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学习指南

发布时间:2013-12-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指南

一、学院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09年新学年更名为教育学院,并增挂“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牌子,同时成立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中心,归属教育学院,原独立设在我校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福建省高考研究中心挂靠教师教育学院。此外,我院继续挂“田家炳教育书院”牌子。
学院现设有教育学系、教育技术学系、学前教育系、心理学系和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学研究所等,2011年增设小学教育专业。其中教育学系的办学历史悠久,是由原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家政教育系(创办于1921年)厦门大学教育系(创办于1922年)、福建省立师专教育科(创办于1941年)合并而成;教育技术学系的前身是我校物理系的电化教育专业,于1979年开始招生,1999并入当时成立的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前教育系、心理学系、小学教育专业是在教育学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7年我院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院现有教职工 93 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 77 人,教授 21 人,副教授 25 人。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52 人的教师中,博士学位教师 17 人,在读博士学位教师 6 人;学院先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 4 人,评上全国优秀教师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1 人,普通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 2 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入选者 1 人,省级人才入选 2 人,省教学名师 2 人,校师德之星 4 人,校教学名师 2 人,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6 人。
学院拥有3个我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2个省级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1个省人文社科研究中心(福建省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研究中心)1个校级重点学科(比较教育学)办有学术期刊《中外教育》2000年以来获得各级各类的科研项目近百项;出版著作、教材70部;发表教育科研论文400余篇;获各级各类奖100多项;五年来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350多人次,其中派出学者进行学术交流达300多人次;建有1门国家级、6门省级精品课程和5门校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特色专业2(教育学、心理学),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心理学、教育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心理学实验中心、数字媒体技术实验中心),省级大学生创新性试验项目1个。
当前,我院正以学院的更名为新的起点,制定和实施新一轮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把我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而努力。

现任院领导班子:
长:余文森(教育学专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记:叶建鸣(研究员)
副院长:连 榕(心理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副书记:赵立新(副教授) 二、专业简介
小学教育专业是基于教育学系的基础而发展的,2011年开始依托教育学大类招生。教育学系是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系,1952年由原福建协和大学教育系、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家政教育系、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教育系合并为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改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系。1954厦门大学教育系并入,使教育系成为当时福建师范学院最大的学系之一。目前教育学系已形成从博士研究生教育到本科教育的较为完备的办学层次。拥有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教育史博士点1个,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设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教育史、教育经济与管理、成人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等专业,以及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点1个。培养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现代教育观念、广泛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小学教师是本专业的办学追求,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主要为小学教师。
目前,小学教育专业与教育学专业师资共享,师资力量雄厚(见下表)。近年来承担着多项全国性研究项目、省部级项目,出版著作、教材多部,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人均科研数和获奖数均居学院前列。
1.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简介
余文森 毕世响 邱永渠 黄光扬



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德育原理、教育通论 学校管理学、职业教育
比较教育
教师专业化、教育统计、教育测量与评价

黄仁贤 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教师教育研
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人教育
陈扬光 刘家访 陈伙平 谌启标 张予庭 叶信治 涂怀京 夏俊丽 刘冬岩 张荣伟 柳国辉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比较教育学、教育文化学
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基础理论、教育社会
中外幼儿教育史、家庭教育、幼儿教育科学 比较教育、教育管理
学校管理学 小学语文、数学教材教法
外国教育史、小学教材教
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国教育史、教育法学
德育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哲学 学校管理学、教育法学

张俊峰 蔡旭群 王伟宜 邱枫蓝 杨卫明 黄慧娟 邱心玫

副教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高等教育学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小学英语教材教法 教育社会学 中国教育史 比较教育 教育与心理统计 中国教育史
教育通论、教育经济与管
注:以上教师同时均为教育学专业教师。

三、培养目标及基本规格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现代教育观念,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学技能,能够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并能从事教育科研的高素质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对学生基本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忠诚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2.掌握小学教育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较为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小学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表达、组织协调能力,懂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够较好地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3.熟悉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现状,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改革教育教学实践的意识和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小学教育教学研究。
4.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能力。
四、培养模式和具体举措

本专业依托教育学专业采用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办法,即每年由教育学大类招生,接受一年教育学专业基本理论素养的训练,之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发展的需求,选择教育学、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等不同专业发展方向。专业根据国家对小学教师的要求,以及小学教师资格的发展趋势,采用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设置课程体系,以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在校期间亦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选修不同方向的相关学科专业的第二学位课程,加深学科专业素养。同时,加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重视集中实习的基础上,同时采用教育见习课程化的训练模式,夯实教学基本功。 五、课程设置
本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四大类: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环节课程。
(一)公共课程(45学分
1、必修(37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大学生学习与心理指导;就业指导;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体育
2、选修(8学分):全校性公共选修课 (二)学科基础课程(68学分)
1、公共基础课程:高等数学(3学分);大学语文(3学分);人体解剖生理学(3学分);教师口语(2学分)
2、学科通识课程:教育通论(4学分);心理学导论(3学分);儿童心理学2学分);教育心理统计与测量(3学分);教育心理学(3学分);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学分);中国教育史(4学分);外国教育史(4学分);教学论(3学分);课程论(3学分);德育原理(3学分)
3、专业核心课程:汉语通论(2学分);儿童文学(2学分);数论初步(2学分);概率与统计(2学分);空间解析几何(2学分);英语听说(2学分)英语阅读与写作(2学分);小学语文教材教法(3学分);小学英语教材教法(3学分);小学数学教材教法(3学分)

(三)专业方向与特色课程(30学分)
1、必修(14学分):基础教育改革研究(3学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2学分);生活中的科学(2学分);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2学分);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2学分);教育测量与评价(3学分)
2、选修(任选8门,16学分):小学教师语言技能(2学分);小学教师书画技能(2学分);生命教育(2学分);学校卫生学(2学分);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2学分);小学教育管理学(2学分);小学教育法规(2学分);比较初等教育(2学分);人文地理(2学分);教育社会调查(2学分);管理心理学(2学分);课堂教学行为研究(2学分);文学欣赏(2学分);数学思想简史(2分);教育文化学(双语)2学分);社会心理学(2学分)
(四)实践环节课程(20学分)
军训4学分)毕业论文(设计)6学分)教育实习8学分)劳动2学分) 六、核心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介绍
1、教育通论
《教育通论》是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教育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它以教育整体为研究对象,即把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是对作为复杂的社会现象的教育之整体的、概括性的研究和论述,其研究的重点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是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实践的一块“敲门砖”
《教育通论》课程的目标是通过揭示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认识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教育与个体发展之间的规律性的关系,探讨教育、社会与人三者的关系,把握复杂的教育现象的基本特征。把学员领进教育研究领域,学会关注教育,认识教育现象,思考教育问题,重在培养和提高学员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思维的能力。
本课程拟采用:郑金洲:《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作为基本教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阅读以下几本参考书目:
1)袁振国:《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大河内一男等著、曲程等译:《教育学的理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3)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5[]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6)瞿葆奎主编,瞿葆奎、沈剑平选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7)瞿葆奎主编、郑金洲副主编:《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福建教育出版1998年版。
2、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论》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育活动的核心问题——课程问题。课程问题就是在学校中“教什么”和“怎么教”“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学校课程的数量、质量、类型和结构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质量。所以,这是从事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理论研究的人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不同的《课程论》专著和教科书中,人们对课程领域的内涵和外延不同的理解,有的侧重技术性的问题,如课程的编制、实施和评价,有的还关注课程所涉及的政治性、价值性问题,如课程是为什么人服务的、课程活动是被谁控制的,等等。《课程论》将向学生介绍课程领域的基本问题,如“课程”是什么,怎样开发课程,怎样实施课程,怎样评价课程,怎样管理课程等。在教学中,还要努力使课程具有前沿性特色,即认真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做到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的有机结合,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先进性;时代性特色,即本课程紧密结合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努力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时代要求;课程的专业化特色,即本课程密切联系学生的专业发展。
本课程要求学生熟悉课程领域的基本术语、基础知识和主要理论,形成关注课程问题和关心课程改革的意识,掌握分析和评价课程问题的基本思路,具有研究课程问题的初步能力。本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例如对课程论发展历史的了解。
理解——例如能够说明和解释这门课程涉及到的概念、原理、模式、思潮和发展脉络,能提及课程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做较有见解的评价。
掌握——例如能够运用已理解的课程原理和课程意识来说明、解释、评价各种课程现象。
学会——例如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合作参与某门课程的决策任务,或能对之进行评论与提出可行建议。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与案例分析等方式,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中小学进行感受和调研。
本课程拟采用施良方的《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作为基本教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阅读以下几本参考书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版; 2)廖哲勋,《课程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教学论》课程是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学校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教学论》课程目标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确立教学新理念;提高学生从事教学实践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教学理论思维能力,增进学生研究教学与改革教学的能力。
本课程拟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张楚廷主编的《教学论纲》一书,作为主要教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可阅读以下参考书目: 1)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吴立刚、夏惠贤主编:《现代教学论基础》,广西教育出版社。 3)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也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自古至今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总结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经验、教训及其特点,作出科学的评价,以探求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通过《中国教育史》课程的学习,将使学习者:明了中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源流,认识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具有界标意义的事件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贡献、影响;开阔视野,激励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能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扬弃”中国教育遗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坚定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的自信心。
本课程拟采用:《中国教育史》(修订版)(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教育史》(黄仁贤编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作为基本教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阅读以下几本参考书目:
1《中国教育通史》(六卷本)毛礼锐、沈灌群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
2《简明中国教育史》(修订本)王炳照等人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月。
3张惠芬、金忠明编著,中国教育简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4)卫道治主编,中外教育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4、外国教育史
本课程主要对外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内容涉及从教育的起源、原始社会教育一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国外教育,时间跨度极大。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起源与原始社会教育、外国古代教育、外国近代教育、外国现代教育四大部分。其重点内容为古代、近代和现代教育三部分。
本课程旨在要求学生通过的学习,了解外国教育产生、发展的基本历程,握外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历史阶段和主要特征,掌握国外主要国家教育发展基本过程和特点,理解现实发展和历史传承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看待教育问题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为学生今后从事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培育历史的意识和素养。
本课程拟采用:《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版)《外国教育史简编》(吴式颖、赵荣昌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外国教育史纲要》(诸惠芳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作为基本教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阅读以下几本中外文参考书目:
1《外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滕大春,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国外教育发展史纲 》刘新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progress considered as a phase of the development, Cubberley, E. P., 1948 4《世界教育史大事记》王军、滕星主编,职工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5《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S.E.Frost著,吴元训等译,华夏出版1987年版。
6《现代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劳伦斯著,纪晓林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7《外国教育史略》马骥雄,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8A history of education, Davidson, T., 1912 5、教育心理统计与测量
本课程是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和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目标是:促进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教育与心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与提高学习者描述数据、研究数据、开发数据的能力;培养与提高学习者的量化研究与量化分析的能力;培养与提高学习者的推断统计与或然性思维的能力;提高和发展学习者的统计思维能力和素质;增进学习者从事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研究与创新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统计图表的阅读理解和绘制技能;描述数据的常用统计量,包括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地位量数和相关量数等统计量的意义与应用;学
习概率与分布的基本知识;学习推断统计理论,对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中所提出的假设从统计学角度作出检验和统计决策。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多元统计方法以及SPSS软件包的使用方法等内容。
本课程拟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张敏强教授主编的《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修订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作为基本教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阅读以下几本参考书目:
1张厚粲等主编:《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新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王孝玲主编:《教育统计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黄光扬主编:《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综合教程》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6、德育原理
《德育原理》课程有“原”德育之“理”,研究学校德育领域一般问题的使命,同时它又是教育学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引领教育专业的学习者全面了解德育教育理论的性质。因而《德育原理》课程的特征是理论性和基础性、综合性。学习该课程应把握这三大特征。知识----掌握德育的基本概念、中小学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能力——具有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和进行德育活动的研究的能力。
本课程拟采用:檀传宝著:《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作为基本教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阅读以下几本参考书目:
1)鲁洁著:《适应与超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2)哈什等著,傅维利等译:《道德教育模式》,学术期刊出版社,1989版。
3)赵祥鳞、王承绪编著《杜威教育论著选》中的《教育上的道德原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4)吴铎等编:《道德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钟启泉、黄志成编著:《西方德育原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小学语文、数学教材教法
小学语文、数学教材教法是一门有关教学法的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其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应用性、综合性。主要揭示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的普遍规律和本质特征,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小学语文、数学教育观念、教学设计的策略以及课程教学的科学性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小学语文、数学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及小学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原则、过程和方式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小学语
文、数学教材教法的理论修养,为学生胜任小学语文、数学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讲授法,还要用谈话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参观法、模拟教学法等,以教法的优化促进学法的优化,促使学生能联系实际学习理论,提高对所学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本课程拟采用的教材是: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月出版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孔企平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7月出版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8、教育测量与评价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应用基础性学科,在内容上与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等有关联,在应用上与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紧密联系。所以,学习本课程,必须要先学习《教育学原理》《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一些基础课程,同时,学习者要关注教育改革尤其是基础教育考试评价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与方法。
本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传导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新理念;提高学习者从事考试设计和学生评价的技能;培养与提高学习者的研究考试与研究教育评价的能力;发展学习者的科学研究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增进学习者从事教育研究与改革创新的能力。
本课程拟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月出版的、由黄光扬教授主编的(面向21世纪高等师范教育教材)《教育测量与评价》一书,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几本重要的参考书:
1)王汉澜主编:《教育测量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格朗兰德著:《教学测量与评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黄光扬主编:《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综合教程》福建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教育心理学
本课程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学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该门课程的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注重使学生获得从心理学的角度审视、解决当前教育、教学问题的专业能力和技能,同时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奠定理论基础。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学习观与教学观;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个别差异;掌握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并按其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本课程拟采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
版的、由陈琦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几本重要的参考书:
1)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吴庆麟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史莱文[]《教育心理学》,中国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 4)斯腾伯格[]《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10、儿童心理学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目标是:促进学习者形成科学的心理发展观,培养严谨的理论思维能力;同时能依据这些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与解决人类心理发展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为将来从事教育心理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拟采用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程利国教授主编的《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几本重要的参考书: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朱智贤、林崇德等著,《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朱智贤、林崇德著,《儿童心理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七、国内同专业院校简介
1、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前身为教育系,创建于1951年,1994年组建教育科学学院。改革开放以来,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和研究工作者,在全国教育学、心理学界有广泛的影响。现有教育学、公共事业(教育)管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心理学5个本科专业,9个硕士专业,9个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有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原理为国家重点学科,农村教育研究所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设有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农村教育研究所、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师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研究所、儿童发展研究所、教育信息中心、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教育部东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等机构。学院有一支90人组成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其中教授37人(博士生导师28人),副教授18人。近年来,有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1名教师获教育部青年教师优
秀教学奖,1名教师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奖,3名教师获宝钢教学奖,1教师获吉林省教学名师奖;2001年和2005年两次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建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3门省级精品课,2项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近年来,承担国家重大课题招标项目,全国“十五”和“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和教育部重点项目等省级以上课题70余项。作为全校6211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基础教育重大问题研究”在基础教育的均衡性、农村基础教育和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重点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和高质量的教材20多部。
小学教育为师范免费专业,旨在引导和促进学生成为有见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培养忠诚教育事业,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深厚教育理论素养,宽广的教育视野,较强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适应21纪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小学教师。本专业实行本硕一体化培养,学生本科毕业后,经考核符合要求者可直接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主干课程:教育概论、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德育原理、小学教师语言技能、教师书画技能、初等数学研究、语文基础、小学教学基本技能、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班主任工作、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语文教学论、课堂管理艺术、课程改革专题、教学改革与案例分析。
2、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是北京市唯一专门从事小学教师教育的教育、研单位,是国内建立最早、本科办学规模最大的初等教育学院之一。初等教育学院所设小学教育专业2002年被确定为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2007年首批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小学教育本科阶段下设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音乐、美7个方向,同时招收“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学论、数学教学论、英语教学论、科学教学论、音乐教学论、美术教学论方向)“教育学原理”专业(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生命发展与德育、比较初等教育、小学儿童研究方向)和美术学专业(实验油画技法研究、美术史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学院本着“面向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的办学宗旨,经过十年的研究探索、开拓创新,专业建设硕果累累,学科建设形成特色,社会服务渐成品牌,是首都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基地,建院十年来七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5%以上,五届研究生就业率达到100%初等教育学院于2008年开始面向在职人员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目前设有小学教育、科学与技术教育两个专业方向。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精良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0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8人,教师中拥有博士、硕士学位者占专业教师总数的78%。初等教育学院设有“初等教育研究所”、“科技教
育中心”“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研究与培训基地”等科研机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龙头,承担多项国家和北京市的重大课题,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和北京市奖励,其中2005年、2009年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01年、2005年、2009年三次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3、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49年秋的国立海南师范学院,座落于海口市。1999年,与海南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新海南师范学院。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同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评为优秀。2008年,海南省政府将学校列为省重点大学进行建设,2010年,国务院学位办正式将学校列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单位。经过六十多年办学积累,学校已经发展成为海南省教师教育中心,服务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东南亚汉语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基地,是海南省办学历史悠久、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综合办学实力较强的省重点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是全国小学教师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初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在全国小学教育界取得了良好的声誉,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同时也是海南师范大学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硕士点、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及其硕士点的依托单位。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创办于2003年,同年秋季开始面向全国招生,属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创办较早的专业,是海南省目前唯一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2009年被入选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目前,小学教育专业设置了四个学科方向:中文与社会、数学与科学、英语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开始招收“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
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以实践作为特色内涵,把实践作为建设重心,认真贯彻落实建设方案,以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先导,以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为主体,以教学改革、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为保障,形成了在国内独树一帜的实践特色,取得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建设成效。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有博士、硕士学历25人,占89.3%,教授、副教10人,硕士生导师9人,省级名师1人。近三年来出版著作及教材44部,其中专著或主编20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63篇;主持科研项目51项,其中省部级项目20项;科研成果获奖26项,其中省级16项。学院学生专业思想牢固,学风良好,专业基础扎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专业特色鲜明。我院学生在各类素质拓展活动、实践活动和竞技比赛中都取得良好的成绩,近三年我院大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3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项。

4、杭州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办学理念的二级学院,其前身为创建于1908年的浙江省两级师范学堂。建院100年来,学院经历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教育四个阶段,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人才,桃李满天下。经亨颐、马叙伦、李叔同、鲁迅等名师曾在此任教,培养出了丰子恺、柔石等专家学者,以及杨一清、张天孝等一大批现当代知名的教育家、校长和特级教师,办学成绩卓著,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浙江省首批建设的省级重点专业,1998年全国首次招收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两个学校之一,有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教育(语文、数学)方向硕士点,现已取得教育硕士小学教育专业方向学位授予权。在培养高素质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及其专业建设等系列性理论问题研究与实践培养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其研究成果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省政府级一等奖。小学教育专业主要开设的课程有: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教育概论、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与研究、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与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外文学、儿童文学、写作、高等数学、代数学、几何学、自然科学发展基础、社会科学发展基础、艺术基础与欣赏。学院坚持“综合培养,有所侧重”的办学指导思想,通过“平台加模块”的课程实施,以及“六艺节”“特长生评比”“学生书画手工作业展”等教师技能展示和激励制度,使学院在教师专业技能和艺术素养方面具有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其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广、从教能力强、科研潜力大、艺术素质好,而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就业率均为9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2ee954d1711cc7930b71629.html

《小学教育专业学习指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