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化学知识点全编

发布时间:2019-10-06 09:47: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教版中考化学知识点全编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 存在 )的物质,还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 不存在 )的新物质。

2:到了近代,(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 原子 )

( 分子 )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 原子论 )和( 分子学说 )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4:( 1869 )年,( 门捷列夫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5: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 性质 )、( 组成 )、( 结构 )与( 变化规律 )的科学。

6:近年来,“( 绿色化学 )”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 环境友好 )的方向发展,化学

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常见的物理变化有( 物质的三态变化 )等。在物理变化中改变的只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形态。

常见的物理变化:榨取果汁、铁杵磨针、轮胎爆炸、木已成舟、花香四溢、气球爆破、冰雪融化、

海市蜃楼、沙里淘金、衣服晾干、甲骨刻字、活字印刷

2、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常见的化学变化有 (生锈 )、( 腐烂 ) 、( 燃烧 )等。化学变化改变的是物质的本身。

常见的化学变化:煤气燃烧、食物腐烂、铁锅生锈、汽油燃烧、鞭炮爆炸、死灰复燃、钻木取火、

火上浇油、葡萄酿酒、陶瓷烧制

3、在化学变化中经常伴有(生成气体 )、( 产生沉淀 )、( 变色 )、( 发光 )、( 放热 )、( 吸热 )现象

4、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没有新物质生成

②白玉为床,金作马:红楼梦里“贾不假,白玉为床,金作马”白玉做的床,用金子做的马,物理变化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火烧不尽是燃烧反应,化学变化

  ④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烈火焚烧若等闲CaCO3CaO+CO2↑;粉身碎骨浑不怕 CaO+H2O=Ca(OH)2

要留清白在人间CO2+Ca(OH)2=CaCO3↓+H2O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灰不是蜡烛燃烧,是化学反应

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新物质是指( 在组成和结构上与原来不同

的物质 )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在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7、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现象(产生蓝色沉淀)表达式(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

CuSO4+NaOH→Cu(OH)2+Na2SO4

8、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现象( 产生气泡 )表达式( 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CaCO3+HCl→CaCl2+H2O+CO2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2、常见的物理性质有(颜色 )、( 气味 )、( 状态 )、( 密度 )、( 熔点 )、( 沸点 )、( 导热性 )、

( 导电性 )、( 延展性 )、( 硬度 )、( 挥发性 )、( 溶解性 )、(吸附性)

3、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是性质)叫化学性质

4、常见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 )、(助燃性)( 还原性 )、(氧化性 )、(稳定性 )、( 腐蚀性 )、

( 酸碱性 )、( 毒性)

5、描述性质时的常用形容词:易、能、会、难、可以、不可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相互关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变化和性质的区别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依据。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或现象,是性质的具体体现。

四性质、变化、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和用途;物质的变化和用途都会反映出物质的性质。

拓展:闻气味的方法是(让集气瓶远离鼻孔,用手在瓶口上方轻轻煽动,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化学实验室的前身是古代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他们发明了许多(化学器具)及一些(物质分离方法)的方法,如(过滤)(蒸馏)和(提纯)等,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

2、(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3、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结论)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或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分析交流→反思与评价)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 5H2O === CuSO4·5H2O(蓝色)

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结论:

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燃烧时

① 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 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 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

⒈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棉线、外壳石蜡

由石蜡制成

⒉点燃前

⑴观察蜡烛的颜色、

形态、形状

乳白色固态圆柱状

颜色:乳白色或淡黄色

状态:固态

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

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

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橙黄色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

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

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

外焰温度最高,加热用外层火焰

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

⑴将蜡烛熄灭观察

有白烟

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

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白烟燃烧

燃烧前的观察: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两部分组成。通常蜡烛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色,(圆柱)形(固)体,质(软),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稍有)气味。

燃烧时的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橙黄)色火焰,火焰分(三)层,分别为(外焰)(内焰)(焰心)。放在火焰中的火柴梗(与外焰接触)部分最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原因是(外焰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焰心)温度最低,原因是(焰心燃烧不充分)。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熄灭时的观察:熄灭蜡烛看到(白烟)产生,用火柴去点燃发现(白烟能够燃烧)并将蜡烛(重新点燃),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总结:蜡烛燃烧时先(熔化)再(汽化)然后再(燃烧),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⑤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O2 H2O CO2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原理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结论

“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

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⑴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水中。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

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

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没有溶于水

⑵在水中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上

气体无色

呼出的是无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⒉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

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一会熄灭;

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

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①、成分的不同:人体呼入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少,人体呼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多,人体呼入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比呼出气体多。

②、成分对比证明:

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的方法是(加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的现象是(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中的无明显变化);

证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高的方法是(取两块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吹气),观察的现象是(对着吹气的玻璃片表面出现水雾而另一块无明显变化);

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高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观察的现象是(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燃烧不旺或熄灭,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

③、气体收集: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

7、排水法收集气体:

①收集依据:气体不易溶于水。

②收集方法:

a、将集气瓶装满水后倒立在水槽中;

b、将导管伸入到集气瓶口(不能伸入过长)进行收集;

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逸出时不能收集(因为开始从导管逸出的气泡是容器中的空气),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当瓶口出现大气泡时说明收集满了,此时移开导管并在水下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

d、按住玻璃片取出集气瓶,根据气体的密度决定正放还是倒放在试验台上。

(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的正放,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的倒放)

课题三3: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药品的取用

一)认识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见教材)

二)实验室药品取用的规则

(1)三不原则:①(不接触)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②(不闻)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有毒气体)的气味;

③(不偿)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药原则(用量原则)

取用液体用量一般:1-2mL

没有说明用量

取用固体用量一般: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剩余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4)注意保护眼睛。万一眼睛里溅入了药液(尤其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

三)固体药品的存放和取用时所用的仪器

1、保存在广口瓶中

药匙——粉末

2、取用的仪器

镊子——块状

3、块状固体取用操作要点:一横、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将试管缓缓直立)。快速坚起的后果:将试管底部打破

4、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操作要点:一斜、二送、三直立。(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

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原因:不会沾污试管内壁

四)液体药品的取用(多倒少滴)

1、液体药品的存放:液体药品常保存在细口瓶中,滴瓶(少量液体)

2、取用大量液体——倾倒法:操作要点:一倒二向三挨四靠

(1)瓶盖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2)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3)瓶口紧试管口(避免药液外流),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

(4)倾注完毕后,瓶口在试管口两下。并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外界的杂质进入瓶中污染试剂)。

(5)将瓶子放回原处且标签向外的原因:便于其他实验者取用和查找。

3、量取一定的液体药品

操作要点:先倒后滴,三点一线(先倾倒至接近所取体积,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所需体积。视线、刻度线、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1)所用仪器:量筒、胶头滴管。

(2)胶头滴管不能伸入仪器的原因:避免沾污胶头滴管、污染原瓶中的试剂。

(3)仰观或俯视对该数的影响。

①仰视:读数比实际量得的液体体积偏小(或实际体积比读数大)。

②府视:读数比实际量得的液体体积偏大(或实际体积比读数小)

4、少量液体的取用

(1)取用少量液体可用滴管;

(2)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放,防止液体倒流、污染试剂、腐蚀橡胶帽。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的地点,用过的滴管要立刻用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

5、所量液体的体积决定量筒的选择:它只能精确到此为止0.1ml。“大材小用”和“小材多次使用”

都会给测量带来较大误差。

(1)若量筒小,所取次数多,造成误差越大。

(2)若量筒大,该数误差大,且残留在量筒壁上的液体就俞多。

(3)选择量筒应与所量液体体积接近且等于或稍大于所量液体的体积。

五)某些药品的特殊保存方法

(1)白磷放在水中。白磷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而自燃,必须保存在盛有冷水并密封的广口瓶中,切割

时只能在水下进行,用镊子取用。有人说因为有水,所以白磷要放在细口瓶中,这是错误的说法。

(2)易挥发物质的存放,要密封且存放于低温处,磨口瓶盖严,如浓盐酸、硝酸、氨水等

(3)见光易分解的试剂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内,并置于阴凉处,如浓硝酸、硝酸银等

(4)有强腐蚀性的物质,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及各种碱溶液,要密封于橡胶塞的玻璃瓶中,不用

磨口玻璃塞碱能与玻璃反应,使带有玻璃塞的瓶子难以打开。

(5)金属钾、钠、钙存放在煤油中。金属钾、钠、钙非常活泼,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拓展:①药品要分类保存,同一类药品放在一起。

②挥发性的与不挥发的要分开存放。

③见光易分解的要放在棕色瓶中,如硝酸。

④每次取完一种药品后都要将试剂瓶盖好并放回原处。

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两查三禁止

(1)二检查灯芯是否齐平;酒精灯里的酒精最多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能少于1/4。

(2)三禁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使用完毕,

必须用灯帽盖灭,禁止用嘴吹灭。)

(3)酒精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后,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5)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

2、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与加热的火焰

(1)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实验现象: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碳化变黑,焰心的火柴梗基本不变。

(2)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部分加热

三、给物质加热:先预热,后对准液体和固体部位集中加热

1、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水平面成(45度)角,试管口朝着(无人的地方),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的位置,试管夹要从(试管底部)套入,从(试管底部)取出,加热时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沿试管的方向)来回移动给试管预热(如果用试管夹就来回移动试管,如果试管固定就移动酒精灯)。

2、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预热时要来回移动(酒精灯)

3、注意事项:

(1)试管中的液体的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防止液体过多时沸腾喷出)

(2)试管外的水要擦干。(防止加热时试管破裂)

(3)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夹夹在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手握试管夹的长柄

(4)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向着有人的地方,要先预热,再对准液体的中下部加热。

(5)热的试管不能立刻用冷水冲洗。

(6)加热时,试管与桌面约成45°角,并用外焰加热。

4、能否加热的仪器

①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等;

②垫上石棉网加热(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③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四:过滤A、防止倾倒液体击穿滤纸,在倾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

B、防止液体未经过滤从滤纸和漏斗壁的缝隙间流下,漏斗中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C、防止滤液溅出,漏斗颈下端管口处要紧靠在烧杯内壁

D、过滤时,绝对禁止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拌,这样易划破滤纸,造成实验失败。

(1)所用仪器:铁架台、玻璃棒、烧杯、漏斗

(2)适用范围: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固体物质的一种方

(3)操作要点: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二低:滤纸边缘比漏斗口稍低;漏斗内液面比滤纸边缘低。三靠: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处;倾倒液体时,烧杯口靠玻璃棒;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五、洗涤仪器

1、洗涤仪器的操作方法

(1)先倒净试管内的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把水倒掉,连洗几次。

(2)如果内壁附有不可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

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试管损坏。如果内壁附有油污可先用洗衣粉水来清洗。如果内壁附有碳酸钙

等物质可以先用稀盐酸来清洗。

(3)玻璃仪器已洗干净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洗净后放在试管架上或

指定的地方。

2、试管刷的使用方法是(在试管中放入一半水,选择合适的试管刷,伸入试管中,上下轻轻移动或

转动试管刷)

六、仪器的连接

1、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2、玻璃管和橡胶管的连接:先将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左手拿橡胶管,右手拿玻璃管,

轻轻将玻璃管插入橡胶管中

3、玻璃管和橡胶塞的连接:先将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左手拿橡胶塞,右手拿玻璃管,

轻轻旋转玻璃管,将其插入橡胶塞的孔中,使其刚刚伸出橡胶塞即可

4、橡胶塞和容器口的连接:左手拿容器并使其倾斜,右手拿橡胶塞,将小头盖在容器上并轻轻旋转

到适合的深度。

七、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手握观气泡,松开看水柱。”

A、连接装置; B、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C、用手紧握试管加热;

D、过一会儿导管中有气泡产生,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八、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2)酸洒在皮肤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

(3)碱洒在皮肤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4)水银洒在桌面上,洒上硫粉进行回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f3d2a9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d.html

《人教版中考化学知识点全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