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优秀案例10)

发布时间:2020-01-07 19:18: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优秀案例10

XX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XX联合企业,于1958年建成投产,是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经过57年发展,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XX企业之一,连续五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2014年排名310位。XX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性要求,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在与高校的深度合作中,开创出一条具有XX特色的实践育人之路,有力地推动了校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一、履行央企责任,打造实习实训示范平台

XX从履行央企责任,特别是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高度,克服经营任务重、安全责任大等困难,注重软硬件投入,努力做好高校大学生实习实训工作。

近年来,XX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硬件方面先后建成了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可编程控制技术、液压技术、制冷技术、交流变频调速、单片机设计、数控机床、焊接和仪器仪表维修等工程实训室,具备机械传动、故障检测、电气控制技术等实际操作训练的条件。在软件方面重点是开展了仿真平台的研制,自主开发了以干熄焦仿真模拟系统为代表的计算机实训仿真系统,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增强了实习实训的科学性。在实习代培上,按照专业对口原则安排大学生实习,提供部分生产准备岗位,选派实践经验丰富、职业素养高的员工担任实习指导老师,现场讲授生产工艺技术,手把手指导实际操作。同时,还注重对大学生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的培养,帮助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此外,从2015年起,XX将建立“梯次式”操作技能人员补充机制,每年提供部分生产准备岗位,联合相关院校选择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到岗后,XX除提供必要技能培训、劳动保护外,还将支付一定的劳动报酬,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对于“顶岗实习”达到一定期限并且表现优秀者,XX将优先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招聘为正式员工。

真实的工作场景、一流的实训装备、贴心的现场指导,每年都吸引了XX大学、X科技大学、XXXX大学XX科技大学、XX大学、大学、XX建筑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等省内外高校1万余名学生前来参观、实习、实训,涵盖了冶金、材料、机械、电气、矿山、环境安全、管理等三十多个专业。2012年,XXXX省评为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实践证明,开展实习实训有效促进了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

二、发挥互补优势,搭建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

XX着眼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企业和社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200010月,经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管理协调委员会批准,作为XX战略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平台,XX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成立。201212月,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的通知》(鄂教研〔20131号)文件,X科技大学—XX研究院研究生工作站正式挂牌。XX还先后与X科技大学、XX科技大学联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高校专家学者云集,掌握学术前沿发展方向,XX实践课题众多,拥有一流的研发设备,如何促进校企深度交融、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企业和社会急需的战略性高层次人才,XX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三多一融合”培养模式。三多指的是“多开小灶”:结合个人优势、兴趣特长量身定制培养方案,选定最适合的导师,确定最前沿的课题项目;“多压担子”:对科研项目设立“达标”、“创新”、“领先”三个层次的目标,激发博士后科研人员向更高目标努力的内生动力;“多给机会”:积极为博士后科研人员参加企业的横向和纵向交流创造机会,积极推荐博士后科研人员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一融合”指的是:融合高校、企业优势,校企联合实施“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即学生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双方共同指导培养,并充分依托高校重点实验室和企业中试工厂、生产现场,促进研发和生产的深度融合。

建站以来,XX先后与XX大学、大学、X科技大学、XX科技大学、XX大学XX财经政法大学、XX研究总院、中科院力学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框架协议,联合培养博士后科研人员24名、硕士研究生54人,有7人出站后留在XX工作。XX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践证明,工作站已成为XX前沿课题的研究高地、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蓄水池,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加强战略协同,共建联合科研创新平台

XX联合国内外顶尖高校,成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06年,XXXX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成立了“XX-武科大XX新技术研究院”。2007年,组建X科技大学-WISCO联合实验室;2011年与迪肯大学联合建立“XX-迪肯汽车材料创新中心”,该中心也是中国钢企在海外成立的首个联合研发机构。

这些实验室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正副理事长由校企主要领导担任,校企双方围绕“科研项目合作、人才培养、成果产业化”三大核心任务,从制度、组织、经费、项目等方面保证研究机构的正常运作。XX每年投入数千万资金,用于联合实验室建设和科研经费投入,并明确规定其中10%专门用于人才培养。

实验室成立以来,已建成高强钢板热冲压成形试验平台、无取向硅钢应用平台、冶金三废治理技术研究及模拟平台三大实验平台,并建设硅钢应用、汽车用钢应用、高强结构钢应用、机械与电气自动化、能源环保、管理创新七个研究方向及相关配套专业实验室。XXXX科技大学在XX冶金、材料、机械、控制等专业共开展了300余项科研项目合作,7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4个项目获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与X科技大学在硅钢、汽车用钢、高强结构钢、机械与电气自动化、能源环保、管理创新等六个领域实施科研合作42项,已结题28项、联合申请专利42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与迪肯大学在超细晶钢研究、材料显微组织表征和汽车板成型数值模拟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其中校企联合申报863973、重大专项等国家与省部级课题多项:“汽车用板件激光拼焊生产线”入库工信部重大专项;“XX联合企业焦化废水处置分质回用技术及应用”已获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编号;“溅射深度剖析定量分析及其在薄膜中应用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先进高强汽车用钢制造及其在车身安全结构中的应用”项目获批XX省重大科技专项(经费300万元)。“3D打印用金属粉末雾化技术研究”获XX省及XX市关键技术攻关项目。

在协同创新的同时,XX还依托联合实验室(研究院)开展了“卓越工程硕士培养计划”、“青年英才专题研修”、“首席师创新能力提升培训”、“高功率射频CO2激光器整体拆装技术及培训”、“海外贸易培训”、“项目管理与工程硕士”等培训以及多个专业技能培训班,为XX与学校联合培养各类优秀人才700余人。

实践证明,加强与高校的战略协同,不仅帮助XX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选拔优秀科研人才,推动企业转型发展,也为高校培养多层次创新人才、更好地转移知识、转化成果、服务社会提供了宽广路径。

四、完善工作机制,延展高校学子创新创业平台

XX建立完善实践育人的工作机制,延伸校园创新创业实践,引导进入XX作的大学生着眼长远发展,强化创新精神,培育创业意识。

为了持续推进创新创业工作,XX建立了“一个集中管理、二个委员会支撑、三个创新主体、多个部门协同推进”的技术创新体系。“一个集中管理”,即以公司科技管理部为主,对XX的科技发展战略、技术创新体系与平台建设集中管理;“二个委员会支撑”,即以技术创新委员会和技术专家委员会为支撑,加强技术创新的决策管理;“三个创新主体,即以XX研究院和国家硅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的原始创新,以技术改造和设备系统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集成创新,以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为主体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多个部门协同推进“,即公司多个部门、各个经营单元协同推进,分层、分级管理,形成创新合力。

XX坚持将高校毕业生从入职起就纳入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系统培训和职业指导,帮助其成长成才。近年来,XX遵循青年人才成长规律,为大学生量身定做了系统的培养计划,比如:“大学生0369”培训计划,分别在大学生入职、毕业3年、6年、9年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入职培训、岗位胜任力培训、知识更新培训、岗位发展培训;“青年英才”支持计划,XX在青年大学生中每两年选拔50名左右优秀人才,通过给予特别职业规划,特别项目支持,特别培训支持,特别导师支持,着力培养各领域的骨干后备人才;“青年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每年挑选10035岁以下的青年技能人员,从基本素质、专业素质、知识拓展三大模块,开发针对性的课程体系,为XX主业转型升级储备高技能人才。同时,XX还通过深入推行导师带徒制,选拔高校毕业生担任基层班组长、工段长、炉机长,定期组织轮岗挂职,开展青年创新创效实践,建立百家青年创新工作室等多种渠道,打造多位一体的实践培养体系。开辟了“技术、管理、操作”三个职业发展通道,推进青年职业发展导航工作,实施“分阶段、明方向、有目标”系统培养工程,促使青年大学生找准自身定位,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实现青年员工与企业共成长。制定完整激励政策,设立了突出贡献奖、新产品开发奖、科技进步奖等,对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项目组,给予30万元-100万元的奖励,有效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活力。

XX不拘一格使用高校毕业生,鼓励他们立足岗位、锤炼品质、创新创业,涌现出一大批以优秀大学生。在每年XX突出贡献奖的评比中,毕业十年的大学生比例占到18%。实践证明,广大高校毕业生在XX找到了开创事业、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

当前,XX正在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进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过建立企业导师(专家)进课堂、企业项目引导式培养、定制课程等方式,订单式培养企业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加大虚拟制造系统开发力度,力争用3年时间,开发完成XX主工序、主流程相关职业工种虚拟制造系统,为大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更便捷的条件;加快XX()人才创新基地建设,依托人才基地开展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把人才基地建设成领军式技术人才吸引、培养的平台。XX将通过筑牢人才培养高地,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央企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23dedd2b9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74.html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优秀案例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