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课程设置的知识基础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课程设置的知识基础理论研究


就是通过查阅和分析现有有关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的文献资料,
一、文献研究法
搞清楚现有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 并且得到他们关于教师专业化研究的基本取向。我们的文献研究法遵循两个原则: 是一般查阅和重点分析的原则; 一是厚今薄古的原则。遵循厚今薄古的原则就是, 我们从现有最新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专著审视下去, 而不必要追寻多远; 在查阅一般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知识基础相关的文章基础上, 重点分析那些最有价值的资料。

学术研究的特点是 譬如积薪, 后来者居上。由于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刚刚提出不久,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走出多远。因此, 于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基础主要停留在以往经验总结的层面上, 并没有深刻的学理分析。在这方面的专著是教育部师范司主编的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修订版 此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9 出版。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专著, 通过本书可
以加深对教师专业化意义和实施途径的认识。此外, 还有我国翻译引进的 教师新概念: 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 , 此书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8月出版。本书就 当今学校和教室里的教师 问题给我们提供了令人激动然而又现实的一瞥。这本介绍性教科书的一个基本意图是为那些想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提供信息, 以使他们作出更好的决定。这本书的目的是坦率、真诚地描述什么是教育 、教育可能是什么样 。该书作者美国学者费奥斯坦( Lynda Fielstein 和费尔普斯( Patricia Phelps 坦然指出, 由于教学实践大部分是建立在个人经验和传统的智慧上, 教师还没有具有明确规定的知识基础。但是他们相, 随着教育实践的深入, 属于教师的共同的知识基础会逐渐明确起来。通过分析学术著作我们看到, 现有的研究为我们探寻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基础留足了空间, 很值得并且完全有可能追寻下去。除了学术著作, 我们进入清华大学学术期刊网查询了有关教师专业知识基础的文献, 并做了诸多分析。

我们分析了现有的教师专业知识基础的优势和弊端, 同时也看到了当前在教师教育研究方面的学术前沿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 我们写成了 论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知识基础根据 一文, 并于 2006 11 9 日参加在南京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小学教师教育学术年会, 并在大会上作了交流。论文被选入会议论文集, 引起了与会很多同志的兴趣。





二、 教育哲学方法

从根本上说, 探讨教师教育的知识基础是一个教育哲学问题, 是解决教师教育知识基础的总根据、总理由。以往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对小学教育的规定性上确立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知识基础。但这只是在心理学意义上的界定, 它只解决在教育中哪些知识和教学方法对小学生来讲是可能和可行的, 其仍然没有规定好小学教育本身对小学生的最终价值, 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规定小学教师教育的知识属性。这样的结果, 必然导致用大学教育、中学教育的学科知识教学模式来比照小学教育, 把小学教师搞成了学科知识传授的工具, 小学生成为学科知识接受的容器, 从而使小学生片面发, 成为考试机器。这就使我们不禁追问, 小学教师、小学教育的特质在哪里? 怎样规定小学教师教育的知识属性? 这样的研究方法是教育哲学式的, 因此我们称之为教育哲学方法。

教育哲学方法的第一个特点是问题追寻。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2.1 问题追寻

就是小学教育的特质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规定着我们对 12 岁前的儿童发展的界定, 在此基础上我们探索了学前 小学教育一体化问题。紧接着, 我们提出目前的小学生在长大成人后生活境域是怎样的?我们提出了全球化与民族化统一的历史视域观。

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 我们进入在如此的小学教育特质规定下, 小学教师教育的知识基础怎样规定? 通过分析批判现有的教师教育的知识基础构成, 我们明白了现有的教师教育知识基础的缺陷,进而确立了我们关于教育知识、小学教育知识特性的观点; 依此为根据, 我们提出了新的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构成观念, 并且由此展开提出我们的设想。

在批判分析已有教师教育知识基础的前提下, 从而提出我们关于2.2 根本建构
小学教师教育的新的知识基础根据观。根据这样的新的知识基础根据,我们重新审视了原有的教育学知识, 提出了以教育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为根据性知识, 界定了目的性知识, 重新界定了学科知识的目的性和工具性的二重属性、界定了学科教学知识、生活教育知识和班级管理知识的工具性知识属性。在界定这些知识属性的过程中, 学教育的特质、小学教师的特质也就重新显现在我们面前。这既使我们认清了以往小学教育和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和不足, 又使我们明
晰了新型的小学教师和小学教育的根本规定性及其实践要求。

我们寻找到小学教师教育以 责任、方法与美 为核心的人性建构2.3 逻辑演绎
逻辑起点, 以此为根据进行逻辑的演绎和建构, 由抽象上升为具体, 从而确立了小学教师教育的教育相关知识、根据性知识、目的性知识和工具性知识。从根据到目的, 从目的到实践工具, 我们清晰地建构了一个逻辑严密, 教育的必要条件知识与充分条件知识辩证统一的完美整体。现代科学方法使其在逻辑上不矛盾, 在实践上有预期效果。我们的逻辑演绎和建构为下一步小学教师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蓝本和理论支撑。

[ 1] 王啸. 教育人学 当代教育学的人学路向[ M ] . 南京: 江苏教参考文献;

育出版社, 2003.

[ 2] 孙孔懿. 教育失误论[ M ] .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3] [ ] 布鲁贝克. 高等教育哲学 [ M ] .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200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2b31c8d7d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e.html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课程设置的知识基础理论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