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斯人,吾谁与归”究竟怎样注译为好

发布时间:2019-08-15 16:42: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微斯人,吾谁与归究竟怎样注译为好

作者:夏昌桂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09

        《岳阳楼记》一文结尾处,微斯人,吾谁与归?历年中学语文课本上译注为:(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初中文言文》注译为:微,无,没有。斯,这、此。指古仁人。吾谁与归:即吾与谁归,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意为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笔者纵阅多种版本古籍类书籍,且亦如是。如果仅此而已,读起来显得过于低沉而伤感,颇有悖于原文情绪高昂,积极进取的行文语调,和作者撰写此文时精神勃发之初衷。

        据说作者撰写此文时,并未亲临过岳阳楼,仅是受友人滕子京之托,通过滕氏信中对其贬守巴陵郡后的作为、政绩的介绍,和滕氏所绘重修过的岳阳楼之形状、地理环境而写成的。作为平民出身而一心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为国为民做一番大事业的知识分子、政治家,从他踏入仕途起,到后来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便针贬时弊,锐意改革。庆历年间,他大力推行庆历新政。须知历史上的任何改革,都势必要触及到统治阶级核心阶层的既得利益,一定会遭到激烈的阻挠和破坏。推行未几,庆历新政便以失败告终,范仲庵也和滕氏一样,以行边为由,出贬邠州。作为有理想、有抱负、且意志坚强的政治家,走到这一步,虽然他的改革尝试失败了,但他绝不认为这就是他事业的终结。他所追求的是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逆境中努力进取,干出更大的一番事业来。

        所以,当他接到滕氏的信后,他为有这样的同僚、朋友而感到高兴。对于滕子京所托,写什么呢?他是有斟酌的。至于郡之形胜,楼之景状,前人之述备矣,不是本文所要表述的主要内容。在通讯条件十分落后的时代,名山大川,楼台亭阁,是比较有效的宣传载体。因此,范仲淹考虑的是怎样利用这一有效的载体,通过滕氏处逆境而不颓废,遭贬谪仍思进取这个典型以及由此所折射出来的历代先贤的思想、行为,来激励、鼓舞和自己一样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们,同时也给历史留下一点什么,这就是作者撰写本文的指导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db5e61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15.html

《“微斯人,吾谁与归”究竟怎样注译为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