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务报》看近代报刊和公共领域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9-08-19 03:32: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从《时务报》看近代报刊和公共领域的关系
作者:陈淼
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03

        【摘 要】公共领域,不仅是17-18世纪欧洲历史发展中的实在,也是一种理想的模式,是哈贝马斯对社会进行批判所使用的工具。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深刻,寓意丰富,是一个集思想内涵,社会意义和政治功效于一体的综合性概念。而以《时务报》为首的政论性报刊的繁荣,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公共领域的最终形成。

        【关键词】公共领域 《时务报》 报刊

        

        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想模式

        哈贝马斯意指的公共领域,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利领域之间的机构空间和时间,其中个人公民走到一起,讨论起他们关切的公共事务,形成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一致意见,并组织抵抗任意的,压迫性的国家与公共权力形式,从而维护整体利益和公共福祉。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出版两年之后,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做了一个简明扼要的界定:所谓公共领域,我们首先意指我们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有公民开放。公共领域的一部分由各种对话构成,在这些对话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形成了公共,他们既不是作为商业或专业人士来处理私人行为,也不是作为合法团体接受国家官僚机构的法律规章的制约。当他们在非强制的情况下处理普遍利益问题时,公民们作为一个群体来行动。因此,这种行动具有这样的保障,即他们可以自由的集合和组合,可以自由地表达和公开他们的意见。当这个公共达到较大规模时,这种交往需要一定的传播和影响的手段;今天,报纸和期刊,广播和电视就是这种公共领域的媒介。当公共讨论涉及与国家活动相关的问题时,我们称之为政治的公共领域

        纵观中国近代公共领域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在1895-1925年间,中国知识界经历了重大变动,首先就是传播媒介的改变,如报刊,学堂等的大量出现,包括各种制度规范;其次就是新的知识社会的形成,这两者都提供了公共领域形成的基本条件。新办学校、社团和报纸,也催生着公共领域的发育和成长。此后,报纸逐渐独自担当了造就公共舆论的重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0332b6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d.html

《从《时务报》看近代报刊和公共领域的关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