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七——十五章辨析题
第七章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此,如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体现的是量变,而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讲的是量变中的部分质变。见,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量变中有部分质变的过程。实践证明,许多重大的改革的成功,如在农村实行责任制,搞包产到户,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体现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断的正确性
总之,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不改革,不进行体制创新,很多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出路."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全党同志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可自觉性."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执政党发动,自己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自觉行为。(2改革是坚持在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和方面。(3改革是改革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中具体制度的一切弊端,以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4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3、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改革开放。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这个重要论断是党的十四大报告首先提出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29年来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沿用了这个重要提法。这就是说,新时期是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的,没有新时期,就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无所谓新时期。如果说,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历史新纪元,那么,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则开辟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所以,新时期的鲜明特点理所当然地是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使我国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的。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八章

1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并不矛盾。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党终于提出了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思想(15大)确立了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原则(16大),把建立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提上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17大)。这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符合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指出,任何劳动产品分配的形式都是生产资料分配的结果。也就是说,要正确分配劳动产品,要实行按劳分配就必须正确分配生产资料。如果劳动者之间占有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不同,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就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排除因占有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不同而产生的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不同,就不能正确实行按劳分配。所以,要正确实行按劳分配,还必须正确分配生产资料。
劳动者之间占有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不同,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就不同。这个规律符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生产劳动的各种要素共同创造价值。

2、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属于按劳分配。观点错误.
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相应的也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社会主要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个人收入和分配领域的实现与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处于主体地位。私营企业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属于非公有制,因此不是按劳分配。私营企业主所得属于按生产要素中的资本要素
参与分配。

第九章
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本命题正确。此题考查关于文化教育事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的掌握。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受宪法规定的广泛的民主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的话的意思是说,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因此,不能充分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民主权利。履行公民职责。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列宁讲“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落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供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统一起来。

2、人权高于主权。
1)国家主权是主权国家最重要的基本要素,是国家统一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它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

的独立性。2人权是指一个自然人所拥有的一切权力,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有人权的前提和保障。因此,主权高于人权。4“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是错误的,其实质是借口干涉别国内政,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主权是最大的人权。人权高于主权是西方大国把人权作为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是某些大国强国对弱国小国以侵犯人权为借口,推行它们的强权政治。
第十章
1、人类产生的一切精神现象都属于精神文明,
错误。精神现象和精神文明有联系也有区别。它们都是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但是精神现象既包括正确的东西也包括错误的东西,而精神文明则只包括正确的东西。
2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片面的(1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2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文化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和交往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3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上述说法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作用,但不能由此把它夸大为文化决定论(2

第十一章
1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的社会。
不对
和谐社会不等于稳定社会。和谐社会必然是稳定社会而稳定社会不等于是和谐社会,在历史上有稳定是一牺牲活力为代价的。和谐社会不对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统治者压制人民的反抗。看起来是和谐的,但矛盾是客观关存在的,也就是说看起来是稳定的,但并不是和谐。总之,和谐不仅仅是人与人的和谐,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树立和坚持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适应的观念、战略和行动。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不对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六个更加的标志要求,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更高、时间更长、任务更重,是一个漫长过程,在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长期奋斗。

第十二章
1香港和澳门被外国势力侵占后实行殖民统治,沦为外国的殖民地。
本命题错误。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他们作为中国领土的固有地位是确定无疑的。英国和葡萄牙通过战争手段取得他国领土是非法的。1972年联合国大会承认香港和澳门都不是殖民地。所以,尽管香港和澳门在历史上被外国侵略势力侵占后实行的是殖民统治,但两者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殖民地。
2、台湾问题绝不能无下去限期地拖下去。
本命题正确。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当局割据一方,偏安一隅,使其面临着外国势力插手之虞。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当局拒不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国两制的方针,并图谋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尤其近年来,当政的台湾民进党及陈水扁之流更加快了分裂祖国的步伐。针对这种情况,党的十六大指出: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
第十三章
1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错误。恐怖主义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但恐怖主义并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都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祟,世界始终不得安宁,冷战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更加猖獗,这也是促使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活动进一步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争取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政治。在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新情况下,我们应有恐反恐,有霸反霸,不能因为坚决主张反恐而改变反霸立场,不能用一种现象掩盖另一种现象。
3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正确。世界格局走向多样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因此,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相反,单极独霸则是和平与发展的大碍。

第十四章

1、知识分子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真正代表。

“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知识分子在发展先进生产力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知识分子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社会群体,是以高科技为标志的当代先进生产的开拓者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同时,知识分子又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工人阶级中科技文化水平最高的一部分,是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不应该离开工人阶级整体讲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

2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前提和基础。
此命题正确。
在一个存在着残酷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社会里,有的只是民族斗争和民族仇视,不可能有各民族的大团结,因此,各民族应一律平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面一律平等,是在发展经济文化的基础上,消除民族发展的不平等。只有在坚持民族平等的前提下,通过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逐步消除各民族的发展差距,才能保证和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这一命题的正确性、科学性。
第十五章
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根本上决定着党的前途和命运。
本命题正确。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
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和行动准则。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位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

3中国共产党仅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但党员队伍的构成,并不仅仅局限于工人阶级成分,而是拥护党的纲领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愿意为之奋斗的非工人阶级出身的先进分子。吸收他们加入到党的队伍中,中国共产党不但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还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必须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完全一致、高度统一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bc80cb765ce0508763213b4.html

《辨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