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

发布时间:2019-09-09 21:49: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

“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

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前诗前两句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为后面“尽望乡”作铺垫。后诗借大雁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来反衬诗人不能北归的遗憾和怨望。

3、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吹芦管”是理解本诗思想的关键,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吹芦管”是在“沙似雪、月如霜”的受降城上听到的,由末句的“一夜征人尽望乡”可知,这芦管所吹的曲子正是思乡之曲,本诗的自然环境与芦管曲调融为一体,表达了无限的思乡之情。

4、
前两句为什么把“沙”比喻成“雪”、而把“月”(光)比喻成“霜”?

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情景交融,生发出思乡情愫。

5、
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诗歌前两句通过写景,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 “芦管”声的横空而出,同其他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





参考答案:

1、“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

2、答:前诗前两句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为后面“尽望乡”作铺垫。后诗借大雁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来反衬诗人不能北归的遗憾和怨望。

3、同意。“吹芦管”是在“沙似雪、月如霜”的受降城上听到的,由末句的“一夜征人尽望乡”可知,这芦管所吹的曲子正是思乡之曲,本诗的自然环境与芦管曲调融为一体,表达了无限的思乡之情。

4、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1分)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2分)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情景交融,生发出思乡情愫。(2分)

5、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诗歌前两句通过写景,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2分)后两句则通过写 “芦管”声的横空而出,同其他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2分,能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诗句展开分析思乡之情,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1cd023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8.html

《夜上受降城闻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