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9-01-11 19:07: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举例分析某类旅游地生命周期特点及延长生命周期的对策

一、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六个阶段:

1、探索阶段:旅游地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的产生而发生变化。南极洲的大部分地区、拉丁美洲和加拿大的北冰洋地区处于这一阶段。

2、参与阶段:当地投资于旅游业;明显的季节性;旅游地进行广告宣传;旅游客源地形成;公共部门投资于旅游基础设施。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一些较小的、次发达的岛屿正处于这一阶段。

3、发展阶段:明确的客源市场地,大量的广告宣传;外来投资并占据控制地位;人造景观出现并取代自然的或文化的吸引物。墨西哥的部分地区,北非和西非海岸属于这一阶段。

4、巩固阶段:增长速度减缓;广泛的广告宣传以克服季节性和开发新市场,本地居民对大量游客的到来和为游客服务而修建的设施产生反感和不满。大部分加勒比海和北地中海地区属于这一阶段。

5、停滞阶段:游客人数达到顶点,达到容量限制;旅游地形象与环境相脱离,旅游地不再时兴;严重依赖回头客;所有权经常变换;向外围地区发展。

6、衰落和复兴阶段。前者客源市场在时间和数量上减少;对旅游业的投资开始撤出,当地投资可能取代撤走的外来投资;旅游基础设施破旧,并可能代之以其它用途。后者:或者以全新的吸引物取代了原有的吸引物,或者开发了新的自然资源。英国和北欧的许多旅游目的地属于此类。在衰落或复苏阶段有可能发生五种情况:①尝试开发卓有成效,可促使游客再增加和市场扩大。②较小规模的改造和调整,游客量可以较小幅度地增长。③再调整满足各种容量水平,可遏制游客量下滑的趋势,使之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④过度利用资源导致的竞争能力降低会导致游客量显著下降⑤战争、瘟疫或其它灾难性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游客量急剧下降,这时要想使游客量再恢复到原有水平极其困难。

二、举例分析延长生命周期的对策

1、具有广域旅游市场的国际级旅游地

以北京颐和园为例。其基本特点是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与优美灵秀的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堪称我国古代皇家园林中的杰作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巨大的和特殊的价值。

以生命周期理论来考察颐和园,由于其皇家园林的特殊性,她没有探索阶段和参与阶段,从开放之日起,就开始了一个相对长的发展阶段。可以认为,1949-1985年是颐和园的发展阶段,1985年之后,颐和园进入巩固阶段和停滞阶段,但由于其不可取代的地位,除非发生特大自然灾害或社会经济动荡,颐和园这样的旅游地不会进入衰落阶段,她的演化可以脱离巴特勒理论的后续阶段,进入维持时间较为长久的成熟稳定阶段。因此,可以将1985年以后称为颐和园的稳定成熟阶段。

像颐和园这样的旅游地,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均会走向稳定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旅游地在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重要的是保持自己持久连贯的旅游形象,控制好旅游环境容量,尽量避免负面影响。只要能保持住自己的旅游形象,这样的旅游地将维持长久的稳定成熟阶段。

2、具有区域旅游市场的国家级旅游地

以肇庆七星岩风景区为例。它由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历来被誉为“集桂林阳朔之山,聚杭州西湖之水” 于一身的岭南第一奇观。

以生命周期理论来考察七星岩风景区,1980年之前是发展阶段,1980-1984经历了一个衰退期,1985再次出现高峰,1985以后进入了一个缓慢的衰退阶段。其衰退原因为:一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七星岩已不再时兴;二是无论是吸引范围还是游客量已不能跟深圳、珠海特区相竞争。

至此,肇庆七星岩没有新的具有轰动效应的旅游资源可以开发,只能选择延缓衰退的办法,利用广告、改进产品、降低成本和价格等办法,保持好的旅游形象来达到延缓目的。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如何利用旅游对区域的积极影响,抑制消极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旅游对目的地的经济的影响

一、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的积极影响:

()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一个国家赚取外汇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对外贸易的外汇收入,二是非贸易外汇收入。对外贸易收入靠出口商品换取外汇,非贸易收入靠提供劳务取得外汇。旅游业是非贸易收入方面赚取外汇的重要部门,且旅游创汇具有传统商品出口所不具备的很多优点。

()回笼货币,平衡国内供求

积极发展国内旅游,它对经济的重要作用之一便是有助于拓宽货币回笼的渠道,加快货币回笼速度和扩大回笼货币量。任何实行商品经济的国家,要使整个社会经济正常运转,必须有计划地投放货币和回笼货币,使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商品流通量相适应。旅游在加速货币回笼、促进市场繁荣与稳定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发展旅游业适应了国内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善,旅游活动的进一步普及,用于旅游消费的支出将迅速增长。所以,大力发展国内旅游对于回笼货币将会起到重要作用。第二,旅游会刺激人们对商品的消费欲望,扩大商品零售额,加速货币回笼。旅游消费是一种综合性的高级消费形式,它比日常消费更多、更快地回笼货币,从而减轻由于人们手头货币过多对市场造成的压力,缓解国内供求矛盾,促进市场的稳定和繁荣。

()带动各经济部门和行业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既依赖于目的地中相关经济部门和行业的配合和支持,同时也可带动和促进相关经济部门和行业的发展。

1. 刺激与旅游业有关的基础设施和上层设施的发展

2. 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3. 增加对农副产品和其他商品的需求

4. 改善投资环境,刺激外商投资

5. 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

()增加就业机会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就业问题方面意义尤为重大。就创造就业机会来讲,旅游业具有两大优势:

(1)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创造就业机会的成本比其他行业低。

(2) 旅游业就业岗位层次丰富。旅游业中岗位层次众多,而且很多岗位不需要很高的技术,这就可以给予广大尚不具备技术专长的青年提供就业机会。

()增加政府税收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没有足够的税收,国家便难以有效地提供国防和治安等公共产品。发展旅游业(无论是国际旅游还是国内旅游)可以增加国家的税收。国家的旅游税收目前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国际旅游者获取的税收,主要包括入境签证费,出入境时交付的商品海关税,机场税和执照税等;另一方面来源于旅游业的各有关营业部门,包括各旅游企业的营业税和所得税等

()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随着区域性旅游的发展,国内旅游带来了国内财富的移动和再分配,往往是经济发达的高收入地区居民把钱流向经济相对落后、收入低的地区去,这种外来的“经济注入”刺激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加速当地经济发展的步伐,从而有助于缩小地区差别。

二、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的消极影响

()可能引起物价上涨由于外来旅游者的收入水平较高或者旅游消费攀高的缘故,旅游者的消费能力一般高于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因而他们能够出高价购买吃、住、行、游、娱以及旅游商品。这难免会引起旅游目的地物价上涨。

()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

产业结构不正常变化的结果是,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扩大了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却是农副业产出能力的下降。如果再加上前述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很可能还会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安定。

()过于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宜过于依靠旅游业来发展自己的经济,主要因为(1) 旅游需求的季节性。作为现代旅游活动主要组成部分的休闲度假旅游有很强的季节性。(2) 旅游需求的高弹性。旅游需求不仅受客源地居民的收入水平、闲暇时间和有关旅游的流行时尚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目的地的政治、经济、社会乃至自然因素的影响。

虽然旅游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旅游目的地忽视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旅游业的发展,就可能会扩大发展旅游业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甚至会导致得不偿失的结果。因此,旅游当地政府应该按照当地资源实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规划当地旅游资源,提高其农副产品的供给量,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加强基础产业的建设,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按照旅游供需规律合理布局。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一、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积极作用

()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旅游作为人民之间普遍性社会交往的一种活动,不仅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而且有助于加强国家之间友好关系的建立。在这个意义上,国际旅游活动的开展在缓和国际关系以及促进在国际事务中实行人类和平共处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民族文化是一个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的旅游资源。为了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在旅游开发中,必然要发掘、整理、恢复一些濒危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当地传统的音乐、舞蹈、戏曲等重新受到重视和发掘;传统的手工艺品又得到发展;一些被毁坏的历史建筑又得到恢复或维护和管理,从而使传统文化、民族文化随着旅游开发而重获新生。

()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旅游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点已经在现代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中得到证实。反过来,旅游又给科学技术的发展以重要的影响。旅游活动从来就是科学研究和技术革命的一种手段,在旅游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曾有不少人以科学考察为目的,为完成某项科研任务而参与旅游活动。

()提高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旅游开发不仅在于对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还要对旅游资源所在地与之相关的接待条件进行相应的开发和建设,才能使旅游资源所在地形成一个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或接待空间,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虽然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上层设施等开发活动,主要是为了发展旅游业,但客观上也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方便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

()旅游带来的精神污染旅游,特别是国际旅游会给旅游目的地带来道德观念、政治信仰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消极影响。由于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其中,有些是良好的、可取的,有些则是颓废的,低级庸俗的、腐朽没落的。

()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当越来越多的外来旅游者大量涌入旅游目的地时,当地旅游业为了通过满足旅游者某种特定的经历和享受符合其本国水准的生活条件,而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往往把质量上乘的消费品优先供应给肯出高价并且以外汇支付的旅游者,各种服务也优先保证旅游者的需要,这就造成了旅游者直接与当地居民争夺有限资源,这不仅会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还会激起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怨恨,从而造成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张。

()当地文化的商业性仿造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人们在特定的自然和历史条件下,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创造积累而形成的。因此,无论是传统的民间习俗、庆典活动,还是传统工艺都有其传统的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和特定内容及方式。然而,由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旅游者又需要“快餐”式地体验当地文化,于是一些具有观赏性、表演性的传统文化,就不再按照传统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而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随时都会被搬上“舞台”。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年也有消极的一面,为了指导旅游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旅游目的地的策划者和经营者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宣传提倡良好的、积极地、可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制颓废的,低级庸俗的、腐朽没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旅游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基本物资的供应能力,平衡当地居民需求与旅游者之间的需求

(三)保留原有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提高其优越性,不妄加修饰。

旅游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

一、旅游对目的地环境的积极影响

(一)旅游促进了历史遗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二)旅游促进一些旧的建筑改造为新的旅游设施

(三)旅游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推动力

(四)为了保护环境质量和保证向旅游者提供满意体验,旅游使采取行政的和规划的控制成为可能

二、旅游对目的地环境的消极影响

()旅游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旅游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主要来自于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两个方面

()盲目的旅游开发造成对景观的破坏

从环境美学的角度看,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是“破坏性的建设”,也是旅游开发“污染”,会直接造成对景观的破坏。

()大规模的旅游活动使生态环境失调

旅游与环境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旅游发展以优质的环境为前提;另一方面,旅游发展又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为了吸引旅游者并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开发必然力求造就并维持良好的旅游环境,这些开发建设活动客观上会起到改善旅游地物质环境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改善道路,改善交通运输服务等基础设施;增加休闲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维护、恢复、整修古迹遗址和历史建筑;改善旅游接待区的环境卫生;对旅游地居民进行旅游教育,提高居民的素质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c88e99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f.html

《旅游地理课后习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