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教学共赢构建合谐教育环境的新理念

发布时间:2019-01-18 04:04: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多年来, 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我一直以中等职业教育的若干领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研究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明显的感觉,现代中等职业教育不仅在整个教育活动和系统中 而且在现代社会里据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我国的传统教育对于普通教育来说有着许多科学的理论,但职业教育中教育理念与普通教育理念的趋同性却恰恰使中职教育 失去了自身的特征,不能展示出其蓬勃的生命力。鉴于中职教育的圆满完成需一个和谐的环境,比起普通教育来,它更依赖于师生共同的发展,因而本文特指出在中 职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共赢[]。它是创建和谐教育环境的根本理念。  

中职教育 的成功与否,源于师生在教学中的共赢,而并非教师单方面的付出。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做到“团结、民主、平等、和谐”,它对教师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以前,有人 提出教师工作者应有“一碗水”的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或许有人觉得这种说法不太合适了,就发展了该理念,而有了“一桶水”的说法,甚至有人认为老师该是 “自来水”的角色定位。反思这三种理念的共通之处,就不难发现,它们其实恰恰都是“填鸭式”教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种观念的深层理解仍然是把学生当做容 器,把教学工作做为向学生单方面传输知识的一种活动,它们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把教育教学工作对老师的要求提高到更宽更广的知识储备层面上,而忽略了社会发 展,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将教师的工作定为“自来水”,是极不可取的。原因有二:一者“自来水”理念表面上看似乎在强调一种能力超强的工 作需要,但实际上只要是一个自然人,他的知识储备都不能达到无穷无尽这样的一个标准。二者即使拥有足够丰富的知识,也只是单方面准备,课堂是由学生和教师 来共同完成的,没有考虑学生接受能力与参与能力的课堂,严格来说是不能算作课堂的。三者即使退一步说,有个别教师知识极度渊博,可以在知识储备上成为“自 来水”,那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这些不变的东西还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吗?显然,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即便有哪位教育工作者真的能做自来水,它一 定也是有是有源头的,并不是无穷无尽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活水在哪里,对于职业学校而言,就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就在经济发展变 化的大环境中。这个环境不仅决定职业学校的办学方面,也直接决定着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指导原则。以下是对中职教育教学学生层面和教师层面的分 析。  

一、新时 期学生浓烈的时代特征。  

在现时期 的中职学生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很明显的信息时代的特征,它们与传统形像中的以接受为主的学生形像是不一样的。他们具有以下特征:  

1、接触 媒体多,信息来源广,知识视野宽。  

无可否认, 教师是人类文化创造历史中的重要角色, 牵动着国家民族的脉搏, 左右着社会的今日及明日。但是, 事实证明教师并不是教育过程中唯一的力 量。从小学甚至幼儿园时期,学生就会接触到多种多样的媒体,他们所接触的 知识和接收到的信息,有许多内容是教育工作者没有机会也没有兴趣接触到的,而这些知识的独特性拥有使一部份学生在教师面前有一种优越感,自得心理,认为老 师是老古董,从而忽视教师的博学,对其教学产生一种轻微的抵触情绪。  

2、时代 发展快,学习内容杂,分辨力缺乏。  

因为学生 获取的信息来源广泛,良莠不齐,就形成了一种较为复杂的价值观,这些观点相互并存,冲突,有待在与群体的交往中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学生价值观中既有着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又有对传统价值 观的背离,他们难以像教师一样有着明确的对事对物的判断能力。他们吸收的是多种背景下的文化知识,身处的是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加之互联网技术的介入,使 他们吸收着不同的文化,却不能形成自已的真正的分辨是非的能力,而年轻人由生长规律所决定的叛逆心理,又常常让他们把与教师的对立当做真正的个性。  

3、自我 认知过高,实际知识水平低,对学习目标过于轻视。  

伴随学生 个性的张扬的学生对自我认知的过高评估,忽视对自身拥有的知识的合理评价,因而产生认识上的假像,轻视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他们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而是被 动接受来源于社会方方面面的博杂知识,当他们因某一方面的认识优 于 老师时,往往不能正确评估教师的教育能力,不能正确认识所需接受的知识,造成了对教 育工作的不理解,甚至抵触。这种自我认知与实际水平之间的落差造成了教育中的难题。  

二、教育 者层面的时代特色。  

古有明训, 良师兴国。苏联著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称做 " 创造未来人的雕塑家" , 特别是塑造人的心灵的 " 特殊雕塑家"。教育工作者相对于受教 育者而言,接受的是较早年代的教育,教师在自身受教育时期的观念会深深影响其教育理念,而教育工作者繁忙的时间表又使他们往往有更少的时间去接触真正的社 会,更别提深入学生的世界了。由此可见,这种师生关系的基础不是很牢固的。  

1、教育 环境的封闭性限制教育能力的发展。   

我国有几 千年优秀的教育传统,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这里面当然有许多永远闪烁着光辉的精华,但是教育环境封闭性的劣根性则是滞后于时代的不足。一般说来,从风华正 茂的新教师,到两鬓染霜的老教师,从走进校园到离开讲坛,其间所培养的既有大批有用人才,也有庸碌一生的。其中排除其它因素外,教育的封闭性限制老师的发 展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笔者所在的地区,一位新教师从走入校园起,到崭露头角没有三五年的积累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这种与外界交流的相对缺乏造成教师自身 知识储备虽丰富却缺乏源头活水,所以用“一桶水”“自来水”来比喻倒是很恰当的,也恰恰是可悲的。当然,这种弊端渐趋革除,但是想要真正地打破师生交流壁 垒,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是任重道远的。可见,打破封闭,走入社会,是时代教育的需要。  

2、教师 教育理念的滞后性限制师生交流的进程。   

在新时代 的学生面前,教师与学生之间社会共同知识的缺乏带来的是师生之间相互认同感的减少,而这种境况如果不能及时改善,就必将导致师生融合性的缺失。教师只能将 全部的热情和希望倾注于文化知识传播上,希望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加上知识的魅力换来学生的青睐。孰不知,缺乏沟通,缺乏共同的话语基础,永远只是油和水的 关系。职业学校重视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的是面对社会发展的整体素质,每位学生都是家人的希望,即使是知识基础特别差的学生也是这样的。那么,在这场 真正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战场上,师生要做的并肩作战,而绝不是居高临下的知识传授。共赢,是教师能够真正产生与学生平等相处的思想的基础,是教师能够真正 把自已融入学生所处时代的强大理念支持,只有正确认识学生的优势,真正认可“弟子不必不如师”的古训,才能真正把对提高教育能力的追求变成一个长久的事 业,把与学生的交流看作是学习的过程,在课堂中才能有一种获得的快乐,而不仅仅是用“赠人玖瑰,手有余香”来安慰教育工作者的心灵。  

3、奉献 精神的长久强化限制教育者对自已工作的认识。  

教师的工 作繁重而艰巨,教师的角色丰富而复杂。教师除完成教育者的工作外还要兼顾其他的社会角色要求。教育者是崇高的,因为奉献。但当我们一味地强调这种精神的时 候,却并未去本着一种严谨的态度来全面认知自已的工作。教师自身的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准是否适应素质教育需求呢?我们或许渊博,我们或许专业,但这些也极有 可能不适合课堂教学。“春蚕精神”“红烛精神”,从来就把教师职业锁定为牺牲精神、奉献精神;“一桶水”“自来水”观念,将学生当作容器,给老师提出了过 于严苛的高标准,而又同时把学生定位于一种无知的状态,忘了“教学相长”的古训。现代的学生已不仅仅 能从 老师那里才能得到知识,要让他们像前人那样奉 行“师恩难忘”,“师徒如父子”的古训是因难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因得不到预期的尊重而带来的严重的失落感也是必然的,这种奉献精神的长久强化带来的是教 师对学生“尊师重道”的期望,当然,现代社会中,这样最普通最合理的期望有时也是达不到的。教与学的矛盾处处可见,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知识优势,但因为师 生交流的障碍,这种优势发挥不出。同时,也容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痛苦的原因。   

有鉴于 此,教育工作者的服务意识,怎样落到实处,我想,共赢理念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认为教学工作是共赢的,你起码会真正地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真正地愿意 自觉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地愿意掌握新的知识,愿意对着日新月异的社会敞开思想。  

三、共 赢,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新要求。  

1、共赢 ——教育理念更新的坚实基础。  

教育者的 教育观念应该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这是无可置疑的。这种教育观念的源泉其实就在师生共同的课堂中。当我们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时,我们需要的 是大量的知识储备,树立的是渊博的鸿儒形像;当我们是“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时,已超出了传道解惑的师者形像,肩负的还有塑造人的灵魂的重任;当我 们是“春蚕”、“蜡烛”时,我们要做的就只剩下把自已变成源源不断的水去奉献了。这样的职业定位让教师太累了!! 当我们将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双边活动看作是一场对彼此 都有发展的共赢式的活动时,会有更轻松的心态面对教学工作,会有更多的教育经验指导我的新的教育工作,换个角度,教育更美!“谁都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 了真正的先生”(《陶行知教育文选》)“只有当教师在共同活动中做孩子们的朋友、志同道合者和同志时,才会产生真正的精神上的一致性。……不要去强制人的 灵魂,要去细心关注每个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关注它们的特性、意向和需求。”(《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向学生学习,就是还教 师以真实,给教育以诚实”“朋友般平等的感情,无疑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教有所思》李镇西)  

2、共赢 ——和谐师生关系的新要求。  

学生视野 的开阔无形中增加了教育工作者教育的难度,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恰恰是对教育能力的新挑战,是老师充实自已的教育理论的机遇。这种来自教 学实践中的理论是宝库中的明珠,是弥足珍贵的。要达到共赢,就必须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就是双方共同的理解。双方理解重点主要在两方面,第一个重点是学生 有求知的欲望,教师有平等的心态;第二个重点是学生在课堂中展示真正展示自已,教师真正了解学生,有针对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3、共赢 ——处理课堂突发问题的理性心理源泉。  

现在的学 生大多自我意识非常的强烈,对外在的事物有独到的见解。他们自尊心极强、要求独立、希望被社会、被周围的人特别是成年人认可;生活中不愿受到约束,愿意用 自己的方式处理问题。当然,这种变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进步的表现。他们期待着在课堂上被教师和学生群体所承认,但通常用的方法不是老师所希望的。 那 么在 老师所备的课的学生的接受能力之间便形成了一定的落差,也就造成了课堂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这些新生矛盾的完美处理是教育经验的补充,如果将其看 作课堂中的另类声音而加以抵制,那么师生之间的不和谐几乎是必然的。共赢,使教师清晰地认识到这是一次好的教育实践机会,而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同时为新 时期的教育工作抒写是新的一笔。  

4、共赢 ——平等民主关系构成的重要一环。  

中国自古 被称为礼仪之邦,有“师道尊严”的传统,尊敬师长历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我们心理上对学生的尊师有着一定的期望值,但这种期望值往往是达不到的。现代社 会家庭小型化使许多学生缺乏基本的社会礼仪意识,不懂得尊重他人。待人接物、与人相交等方面的基本礼仪应当是在少年时期的教育中完成。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 原因,学生在与他人交往,特别是在与长辈、师长交往中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在家里顶撞长辈,在学校里遇见老师形同陌路,在出现问题 时跟 老师侧目而视、 大吼大叫。甚至个别班级里出现公然对抗班主任的管理,把与老师作对作为他们夸耀的资本,在与平辈人交往时经常表现出傲慢、自私。在教育者这里,有时别说是 对师长的尊敬,即使是像对一个普通长者那样的尊重也是得不到的,在这种情况下,妄谈“师道尊严”只能增加教育工作者工作中的痛苦感觉。那么,承认现实,积 极改善才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无法争辨的时代要求。  

一方面学 生不了解通过系统的学习在知识结构和个人素质上应达到的水平;另一方面,他们不知道也不愿意思考眼下的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混毕业证、打发日子的观念在学 生群体中有一定的“市场”;甚至有些学生把在课堂上睡觉、说话、看书、玩手机当作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听课反而变得可有可无。即使在就业压力面前也很难 激发他们长久的学习积极性。那么,一种平等的心态来研究教育的趋向是当务之急,而这种事业没有一种共赢的心态是不可能实现的。  

综上所 述,树立共赢的教育理念是必需的,也是当务之急,这种教育观念的变化使教师能充分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要求,能够积极了解社会生活,优化自身的理论结构,努力 实现教师自身知识的与时俱进,才能够使自身的教育能力可持续发展。这种教育理念会使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和有效利用多元化资源,使教育者加深对社会时尚 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借鉴,以便在教育工作中突现自身的优势,真正地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推动新时期教育的快速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d5e21a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0f.html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教学共赢构建合谐教育环境的新理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