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民本思想浅

发布时间:2023-11-22 12:55: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孟子民本思想浅摘要民本思想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古已有之,到孟子把民本思想发展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而且尤为可贵的是他的民本思想中包含着许多民主的因素。虽然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但毕竟为中国现代民主政治的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思想资源。关键词:孟子民本思想民主政治民本一词,语出《尚书·七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因此,民本就是立国安邦必须以民为本的意思。民本思想在中国发轫极早,早在殷商就有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威,自我民威《尚书·皋陶谟》)的思想,但是民本思想的最终确立却直到孟子,可以说是孟子把民本思想发展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他的仁政说其实就是围绕民本思想展开的。(一)孟子民本思想的内容1,民贵君轻,人民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孟子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1]《孟子·尽心下》)无土地无以立国,无人民无以存国,无政事无以治国,把人民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更可贵的是,他又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1]《孟子·心下》。在孟子看来,在人民、社稷、君主三者之间,人民最为重要。田野之民虽然卑贱,但是得到他们的拥戴就可为天子;天子的地位虽然尊贵,但是得到其赏识也不过为诸侯。果诸侯君主的行为危及到社稷,就更换之。如果祭祀不失礼,而土谷之神不灵效,也可以变更神位。君主,社稷都可以变置,惟有人民是永存不可以动摇的。变更君主,更换社稷,都是为了人民安居乐业。很显然,孟子把实际政治生活中的君、臣、民三大社会等级中处于最下层的凸现到最重要的地位,也就意味着,他是把作为国家的主体。2,君主要得民心、顺民意,与民同乐。既然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因此如果君主想要保证邦固国宁的话,就必须得民心,顺民意,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借上古先民对周文王和夏桀的态度说明只有与民同乐,人民才能拥护他。文王借助民力修台建池,老百姓却很高兴。王说不急,百姓却更卖力。这是因为: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而夏桀暴戾,人民诅咒道:时日害丧,余及女偕亡。夏桀你何时才能死掉啊,我宁愿和你一起去死。到了民欲之偕亡的地步,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1]《孟子·梁惠王上》要做到与民同乐。就须顺民意、得民心。只有这样,人民才会真心爱戴拥护这个君主。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给予人民他们想要得到的,而不是把他们所厌恶的强加给他们,就会得到民心,人们就会像水向下流一样自然而然地去归依施仁政的君主。所以,孟子概括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孟子·梁惠王下》正是基于以上思想,孟子警告统治者在思想上要重民、爱民,军事上要避免战争,安民、
救民,在经济上要制民之产,富民、利民。3孟子民本思想中的民主因素。由于孟子所处的时代条件所限,他的思想不可能超出君主专制的大框架,但他的思想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民主因素,而民主思想恰恰是民本思想的最高境界。第一,君主无道,可以更置。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孟子用类比的方式一步步推进,如果朋友不信则弃之,士师不称职则不用。那么,如果君主不治,当然也可以废之。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齐宣王问孟子: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於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义者谓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1]《孟子·梁惠王下》)这里面包含一个逻辑关系:君主行仁义之道时方可称作君主,如果不行仁义那也就丧失了作为君主的资格,只是一个独夫他的统治已经失去了合法性,那人民讨伐他就是诛一夫纣是合天道的的。这其实是孟子把孔子的正名思想运用为一种革命理论,表现出鲜明的民主主义色彩。第二,国家政事要征求人民的意见。民主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统治者的权利是人民让予的,所以治者的权力要征得被治者的同意。孟子在这方面也有相关论述。他认为举荐贤人,决狱刑罚,必须尊重民意: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1]《孟子·梁惠王下》)左右、诸大夫代表的只是少数的意见,所以不听。政事必须听取人民的意见,以国人的意见为标准,这是政出于民的思想。孟子是提倡禅让制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势下,禅让已经不行,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强调举荐贤人要征得人民的同意。所以近人宋恕谓:儒家宗旨有二:尊尧舜以明君之宜公举也;称汤武以明臣之可废君也。[3]p51第三,对君主权力的制约。虽然孟子并没有提出三权分离,相互制衡等现代民主思想。但他也并不认为君主的权力是无限制的。孟子的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天威压制君威,又以民有偷换天有。[3]p59)统治者自称为天子,即天之子,他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守天的命令,其实质就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但是,孟子又引用泰誓中的话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1]《孟子·万章上》)这就是说,天意是以民意为标准的,天意代表的是民意,那么民意也就是天意。这样一来,君主表面是受天帝制约,而实质上是受民意制约,为民众负责的。正如梁启超所说的:此种天子政治之组织,其所谓天者,恰如立宪国无责任之君主;所谓天子者,则当其责任内阁之领袖。天子对于天负责任,而实际上课其责任者则人民也。[4]P36-37)依此推理,如果君主对人民不负责,人民便可以将其罢免。这里隐含着一种思想,即人民实质上有立法权和监督权的。第四,给予臣下一定的独立权力。孟子说:今有璞玉於此,虽万镒,必使玉人彫琢之。至於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271efff04a1b0717fd5dd9a.html

《孟子民本思想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