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质量评估框架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9-08-08 06:18: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诗歌翻译质量评估框架的构建
作者:肖勇 李丹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5

        [ ] 为避免陷入传统的以原文和译文静态对等为诗歌翻译质量评估唯一尺度的论调,相对客观和全面地评价一首诗歌的翻译质量,提出以诗歌的文体意义即主题意义和美学意义为核心构建翻译质量评估框架,以最佳近似度为评估诗歌翻译质量的动态标准,从修辞学、功能文体学、认知文体学、现代文体学等多个角度探索原文和译文的美学属性,寻找诗歌在修辞、语义、语音、语相、意象、韵味、意境等维度能够表现美学意义的评估参数,并且根据主题相关度赋予不同的权重,对原文和译文的相似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然后得出评估结论。

        [关键词] 诗歌翻译;质量评估框架;最佳近似度;诗歌的文体意义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6-0000-03

        诗歌翻译一直是翻译界争论颇多的主题,有人坚信诗歌不可译论,有人认为诗歌不但可译,还可以改写和竞赛,于是提出诗歌翻译的再创论”[1]竞赛论”[2],所有人都承认在译文中完全传递出诗歌原文的主题和美学特点是难以企及的理想。为了跳出诗歌的可译与不可译争论的怪圈,应该基于诗歌翻译的特点重新制定诗歌翻译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框架。诗歌艺术强调美的表现形式,这是区分其他文学体裁的本质属性,所以译文的首要任务是传递其美的属性,为此可能要在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上做出必要的牺牲。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语言形式的限制,形式美的东西许多是不可译的,例如汉语诗歌不同体裁所规定的平仄和压韵规律、对偶技巧、停顿的步数、节奏的快慢、典故以及特有的修辞格等,这些只有汉语才能够表达的美学属性,基本上不可能译入另一种语言。辜正坤认为仅仅依赖语言符号本身的结构才能产生艺术效果的东西是不可译的[3]。所以诗歌翻译者应遵循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和诗学传统,在译文中着重模仿和复现这些不可译因素的美学效果,使译文在目标语读者心中取得原文在源语读者心中相似的审美感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487450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37.html

《诗歌翻译质量评估框架的构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