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筝曲《战台风》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析筝曲《战台风》
作者:张维
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2
摘要:《战台风》是文革筝乐的代表,此曲创新性的使用了扫点、扫摇、扣摇以及柱外刮奏等技法,提高且丰富了筝的表现能力。它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的气息反映了时代的特征,这些都使之成为文革时期筝乐创作的一个样板。关键词:战台风;文革;创新
中国筝乐发展源远流长,前景和潜力无限,积淀着二千多年的华夏文化审美的精华,体现了华夏文化传流和民族神韵。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筝乐艺术在乐曲和演奏风格上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流派现象,演奏技巧和创作的理念已远远不止是传统筝乐艺术的表现状,此时期的筝乐更着重在技巧的推陈出新,而《战台风》正是这一转折时期的代表作品。
《战台风》创作于1964年,也是文革筝乐的代表,作者王昌元生于1945年,浙派筝乐的代表人物王巽之之女,她的筝乐风格深受其父的影响,王昌元九岁即随其父习浙派筝乐。先后师从父亲王巽之先生和潮州筝派古筝演奏家郭鹰先生,此曲是作者学生时代在上海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而作,表现的是码头工人与台风作搏斗的生动场面,原名《抢险》后改为《战台风》。此曲创新性的使用了扫点、扫摇、扣摇以及左手柱外刮奏来制造台风效果等技法,提高且丰富了筝的表现能力。乐曲曲调气势磅礴,音乐形象鲜明,快板段紧张激烈,慢板段柔美抒情,给人一种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之感。全曲成功地塑造了码头工人奋战台风的英勇形象,讴歌了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它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的气息反映了时代的特征,这些都使之成为文革时期筝乐创作的一个样板。就创作时间而言它并非在文革期间而是1964年创作,1965年在上海面世,创作之初也并未受到多大的关注,直到1972年,因江青对国乐的一些恩抚而得以获得与样本戏同台的机会,此后《战台风》成为了文革筝曲的代表,也是文革期间在各种演出场合演奏的最多的一首筝曲。1作品技巧上的创新
乐曲中王昌元女士吸收以其父王巽之为代表的浙派筝乐的技法特点并加以创新,将古筝的演奏技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下面我们具体的分析一下作品中的技法。
1)扫摇。扫摇的具体演奏方法是中指在八度音程内快速扫弦与大指摇指相结合的技法。王昌元在《战台风》创造性的使用了该技法,此后该技法在筝界广泛应用。
2)扫点。扫点就是双手的食指快速交替轮琴弦,有时也可以用右手中指左手食指、右手食指与左手中指配合的交替指序组合,王昌元在浙派双抹技巧上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019b86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78.html

《浅析筝曲《战台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