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作业

发布时间:2019-09-01 11:24: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西方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得分:40

1.  

反映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称作(   

A. 总成本曲线  

B. 生产函数

C. 生产可能性曲线

D. 成本函数

      满分:2  

2.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减少产量就会使(  

A. 总利润减少  

B. 总利润增加

C. 对利润无影响

D. 使单位利润减少

      满分:2  

3.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A. 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B. 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

C.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D. 边际收益于边际成本没有关系

      满分:2  

4.  

某人的吸烟行为属(   

A. 生产的外部经济   

B. 消费的外部经济

C.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满分:2  

5.  

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时,此时存在(    

A. 正常利润      

B. 超额利润

C. 贡献利润    

D. 亏损

      满分:2  

6.  

在同一个平面图上有(   

A. 三条无差异曲线 

B. 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C. 许多但数量有限的无差异曲线  

D. 二条无差异曲线

      满分:2  

7.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是在下列情况下起作用(     

A. 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按同一比例变化

B. 生产函数中只有一种投入要素

C. 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不变

D. 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诸变量的指数之和小于1

      满分:2  

8.  均衡价格随着()

A. 供给和需求的增加而上升

B. 供给和需求的减少而上升

C. 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D. 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满分:2  

9.  

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6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     

A. 停止生产且亏损

B. 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

C. 继续生产但亏损

D. 停止生产且不亏损

      满分:2  

10.  

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TVC为(  

A. 30000   

B. 5Q-Q2

C. 5-Q

D. 30000/Q

      满分:2  

11.  当供求原理发生作用时,粮食减产在市场上的作用是()

A. 政府规定个人购买粮食的数量

B. 粮食价格上升

C. 粮食价格下降

D. 粮食交易量增加

      满分:2  

12.  

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        

A.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

B.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

C.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D.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满分:2  

13.  当咖啡价格急剧升高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茶叶的需求量将()

A. 减少

B. 不变

C. 增加

D. 难以确定

      满分:2  

14.  

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是(      

A. MA/PA MB/PB   

B. MA/PA MB/PB

C. MA/PA = MB/PB

D. MPA=MPB

      满分:2  

15.  

M=Px·X+Py·Y是消费者的(     

A. 需求函数

B. 效用函数

C. 预算约束条件方程

D. 不确定函数

      满分:2  

16.  

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称为(  

A. 一般准租金   

B. 经济租金

C. 纯租金

D. 地租

      满分:2  

17.  对于一个不吃猪肉的人来说,猪肉的需求量和牛肉价格之间的交叉弹性是()

A. 0

B. 负值

C. 非弹性

D. 弹性大小不一定

      满分:2  

18.  

如图所示的无差异曲线表明XY的关系为(  

A. 完全互补品

B. 完全替代品

C. 没有关系   

D. 互不上关

      满分:2  

19.  下列因素中哪一种因素不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A. 消费者收入变化

B. 商品价格下降

C. 其他商品价格下降

D. 消费者偏好变化

      满分:2  

20.  

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主要区别是(   

A. 企业数目不同

B. 竞争策略不同

C. 成本结构不同

D. 从事开发和研究的力度不同

二、多项选择题(共 道试题,共 20 分。)    得分:20

1.  供给定理是指()

A. 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

B. 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C. 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D. 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

E. 商品与价格成同向变化

      满分:4  

2.  

寡头垄断市场,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 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  

B. 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可以是有差别的,也可以是无差别的

C. 进入市场障碍较小

D. 进入市场存在比较大的障碍

E. 市场中厂商数量较少

      满分:4  

3.  

固定成本是指厂商(    

A. 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B. 在短期内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支出

C. 厂房及设备折旧等不变生产要素引起的费用

D. 长期固定不变的成本

E. 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动的那部分生产要素的支出

      满分:4  

4.  

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主要有(    

A. 劳动

B. 资本

C. 土地

D. 企业家才能

E. 利润

      满分:4  

5.  

生产要素的价格形成与商品的价格形成不同点表现在(   

A. 供求主体不同

B. 需求性质不同

C. 政府关注点不同

D. 企业投入不同

E. 需求特点不同

      满分:4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得分:20

1.  

因为边际效用递减,所以一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2.  

超额利润就是价格与平均变动成本之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3.  

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是指商品的价格和收入是确定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4.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其互补商品的需求将上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5.  

劳动的供给和其他商品的供给一样,价格越高,供给越多,因此,提高工资可以无限增加劳动的供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6.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收益但不等于边际收益。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7.  MC曲线AC曲线相交于MC曲线的最低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8.  

按序数效用理论,消费者均衡点应该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交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9.  吉芬物品是一种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的特殊商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10.  

甲、乙两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0.2,那么甲国的收入分配要比乙国平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四、概念连线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得分:20

1.  

需求收入弹性:( 

A. 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B. 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

C. 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比。

D.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E. 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F.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G. 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满分:2  

2.  

生产扩展线:( 

A.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B. 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C. 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D. 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E.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F. 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G. 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满分:2  

3.  

边际技术替代率:( 

A.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B. 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C. 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D. 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E.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F. 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G. 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满分:2  

4.  

供求规律:(  )

A. 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B. 也称需求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C. 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D. 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E. 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F. 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一般称之为供求规律。

      满分:2  

5.  

经济租金:( 

A. 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B. 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率。 

C. 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D. 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满分:2  

6.  

经济租金:( 

A. 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B. 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率。  

C. 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D. 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满分:2  

7.  

边际产量:( 

A.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B. 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C. 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D. 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E. 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F.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满分:2  

8.  

一级价格歧视:( 

A. 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B. 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C. 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D. 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 

      满分:2  

9.  

短期成本:( 

A.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B. 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C. 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D. 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E.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F. 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G. 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满分:2  

10.  

序数效用:( 

A. 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B. 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C. 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D. 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E.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商的商品。

F.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满分:2  

一、论述题(共 道试题,共 100 分。)    得分:86

1.  

联系实际说明,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式下,如何借鉴消费理论扩大消费需求?

考核目的:这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题。让学生理清西方消费理论的基本内容,在理清理论的同时,学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运用;在实际运用中加深对西方消费理论的理解。

要求:

1)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和研读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相关内容,搞清西方四大消费理论的基本内容;

2)完整准确阐述西方消费理论的内容;

3)联系实际时既可以逐条理论联系,也可以理论阐述完毕后联系;

4)字数不少于800字。

时间:学完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后完成本任务。

解题思路:

1)简述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2)简述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

3)简述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4)简述佛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5)我国采取的消费政策、效果、原因和建议

答:

第一,改善居民的收入预期。当前,一方面,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直接导致我国的进、出口企业开工率不足,影响了居民的收入;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乐观程度不高,居民的消费信心指数下降。凯恩斯消费理论认为,居民的消费需求是由其收入决定的,收入增加,消费支出也随之增加。也就是说,消费是收入的函数,直接受收入水平的制约。因此,必须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来改善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千方百计增加居民的收入,从而增加社会的现实购买力。

第二,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对于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的消费需求不足,西方国家主要通过运用税收政策来解决。例如,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采取劫富济贫式的税收政策,即对高收入阶层的公司及个人增加税收,然后把这部分收入转移支付给低收入者,从而达到扩大需求的目的。在我国,通过税收与转移支付等手段,建立起财富的二次分配体制,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障最低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以期缩小日益扩大的居民收入差距,提高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考虑继续向低收入家庭发放消费券。

第三,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到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制定实施有利于扩大就业的产业政策。认真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职业培训补贴等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当前,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农民工就业以及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放在突出位置。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就业。进一步改善对就业的公共服务。

第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人们的消费行为。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人们普遍感觉到在这方面的预期支出将大幅度上升。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支出预期的上升直接影响消费需求的下降。因此,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政府重点要在教育、医疗、养老和住房等方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样可以减轻居民的生活压力,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使整个社会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

第五,优化消费产品结构。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一部分居民的消费结构由吃、穿、用向住、行、旅游等消费转变。因此,一要致力于改善消费产品供给,完善产业政策,要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有效消费;二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有意识地集中力量进行消费品结构调整、升级换代;三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以科技进步来保证新产品的质量与功能,让高新技术产品更多更快地走向市场,以满足收入较高和知识层次较高群体的消费需求。

第六,更新消费观念。理性地、适度地扩大消费与我们崇尚的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并不矛盾,消费目的在于不断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要引导居民培养科学消费、理性消费、健康消费、安全消费、绿色消费、节约型消费、可持续消费的理念,使人们逐步做到“有钱消费、敢于消费、善于消费”。消费模式要由趋同化向多样化转化;消费结构要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化;消费方式要由自我积累型向消费信贷型发展。

第七,努力开拓农村市场。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具开发潜力的市场,占我国人口60%以上的农村居民则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当前,应突出抓好农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下乡”创造条件。要加快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同时,金融机构要根据农村的风俗与消费习惯,开发出适合不同层次农户的消费信贷产品。金融机构要支持农民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等大件耐用消费品;对购买小型农业机具、交通运输工具以及生产资料的农户,允许申请消费贷款;对教育支出,可考虑发放助学贷款。积极发放农村建(购)房贷款,企业要积极抓住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后派生的家电消费升级的机遇。

第八,改善消费环境。目前,我国有些地方、有些领域的消费市场秩序混乱,消费安全无保障,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消费信心,抑制了消费需求。例如“三鹿”事件,就给市场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加大市场秩序整顿规范力度,继续加强商品质量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组织体系,完善有关消费者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广大消费者创造放心的消费环境。

第九,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目前,在培育和发展消费热点过程中,增长最快的有汽车、信息通讯、住房、文化教育、家居用品、绿色饮食、家政服务、休闲旅游与老年消费等。因此,一要完善汽车消费政策,引导和促进汽车合理消费,积极鼓励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生产、购买和使用;二要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快廉租房建设,增加经济适用房以及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三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健身和现代商贸服务、家政服务等符合居民多样化需求、提升生活品质的服务行业。积极发展网络动漫等新型消费。

理论联系实际题

目的:案例分析是检测对西方经济理论理解、运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经济案例的分析,既可以训练学生加深对西方主要经济理论的理解与把握,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实施的各项政策。



本案例分析题让学生理清通货膨胀理论、财政理论、货币理论等基本内容,在理清理论的同时,能够对在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经济现象运用经济理论进行分析,并能运用经济理论解释、宣传国家的经济政策,指导自己的工作。

1997—2002年的通货紧缩及对策

       1997年下半年特别是19977月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感到需求不足的压力,其明显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物价水平(消费价格指数)在低位运行,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出口下降。出现需求不足的原因是:(11993年治理通货膨胀措施的惯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大体按照增长膨胀治理---紧缩---停滞---放松---扩张的轨迹发展。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出现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93年夏季开始实施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主要内容的紧缩政策,96年年底成功实现了软着陆。这些紧缩政策在97年、98年继续出现滞后效应。(2)一系列改革政策特别是住房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出台,改变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人们的储蓄倾向增加,即期消费减少,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同时银行存款在利率不断下调的同时保持快速增长。(3)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导致部分行业、部分企业下岗工人增加;同时乡镇企业在变革中竞争力减弱,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数量增加等,这些因素增加了全社会的就业压力。(4)亚洲金融危机造成周边国家购买力降低,造成中国产品出口下降;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境外直接投资也大量减少。

中国政府针对这种情况,1998年提出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方针。其主要政策包括:(1)增加国债发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仅1998-2001年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5100亿元,用于高速公路、交通、水利和发电等工程的建设,刹住了投资下滑的势头。(2)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是适度扩张。中央银行7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增加了货币供应。(3)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国债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与财政拨款总额也大致相等。

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2000年初,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势头得到遏制,2000年、2001年、20022003GDP分别增长8%7.5%8.3%9.3%。(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版)

结合上述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工具是什么?

3 出现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时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该如何操作?这些政策的优点和缺陷是什么?

4 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又出现了过热,请结合实际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

1)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和研读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等相关内容;

2)完整准确地阐述上述基本理论的内容

3)按照要求逐一进行解答

4)字数不低于800

时间:学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后完成本任务(约第十三周)

答:

1、什么是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普遍、持续下降,则称为通货紧缩。特征价格水平持续、普遍的下降;通货膨胀一般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通、持续上升。特征价格水平持续、普遍的上升。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工具是什么?

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促使产出增加,紧缩性财政政策目标是使产出减少。

财政政策工具: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转移支付: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出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失业救济金、农业补贴及退伍军人津贴等方面的支出。

政府投资:是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投资只包括公共项目和国家特殊重大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公债实际上政府对公众的债务,可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分不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3 出现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时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该如何操作?这些政策的优点和缺陷是什么?

出现通货紧缩时,应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国民收入增加,即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政府支出的转移支付、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同时减少税收增加公债发行;与此同时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央行应购进政府债券,以便降低生产率,降低再贴现率,降低存款准备率,扩大信贷规模,增加投资,增加货币供给以刺激经济增长。

出现通货膨胀时,应该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使产出减少,即减少政府购买支出、减少政府支出的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投资力度、同时增加税收减少公债发行,与此同时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央银应卖出政策债券,以提高生产率,提高再贴现率,提高存款准备率,压缩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给,以减少投资,抑制经济增长。

4 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又出现了“过热”,请结合实际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经济过热是指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而导致市场出现失衡状态。判断依据是通过潜在的GDP与实际GDP之间的差距来衡量总供给与总需求,潜在GDP是指所有的经济要素在正常生产条件下造成的产出,如果实际GDP高于这个水平,说明很多产品是在工人加班加点、设备开足马力超负荷亢奋状态下生产出来的,而这部分多余的产出便没有对应的市场到消化。

经济过热可以分为“消费推动型经济过热”和“投资推动型经济过热”。

由于居民消费旺盛而导致的经济过热称为消费推动型经济过热;投资推动型经济过热,即过度投资,它包含两方面的意思:第一,投资项目完工后,生产的产品没有预期的市场需求,产品大量堆积,资金无法收回,导致生产资料的严重浪费。在这个层面上的“过度”是投资规模相对市场需求过度。第二,投资规模铺开的过大,以至于超过了财力负担能力,使得投资不能按预定计划完成,无法形成预期的生产能力。这个层面上的“过度”是投资规模相对于财力负担的过度。

我国的经济过热,最大的感触是房地产方面,多03年以后,房价疯狂猛涨,数年来,连翻了好几倍,就拿盐城的房价来说,03年每平米1000多元,到现在每平米近七千元,其他的物价也是随之增长。政府为了抑制这种现象的上涨,曾几次提高贷款利率,多次提升存款准备金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fe7986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b.html

《西方经济学作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