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份试卷合集)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2019年历史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发布时间:2019-05-30 16:27: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耜耕 D.耦犁

2.李成贵在《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中写道:“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小农”成为“最重要的变量”的原因是

A.人口数量较大 B.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C.地域分布广泛 D.封建土地所有者

3.“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4.史学界普遍认为:到南宋时期,南方正式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主要是因为

A.南宋的都城在南方 B.南方是农业区,北方是畜牧区

C.南方成为最主要的粮食产区 D.工商业城市、都会主要集中在南方

5.据下面表格推断正确的是

中历

公历

江南地区人口总数

西汉元始二年

2

2 507 188

东汉永和五年

140

6 294 801

唐天宝元年

742

10 579 726

宋崇宁年间

11021106

14 580 885

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

35 987 111

A.东汉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安史之乱对南方人口影响甚微

C.玉米传入中国养活了众多人口 D.明初休养生息政策推动南方人口增长

6.官营手工业在劳动力的使用上经历了从征役制到雇佣制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工匠们的反抗 D.官营手工业日益失去主导地位

7.据蒙文通先生考证,唐时农作物平均每亩产量约1.5石,而宋代平



每亩产量约2石,比唐代高约30%。经济作物无论种茶、种棉、种植甘蔗、栽桑养蚕均产量高于唐,生产分工也很仔细。而农产品种类也有明显增多的迹象。宋朝较唐朝农业更发达的原因主要

①宋朝政府注重农作物的推广种植和引进

②宋朝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农业工具的改进

③宋朝税收制度和土地制度的调整

④宋朝社会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8.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取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9.“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的开辟中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10.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一些新的名词,如“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其对应的分别是

A.荷兰、意大利 B.葡萄牙、英国

C.西班牙、意大利 D.意大利、法国

11 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后来人们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A. 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 B. 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

C. 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 D. 宣告了工业动力时代的到来

1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的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13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14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 “胜利燦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的重压 B.外国资本的侵蚀

C.封建官府的排挤 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15.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AA—B BB—C

CC—D D..D—E

16.从188381起,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然而,当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水里有煤毒,以致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最接近历史本质的是

A.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 B.社会陋习已经彻底的革除

C.对科学新知随实践而改变 D.城市居民容易接受新事物

17.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

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

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

D.“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

18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中,罗斯福在亚特兰大市的演说中表示:单纯的施舍对具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而言,将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而这种工作正是防止他们精神上颓废的屏障。基于这种理念,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救济金,增加政府救济的力量

B.增设心理咨询机构,帮助人们愈合心理创伤

C.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D.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誉

19.股份公司在二战后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一些大企业通常把股票划分数百万份上市销售,同时鼓励公司职工个人购买。如20世纪末,美国约有70%的人直接或间接持有股票。1986年,日本持股人数为2 210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20%,日本东芝公司每个工人都拥有公司的股票。对这一现象的准确解释是

A.工人持有股票,意味着从被雇佣者变为了公司的主人

B.股票分散化,意味着企业不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C.意味着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人人都是资本家

D.虽然股票分散化,但企业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20.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B.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C.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21.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A.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D.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2.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提高土地公有化——给农民土地经营权。对应这种变化的事件顺序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

B.土地改革——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3.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下面三幅图反映了

1952年合作社股票 1956年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 2008年祥符林业专业合作社股权证

A.股票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 B.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单一性

C.经济政策具有时代特色 D.我国经济制度的主体是股份制

24.下图是1978-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及占GDP比重变化图,其反映出中国

①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②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③始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持续增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

B.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

C20世纪6070年代,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

D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

26.下列有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战结束后由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代表在美国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而建立

B、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

C、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D、确立了美国战后一段时期内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27.《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到199911,即可开始实施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最迟要在199871建立独立于各国政府之外的欧洲中央银行,英国和丹麦不受这一时间表的限制。这最能表明欧元

A.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结果

B.是入约各国经济主权让渡的结果

C.尚未成为欧盟所有成员国的统一货币

D.加强了各国以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能力

28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曾表示:“APEC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的54%,还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这可以说明

AAPECWTO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BAPEC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CAPEC经济一体化必将实现政治一体

DAPEC即将取代WTO

29 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亚投行”、“自贸区”等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构建产品、技术、资本全方位“走出去”的经济发展新态势,其旨在:

A. 抓住机遇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

B. 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化价值链

C. 布局新时期经济发展转型战略

D. 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0 2018年虽然中国足球再次无缘世界杯,但各大体育盛宴中总是不乏中国元素的参与。大到球场建设的器械,小到球迷手中的吉祥物、吹的口哨等。这一现象表明

A.发展中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

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美国一极独霸世界已被多极格局取代

D.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第Ⅱ卷(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114分,3214分,3312

31.14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材料一:《左传》记载:“(鲁国的征税方法)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

《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后,外国商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材料三: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好”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选择其中一个措施简要概述其内容及其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所述现象对近代前期中国农村经济造成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并说明这些变化中哪些因素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4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生产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意义?(4分)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马克思

材料二:(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内外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

——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摘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 

  

爱迪生发明的电灯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回答"地理上的发现"所指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它对世界格局的主要影响如何?(2)

2)据材料二,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西方“摧毁一切万里长城”的主要手段及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2)

4)结合材料四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有哪些?(举出至少两种)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看,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做出贡献较大的国家是哪两个?(4)

33.12分)阅读关于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下列是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

20世纪中期以前的部分书目

21世纪初的部分书目

塔格韦尔的《为民主而战》;伊克斯的《新民主》;华莱士的《新边疆》;埃诺迪的《罗斯福革命》;戴格勒的《超越我们的过去》;比尔德与史密斯合著的《未来的到来》;珀金斯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时代》;戈斯奈尔的《竞选者的冠军:罗斯福》;麦克唐纳的《复兴的威胁》;托马斯的《法西斯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等

——摘自胡国成《罗斯福新政研究状况简介》

托马斯迪洛伦佐的《资本主义如何救了美国》;阿米蒂什莱斯的《被遗忘的人:大萧条的新历史》(简介:19世纪30年代,大箫条的年代.罗斯福新政带领美国渡过难关--这是我们熟知的历史.但那些“被遗忘的人”、那些新政下的牺牲者,他们的故事、诉说的,全然不是这么回事);HW.布兰茨的《本阶级的叛徒》;伯顿佛尔森的《新政还是苛政:罗斯福的经济遗产如何伤害了美国》;伯顿W.小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等。

——摘自凤凰《美国涌动经济政策反思潮“衰落”情绪笼罩美国》

仔细阅读目录,指出从20世纪中期到21世纪初关于罗斯福新政主流评价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高一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DCD 6—10 BACAA 11—15 ABDAD

16—20 CCCDA 21—25 DCCBB 26—30 ABBBD

二、综合题

31.1

①春秋时鲁国的“初税亩”,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②战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任答其中一点。4分)

2)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逐步发展起来;中国农村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任答其中一点。2分)

3 变化:建立合作社完成了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建立了公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公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分)不利因素: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分)

4)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生产。(任答其中一点。2分)

意义: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任答其中一点。2分)

32.(1)新航路的开辟。(1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被打破,加强了欧洲同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逐渐形成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任答其中一点。1分)

2)市场: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国内市场;(2分)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掠夺和贸易;(2分)劳动力:圈地运动(2分)

3)手段:以武力打开门户。(或以商品输出为主) 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分)

4)电的发明和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新的交通工具的使用;石化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得到发展;钢铁工业有了新的进步。(2分)(答出二项即可).德国;美国。(2分)

33. 变化:20世纪中期以前对新政的积极或正面评价占主流,21世纪初对新政的负面评价占主流。(4)

积极评价原因:20世纪中期以前①1929年一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破坏巨大,人们希望尽快摆脱困境,对新政寄予深切希望;②新政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或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来缓解和摆脱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③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遏制了法西斯势力;④开创了美国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二战后初期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模式,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⑤对战后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改革产生深远影响。(4分。任意答其中两点即可)

消极评价原因:21世纪初①新政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②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使人们对以往新政作用的评价产生了怀疑和否定情绪;③学者希望从历史中借鉴经验教训,为政府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依据;④新政的历史负面影响显露,相关评价更客观;⑤历史研究视角的变化;⑥多元史观的影响。(4分。任意答其中两点即可)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主要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 B.刀耕火种 C.耒耕 D.轮作

2.古代旅途盗劫为患,商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经常面临着威胁。唐朝时商人为降低财产安全的风险,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将经营货款存放于柜坊 B.通过邸店借贷货款

C.求助于政府开办的市舶使 D.通过十三行转运货款

3.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 B.世界贸易中白银一半以上流人中国

C.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苏州等地丝织行业出现计日受值

4.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限制商人的政策

C.禁止经商的政策 D.反腐倡廉的政策

5.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倶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6.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对航海活动的贡献更大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D.资本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7.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8.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造成该时期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B.西方的殖民扩张

C.美洲新大陆的开发 D.工业革命

9. 下表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时间

英国

美国

德国

I860

27.5%

9. 1%

6%

1900

19%

13%

12%

A.经济危机的影响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C.交通运输的改进 D.世界市场的形成

10.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中国卷人世界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1. 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 400万两白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B.英、法航运公司经营不善,技术落后

C.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的初步发展对外国企业构成威胁

D.轮船招商局等洋务企业与之争利的结果

1.下列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是

A.发昌机器厂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湖北织布局

13.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当时航运业民族资本主义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蒸汽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人

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14.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中国

(1950年人均产量)

美国

(1950年人均产量)

印度

(1950年人均产量)

钢产量

2. 37kg

538. 3kg

4kg

发电量

2.76kwh

2949kwh

10. 9kwh

A.实行农业合作化 B.实行土地改革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掀起大跃进运动

15.出现图中我国1961年工业国民收人趋势的政策因素是

A.苏联撕毁与我国的合作协议 B.合理调整工商业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方针 D. I960年中共中央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

16.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17.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和渗透下,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18.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11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的十项措施,其中有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罗斯福新政中也提出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的措施,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克服生产的盲目性 B.放弃市场机制,实行国家干预政策

C.扩大内需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D.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蚌埠市高一历史试卷第3页(共6页)

19. 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这些国家

A.积极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B.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C.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 D.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20.下图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曲线图,当滞胀时期来临后,各国采取的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A.自由竞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D.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

21. 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一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22. 下列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正确的有

它优先发展重工业,使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它超越了苏联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成为以后苏联经济发展的桎梏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23.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货币战。在整个危机期间,宣布货币贬值的国家一共达到56个。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24.《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中说: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着中国全面融人世界经济主流。标志着中国全面融人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第2516分,第2618分,第2718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清政府在广东海关规定(一)洋船销货、装货,应该按期离开,禁止在广州过冬;(二)洋船不许同汉奸私自交易;(三)十三行不许向洋商借贷资本;(四)洋商不许雇佣内地仆役;(五)在洋船停泊处必须有官员与兵丁弹压、稽查。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

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的贸易政策,(2)并分析该政策带来的影响。(6分)

(2) 依据材料二,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4)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带来的影响。(4分)

26.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 ~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 ~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8)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哪些特点?(6分)

27.新航路开辟后,人类逐渐连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

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世界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建立了二战后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1)材料一反映了 9中后期世界经济发展最大的特点是什么?(4分)

(2)请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从1520世纪世界市场是怎样一步步确立的。(8分)

(3)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成及特点。该体系对战后界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6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A

D

B

B

D

D

D

B

D

D

A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

C

D

B

C

C

B

C

B

D

A

C

非选择题(52分)

25. (16 分)

(1) 政策: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如答限制出口商品的出口量,限制中外贸易和往

来也可)。(2分)

影响:清政府的政策做法尽管有利于对外商的控制,但限制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阻

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局

面)。(6分)

(2) 状况:近代中国大量输出农产品,大量输人技术和工业品;洋人控制关税(操纵市场),

双方交往西方占主导地位。(4分)

影响:中国被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

义产生和中国的近代化。(4分)

26. (18 分)

(1) 辛亥革命的促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

侵略;“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8分)

(2)内部因素: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官僚资本的挤压;

外部因素: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外国的侵略。(4分)

(3) 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轻重工业比列失调(工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合理(沿海较好,内地落后)(6分)

27. (18 分)

(1)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分)

(2) 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拓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确立。(8分)

(3) 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特点:以美元为中心。影响:在有利于美国经济扩张的同时,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6分)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耜耕 D.耦犁

2.李成贵在《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中写道:“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小农”成为“最重要的变量”的原因是

A.人口数量较大 B.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C.地域分布广泛 D.封建土地所有者

3.“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4.史学界普遍认为:到南宋时期,南方正式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主要是因为

A.南宋的都城在南方 B.南方是农业区,北方是畜牧区

C.南方成为最主要的粮食产区 D.工商业城市、都会主要集中在南方

5.据下面表格推断正确的是

中历

公历

江南地区人口总数

西汉元始二年

2

2 507 188

东汉永和五年

140

6 294 801

唐天宝元年

742

10 579 726

宋崇宁年间

11021106

14 580 885

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

35 987 111

A.东汉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安史之乱对南方人口影响甚微

C.玉米传入中国养活了众多人口 D.明初休养生息政策推动南方人口增长

6.官营手工业在劳动力的使用上经历了从征役制到雇佣制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工匠们的反抗 D.官营手工业日益失去主导地位

7.据蒙文通先生考证,唐时农作物平均每亩产量约1.5石,而宋代平



每亩产量约2石,比唐代高约30%。经济作物无论种茶、种棉、种植甘蔗、栽桑养蚕均产量高于唐,生产分工也很仔细。而农产品种类也有明显增多的迹象。宋朝较唐朝农业更发达的原因主要

①宋朝政府注重农作物的推广种植和引进

②宋朝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农业工具的改进

③宋朝税收制度和土地制度的调整

④宋朝社会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8.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取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9.“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的开辟中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10.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一些新的名词,如“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其对应的分别是

A.荷兰、意大利 B.葡萄牙、英国

C.西班牙、意大利 D.意大利、法国

11 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后来人们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A. 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 B. 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

C. 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 D. 宣告了工业动力时代的到来

1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的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13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14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 “胜利燦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的重压 B.外国资本的侵蚀

C.封建官府的排挤 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15.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AA—B BB—C

CC—D D..D—E

16.从188381起,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然而,当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水里有煤毒,以致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最接近历史本质的是

A.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 B.社会陋习已经彻底的革除

C.对科学新知随实践而改变 D.城市居民容易接受新事物

17.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

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

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

D.“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

18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中,罗斯福在亚特兰大市的演说中表示:单纯的施舍对具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而言,将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而这种工作正是防止他们精神上颓废的屏障。基于这种理念,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救济金,增加政府救济的力量

B.增设心理咨询机构,帮助人们愈合心理创伤

C.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D.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誉

19.股份公司在二战后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一些大企业通常把股票划分数百万份上市销售,同时鼓励公司职工个人购买。如20世纪末,美国约有70%的人直接或间接持有股票。1986年,日本持股人数为2 210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20%,日本东芝公司每个工人都拥有公司的股票。对这一现象的准确解释是

A.工人持有股票,意味着从被雇佣者变为了公司的主人

B.股票分散化,意味着企业不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C.意味着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人人都是资本家

D.虽然股票分散化,但企业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20.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B.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C.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21.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A.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D.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2.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提高土地公有化——给农民土地经营权。对应这种变化的事件顺序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

B.土地改革——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3.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下面三幅图反映了

1952年合作社股票 1956年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 2008年祥符林业专业合作社股权证

A.股票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 B.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单一性

C.经济政策具有时代特色 D.我国经济制度的主体是股份制

24.下图是1978-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及占GDP比重变化图,其反映出中国

①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②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③始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持续增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

B.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

C20世纪6070年代,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

D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

26.下列有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战结束后由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代表在美国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而建立

B、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

C、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D、确立了美国战后一段时期内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27.《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到199911,即可开始实施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最迟要在199871建立独立于各国政府之外的欧洲中央银行,英国和丹麦不受这一时间表的限制。这最能表明欧元

A.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结果

B.是入约各国经济主权让渡的结果

C.尚未成为欧盟所有成员国的统一货币

D.加强了各国以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能力

28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曾表示:“APEC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的54%,还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这可以说明

AAPECWTO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BAPEC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CAPEC经济一体化必将实现政治一体

DAPEC即将取代WTO

29 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亚投行”、“自贸区”等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构建产品、技术、资本全方位“走出去”的经济发展新态势,其旨在:

A. 抓住机遇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

B. 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化价值链

C. 布局新时期经济发展转型战略

D. 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0 2018年虽然中国足球再次无缘世界杯,但各大体育盛宴中总是不乏中国元素的参与。大到球场建设的器械,小到球迷手中的吉祥物、吹的口哨等。这一现象表明

A.发展中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

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美国一极独霸世界已被多极格局取代

D.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第Ⅱ卷(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114分,3214分,3312

31.14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材料一:《左传》记载:“(鲁国的征税方法)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

《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后,外国商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材料三: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好”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选择其中一个措施简要概述其内容及其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所述现象对近代前期中国农村经济造成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并说明这些变化中哪些因素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4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生产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意义?(4分)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马克思

材料二:(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内外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

——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摘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 

  

爱迪生发明的电灯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回答"地理上的发现"所指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它对世界格局的主要影响如何?(2)

2)据材料二,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西方“摧毁一切万里长城”的主要手段及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2)

4)结合材料四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有哪些?(举出至少两种)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看,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做出贡献较大的国家是哪两个?(4)

33.12分)阅读关于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下列是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

20世纪中期以前的部分书目

21世纪初的部分书目

塔格韦尔的《为民主而战》;伊克斯的《新民主》;华莱士的《新边疆》;埃诺迪的《罗斯福革命》;戴格勒的《超越我们的过去》;比尔德与史密斯合著的《未来的到来》;珀金斯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时代》;戈斯奈尔的《竞选者的冠军:罗斯福》;麦克唐纳的《复兴的威胁》;托马斯的《法西斯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等

——摘自胡国成《罗斯福新政研究状况简介》

托马斯迪洛伦佐的《资本主义如何救了美国》;阿米蒂什莱斯的《被遗忘的人:大萧条的新历史》(简介:19世纪30年代,大箫条的年代.罗斯福新政带领美国渡过难关--这是我们熟知的历史.但那些“被遗忘的人”、那些新政下的牺牲者,他们的故事、诉说的,全然不是这么回事);HW.布兰茨的《本阶级的叛徒》;伯顿佛尔森的《新政还是苛政:罗斯福的经济遗产如何伤害了美国》;伯顿W.小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等。

——摘自凤凰《美国涌动经济政策反思潮“衰落”情绪笼罩美国》

仔细阅读目录,指出从20世纪中期到21世纪初关于罗斯福新政主流评价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高一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DCD 6—10 BACAA 11—15 ABDAD

16—20 CCCDA 21—25 DCCBB 26—30 ABBBD

二、综合题

31.1

①春秋时鲁国的“初税亩”,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②战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任答其中一点。4分)

2)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逐步发展起来;中国农村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任答其中一点。2分)

3 变化:建立合作社完成了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建立了公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公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分)不利因素: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分)

4)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生产。(任答其中一点。2分)

意义: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任答其中一点。2分)

32.(1)新航路的开辟。(1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被打破,加强了欧洲同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逐渐形成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任答其中一点。1分)

2)市场: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国内市场;(2分)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掠夺和贸易;(2分)劳动力:圈地运动(2分)

3)手段:以武力打开门户。(或以商品输出为主) 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分)

4)电的发明和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新的交通工具的使用;石化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得到发展;钢铁工业有了新的进步。(2分)(答出二项即可).德国;美国。(2分)

33. 变化:20世纪中期以前对新政的积极或正面评价占主流,21世纪初对新政的负面评价占主流。(4)

积极评价原因:20世纪中期以前①1929年一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破坏巨大,人们希望尽快摆脱困境,对新政寄予深切希望;②新政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或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来缓解和摆脱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③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遏制了法西斯势力;④开创了美国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二战后初期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模式,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⑤对战后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改革产生深远影响。(4分。任意答其中两点即可)

消极评价原因:21世纪初①新政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②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使人们对以往新政作用的评价产生了怀疑和否定情绪;③学者希望从历史中借鉴经验教训,为政府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依据;④新政的历史负面影响显露,相关评价更客观;⑤历史研究视角的变化;⑥多元史观的影响。(4分。任意答其中两点即可)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项选本大 24 小题 2.5 60 出的 项中一项目要

1.西时,行代法。田地成一和沟每年换在上栽,这样 可以抗旱农业

A经济 B C.男女织 D

2.大博物一只代漆,其部刻不同种工和七人员名字。 这反

A效率低下 B产成

C D.生产专

3货物使银钱 省流这一记载

A中处于优地位 B外来市场

C物的 D.民间贸

4.明政府禁止造远船只禁止过两以上桅杆从此船员只 得在郑和。以

A贸易 B

C政策 D技术落后

5世产生的响是

A西制度的解成长

B便疯狂掠夺

C互隔场的条件D的正确,



6美洲恩格推翻那时且也 会为奠定主要基于活动

A使洲新大陆 B开欧

C D.引起欧

7的伊合股 增而组织透的17 组织使

A世界的商帝国

B成为 C西无敌 D斯特丹并

8(1643—1715 )尔柏为财提关 排斥的进能工。其

A. 道而 B. 接引发了

C. 的需 D. 使法国成为西

91813 一个进口规定 物低 80 令时禁止而到 1846 会压力下 终又该法

A想兴 B贸易

C提高 D.工业革贸易

10二次

的局主要提是

A急剧衰落 B.美、德快后居上

C D资本主义普遍

11.有学者认文化辐有各种成分,其中重要成分所引起的阻小于定性成分引起 的阻不会活方 合这一认的是

A工业 B新政

C科学 D西政制

121897 年,有中国西十年皆属皮毛,空今两年来, 大为银行铁路施行津亦人力 也。主要原因是

A速兴 B企业

C减少 D实业的限制

1319 外国在中航运丝茶 口商19 纪末 20 投资则主煤铁开采 及棉种变表明



A西华资本输出 B新方式

C代化 D义国家的

141932 实业宋裴纺织有限1935 4 成为 天津业在 20 世纪 30 要原 A设厂的限制 B.欧洲列侵略 C实业 D国民政府

15农业提出业集产关系时 农民的情 说明

A地私有制 B普遍 C适应发展 D策的失败

16时期,从看出

A业总 B改造工业总产 C公社使进一步下降 D20 50 民经趋势

17曼访1988 年,明显 与此长与业改私营 发展限的中国反映了当中国 A社会面貌 B农民 C确立 D私有

1820 80 的经城市展开村相经济 体制

A B.分原则 C经营 D市场

19小平 1984 次讲会主会主 基础几百亿上千亿击不了这个基人们 下列此的是

A包责任制 B.决定在广

C D在国有企制度



201991 34 上海表多一步思想 社还姓资诘难那就只能失良 是指

A转向城市 B农业任制

C体制 D发展市场

21.据资料记载将发窥出 令该是真揪住剪去 景最

A期间 B

C期间 D

2220 登载新歌界新重平文明 乐。我中华旧俗直堪递,抑女权,州铸铁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 一现

A遍时 B主义影响

C西结合 D婚嫁旧俗受到

231909 发行《图日报》当时看电影。当价还比低, 是普以下反映 A,票价只 B活灵露诧 C,争看清 D电影吹打

24的词夫妻书不中来 轻敲未飘邮件可以可视相看喜上 头,

A人们的生活 B信息

C迅速 D.人们越科技

选择大题共 2 25 16 ,第 26 24 分,共 40 分。

25.16 回答题。

材料一 广泛应用标志一场生产具和 动力19 70 世界 2%,了世 产的、世四分一。

世界生命 材料二 1619 英国(%)

年代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材料三 的故给英树木 桥梁连泰是开录之 …… 世纪末的思》



请回

1学知识,业革8 分)

2并结合所业革8 分)

26.24 完成求。

材料一 始皇治国在其一斑 石言除末刻石修其各有

材料二 人来厦开自行之商亦鲜

闽之货外物充运入 各府价复棉者

——工业一卷 材料三 新中总值图》

请回

1学知识,会生点。8 分)

2代中国市?这中国 构发8 分)

3中国成立 GDP 长率的发 1957 1993

峰值8 分)



项选本大 24 每小题 2.5 ,共 6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D

A

C

C

D

A

C

D

D

A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

D

C

C

A

A

C

D

B

D

C

A

选择大题共 2 25 16 ,第 26 24 分,共 40 分。

25.1国较市场殖民落帝 国的建立地运业时积累资本外掠答出

4 8 分)

2进程态破的形国成 为世剧,的对(答 4 个要 8 分)

26. 1。(2 生活工业 合,。( 3 6 分)

2新现西织品充斥沿市场中国传统4 化:

自然被迫场。4

31957 三大改造主义工业社会主义 体制4 1993 十四市经深化步建会主 义市4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

1.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2.   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了“义庄”等。这些做法有利于

A.抑制土地兼并                    B.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渗透

C.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进一步完善选官制度

3.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学会会长李治安先生说:“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这表明

A.行省具有二元化特点                    B.行省是临时性机构

C.行省不是地方政府                    D.行省与郡县无异

4.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下列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5.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能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6.   伯利克里在演讲时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

A.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

B.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

C.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

D.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

7.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8.   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指挥的怪物。”这里的“怪物”是指

A.联邦体制的国家                     B.邦联体制的国家

C.君主立宪制国家                     D.民主共和制国家

9.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10.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C.英军笼络了下层民众 D.清政府已经完全失去了民众支持

11.   洪仁圩在《资政新篇》中说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 “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这表明他

A.维护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 B.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愿望

C.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停留于中国古代的落后思想

12.“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524)

这说明当时

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党内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13.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A.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14.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15.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16.毛泽东在1954年说:“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宪法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以下对毛泽东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坚持与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合作

B.政治协商制度仍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C.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D.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同等地位

17.1987,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18.   周恩来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丟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面对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 “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的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19.   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

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20.   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

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

C.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 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

21.中国人向海外移民,最早从公元前后开始。宋末元初,向海外移民有所增加,明成祖以后出现了一个移民高潮,明末清初又有大批移民避难海外。但从康熙到道光初年移民却大幅度减少甚至中断,鸦片战争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渐恢复。材料中“从康熙到道光初年移民却大幅度减少甚至中断”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出现“康乾盛世”

C.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 D.传统宗族观念的影响

22.   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

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B.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C.佃农拥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23.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界完全隔绝 B.中国的农业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中国没有出现西方式的工业革命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24.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A.机器大工业生产            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工厂制组织形式            D.工业城市生活方式

25.清代学者陶熙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以上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成为社会风气 B.土地兼并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与清政府的“重本抑末”政策有关

26.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这一评价

A.未揭示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灾难,是对西方殖民行为的开脱

B.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的

C.较为客观的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

D.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7.   著名学者钱乘旦在其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中国近代符合材料中“第三种可能性”的典型事例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28.《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90年代初)》一书记载:1933,工业(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总产值中,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 ; 1936,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B.近代民族工业布局不合理

C.官僚资本、外国资本对民族资本的压榨 D.近代民族工业结构畸形

29.   中共中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我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这一政策

A.推动了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B.保证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

C.有利于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 D.巩固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30.   有人在回忆我国特区创建时说道:“反对特区的非议很多,有人还发来一本《租界的由来》的小册子,似乎办特区就会办成租界、殖民地。”对“租界”和“特区”的理解,错误的是

A.租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外国干涉下被迫开放的 B.特区是新中国主动开放的表现

C.两者的目的都是促进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D.两者性质不同

31.  李鸿章曾在1881年撰文指出,“五年来,我国创设沿江沿海各省电线,总计一万多里,国家所费无多,巨款来自民间。当时正值法人挑衅,将帅报告军情,朝廷传达指示,均相机而动,无丝毫阻碍。出使大臣往来问答,朝发夕至,相隔万里好似同居庭院。”以下对该段材料所含历史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电报的作用已经显现在中国近代战争中 B.电报的使用有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联系

C.通过电报传递信息在当时已走入寻常百姓家 D.电报的使用有助于清政府及时了解国际动态

32.   1909,《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33.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英美两国的做法

A.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B.有利于调节贸易纠纷,推动经济发展

C.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途径 D.刺激了各国的出口贸易

34.不同的经济模式折射出不同经济学派的经济学说。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存在着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学说——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它们

A.看似相互矛盾,但目的一样 B.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看法一致

C.独立于政治之外,自由发展 D.始终推动着社会经济发展

35.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这说明

A.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贸易规范化 B.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C.全球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 D.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

36.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37.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点是

A.批判君主专制、保证人民基本权利 B.构建未来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

C.反对封建礼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38.   朱熹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他在这里强调

A.教育应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B.要继承和发展太学的传统

C.仁者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须全面贯彻孔子的教育理念

39.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40.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二、材料题(4123分,4217,4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在位时兴修水利、穷兵黩武,使汉朝国力达到最高点,但同时也引发了政府的财政危机。新增的大批政府开支亟须新的收入,而终武帝一朝,为寻求收支平衡的努力就一直未曾停止过。汉武帝最重要的一项经济措施是恢复国家专卖制度,将几项高利润商品的生产、销售控制在朝廷手中。他恢复了国家对铸钱的垄断,于公元前119年更恢复了秦时的盐铁专卖制度,稍后又增加了酒类专卖一项……武帝还对某些商品加征进口税,但其余诸项措施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份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

69

4445

15

29696

100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三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 ,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四

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单位:亿元)

1952

1956

1957

工业总产值

343.3

703.6

783.9

农业总产值

483.9

582.9

604.0

工农业总产值

827.2

1286.5

1387.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为增加政府收入而采取的重大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在税收方面出现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该时期中国人均GDP仍然在低水平徘徊的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建国初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的趋势。试从经济方面分析原因。

4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包括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步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从指导思想来看,新政改变了以往历届美国政府信奉的自由放任主义,开始大规模干预国家经济活动,1935年罗斯福建议政府设立一个新机构为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就业机会,为此向国会提交了综合治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法案。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

               ——摘自19841021《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并指出“后退一步”和“前进两步”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综合治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法案”的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僵化的模式”的名称及其主要弊端。针对上述弊端,我国开展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CBAAB CAADB CDCBD DACDC CCDBB DADDC CCAAC CAACC

41.答案:1.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或将最有利可图的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收归官办);官营贩运;对工商业者征收重税等。

2.变化:总税额大幅度上升;农业税收入所占比重下降;工商杂税收入数额持续大幅上升,取代农业税成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最主要,

原因: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发展,关税增加;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近代工业)出现并发展,工商杂税数额上升。

3.特点: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原因: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制;动荡的社会环境;落后的社会制度。

4.趋势:经济迅速增长(或工业化程度提高)

原因: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制定出正确的经济政策;苏联的援助。

42.答案:1.前提: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后退一步: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前进两步: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

2.思想: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作用:缓解了工人失业,缓和社会矛盾(或“缓和经济危机”),改善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状况,为危机后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3.名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管理上的政企不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导致劳动者缺乏积极性。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5道小题,每题设ACBD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70分)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发生了改变,最明显的是(  )

A.使用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   B.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C.开始刀耕火种     D.出现了曲辕犁

2.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发生于(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3.商帮是地域性的商人群体。明清时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帮是(  )

A.徽商、晋商   B.闽商、粤商    C.浙商、闽商   D.粤商、徽商

4.清雍正帝曾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与这种思想认识直接相关的政策是(  )

A.专卖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海禁政策

5.有学者描述某位航海家:“这要感谢他,因为他至死都坚持自己的错觉,认为到达了马六甲附近,找到日本和中国是指日可待。错觉造成的重大效益是鼓舞人们继续勘探,寻找向往中的黄金、香料和财富。”这位航海家最可能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617世纪,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是(  )

A.英国人     B.西班牙人  C.荷兰人     D.葡萄牙人

718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业的技术变革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这里的技术变革指(  )

A.珍妮纺纱机发明 B.改良蒸汽机问世 C.电动机发明 D.内燃机发明

8.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与它最终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

A.英国打败“无敌舰队” B.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提出 D.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9.据《中国文明史》记载:“当私人资本不足供应公司的财政所需时,李鸿章就用公共资金来填补短缺的那部分。同时他还为公司争取到了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并保护其免受国内批评和竞争对手的危害。”据此判断,该“公司”最可能是(  )

A.发昌机器厂 B.轮船招商局 C.大生纱厂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10.甲午中日战争战争后和“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都获得了较快发展。其共冋原因是(  )

A.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 B.自然经济不断发展

C.列强放松了对华侵略 D.国内政治局势稳定

11.下图体现出的近代服饰变革的特点是(  )

A.等级鲜明 B.坚守传统  C.完全西化 D.中西合璧

12.清末竹枝词:“千山万壑赴京门,不失人兮不失言。尤便好官订暗码,个中托嘱最温存。”词中描写的是(  )

A.电话   B.电报    C.火车   D.轮船

131898年,维新人士所创办的《湘报》中写道:“人死如同灯灭样,那里眼珠还有亮,电学书你去看几篇,方知此话是谣言。”这反映出近代报刊(  )

A.具有启迪民智、彰显理性的作用   B.成为宣传西学的主要载体

C.促进了文学革命的深人发展     D.提高民众认知,崇尚改良

14201810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境内外多家电视台对这次会议分别进行了现场直播和报道。这一现象体现的电视功能是(  )

A.娱乐大众 B.远程教育  C.艺术展示 D.传播资讯

15.在1932年,有730名美国工程师和专家于不同时期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工作过。斯大林曾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技术建成的。上述现象说明(  )

A.资本主义国家向往计划经济     B.苏联和罗斯福政府关系友好

C.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发展先导    D.苏联适时把握历史发展机遇

16.下表为1927年前后,苏联集体农庄与个体小农拥有的部分生产资料数据对比(100俄亩),该数据直接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

播种机

收割机

牲畜

集体农庄

22

207

138

个体小农

03

06

17

A.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 B.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 D.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17.有学者认为,苏联的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  )

A.是斯大林的创举,应长期坚持

B.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唯一途径

C.在一定时期适合苏联国情,有一定的合理性

D.阻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18.“他‘头脑简单地’尝试改变苏联共产党的结构,实行错误的农业政策,导致了他政治生命的终结。……政治局内的对手迫使他悄悄地提前退休。”材料中的“他”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19.赫鲁晓夫对苏联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改革,其措施中我国可以借鉴的是(  )

A.推行政治多元化 B.盲目地扩大玉米种植面积

C.强化了阶级斗争 D.扩大集体农庄经营自主权

20.据统计,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2/3的外汇收入来自向西方出口石油及油气产品,同时又大量进口西方的机械设备、粮食和食品,1984年仅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粮食就达2680万吨。这一状况(  )

A.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B.使得苏联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C.弱化了苏联经济的更新能力     D.提高了美、苏世界经济话语权

211932124的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在现有谷物价格的条件下,家庭和机关中利用谷物作燃料,要比用煤砖更合算。”这反映了当时(  )

A.胡佛政府开始干预农业经济     B.罗斯福政府推行减耕减产政策

C.出现农产品严重过剩的现象     D.煤炭资源不足的危机暴露出来

22.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通过了“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是19316月到19324月,76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这一现象(  )

A.说明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   B.自由主义政策已经过时

C.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局势   D.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危害

2319301932年,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自由贸易政策,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对外国商品征收重税。英国还和各殖民地、附属国结成“英镑集团”,采取共同保护关税政策。这反映了当时西方国家(  )

A.步调一致,联合解决经济危机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241932—1939年,美国先后与22国签订互惠贸易协定,大幅度降低关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已经摆脱经济困境 B.国际贸易秩序趋于正常

C.美国意图拓展国际市场 D.国际紧张局势逐步缓和

25.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一方面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给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另一方面制订了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来吸收无职业者。这些措施的意图是(  )

A.调节工业生产     B.稳定金融秩序      C.减少耕种面积     D.维护社会稳定

26.二战后,令英国人自豪的“从摇篮到坟墓都可得到保护”的制度是(  )

A.计划经济 B.市场经济  C.殖民主义 D.社会福利

271971年,英国失业率正在上升,失业人数超过100万,这个数字人民很难接受。新当选的保守党政府立即着手解决失业问题,但是又出现了更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为解决上述问题,英国政府(  )

A.进一步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B.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C.加强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D.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28.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发展中国家   B.第三世界  C.发达国家 D.世界贸易组织

29.在“一五计划”的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这一分配方式说明我国(  )

A.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左”倾错误滋生

C.重点推行公私合营      D.优先发展重工业

30.以下是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导致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311981-1985 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以年平均8.1%的增长率大幅度增加。这主要是因为(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D.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32 1980年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它们“特”在(  )

A.外交政策 B.经济政策  C.高度计划 D.自由放任

33.陈秉安所著《大逃港》有这么一段话:“1977 11 月,深圳逃港人数为 194274 人;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又成批地回来了。”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  )

A.内地政府加派部队严防偷渡者 B.香港当局严惩雇主雇佣偷渡者

C.中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全国人大批准设立4个经济特区

34.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为此,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厦门、珠海、汕头   B.广州、深圳、厦门、珠海

C.上海、深圳、广州、厦门   D.深圳、珠海、香港、澳门

3520世纪80年代初,当绝大部分中国人尚不知股票为何物时,深圳已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宝安股票(198378)”。这说明当时深圳(  )

A.最先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开始大规模引进外国资本

C.尝试与世界经济模式接轨   D.正式确立了对外开放政策

二、材料阅读题(本大题共有2道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36 (15)近代以来,大国的兴衰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三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在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

——摘编自《大国崛起:美利坚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及最早从事的国

家?并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其历史意义。(6)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46年英国着手制定“自由贸易”政策的经济原因。

这种政策的推行有利于英国形成怎样的国际地位?(4)

(3)据材料三说明“美国经济后来居上”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

界市场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5)

37 (15)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中国的产业工人有五六十万人,到1919年已增至200万人左右。

1920-1936年,中外产业资本产值的增长及比重出现显著变化:

1920

1936

 

产值(亿元)

比重(%)

产值(亿元)

比重(%)

年平均增长(%)

中国资本

661

4480

2609

6320

900

外国资本

813

5520

1516

3680

390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企业和清政府的哪一运动有关?(2)其中哪一航运

企业推动了我国交通近代化的进程?(2)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增加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

的影响。(2)

(3)结合材料二,相比于1920年,1936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何变化?(2)并说明其主要

原因。(2)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

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指的是什么?(2)并归纳这一“发展战略”实施的

积极影响。(3)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1 B 2 D 3 A 4 C

5 C 【解析】迪亚士只到达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与材料中“他至死都坚持自己的错觉,认为到达了马六甲附近”不符,故A项错误;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印度,与材料中“他至死都坚持自己的错觉,认为到达了马六甲附近”不符,故B项错误;哥伦布到达了美洲巴哈马群岛等很多地方,他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哥伦布虽然没有到达他梦想中的亚洲,与材料中“他至死都坚持自己的错觉,认为到达了马六甲附近”相符,故C项正确;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与材料中“他至死都坚持自己的错觉,认为到达了马六甲附近”不符,故D项错误。

6 C 7 A 8 D

9 B 【解析】发昌机器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私人资本”,与材料中“李鸿章就用公共资金”不符,故A项错误;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民用企业,与材料中“李鸿章就用公共资金”相符,故B项正确;大生纱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私人资本”,与材料中“李鸿章就用公共资金”不符,故C项错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新中国一五计划时期建立,与材料中“李鸿章就用公共资金”不符,故D项错误。

10 A 11 D 12 B

13 A 【解析】据材料“人死如同灯灭样,那里眼珠还有亮,电学书你去看几篇,方知此话是谣言”可以得出近代报刊具有启迪民智、彰显理性的作用,故A项正确;近代报刊可以宣传西学,但不是主要载体,故B项错误;文学革命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故C项错误;提高民众认知,崇尚改良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

14 D

15 D 【解析】美国实行资本主义,材料中“利用美国技术建成”不等于向往计划经济,故A项错误;苏联和罗斯福政府关系友好,与材料中“在1932年”不符,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发展先导,与材料中“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技术建成”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在1932年”处于大危机时期,有利于“利用美国技术”,故D项正确。

16 A 【解析】材料中“播种机、收割机”的数据对比,个体小农明显落后,故A项正确;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材料中“播种机 收割机”“该数据直接说明”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粮食产量,与“播种机、收割机”不符,故C项错误;苏联农业集体化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故D项错误。

17 C 18 B 19 D

20 C 【解析】没有体现苏联跟全球市场的联系,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当时苏联进出口数据的对比,无法体现收支的平衡,故B项错误;苏联更依赖于出卖自然资源获取所需,自然弱化了更新能力,故C项正确;苏联的这种贸易体制不能提高世界经济的话语权,故D项错误。

21 C 【解析】未涉及干预农业,与材料中“利用谷物作燃料”不符,故A项错误;19333月,罗斯福就职总统与材料中“1932124”不符,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是产品严重过剩,与材料中“用谷物作燃料,要比用煤砖更合算”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在现有谷物价格的条件下”反映了更便宜,没有涉及煤炭资源不足,故D项错误。

22 C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经济全球化起步,1825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表明世界经济联为一个整体,故A项错误;题干未提及政府的自由主义政策恶化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题干中“美国国会通过了‘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是19316月到19324月,76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可知各国纷纷开展关税战,故C项正确;关税战恶化经济危机,故D项错误。

23 B

24 C 【解析】1932年美国还处于经济危机中,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了国际贸易正常,故B项错误;美国希望互惠贸易为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故C项正确;1932—1939年国际局势是走向战争的,故D项错误。

25 D

26 D

27 B 【解析】材料中“又出现了更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表明“福利国家”制度也有许多弊端,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美、英、法等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而非扩大,故A项错误;到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材料中“1971年”相符,故B项正确;到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非加强,故C项错误;“新经济”发展模式出现在90年代,与材料中“1971年”不符,故D项错误。

28 C

29 D 【解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标志是三大改造完成,与材料中“预算总支出”“分配方式”不符,故A项错误;1958年经济领域出现“左”倾错误,而材料中“一五计划”完成于1957年,故B项错误;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材料中“预算总支出”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582%投入工业建设”相符,故D项正确。

30 B 31 B 32 B

33 D 【解析】材料逃港现象主要是由于两地收入差距造成的,是经济问题。A项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故A项错误;B项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但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故C项错误;设立4个经济特区,提高深圳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逃港问题,故D项正确。

34 A

35 C 【解析】股票的出现是计划经济体制内出现的新经济现象,不能说明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股票融资,故B项错误;深圳通过发行股票活跃经济,有利于与世界经济接轨,故C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故D项错误。

36 (1)事件:新航路开辟;(1)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写出任一个国家,给1)意义: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交汇融合,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

(2)原因:基本完成工业革命;(1)地位: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2)

(3)原因: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1)影响: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1)因素:政府政策;科技创新。(写出任意一点给1)

37 (1)运动:洋务运动。(2)企业:轮船招商局。(2)

(2)原因:一战期间民族企业的发展。(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2)影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阶级基础。(2)

(3)状况:较快发展。(2)主要原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2)

(4)战略:制订“一五”计划。(2)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两点3)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这体现出古代中国

A.以个体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

C.农具的改进提高了耕作效率 D.手工业进步提高了农具质量

2、据《三辅黄图》载,秦汉时期的长安各市平面皆成方形,四面设肆(店铺),供商贾列肆货卖之用,四面各设一门,供交易出入。由此可见,当时

A.城市商业较为发达 B.士商地位完全平等

C.国家鼓励货殖功利 D.重农抑商观念废弃

3W·L·舒尔茨在《马尼拉大商帆》中记载,西班牙人多次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其经济原因是

A.中国古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国和欧洲垄断了世界贸易

C.中国古代农业商品化 D.明代手工业发达出口顺差大

4、随着鸦片战争之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舶来机制化妆品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市场。最早进入中国的洋货化妆品是与卫生有关的牙粉、香水及具有药用功能的护肤类化妆品,如花露水、雪花膏等。由材料可以得出

A.近代社会受西方商业文明影响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中国商业发展呈现出阶段性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5、右图是民国时期的一则香烟广告,上面的文字写的是:“请吸白金龙香烟。”下列有关对香烟广告的解读正确的是

A.这是我国最早的香烟广告 B说明了生产者的抗日之心

C.反映了民国科技的进步 D.体现了商业经营的发展

6194812月底,金圆券发行量增至81亿元。至19494月时增至5万亿,至6月更增至130万亿,比十个月前初次发行时增加二十四万倍。金圆券钞票面额不断升高,最终出现面值一百万元的大钞,但仍不足以应付交易之需。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当时

A.社会通货膨胀严重 B.钞票印刷业技术革新

C.国民经济建设成果显著 D.国统区经济逐渐繁荣

7、右图是1960年北京一个公私合营照相馆的照片。下列对该图片蕴含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B.私有制改造取得根本性胜利

C.当时个人崇拜已经非常突出 D.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

81978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乘坐日本新干线,工作人员问他乘坐新干线有什么想法。邓小平回答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此时邓小平的意思是

A.重新评价毛泽东的地位 B.中国需要改革开放政策

C.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 D.决定实行城市经济改革

91980年,山西省黎城县城关镇曹软升推销一个50吨储油罐,从中挣了2800元,被以投机倒把罪判刑。199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删去法律中“投机倒把罪”的规定。此变化反映了

A.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 B.政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C.公民权利有法律保障 D.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10、先秦文献《孟子》中写道:“先生何为出此言也。”那时候的“先生”是指年长而有学问的人。清初,称重臣为“老先生”,辛亥革命后交际场中,彼此见面,对老成的人,都一律称呼为“老先生”。20世纪80年代后,“先生”的用法更为广泛。妇女也将自己以及别人的丈夫称为“先生”。“先生”称谓的变迁反映出

A.儒家文化有浓厚的保守思想 B.西学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

C.社会风俗文化的不断变化 D.中国仿效西方的新式语言

11、自行车开始进入中国时是作为交通工具引进的,1947年在上海举行了中国第一次全国性自行车表演赛。最近几年相继举行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以及多次场地赛、山地赛,给我国的自行车运动带来了长足发展。这说明

A.中国社会生活节奏变慢 B.自行车具有便捷的特点

C.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D.交通现代化改变了社会

1218738月,《昭文新报》创办于汉口,这份报纸内容多为轶闻趣事,间有诗词小品,与当时以刊载官方文书为主的《京报》《宫门钞》旨趣颇异。这说明该报

A.关注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B.具有推动维新的目的

C.是近代最有价值的报纸 D.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13、地理大发现之后,商业的发达已经使得买卖双方只要签订合同,或者集中在专门的交易所就可以进行贸易活动,不一定需要现货成交。1世纪,欧洲的商业投机活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大大超越了中世纪行会限制下的范围。这体现的是

A.商业革命 B.政治革命 C.工业革命 D.价格革命

14、葡萄牙最早占据巴西,但1638年至1640年间,荷兰逐渐控制了巴西东北部的地区,并以累西腓为首府。1648年,葡萄牙在对荷兰战争的胜出才扭转这个局势,荷兰当局其后将巴西交还给葡萄牙。这体现出葡萄牙

A.重税政策导致衰落 B.封建落后拖垮国家

C.战争造成财政亏空 D.殖民扩张与殖民斗争

15、有人认为,欧洲如果没有横跨大陆的铁路和电报,没有往返于大河和沿海航道上的汽船,没有能割除大草原草皮的农业机械,没有征服诸土著民族的连发枪,殖民地的荒野原是不可能被征服的。作者认为近代西欧扩张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 D.殖民地制度落后

16、洛克菲勒从1859年一口油井,到19世纪末发展为美孚石油公司,经营触角伸到了世界,实现了从原油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一整套发展的生产经营系统。这体现了

A.第二次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B.企业的组织和规模变化

C.美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D.石油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17192934日,《华尔街日报》在庆祝胡佛总统就职时说:“政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商业打成一片。毫无疑问,胡佛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商业总统,他将是美国第一个商业总统。”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下列评论正确的是

A.美国经济崩溃是因为信贷太少 B.银行是经济稳定的重要工具

C.水利建设成为发展经济的手段 D.经济繁荣之下隐藏着巨大危机

181936年,美国最高法院认为征收特定族群税收以补助农民为非法行为,并宣布罗斯福农业调整法案违宪,法案大部分内容遭到废止。可见当时美国

A.放弃了传统自由贸易政策 B.国家干预优势凸显

C.总统新政受到司法权制衡 D.国家发展计划混乱

191964~1970年和1974~-1979年的英国工党内阁以公有化为纲领,试图以此创造出一个富裕的英国工人阶级,但工资的“大锅饭”和高福利(甚至连配眼镜和假牙的费用都由国家报销)导致生产效率降低,通货膨胀和大量失业使工党选举失败。这体现出英国

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B.经济干预力度减小

C.出售大型国有企业 D.高福利政策的挫折

20、现代某一时期,苏俄实行实物配给制,食物与商品集中计划配给;所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国有化,小工业企业则实行监督;国家经营所有的外贸活动;对工人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禁止罢工。这一政策出现的背景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21、苏联在二战前建立了五大坦克生产基地:乌拉尔、哈尔科夫、鄂木斯克、列宁格勒以及车里雅宾斯克。1945年生产各类坦克29175辆。此现象

A.是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结果 B.源于五年计划建设迅速工业化

C.表明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 D.与苏联不断改革经济体制有关

22、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宇宙飞船可以到达月球和火星,汽车却故障频出且耗油惊人,许多苏联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很多人经常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体现出

A.指令性计划减少 B.商品经济发展

C.计划体制的弊端 D.公有制被打破

2319466月,在美国主导下,世界银行开始运行。最初世界银行的目的是帮助欧洲国家和日本战后重建,19475月,它批准了第一批贷款,贷款给法国2.5亿美元。这表明

A.日本是当时发展最快的国家 B.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C.法国的经济被美国所控制 D.世界银行是一家美资银行

24、欧元纸币的背面绘有欧洲地图。由于一些欧洲国家的海外领地(如法属圭亚那)也使用欧元,因此这些海外领地的地图的亦被单独绘出并置于欧洲大陆地图的左下角。这一风格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

A.贸易壁垒发展趋势 B.资金全球流动趋势

C.各国都互相合作共赢 D.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25、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与2018年世界部分国家汽车产量对比表(单位:万辆)。这体现了世界

美国

苏联(俄罗斯)

英国

德国

日本

中国大陆

印度

二战期间

240

170

80

120

12

0

0

2018

1119

155

175

565

969

2902

478

A.经济全球化 B.经济多极化 C.发展不平衡 D.生态危机

第Ⅱ卷(非选择题 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第2612分,第2714分,第2812分,第2912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诗经·小雅·大田》

材料二

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依托豪强,以为私属。贷其种食,赁其田庐,终年服劳,无日休息,罄输所假,常患不充。有田之家,坐食租税。贫富悬绝,乃至于斯。

——唐《陆宣公全集》卷二十二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何种经济?当时这种经济有何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农民的处境。(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窃自中外通商以来,中国之财溢于外洋者,洋药而外,莫如洋布、洋纱……考之通商贸易册,布毛纱三项,年盛一年,不惟衣土布者渐稀,即织土布者亦买洋纱充用,光绪十四年销银及将五千万两……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反为外洋独擅之利。耕织交病,民生日蹙,再过十年,何堪设想!今既不能禁其不来,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权利

——张之洞《拟设织布局折》

材料二

马克恩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懈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和张之洞的对策。(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分析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533月,斯大林突然去世,临终前没有明确指定接班人,这使苏联领导层出现最高权力的争夺。同年9月,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其地位还不能同斯大林担任的总书记相比,急需得到中共的支持,据俄罗斯解密的档案记载,19549月,赫鲁晓夫首次来华前主持召开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决定对华大幅增加援助作为礼物,伏罗希洛夫发言称这是苏联经济难以承受的,赫鲁晓夫则说非如此不能使中国人感受到友谊。

1960年春夏之际,中苏双方出现严重分歧,同年7月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会议,重点讨论“反修”问题。会议期间,传来赫鲁晓夫于716日突然通知撤退在华全部专家的消息,激发与会者一种勒紧裤带尽快还债的情绪。1961年苏联赫鲁晓夫裁军120万的计划遭到了苏联军方的强烈抵制。

——徐焰《苏联援华的真相》

材料二

苏联(赫鲁晓夫)政府主动提出,在两国贸易中间中国所欠的10亿卢布逆差可分五年偿还,不计利息,中苏双方就此达成协议。

——19614月《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对华经济援助的三次政策变迁。(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对华经济援助变迁的苏联国内背景。(6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战后,德国的矿产资源要地萨尔和西里西亚已经不归德国控制,同时盟国摧毁了大量的工厂以限制德国的工业产量。到了1947年,甚至连德国的工业中心鲁尔都有面临被全面拆除的可能。

——《马歇尔计划》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之前,美国的经济实力与欧日各国相比,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无论是GNP、黄金储备和对外贸易等占世界总量的份额,还是美元的作用和对主要国际经贸组织的影响,均无出其右者。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美国经济相对衰落时期。这主要是因为德日在迅速恢复经济的基础上,力追赶,与美国在总体上的差距不断缩小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美国援助德国的实质意图。(6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美日欧经济格局的变动情况。(6分)



1-10 BADAD ADBDC 11-20 CAADC BDCDB 21-25 BCBDC

26、(1)方式:原始农业经济。(2分)特点:生产工具原始;耕作技术落后;以生产谷物粮食为主;农业生产力不发达。(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处境:贫富差距悬殊,农民十分劳累,承担大量国家赋税,常因水旱灾害、急征暴敛或土地兼并而破产。(6分,言之有理即可)

27、(1)重大变动:西方商品进入中国白银外流严重;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自然经济逐渐解体。(6分,答出三点即可)

对策:学习西方科技,发展近代中国工业。(2分)

2)影响:西方侵略破坏了原有经济结构使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但使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6分)

28、(1)变迁:由大量援助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撤退在华专家,再到放宽中国债务期限。(6分)(2)国内背景:赫鲁晓夫国内争夺政治权力需要中国支持的时候,大量援助中国;赫鲁晓夫地位稳固之后对华态度开始强硬;赫鲁晓夫国内改革遇到挫折后改善对华关系。(6分)

29、(1)实质意图: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力量的增长;实现其称霸世界的战略意图。(6分)

2)变动: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慢于日本和欧共体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演变,出现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6分)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中国共产党分别于1956196919821992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

A. B. C. D.

2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 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3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这种现象是由于

A. 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航空时代 B. 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

C. 近代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 D. 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剧

4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5下表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下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 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 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6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A. 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 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 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 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7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表明

A. 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B. 国家调控经济模式形成

C. 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盛行 D. 滞涨型危机得以缓解

8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9 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

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

A. 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 B. 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

C. 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 D. 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

10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䃜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

A. 战国 B. 西汉 C. 南北朝 D. 北宋

11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的发生得益于

A. 张骞出使西域 B. 遣唐使节来华 C. 海上丝路繁荣 D. 朝贡贸易推行

12据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材料最能说明商朝时

A. 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 B. 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

C. 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 D. 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

13北京时间2018417日,厄瓜多尔西北海岸发生里氏75级她震,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严重。可以为其提供灾后重建贷款的国际组织是

A. B. C. D.

14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 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 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 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 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15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16汪敬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的4年中,全国各省新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厂矿共62家,资本总额1 246.5万两白银,远远超过甲午前20余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甲午前的7倍。这主要得益于(  )

A. 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B. 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

C. 实业救国思潮成为主流 D. 收回利权斗争的推动

17民国时期,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马褂、中山装及西装等。就全国范围来说,马褂、长衫,尤其是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并与同时流行的学生装、西装等并行不悖。材料主要反映了

A. 着西装已成为普遍现象 B. 刻意保存传统文化精华

C. 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D. 着装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18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 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 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 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 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19面对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和近几年来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均大量发行纸币。其主要目的是

A. 吸收存款 B. 限制消费 C. 减少出口 D. 刺激出口

20学者钱乘旦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也可以姓,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

A. 苏俄新经济政策 B. 苏联斯大林模式

C. 美国罗斯福新政 D. 中国的改革开放

21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判断下列分析说明正确的是

A.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

B. 20世纪50年代末,政策失误使中国的粮产量有所减少

C. 20世纪60年代中期,苏联改革重点放在农业上

D.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实行土地所有制改革带来粮食大幅增产

22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这说明

A.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B. 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C. 信息的便捷方便了人们感情的交流

D. 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

23下表为1978—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情况表。据此可知

A.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B. 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缩小

C. 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D. 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24图片也能承载历史,右图见证了

A.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B.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C. 农民获得土地的所有权

D. 农民生产经营走向自主

25下图是反映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幅漫画《同人不同命》。该漫画表明

A. 国际经济旧秩序制约着全球经济均衡发展

B.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安全正面临挑战

C. 经济全球化成为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

D. 世界贸易体系是发达国家资本扩张的工具

26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被公认为调整二战后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它们

推动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

反映了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顺应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消除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27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

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82009年,中国多家商会在美国媒体上投放了一则视频广告:运动鞋上写着中国制造,结合美国运动科技;家用冰箱上印着中国制造,整合法国风尚”……这一现象表明

A. 经济全球化推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B. 中美贸易关系密切

C. 政府积极加入世贸组织 D. 我国企业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

29有史学家说:英国十八世纪失去了美洲,但是却在本土范围内创造了新美洲材料实际上在赞扬英国

A. 议会改革的创新精神 B. 积极推行的自由贸易政策

C. 工业革命带来的富强 D. 殖民扩张造就了殖民帝国

30.1936年夏,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与湖南、江西、广东三省商定,拨付专款,用于重工业建设。同时,向德国订购了机械、化工、冶金等设备。这表明国民政府

A.积极提升国防现代化水平 B.完成了战前的经济准备

C.加紧围剿南方红色根据地 D.开始了工业布局的调整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3题,共40分)

31.(14分)读下图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史记平准书》

1)材料一四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存在过的哪几种经济形式?(8分)

2)说说图一所示的经济形式的特点?鸦片战争后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3)材料二、三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2分)

3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生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转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有历史学家说:1870年以后的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1)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发生后带来了哪些变化。(6分)

2)材料二所说的文明是指什么?(2分)

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有哪些新发展?(4分)

3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材料三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是如何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的?

4分)

3)材料三为什么政府减少了福利投入?(4分)



历史参考答案

1B 2B 3C 4C 5A 6D 7B 8D 9C 10B

11C 12B 13A 14B 15B 16A 17C 18C 19D

20B 21B 22B 23D 24A 25.A 26C 27C 28D

29C 30 .A

311)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8分)

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分)开始解体。(2分)

3)重农抑商(2分)

32.(1)用机器代替手工工具;(2分)用工厂代替作坊;(2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2分)

(2)资本主义。(2分)

(3)工业革命后,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分)

331)内容:整顿金融,恢复银行的信用;(2分)调整农业生产;(2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2分)

2)中国: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借鉴了市场经济模式,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美国:在私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市场经济为主,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2分)

3)政府负担过重;(2分)社会劳动积极性下降出现养懒人现象.(2分)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本卷共20道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康有为在《拟免跪拜诏》中说:“汉制,皇帝为丞相起();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这一演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君臣相见的礼节在不断地完善      B.封建等级制度越来越趋向森严

C.皇权独尊,专制政治走向极端      D.相权逐渐削弱,君权不断强化

2.秦朝廷尉李斯在一次议政时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实施了(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3.唐代皇帝将老子李耳追认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嵌列子》,考试形式和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  )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C.积极应对佛教思想的冲击     D.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

4.殷墟甲骨卜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从 10 多万片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     B.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5.在雅典民主时代,在位官员经手的账目皆须接受由公民抽签产生的10位会计的核查;离任官员向陪审法庭提交账目后3日内,由各地域部落抽签产生的10位审计员负责受理公民对离任官员的任何公私指控。这表明雅典(  )

A.监察体制高效完备      B.部落之间相互制衡

C.官员贪腐得以杜绝      D.人民主权备受重视

6.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材料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C.罗马法实现了真正的人人平等    D.罗马法为今天欧美国家直接使用

71689年威廉和玛丽加冕为英国国王时,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这一新誓词反映出(  )

A.议会至上原则         B.先王法律被废弃

C.国王统而不治        D.内阁专横局面出现

8.从1865年开始,美国国会相继通过了第131415条宪法修正案,在原则上废除了奴隶制度,赋予了黑人成年男子选举权。但在州政府的纵容下,在法律和事实上对黑人选举资格作了各种苛刻的规定,剥夺了多数黑人的选举权。材料反映了美国(  )

A.联邦制不利于推动民主建设      B.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民权事业滞后于现代化进程      D.黑奴制度难以废除

9.长期以来法国教育被教会把持,而在18791899年期间,法国时任教育部长费里亲自选定中小学教材,如选用共和主义史家拉维斯反映爱国观点的《法国历史》作为历史课本;选用民族主义作家戴鲁莱德的《士兵之歌》作为全国中小学传唱歌曲。费里这一做法(  )

A.化解了共和派与保皇派的矛盾    B.培养了科学理性的人才

C.消除了教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D.巩固了民主共和的成果

10.二月革命是一个“料想不到”的奇迹,在短短的8天之内瓦解了统治俄国几个世纪的 沙皇政权。促成这一“奇述”的因素主要是(  )

A.列宁的英明领导        B.“一战”激化了各类矛盾

C.四月提纲的提出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

11.有学者在评论中国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时说,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片面条约,“条款 之酷,赔偿之巨,为亘古所未有”,中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思想等方面, 被列强紧紧缚住了手脚。这位学者评论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12.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访问中国时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 14 岁多的孩 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 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评价的是中国的(  )

A.百日维新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131937 8月始,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下达保卫山西北部要地的命令,沿长城一线 部署了国共双方的兵力进行抵抗;八路军 115 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第五师团辎重部队, 消灭日军 1000 余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担任前敌总指挥组织忻口防御战。这 说明(  )

A.国共合作的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    B.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    D.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

14.马克思、恩格斯撰写《共产党宣言》时,预言资本主义已走上穷途末路,死期临近。但是过了近半个世纪,恩格斯在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中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写道,过去的判断“是不对的,19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扩展能力”。符合恩格斯这一论断的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

C.巴黎公社失败       D.两个政府并存局面结束

15.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逝世后,有友题挽联曰:“汪辜两老先后去,九二 共识留后世。两岸同胞皆一祖,期盼同唱振兴曲”。友之所以如此评价,是因为“九二共识”(  )

A.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新的突破    B.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C.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D.受到了海峡两岸的一致欢迎

1620 世纪70 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关键是中美关系的缓和。下列中美关系缓和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   尼克松访华并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①④③    D.③②①④

17.下表反映了(  )

时间

事件

1957

美国北极星战略导弹试验成功。

1960

美国导弹核射实验成功,次年装备美国海军核潜艇。

1960

苏联第一代导弹核潜艇下水。

1962

苏联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引发古巴导弹危机。

1972

美苏签署《反导条约》,限制反弹道导弹部署的数量。

1974

美苏签订《苏美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条约议定书》。

A.美苏在博弈中相互妥协     B.科技发展强化了冷战思维

C.美苏逐渐放弃军备竞赛     D.核战争的阴霾已远离人类

18.二战后,美国指望西欧国家能显示在经济方面努力与美国协调的意愿,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用合作来代替竞争。为此,美国政府(   )

A.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B.建立“北约”组织

C.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D.推动欧共体的成立

19.有学者认为:“冷战结束以来,对于现有守成大国和国际体系而言,几乎所有崛起的大国都是跟进者、参与者,而非挑战者、颠覆者。”这说明冷战后(  )

A.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固化   B.国际关系实现了民主平等

C.守成大国放弃霸权政策    D.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

20.面对当今世界众多共同的挑战,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正积极参与全球 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提出,有利于(  )

①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②提供新的发展道路选择

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重新调整世界统治秩序

41、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Ⅱ卷

本卷共两道大题,第2128,222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1.从清朝前期到后期,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经过了截然相反的发展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23 )

材料一 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 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卷一七六《军机大臣年表一》)

材料二 下表是历史学者对清末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学者

龚书铎

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了,革命派起而推翻清政府,是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金冲及

在人们对旧政府的普遍愤怒中,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了, 美、法所代表的共和政体为许多人所憧憬。

(1)指出材料一所说的政府机构。(4分)根据材料说明该机构在清朝前期职能的变化。(3分)并简析这一机构的出现所产生的影响。(6)

(2)写出材料二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名称。(5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的政治和思想背景。(10)

22.请阅读材料:

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历史评价方面的‚盖棺论定,而且还将决定辛亥革命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走向。然而,辛亥革命的面目仍然笼罩着重重迷雾。我们将怎样聊以纪念?

回顾、检讨对辛亥革命性质的研究以求改进,进而揭开辛亥革命的‚庐山真面目。吕明灼学者认为,不能因为当时孙中山主张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主张由分权制向集权制、多党制向一党制、地方自治向中央集权转变,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否定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把辛亥革命定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点也没有贬低其伟大意义的意思,相反,这是很崇高、伟大、光彩的。

扬天石学者则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个看法未必准确。因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最要紧的任务是救亡,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同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会马上和工人阶级产生矛盾冲突,而孙中山特别讲到,要让中国的工人阶级避免受剥削的痛苦。

评析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历史答案

1、选择题

1-5 DCDBB 6-10 BCACB 11-15 BBACB 16-20 BABDB

2、非选择题

21. 1)军机处;

影响:军机处能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同时也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2

22.一种观点: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济上,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阶级上,领导辛亥革命的是代表新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政治上,是反封建的暴力斗争;思想上,革命领导者提出了明确的资产阶级纲领,以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学说为根据,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目标上,是扫除资本主义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终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另一种观点:辛亥革命的性质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济上,辛亥革命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远未达到资本主义革命水平;政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封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思想上,“三民主义”只是革命的理论纲领,并没有深入人心;目标上,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更替,没有彻底摧毁封建王朝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又走上了军阀割据的道路。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30道小题,每题2,60分)

51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农业文明源远流长,以下农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先后顺序是

A. ④①②③ B. ④①③② C. ①④③② D. ①④②③

52隋朝将作大匠宇文凯曾严令:官府工匠不得入市工作,其晚年回乡后亦受到严密监视且不许“收授学徒”和“制作产品”。上述现象主要反映了

A. 官营手工业者的创造力受到束缚 B. 隋朝的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

C. 工官制度不利于手工工艺的传承和推广 D. 官营手工业者的匠籍制度被废除

53北宋时出现纸币“交子”,说明了

A. 北宋造纸业发达 B. 商业的高度发展 C. 北宋印刷技术先进 D. 金属货币数量不足

54造成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5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大机器生产 ②洋务运动是清政府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 ③洋务运动使中国开始进入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化潮流 ④洋务运动中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6以下是1885——1902年中国进出口货物统计表。此表从本质上反映了:

A. 清以来实行的闭关政策至此终被彻底打破 B. 甲午战争使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C. 中国民族工业被完全排斥于世界市场之外 D. 中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57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该材料折射出

A. 清政府对近代化态度保守 B. 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C. 洋务派主张创办近代工业 D. 工业发展受到列强的制约

58下列各项,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

A.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5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条件有:①粉碎“四人帮” ②国民经济开始逐步恢复 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 ④“左”倾思想得到彻底清算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01979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建台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国产幸福可乐。同时,美国也宣布可口可乐将重返中国大陆市场。依据所学判断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民族产业面临挑战 B. 中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

C.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61《大国崛起》中呈现了一张16世纪末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运货单上显示船上装载了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伦敦的棉布和荷兰的亚麻布。材料反映了当时

A.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 商业革命促进贸易扩展

C. 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 D. 价格革命加速社会分化

62一位老师在讲课时列出了“首航东方的殊荣”、“意外的收获与遗憾”、“悲壮的凯旋”三个标题,该老师讲述的事件应该是

A. 新航路开辟 B. 早期殖民扩张 C. 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63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17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中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

A. 美国金融的崛起 B. 荷兰商业的繁华 C. 英国科技的先进 D. 殖民霸权的更替

64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以前,通过暴力使小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及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一个长期过程。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资本的原始积累的是

A. 圈地运动 B. 殖民掠夺 C. 奴隶贸易 D. 对外贸易

65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电力时代,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下列发明或创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①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②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③本茨研制成三轮汽车 ④瓦特改良蒸汽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66“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

A. 都开始于棉纺织业部门 B. 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C. 体现了科学和技术的真正结合 D. 以电力作为主要的能源

67“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供应。”这一现象说明

A. 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下降 B. 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

C. 垄断产生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 D. 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

68英国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A. 广阔的国内市场和廉价原料的出现 B. 分工的发展使劳动工具进一步专门化

C. 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D. 英国工人技师的努力探索

691933年美国政府组织了“民间资源保护队”,每名队员每月可得30-45美元工资,高峰期拥有队员达50万人。下列新政措施中,与这一做法和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A. 向减产农民提供补贴 B. 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

C. 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D. 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

70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人们将流浪者的窝棚叫“胡佛小屋”,把这些小屋聚集的地区叫“胡佛村”,把裹身取暖的报纸叫“胡佛毯”。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A. 胡佛总统的经历与此有关 B. 人们以此纪念胡佛总统

C. 胡佛总统任职时人民生活困难 D. 人们对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的发泄

71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

A. 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B. 用改良的方法克服危机

C. 采用国有化的形式 D. 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摆脱经济危机

72《道德经》中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之说。因此,“诚信”不仅有利于人格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在罗斯福“新政”中,能明显反映上述思想的是:

A. 整顿金融体系 B. 调整工业结构 C. 调控农业市场 D. 加强社会保障

73“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之处是

A. 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 B. 进行大规模的国有化改革

C. 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 D. 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74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A. 服务业的出现 B. 城市化进程加快 C.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75列宁在1921年说:“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有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为此,当时的苏俄

A. 实行余粮收集制 B. 企业全部国有化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允许自由贸易

76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经济影响的评价,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A. 给苏联经济带来了高速增长 B. 使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 解决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D. 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但从长远看使经济发展失去了活力

77下表为1960—1985年苏联经济增长率变化情况(据1985年《苏联国民经济年鉴》)造成如表所示苏联经济增长率逐渐下降的原因不包括

A. 赫鲁晓夫改革未取得成效 B.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

C. 勃列日涅夫片面发展重工业及与美国军备竞赛 D. 对外推行扩张政策,影响了经济发展

78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它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 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B. 资本主义世界又发生经济危机

C. 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形成 D. 日本、欧共体经济飞速发展

791973年,英国经过几次申请终于了加入欧共体。但到了2018年英国却主动的启动了“脱欧”。英国的“脱欧”问题实质上反映了

A. 区域化矛盾的发展 B. 国家利益至上原则 C. 区域化不利于合作 D.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80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界贸易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A. 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B. 不利于各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C. 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 D. 是发达国家资本的新一轮扩张

二、非选择题。(两大题,共40分。)

11884年汤因比的《工业革命演讲集》出版后,“工业革命”一词广泛流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与政治革命大多是短期内急风暴雨式的社会制度变革不同,工业革命是经过较长时间内由分散和个别的发现、发明和变革开始,逐渐和缓慢地积累形成的。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大部分经济学家如克拉克、钱纳里等人认为工业化引起了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只有走工业化的道路,才能使国民经济进入更为有效率的运行轨道。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工业化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动荡、贫富分化等社会弊病,工业发展产生的一些新工艺不顾人的需求,使人变得冷漠甚至麻木不仁,有着贬抑人性的后果。

——据《对工业化的重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等

请回答: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哪一生产领域?3分)与之相关的发明成就有哪些?4分)

2)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变革是多方面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所造成的变革性影响。12分)

2.《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 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结合在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1)上述不同时期发生在俄国、美国、中国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各是指什么?(6分)

2)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9分)说明其共同本质。(3分)

3)据此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3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

一、选择题(2×30=60分)

1----5 BCBBA 6----10 DBBBD 11----15 BADDB

16----20 BBCDD 21----25 DADDD 26----30 DAABC

二、非选择题(19+21=40分)

31.(1)生产领域:棉纺织业。(3分)

发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织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或万能蒸汽机)等。(4分,有其他答案符合史实且答出两项亦可)

2)经济方面: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操作;蒸汽机动力普遍应用于工业领域;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社会方面: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

政治方面: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英国代议制度进一步发展。

国际地位: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日不落帝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步确立。

12分,上述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32 1)苏俄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美国1933年实行的罗斯福新政、中国1978年的改革开放。

(答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邓小平改革即可)。(6分)

2)特点: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以便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罗斯福新政是通过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来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

邓小平改革是在改革开放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9分)

本质:都是对本国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3分)

3)发展经济、加快发展需要改革;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社会主义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有计划经济,计划与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手段,而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3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95e459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9.html

《(10份试卷合集)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2019年历史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