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冬天的树林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18 11:42: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云南冬天的树林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在写景上的表现力,掌握文中白描的景物描写的方法。

2、把握风景的独特意义,理解作者的独特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作者对自然的审美态度——尊重自然、接近自然、感受自然。

教学方法

三学一教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1

1、导入

说到“冬天的树林”,大家自然而然会想到呼啸的寒风、飞舞的雪花,想到光秃的树枝和山岭,但是当我们在前面加上“云南”两个字的时候,我们的眼前又会浮现出南方丛林的朦胧画面。没有去过云南的人,一定会在心里描绘出自己的那幅场景,但是,当我们读完于坚的《云南冬天的树林》,你才会发现,自己的想象力是多么的贫乏。

于坚,诗人,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诗人,以世俗化、平民化的风格为自己的追求,其诗平易却蕴深意,是少数能表达出自己对世界哲学认知的作家。

20岁开始写诗,25岁发表作品。与诗人韩东、丁当等创办《他们》文学杂志,影响很大。另著有诗集《空地》。

于坚一直生活在云南。他说,云南是边远地区,但并不意味着写作也是边远的。重要的不是你在哪个地方,而在于你是从哪个地方看见那种普遍的、超越时间的东西。你在具体的时间里表达了没有时间的东西,那才是真正的作家。

二、目标展示

1、理清文章层次。

2、把握描写落叶飘落的用意,认知白描的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自学指导(一)

快速浏览文章,标注字音,勾画重点词,并划分文章的层次。

明确:

1、字音

裸露( 脚踵( 榉( )树 牛蒡( )花 震慑( 咀嚼( )( 麂( )子

2、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3)什么是云南的冬天。
   第二部分(4—7)细腻地描写了一片树叶死去的全过程,并强调要回到事物本身。
   第三部分(8—14)写真正地走进自然,对大自然专注的凝视和倾听。

四、自学指导(二)

阅读4-7节,思考:

云南冬天的树林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树叶的下落和北方相比有着怎样的不同?在作者的心里,树叶的飘落有着怎样的特殊价值?作者的表现方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明确:

(一)云南冬天的树林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苍绿”,“葱茏”,“暖和”,和“冬天”甚至“北方的抢手货”都无关。

它的独特是如何体现出来的?通过对树叶的描写来展现的。云南和北方一样,树叶一样会死去,但是它的下落有着自己的特点。

(二)树叶的下落(第4-7节)

1、不同

“树叶永远每一个月份都在死去”

“时间并不强迫树叶们在预定的时刻一齐死去”——非关季节

“你永远看不到它们全体死去”

“死,永远只是单个的,自觉自愿的选择” ——非集体

“连绵不断的死亡和连绵不断的生命在云南的每一个季节共存”

——生长与死亡共存

2、特殊价值

“辉煌的事件”、“美丽”

(既然说是事件,那就是一个具体的过程。学生画出展现叶子落下过程的句子。)

1)“辉煌的事件”

“它并不在乎这种处境的变化,它只是在风来的时候……像一只金蝶” ——不在乎处境的变化

“它并没有向花朵炫耀自身,进而索取花粉的愿望” ——不炫耀,不索取

“它从它的角度,经过风的厚处和薄处……而是它对自身的把握” ——对落下有自身的把握

“它脱离了树和天空的时间,进入了另一种时间,它是另一个时间中的另一种事物” ——树叶的死亡是另一种新生

最简单最直接的描述——白描,很少用带主观色彩过多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它 去除了语言的遮蔽,避免主观的想象和夸张,力求客观的描绘事物的真实状态。在写景上的表现力也是非常强的,与详细描绘相比毫不逊色。

2)“美丽

落叶“看上去比栖居在树上的年代更为美丽悦目……它们的丰富使落叶这个词显得无比空洞”

叶子落下的细节是如此地美丽,但是却被抹去,人们只用简单的“落叶”二字概括,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5、合作释疑

叶子落下的细节是如此地美丽,但是却被抹去,人们只用简单的“落叶”二字概括,这是为什么?

明确: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梧桐树,叶又黄。
好凄凉,绣被儿空闲了半张。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这些文人在绘景时都掺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

人们看见过落叶,却没有注意过落叶的美丽形态,想到它的时候“永远想不出用什么意象来区别、表现它们”,头脑“空白”,这表明了人们的文化审美往往有着以往知识积累的一种阻碍,因为它们,我们忽略了叶子真实的状态与言说以外的风景。所以,我们要回到事物本身。

所以请大家齐声朗读第7节,重新体验一下一片叶子的落下。

六、当堂检测

高效P39 7810
七、板书设计

苍绿、葱茏、暖和

非关季节、非集体

云南冬天的树林 落叶——

辉煌、美丽
无视美丽——文化阻隔

【课时2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目标展示

1掌握文中白描的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本文在写景上的表现力。

2理解作者对自然的审美态度。

三、自学指导

阅读8-13节,感受作者笔下云南树林的宁静与自在,再次体会白描手法呈现的风景的本身质感。

并思考:第8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这几段是以怎样的视角来展现的?为什么这样展现?

明确:

19

“有什么在落叶上‘沙沙沙’地走……只能倾听”

13

“看光怎样渐次向事物的西部移去……布满树干和填空”

——作者笔下的景物是实实在在的景致,因为他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的时候,总是尽量避免传统人文精神的干扰,避免使用过于花哨的带主观色彩过多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而尽可能采用最简单直接的描述——“白描”来呈现自然的直观状态,用富有质感的语汇让人身临其境。去除语言的遮蔽,避免主观的想象和夸张,力求客观的描绘事物的真实状态。

2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再次说明云南冬天的树林死亡与生命是同在的,他们只是各有自己的位置,应该去除绿叶向上、落叶凋零的俗套意义,去接近事物的本真;本节后半段提出躺下可以去接近事物本真,下面几节文字具体展开以躺下的姿态亲近自然的情形,具有启下作用。

3、 视角——躺在那儿

看到了很多风景:树叶、天空、黑蜘蛛、鸟儿、蚂蚁、光
  为什么要躺着?站着、坐着不行吗?躺着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吗?

原因——躺下”,意味着去掉人的自高自大,放弃万物灵长的地位,真正地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作为客体的自在性,而不要想当然地去表达什么意义。这样我们才能澄怀虑思,真正地沉入自然中去,感受它的本真的一面。

四、点拨拓展

1既然作者崇尚“躺下”,那么作者对自然的审美态度我们应该来如何确切表达呢?从文章中找出你的依据

明确:

“宁静、自在、沉思或倾听”8节)

“世界上有些地方,看是无能为力的,想象也不能抵达”(10节)

“你的听觉完全被恐惧和自卑所占据”“你听错了,你听见的是你自己的顾虑重重,疑神疑鬼和一颗疲弱不堪的心在跳动”(13节)

——尊重自然、接近自然、感受自然。

就好像我们提起“落叶”可能会伤感、寂寞、孤独、悲观。但是,这些也是一种“阻隔”和“遮蔽”,因为它们,我们忽略了真实的状态与言说以外的风景。正是由于作者的尊重自然、接近自然、感受自然的审美态度,作者才会对云南冬天的树林产生物我同一的审美体验,在描写时,才采用白描的方法极其本真地展现它们的美好。

2、一匹马跑过草原/被诗人捉住/关进形容词的马厩里/骏马/死掉的马

                         ――《便条385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

代表事物本身,形容词是人类加诸马身上的种种属性,比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等。

人们总是在事物身上加上了很多意义,我们了解事物总是先通过意义来了解,而忽视了事物本身。我们被意义遮蔽了

五、总结

所以作者在14节通过叶子的自然状态来表明:

当人放低自己的姿态与自然同一的时候,自然就会向你敞开,也因为敞开,我们才看到真正的自然,一个物我同一的世界。
作者想要表现的就是这样一个物我同一澄明之境,追求的是那种自然的自在状态,带我们走近自然,注意凝视和倾听她……

六、当堂检测

高效P37—39练习

七、板书设计

树叶

天空

“躺下” 观察 黑蜘蛛 尊重、接近、感受自然

鸟儿

蚂蚁

八、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2f7000feff9aef8941e06cc.html

《云南冬天的树林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