的条约。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9.【答案】勇于担当,创造未来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勇于担当,创造未来”。

       在我的职业体验实践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刻,首先感谢给予我支持、帮助的公司领导、师长和同事,向大家致敬!在你们身上我看到、学习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责任和担当。

电影《无问西东》中,西南联大在抗战时期,“八千里路云和月,五千里家国”。诚然,这是他们的责任,但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的责任?在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旗帜下,让我们向阿里巴巴、董明珠、京东致敬!只有勇于担当,才能创造未来。

       不悲观,不放弃,勇于担当。在原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但李其云、陈淑美夫妇却遭遇不幸,儿子身亡并留下60万外债,可是他们却不悲观、不放弃,毅然承担起替儿还债的责任,用行动书写一曲仁义的担当赞歌。年迈的夫妇俩用羸弱的身躯,挑起替儿还债的重任,他们的勇气和担当令人动容。

       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碧桂园集团捐赠1000万元用于茂名精准扶贫事业,并与茂名市扶贫办、茂名市慈善总会、茂名日报社联合在露天矿生态公园举办“好心茂名”绿色骑行活动,不仅彰显了“期望社会因我们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的企业使命,而且为更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共建“好心茂名”树起标杆予以启迪。

       不推卸不逃避,勇于担当。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王伟,忍着失去妻子和未出生孩子的悲痛,依然承担起作为军人的责任;百岁仁医胡佩兰坚持一周出诊6次,承担起作为医生的义务。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从未漠视自身的重任,她有感于巴基斯坦的内乱纷争,年仅11岁的她开始担当起和平使者的责任,为和平四处奔走呼告。正是因为她的这份担当,让她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原本像花儿一般年纪,当其他伙伴嬉戏玩耍时,她却选择担起维护和平的重任,为巴基斯坦的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自古英雄出少年,勇于担当让她得以芳名远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9000后被称为“垮掉的一代”。这样的评价固然有失公允。但当我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时,渐渐地我们失去了责任感,不愿担当害怕担当,犹如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生活风雨的洗礼。新的时代从不缺乏勇扛国家大任的青年。“蛟龙号”总设计师、潜航员叶聪,付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让大国重器落地;嫦娥团队中那些90后的年轻人,同先辈合作将中国的兔子送上月球背面;哈工大那群二十几岁的青年,成功在轨抢救回了“龙江二号”并拍下了被世界称赞的“最棒的地月合照”……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年轻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勇于担当,不负韶华”。

      习近平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民族就有未来。”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唯有青年人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养一身浩然正气,才可铸就伟大中国。而今,责任的大旗正向我们递来,我们应不负韶华,共同振兴国家。

      最后,祝愿我们的企业蒸蒸日上,祝愿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

      谢谢大家!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首先阐释“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话题,然后列举阿里巴巴、董明珠、京东等担当企业社会责任的实例,进而引申到其他社会各界,提出“只有人人主动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我们这个社会才能变成文明和谐的大家庭”。材料层次清晰,立意明确。写作时还要注意任务驱动部分的具体要求“假如你就要结束在某单位的职业体验实践活动,请结合这个材料内容和你的体验,面向该单位全体员工发表演讲,倡议大家‘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一定要写成演讲稿的形式,人称应该以“我”或“我们”为主,围绕“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提出希望,发表倡议。行文过程中要注意演讲对象和格式要求,语言风格要亲切而有激情。

参考立意:

1、勇于担当,创造未来。

2、学会担当,勇于担当。

3、以天下为己任。

4、责任感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

结构示例:“勇于担当 创造未来”,议论文文体。开篇提出话题“责任与担当”,从《无问西东》引出观点:只有勇于担当,才能创造未来。正文部分采用并列结构,提出三个分论点,并以人物、事例佐证:不悲观,不放弃,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勇于担当;不推卸不逃避,勇于担当。最后联系现实,指出青年人要勇抗国家大任。结尾以习近平的话,引出呼吁:责任的大旗正向我们递来,我们应不负韶华,共同振兴国家。

10.【答案】个人的时间可分为三部分,三是闲暇时间,我国古诗文对闲暇很早就有论述

【解析】文段主要说明:闲暇是人们可以不受其他条件的约束而完全根据自己的偏好或意愿去支配使用的个人时间。

①据后文的“一是工作时间”、“二是受教育时间”、“闲暇时间”分析,此处是概括个人时间组成,故可填入“个人的时间可分为三部分”之类内容。

②前文是“一是”、“二是”,后文又是与前文不同的“闲暇时间”,且其前的分号表明空格处与前文是并列关系,故应填入“三是闲暇时间”。

③后的内容是引用早期的古诗文解说闲暇时间,此处应是引领后文,可填入“我国古诗文对闲暇很早就有论述”之类内容。

故答案为:

①个人的时间可分为三部分

②三是闲暇时间

③我国古诗文对闲暇很早就有论述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补写句子有效的答题技巧:

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

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

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

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语意的把握和语境的分析,进而确定补写内容,使其语脉的链条相衔接。补写完毕后,还要再次审读,看是否符合语言连贯的要求。补写时要字斟句酌,表述要准确、简明、连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5b07e1347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e.html

《2019-2020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