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最常用的估值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三种最常用的估值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

公司估值方法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相对估值方法,特点是主要采用乘数方法,较为简便,如P/E估值法、P/B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PEG估值法、市销率估值法、EV/销售收入估值法、RNAV估值法;另一类是绝对估值方法,特点是主要采用折现方法,如股利贴现模型、自由现金流模型等。本文介绍三种常用基本的相对估值法。

一、市盈率(P/E)估值法

市盈率是反映市场对公司收益预期的相对指标,使用市盈率指标要从两个相对角度出发:

一是该公司的预期市盈率(或动态市盈率)和历史市盈率(或静态市盈率)的相对变化;

二是该公司市盈率和行业平均市盈率相比。如果某上市公司市盈率高于之前年度市盈率或行业平均市盈率,说明市场预计该公司未来盈利会上升;反之,如果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则表示与同业相比,市场预计该公司未来盈利会下降。所以,市盈率高低要相对地看待,并非高市盈率不好,低市盈率就好。
通过市盈率法估值时,首先应计算出被评估公司的每股收益;然后根据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被评估公司的行业情况、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其成长性等拟定市盈率(非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一般要按可比上市公司市盈率打折);最后,依据市盈率与每股收益的乘积决定估值:合理股价 = 每股收益(EPSx合理的市盈率(P/E

逻辑上,P/E估值法下,绝对合理股价P= EPS × P/E;股价决定于EPS与合理P/E值的积。在其它条件不变下,EPS预估成长率越高,合理P/E值就会越高,绝对合理股价就会出现上涨;高EPS成长股享有高的合理
P/E,低成长股享有低的合理P/E。因此,当EPS实际成长率低于预期时,合理P/E值下降,乘数效应下的双重打击小,股价出现重挫。因此,当公司实际成长率高于或低于预期时,股价往往出现暴涨或暴跌,这其实P/E估值法的乘数效应在起作用。可见,市盈率不是越高越好,因为还要看净利润而定,如果公司的净利润只有几十万或者每股收益只有几分钱时,高市盈率只会反映公司的风险大,投资此类股票就要小心。

从实用的角度看,可以认为只有在市盈率等于或最好低于公司普通每股收益增长率的条件下,才对一家公司进行股权投资。这意味着,如果某公司的每股收益增长率为10%,那么你最高只能支付10倍于该收益的买价,这种做法建立在一个假设前提之上,即一家高速增长的公司比一家低速增长的公司具有更大的价值。这也导致了一个后果,以一个高市盈率成交的股权交易并不一定比低市盈率的交易支付更高的价格。

市盈率倍数法的适用环境是有较为完善发达的证券交易市场,要有可比的上市公司,且市场在平均水平上对这些资产定价是正确的。中国的证券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市场价格对公司价值反映作用较弱,采用市盈率法的外部环境条件并不是很成熟。由于高科技企业在赢利性、持续经营性、整体性及风险等方面与传统型企业有较大差异,选择市盈率法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要注意针对不同成长时期的高科技企业灵活运用。

市盈率(P/E)优点:

以每股收益来衡量盈利能力,是较为常见决定投资价值的因素;
市盈率指标在投资领域被广泛使用;
实证研究显示市盈率差异与长期平均股票回报差异具有显著关联关系


市盈率(P/E)缺点:

每股收益可以为负数,将使得市盈率失去意义; 净利润波动较为剧烈,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市盈率指标不稳定;
净利润容易被管理层操纵。
二、市净率(P/B)估值法

市净率是从公司资产价值的角度去估计公司股票价格的基础,对于银行和保险公司这类资产负债多由货币资产所构成的企业股票的估值,以P/B分析较适宜。通过市净率定价法估值时,

首先应根据审核后的净资产计算出被估值公司的每股净资产;

然后根据二级市场的平均市净率、被估值公司的行业情况、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其净资产收益率等拟定发行市净率(非上市公司的市净率一般要按可比上市公司市净率打折);

最后,依据发行市净率与每股净资产的乘积决定估值。公式为:合理股价 = 每股净资产x合理的市净率(PB

P/B估值法主要适用于那些无形资产对其收入、现金流量和价值创造起关键作用的公司,例如银行业、房地产业和投资公司等。这些行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虽然运作着大规模的资产但其利润额且比较低。高风险行业以及周期性较强行业,拥有大量固定资产并且账面价值相对较为稳定的企业。金融圈的干货文章、模块知识、实务课程助您成为金融界的实力派!


市净率(P/B)优点:

净资产为累计数值且通常为正,因此当市盈率指标失效时往往市净率指标仍可使用;
每股净资产比每股收益更加稳定,因此当每股收益剧烈波动时市净率指标往往更加有用;
实证研究显示市净率对于解释长期股票回报差异时具有帮助。

市净率(P/B)缺点:

当公司具有显著规模差异时市净率可能具有误导性; 会计政策差异可能导致股东运用市净率对于公司真实投资价值的判断错误;
通货膨胀和技术变革可能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差异显著。

三、企业价值比率(EV/EBITDA)估值法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杠杆收购的浪潮,EBITDA第一次被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们广泛使用。但当时投资者更多的将它视为评价一个公司偿债能力的指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EBITDA开始被实业界广泛接受,因为它非常适合用来评价一些前期资本支出巨大,而且需要在一个很长的期间内对前期投入进行摊销的行业,比如核电行业、酒店业、物业出租业等。如
今,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分析师和市场评论家们推荐投资者使用EBITDA进行分析。

最初私人资本公司运用EBITDA,而不考虑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是因为他们要用自己认为更精确的数字来代替他们,他们移除利息和税项,是因为他们要用自己的税率计算方法以及新的资本结构下的财务成本算法。而EBITDA剔除摊销和折旧,则是因为摊销中包含的是以前会计期间取得无形资产时支付的成本,并非投资人更关注的当期的现金支出。而折旧本身是对过去资本支出的间接度量,将折旧从利润计算中剔除后,投资者能更方便的关注对于未来资本支出的估计,而非过去的沉没成本。

因此,EBITDA常被拿来和现金流比较,因为它和净收入(EBIT)之间的差距就是两项对现金流没有影响的开支项目,即折旧和摊销。然而,由于并没有考虑补充营运资金以及重置设备的现金需求,而且EBITDA中没有调整的非现金项目还有备抵坏账、计提存货减值和股票期权成本。因此,并不能就此简单的将EBITDA与现金流对等,否则,很容易将企业导入歧途。

EV/EBITDA最早是用作收购兼并的定价标准,现在已广泛用于对公司价值的评估和股票定价。这里的公司价值不是资产价值,而是指业务价值,既如果要购买一家持续经营的公司需要支付多少价钱,这笔钱不仅包括对公司盈利的估值,还包括需承担的公司负债。企业价值被认为是更加市场化及准确的公司价值标准,其衍生的估值指标如EV/销售额、EV/EBITDA等被广泛用于股票定价。

企业价值比率(EV/EBITDA)优点:

企业价值比率指标对于计算财务杠杆差异较大的公司具有帮助;

企业价值比率指标对于评估重资产高折旧的公司具有帮助;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通常为正。

企业价值比率(EV/EBITDA)缺点:

如果运营资本持续增加,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将高估经营性现金流量;
公司自由现金流量比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在估值理论上更加相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6360a4bd6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1.html

《三种最常用的估值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