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明上河图看宋朝的商业繁荣和城市生活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由《清明上河图》解析宋朝的商业繁荣和城市生活之案例
上海市南汇第二中学 朱幸华
一、案例背景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好奇心强,探究欲旺盛,但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均相对有限,所以从方法层面讲,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初步掌握了解历史事实的基本方法。比如,懂得历史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它来源于证据,历史教学非常讲求“史由证来,证史一致”,实物、文献、口传史料等都是记录历史的重要证据,而小说、戏剧、绘画、建筑等也是人们了解历史的窗口。20世纪,以图像证史似乎成了历史学家天经地义的责任。赫伊津哈明确指出,视觉图像是历史灵感的唯一源泉。在他看来,历史意识是一种产生于图像的视像。
鉴于绘画的这一作用,我在上七年级《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生活》这一课时便以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为线索,加上一定的文献史料,以“画”说史!《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对于研究宋代的商业和城市生活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以下就是我在课堂上运用此画讲述本课的案例。 二、案例过程
整堂课采用情境体验教学法,以穿越时光隧道,进入画卷,回到宋朝进行一日游为情境,结合《清明上河图》及其他图画和文献资料,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讲述宋朝的商业和城市生活。 1、衣
进入画面,设置情境:旁人用惊讶的目光看着你,为什么? 生:我们穿着校服呢,和他们的衣服完全不一样! 师:那他们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呢?
出示《清明上河图》中的以下截图,同时出示《晋祠宋代彩塑》,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人物的服饰,并与唐朝的服饰作一对比。


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能总结出宋女装的特点:对襟、瘦长、窄袖、交领(类似现在的高领);宋代男装的特点:一般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袖口短窄,腰部扎有腰带,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
师(设置情境):那你得赶紧换一身衣服,免得被围观了,在宋朝有卖衣服的店吗?
出示以下截图,鉴于文字较小,故在画面上用文字标识。

图中有一牌匾为“王家锦帛疋铺”,此为一卖丝绸布匹之店,结合文献资料可以说明当时纺织业的发达。再回顾先前所讲的宋朝服饰,可使学生了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使衣着形式丰富多彩。
师:可能女孩子爱在衣服上洒些香水之类的,那这东西在当时的宋朝有吗? 出示以下截图:

从图中牌匾“刘家上色沉檀楝香铺”学生很容易就能知道这是一家卖香料的熏香铺。除此之外还出示了当铺、书坊之类的截图,突出当时也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反映商业的繁荣。 2、食
师(设置情境):走了半天,买了衣服、买了熏香,你们饿吗?

生(窃笑):饿——了!
师:走,带你们上饭店吃好吃的去! 出示截图 “十千脚店”“正店”

师:我们来到了这两家店门口,猜猜它们是做什么生意的? 生:脚店是洗脚房!
生:脚店是客栈。正店是商场……
在学生的哄笑声中,老师揭秘此乃均为饭店,学生顿感惊讶,老师再结合文献史料“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其馀皆谓之‘脚店’。 (《东京梦华录·酒楼 卷二)”证明图中“十千脚店”和“正店”都是饮食店,了解到当时饮食店的分类:如图中经营正规的称为“正店”(孙羊正店)一般官僚、贵族吃的多;脚店一般是指正店以外的小型酒店(城外汴河上虹桥南岸的“十干脚店”)。
师:你们想吃什么?
生(笑):烤羊肉串、火锅、薯条……

老师出示文献史料 “大凡食店……则有头羹、石髓羹、白肉、胡饼、软羊、大小骨角、犒腰子、石肚羹、入炉羊罨、生软羊面、桐皮面、姜泼刀、回刀、冷淘、棋子、寄炉面饭之类……更有川饭店,则有插肉面、大燠面、大小抹肉淘、煎燠肉、杂煎事件、生熟烧饭。更有南食店:鱼兜子、桐皮熟脍面、煎鱼饭……更有插肉、拨刀、炒羊、细物料、棋子、馄饨店……又有菜面、胡蝶齑胳,及卖随饭、荷包、白饭、旋切细料馉饳儿、瓜齑、萝卜之类。《东京梦华录·食店》 卷三”由此证明宋朝饮食种类繁多——专卖酒类的“直卖店”“散酒店”,卖各种点心的粉食店、馒头店、胡饼店,还有馄饨店、冷饮店等,应有尽有。竞争使宋代的烹调技艺不断提高,人们对原料、调味品、刀工、火候等都十分讲究,许多流行于今天的烹饪方法宋代已经十分盛行了,如烧烤、火锅。从文献史料中也可了解到宋朝南北两地饮食有明显差异,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南北方的民族融合加强,在饮食方面也有融合的表现。 3、住
师(设置情境):逛了半天,也累了,我们先找家旅店休息下吧!哪儿有旅店呢?
出示截图:

师:知道这“久住王员外家”是干吗的吗? 生:这是王员外的家!
师:错了,这是一家旅店。“久住”说明这家旅店声誉好,“王员外”是旅店主人的身份。在当时的东京城内,这样的旅馆、客店多达两万余间,证明人流量之多,也说明了当时经济的繁荣。
师:既然讲到旅店,我们就来看看当时宋朝的住宅吧! 出示以下截图:








图①住宅围墙上有短杈子以防翻越;房屋高大,建筑好;大门上有三排门钉,反映主人有地位;门口有人看守,说明不是一般的民居。对一般百姓来说,他们无力建造豪华的宅第,因此乡村中几乎全是茅草搭建的屋舍。城市中的住宅条件稍好,一般是瓦房和茅草房相结合的样式。相比之下贵族和官僚的宅第豪华多了。

图②住宅与商铺错杂相间,小贩沿街叫卖,与唐朝坊市分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宋代商业的繁荣冲破了封闭式的坊市制度。
图③和图④二张图片中茶客和正店门前的伙计均坐于椅子上,说明当时使用时尚的高足家具,变席地而坐为垂足而坐。 4、行
师(设置情境):吃罢晚饭,带大家去娱乐。我们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呢? 出示以下截图“








从以上几组图片很明显可以看出在当时的代步工具有轿子、骆驼、牛车、车、人力车、船……宋代的交通中,畜力占有重要地位,畜力包括马、骡、骆驼、牛之类,宋代严重缺马,需要耗费巨资,向周边买马。南方由于水路交错,船也是商人们最好的代步工具。同时也指出,北宋时,轿子只供皇室使用。宋高宗赵构南渡临安(今杭州)时,废除乘轿的有关禁令,自此轿子发展到民间,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并日益普及。 三、案例反思
本课内容繁多、又侧重于经济文化史,因此对初一学生而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何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是本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就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并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清明上河图》为讲史主要依据,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了解宋代基本的衣食住行以及娱乐、体育活动。在讲课过程中我较注重史学研究方法的培养,通过图片和文献史料的结合,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寓教于乐”,轻松掌握史学知识,且培养了他们“史由证来”的学史观!
尽管整堂课师生互动较多,学生兴趣也颇高,但课后细细反思,还是有相当的不足之处:
1、图中店铺颇多,而用于让学生猜测店铺作用的时间过多,导致了课堂时间的局促。其实无需一一让学生猜测,有些重点,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比如像“久住王员外家”、“正店”、“十千脚店”等可以由学生先进行猜测,再由老师揭晓,有的可以直接进入正题,比如“赵太丞家”等可一言以蔽之。
2、用于阐述古今人们精神生活变化的时间相对过少,使本节课显得头重脚轻,而失去了不少色彩。因此,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的组织更加严密,是我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
3、浮于表面的东西多,深入内里的东西少,即挖掘的深度不够,很多内容可以进行升华。比如行的方面,学生们肯定能想到从天空飞的到陆地行的再到水底游的,至此,不妨引导大家思考:是什么让这个世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结论:是伟大的人类!是我们的祖先!对待现实的生活,我们在倍加珍惜的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更好的生活。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eac104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c.html

《由清明上河图看宋朝的商业繁荣和城市生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