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分析

发布时间:2012-01-16 11:42: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分析

学生:杨欢 指导老师:杨立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很大的变革,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明显的改善,我国已经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困境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工业结构重型化,服务业发展滞后,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经济措施。

【关键字】产业结构 三次产业 变化 调整

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相伴随,我国产业结构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

1、总体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调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逐年持续上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功不可没的作用。(图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1 1978—2008年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作占得比重(%

2三大产业结构的个体变化

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87年的28.20%下降到2009年的10.73%,可以看出我国已经不是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了。(图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2 1978—2008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78年的47.87%下降到1990年的41.34%,随后呈上升趋势,上升到2009年的47.45%,但总体来讲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图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3 1978—2008年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呈总体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23.92%上升到2009年的41.82%。因此从其发展趋势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比重仍会呈继续上升的趋势。(图4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4 1978—2008年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中国产业结构变化与调整的影响因素

1、需求拉动中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升级

1978年以后,中国面临两个转型,即从供给决定的计划经济向需求拉动的市场经济转型和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导致的农业增长以及后来的轻纺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加速增长,都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升级奠定了基础。

2、市场化进程加强了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产业结构演变更加合理

1978年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大大促进了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在市场化进程中,资源配置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坚持以市场配置为主,计划配置为辅的方式积极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

3、制度安排及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制度安排是新制度经济学重要代表人物道格拉斯诺思提出的,他认为制度安排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和状态,制度安排是影响宏观经济的主要因素,政府以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引导经济按照预测的方向发展,产业结构也会沿着此方向变化。不仅如此,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政府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则产业结构的调整就能比较顺利地进行,反之,则会给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不必要的阻碍。 

4技术进步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和杠杆

技术进步不断开拓新的生产技术和新的产业的出现,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劳动力素质集中反映了一国人力资本的状况,是制约一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个重要因素,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对知识分子的重视,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同时技术进步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生产率,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三、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GDP的角度,看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依赖与经济的发展,但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资源更有效,合理的配置,为经济的增长奠定一定的基础,而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就是GDP,从图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GDP逐年上升趋势。(图5、图6

5 1978—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6 1978—2008年我国GDP增长率(%

2、从就业人数及结构的角度,看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产业结构不断演进和升级也伴随着就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图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产业的就业结构情况。从总数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人数总数呈上升趋势;从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来看,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呈上升趋势,其中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在1995年左右超过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就业体制的改善与提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目前面临的就业困境,其中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人数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图7、图8

7 1985—2008年我国就业人员总数(万人)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8 1985—2008我国年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在就业总人数中所占的比重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对促进我国经济由高耗能,低产出向低能耗,高产出转型,对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第三产业的崛起,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从第一产业的角度看,农业品区域布局不合理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是制约我国第一产业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经过不断调整形成了较好的格局,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变现在:农产品总量供给无法满足工业化需求同时农业结构特别是品种、品质结构尚待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各地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快速工业化并不能及时为农业提供足够的现代物质装备,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现代公共服务严重不足。

2从第二产业的角度看,高耗能,低效率仍是我国第二产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和最迫在眉睫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实行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目标,使我国第二产业的发展趋于合理,但改革后的产业结构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第二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高耗能,低效率是我国第二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难题。

3从第三产业的角度看,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相比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劳动力素质较低成为制约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国第三产业在GDP增长中的贡献率逐年上升,在吸纳就业人数,缓解就业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进程中也面临很大困境,主要表现在;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仅远未达到现代化标准(45%以上),而且还低于世界低收入国家37%的平均水平,更落后于西方发达国60%-80%的水平,发展还很不成熟;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得到了优化,但劳动力配置质量有待提高,从从业结构看,第三产业内部劳动力配置不合理,技术含量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新兴部门吸收劳动力能力较弱,传统部门如餐饮业、零售业沉淀太多低素质的劳动力,这两个行业的就业比重上升较快,仍是吸收劳动力的主要部门,而适应经济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要求的产业就业人数却不足,就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发展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及世界相关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尚显不足,其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偏低,远远低于世界50%的平均水平。第三产业现状与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及所处的阶段很不相称,对GDP的贡献也远远低于其应有的贡献,其发展速度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导致其中不少行业的服务产品供不应求,服务价格上扬,从而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服务需求。

五、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路径和政策

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经济发展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机遇。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既要立足当前,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要从战略和长远出发选择恰当的路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结构升级步伐

推进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坚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培育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提升产业集中度,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增强工业发展活力。促进形成大、中、小企业结构合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组织体系。

2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注重优化服务业结构

  鉴于当前我国第三产业过于依赖生活型服务业的低质结构,今后应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物流等知识型服务业和生产型服务业,致力于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和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以此作为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积极发展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会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需求潜力大的行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信息、金融、保险以及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行业,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

3加快科技创新,促进战略产业发展

  抓好国家相关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制约工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零部件研发,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科技队伍的建设,在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研究开发资助、加速设备折旧等多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鼓励创新的有效激励针,对某些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以及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关键高技术,建立国家重大创新工程,并积极吸收企业参与,甚至国外机构、企业的参与,形成产、学、研相结合、开放式的攻关体,力争局部突破,逐步摆脱战略产业受人控制的局面。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发展低碳经济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可通过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大力推广高效节能产品;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切实加强用能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法规标准,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等途径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5以“十二五”为契机,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

产业升级成为了我国十二五期间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关键时期,既要考虑近期扩大内需带来的结构变化和“十二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也要着眼于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着力培养下一轮经济增长的高增长行业;立足我国产业发展基础解决机构性矛盾,着力突破关键环节,加快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转变,促进由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转变,改变传统发展方式、分工方式和技术进步的依赖;促进产业组织的合理化,改善市场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为:以突破关键环节为重点,提升产业结构分层;推进产业之间的融合与互动,提高产业分工的协调性;以产业链关键环节为重点,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支持战略性产业和新型产业群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高敏雪,李静萍,徐健.《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二版),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3】王孟欣,王俊霞.统计观察[N],2003年第11

2】喻桂花,张春煜.当代经济科学[J],20049

4】王岳平.宏观经济研究[J] 200911):3-8,30

5赖小琼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3)42-46

6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周振华.《产业结构优化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8】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 http://tongji.cnki.net/kns55/index.

中国统计年鉴2009 http://www.chinayearbook.com/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36b970090c69ec3d5bb75de.html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