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格冲突反映信息化革命未触及俄军灵魂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俄格冲突反映信息化革命未触及俄军灵魂
2009-12-1416:33:12文章来源:中国网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近年来,网络中心战网络能力信息中心战等一系列军事新兴词汇频繁出现在世界各国的新闻媒体中,各主要军事大国纷纷展开了对网络战”“信息战的理论研究和战术探索,甚至有一些国家已开始着手筹建专门的网军和信息战部队。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俄罗斯军队对信息战和网络战的理论研究和战术探索明显滞后于其他军事大国,也就是说当今世界风起云涌的信息化革命在俄军中并没有深入开展,信息化革尚未触及俄军灵魂深处。
2008年的俄格冲突(又称南奥塞梯战争)充分体现了俄军在实施信息化战争中的诸多缺点与不足。尽管俄军官兵的英雄主义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但瑕不掩疵,俄军的通信设备却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部队指挥效率低下,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比如,各级指挥部在指挥作战的过程中竟不是使用专用的通信信道,有时甚至是用移动电话进行作战指挥。且不说手机信号的好与坏,单是保密这一项就足以使战争的结局发生改变。格鲁吉亚军队不论是规模、训练还是装备都差俄军甚远,两军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俄军取胜是意料之中的。但有一点必须提醒注意:格军正在进行北约化,其武器装备将逐渐由苏式装备换装成北约制式装备,如果格军能熟练使用北约式信息化设备,那这场战争的胜负就会变得殊难预料,即使俄军最后能取胜,也必将付出极大的代价。
在现代化战争中,如果缺乏先进的通信和数据交换设备,不仅仅会造成指挥效率低下,而且无法收集和传输大量适时有效的情报信息,也不能及时的为己方的高精度武器和空军战机提供精确的目标定位和目标指示。可惜的是,当今的俄军高层却对信息体系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分歧,这也是俄军信息化建设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美军却把大量先进的信息技术积极运用于军事领域,试图打造一支新型的信息化军队。美军的意

图很明确,它就是要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完善其指挥体制,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架构的模块化的作战指挥体系,使纵向指挥和横向指挥达到完全一体化,提高部队的指挥效率、作战能力和机动力,并增强各参战部队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
其他军事大国纷纷效法美军,开展军事改革和军事理论创新,积极筹备信息化战争。建设一体化的网络指挥、通信、情报和火力毁伤系统就成为这些国家军队优先发展的目标。
各军事大国的信息化战争准备
目前,北约正在实施一项被称为北约网络能力的计划,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北约联军在现代化战争和未来战争中如何进行组织和协同作战的问题。为了保证该计划的顺利实施,北约专门成立了一个名为网络中心战工业联盟的高技术企业集团,网罗了一大批北约各国知名的与网络生产有关的企业,旨在为北约联军提供网络方面的技术支持和相关设备的更新、维护和保养,努力满足军方在自动化指挥网建设中的需求。络中心战工业联盟的成员还在持续扩大中,2004年只有15家公司入盟,现在已达到96家。这些企业和公司来自32个国家,其中有26国是北约成员国。网络中心战工业联盟与美国国防部国防信息系统局的关系十分密切,经常与美国国防部、情报部门、国土安全部等要害部门开展军事合作。
为了实施北约网络能力计划,北约联军采用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应对当前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和挑战。现今,北约正在集中力量建设北约网络能力计划的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研发和部署先进的通信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研发先进的信息处理、分析和传输系统,并采用标准化的信息处理设备和统一规格的数据传输模式;形成一致的信息网络战军事学说,统一各成员国的战术思想,并对联军的指挥体制、情报体制和训练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
北约网络能力计划如能顺利实现,将会大大提高联军的信息情报获取和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网络战和信息战的能力。届时,北约联军的机动力和作战能力将会得到飞速提升,可以遂行各种作战任务,有能力应对各种规模和强度的战争。不仅如此,北约网络能力计划并不只是要求实现各成员国之间指挥系统和通信系统的一体化,还要求联军在执行作战任务时加强信息情报的交流与合作,实时交换信息数据,做到互通有无,为最高指挥部及时掌握战场态势提供可靠有力的依据。此外,提高各成员国之间火力毁伤系统、指挥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的信息网络协作水平也是北约网络能力计划要实现的内容之一。
澳大利亚一直在进行信息情报设备的研发工作,并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提高本国的信息安全能力和信息战能力。为了弥补本国军队人数少的缺憾,澳大利亚还在积极研制和测试无人驾驶系统和机器人作战

系统,以提高部队的作战效率和自动化作战指挥水平。目前,澳大利亚已开始对新一代的网络通信和数据传输系统展开测试,这种新型系统只需要一个操作手就可以对机器人作战系统实施指挥和控制。机器人作战系统在接到作战指令后,可独立执行侦察任务,甚至还能对敌目标实施火力攻击。
法国在信息网络战方面也不甘落后,提出了信息中心战的概念和口号。信息中心战并不是把焦点放在单纯的网络建设上,它主要强调的是信息的流动性,这一点和美军是类似的。为了实现信息中心战,法国推出了未来空陆作战指挥系统计划,其内容就是要把各种作战平台通过网络连接成一体,便于对敌实施强力有效的火力毁伤。
德国正在全力研发新一代的未来士兵作战系统。该系统应用了全新的指挥通信理念,使作战部队与指挥机关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极大提高了指挥机关的指挥效率和部队的作战效率。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新型情报信息侦察设备,单兵计算机系统和指挥通信战术网。士兵通过指挥通信战术网可以进行实时通信和数字化信息传输。
英国正在建设自己的全球性信息基础设施,采用统一的信息标准和软硬件设备,以求形成一个标准的信息化指挥网。未来,英国还计划继续提升信息化指挥网的作战能力,与盟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军队实现信息协作和资源共享。
以色列军方对信息技术高度重视,早就将其视为现代化战争和未来战争的固有属性和特点之一,并下大力气研发各种高新信息技术设备。例如,在最近与黎巴嫩的战争中,以色列国防军采用了先进的指挥和通信系统——TzayadTzayad系统对不同功能的无人机实施统一指挥和管理,实现了侦察、搜索、摧毁、战果评估的一体化作业,消灭了大量的真主党机动式导弹发射装置,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战后,以色列在总结战斗经验时特别指出,凡是装备了Tzayad指挥通信系统的部队,其作战效率和成果都比未装备该系统的部队高出不少。
反观俄罗斯军队,却一直在回避信息网络”“网络中心这个敏感的话题,国内对信息网络战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其他军事大国,甚至军内还存在以下一些错误观点:只有在打全球性战争时,一体化综合性的信息网络才能派上用场”,“作战、指挥、通信、情报等作战要素实现网络一体化只是一种幻想”,”通过信息网络对未来机器人部队进行指挥和控制是不可能实现的对前线作战部队而言,他们不需要掌握整个战场的态势,只需了解急需的战术情报就足够了,因此没必要建设一体化的信息网络,没有必要把下级指挥层也纳入信息网络”……事实证明,上述观点不但错误,而且对俄军的未来建设会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美国和俄罗斯的信息化网络建设
20世纪末,美国的军事专家们通过对16世纪以来发生的战争和军事冲突作了系统的研究,得出了下列结论:
1)战争和军事冲突的主体并不局限于国家与国家之间,还包括反战组织、恐怖组织和起义者等等。
2)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卷入军事冲突的国家和地区是越来越多,而未来战争的战场涵盖范围还会被无限扩大。
以美军一个陆军旅为例(旅是美军当前和未来主要的作战单位)其防守区域在二战时期是宽8公里纵深12公里,而在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中则已扩展为宽50公里纵深65公里。
美国军事专家强调指出,在未来的战争和军事冲突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并不是那些规模庞大的部队和集群,而是精练剽悍、机动灵活、能执行多种任务的小型部队。这种部队既能进行大规模作战,也能执行国内维稳和国际维和等任务。
3)战斗部队在作战时对后勤集中统一保障的依赖程度将逐渐降低。作战部队在战区内应保持高度的机动性和自给自足能力,具有在敌方领土上或距离己方补给据点较远的区域进行长时间作战和补充供给的能力。
4)作战方式在逐渐发生改变,由原来的大规模集结部队以突破敌一个战略方向的战法改为通过提高部队的机动性以达到战略或战役目的。事实证明,这是非线性作战取得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
5)战术目的的重心也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的单纯消灭敌有生力量转为压制敌军士气和摧毁敌方军民的抵抗意志。当前,这种以心理战为主要作战方式的战法已成为现代战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在某些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涵盖的作战领域非常广,将政治、经济、社会、外交、军事等方方面面都包含在内。施用者一方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对敌实施影响、干扰和破坏,使敌丧失战斗意志,放弃抵抗,可大大减少己方人员的伤亡。如果在战前成功实施心理战,让敌军政领导层觉得对己发动战争得不偿失,继而放弃战争企图,这才是战争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俄罗斯国内一些军事专家认为,网络中心战的全球一体化性质首先要求各作战部队能随时随地的与国防部的信息基础设施、情报侦察机构、信息处理分析中心保持实时通信和联络,并保持数据传输的畅通。因此,新型信息化网络指挥体系的建立必然会提升部队的战斗力,显著提高部队的机动能力和高新技术水平,加快

军队建设的现代化进程。显而易见,美国和北约所倡导的信息指挥控制系统必然要覆盖全球,其网络中心也是全球性质的战争。
一些西方军事家认为,第四代战争实际上打的就是情报信息战,情报信息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马丁姆普西——一位在伊拉克执行作战任务的美军旅级指挥官——深有感触地说:说到底,我们在巴格达只做两件事情。一是获取情报信息,二是根据所获取的情报信息展开作战行动。
对五角大楼而言,第四代战争不仅仅是高技术战争,其首要特点是网络战,即战争首先是从网战开始的。破坏敌方的指挥、通信、控制、信息情报网并保护己方指挥情报网不受攻击,是网络战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此外,美军还试图将所有作战部队都纳入到指挥情报网中,使各部队能及时得到战场信息,掌握战场态势,加强各部队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力求准确迅速的消灭敌有生力量和摧毁敌军事设施。
为了建设一支适应网络战能力的信息化军队,世界各主要军事大国纷纷开始着手对本国的军队实施改革,确定了一系列与网络中心战配套的指挥作战原则。一些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的指挥机构,用于指挥和协调各部队的行动,充分体现了集中指挥,分头行动的作战指挥模式。
美军深知将所有的指挥机构集中部署于一个地点是十分危险的,很有可能被敌人一锅端,继而导致指挥中枢瘫痪,各部队群龙无首,被敌人各个歼灭。因此,美军及一些西方主要军事大国谋求建立的作战联合指挥部并不是简单的把各个军兵种指挥部放置于一处,而是采用高新信息和网络技术,形成统一的指挥信息网,通过网络将置于各地的指挥部联结起来,利用数据传输和信息流完成对各部队的指挥,以求加强各部队之间的作战协同、提高作战效率和提升打击精度。美军明确指出,这种新型的联合指挥部是未来军队建设的发展方向之一。
俄军高层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重要性和可应用性虽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现在,俄军的军区联合指挥部、空防军联合指挥部、陆军战役指挥部等指挥中枢都是按照地域的原则被放置于一个地方,极不安全。而且,俄罗斯在信息技术方面也达不到美军的水平,特别是在光纤技术和航天数据传输线路技术上与美国差距很大。
按照信息网络化原则建设起来的新型部队自然要采用新的战斗原则和战术方法。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美军就采用了一种名为群体战术的新战法,取得了很好的作战效果。
在战场上,使用一体化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侦察系统有诸多益处:每名士兵可以实时了解到自己和战友

所处的位置,即使战友处于自身的视距之外,依然能通过信息网络设备看到他们的位置;及时掌握战场形势的变化,便于前线战斗指挥员灵活的下达作战命令,及时调整作战部署和变换战斗队形,避免了前线与指挥所之间由于命令传输时间的拖延而造成士兵的无谓伤亡。美军群体战术的一大优点就在于己方军队战斗队形的灵活性,战斗中美军时而保持密集的攻击队形,时而采取分散的进攻队形,让敌人摸不着头脑。美军采用分散进攻队形一是让敌人无法集中力量进行有效还击,二是扩大了美军作战区域和控制区域的范围。在一体化指挥控制、通信、情报侦察系统的协助下,美军各部队之间都知道相互所处的位置,大大降低了被友军炮火误击的概率,同时也增强了各部队作战协同的能力。
美军的信息网络战不仅仅体现在群体战术和新式散开战斗队形上,它还要求改变现有的情报侦察方法,简化合成作战的指挥和协调程序,统一调度战区内所有的战略和战术力量,消除各军兵种互不统属各自为战的弊端。举一个例子,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中,为了确定敌一处目标的准确方位,往往要派出数架电子侦察机实施侦察定位。特别是对敌处于移动状态的目标,对其的侦察定位过程竟要长达数十分钟,而且由于定位精度不高以致于无法使用高精度武器将其摧毁。而如果将原先分别隶属于战略和战术的侦察设备统一使用,则完成上述任务只需要几秒钟,且定位的精确度也达到了作战所需的要求。再举个例子。电子侦察机在侦察搜索方面的能力较强,可以很快的发现敌目标,但对其进行识别和精确定位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光电侦察设备在目标识别和精确定位方面的能力较强,在侦察搜索目标方面的能力却逊色不少,因为光电侦察设备的扫描范围较电子侦察机要窄许多。如果将这两种侦察工具结合起来使用,并将其连入一体化信息网络系统,加强它们之间情报数据的交流与共享,则可大大缩短目标搜索、识别和定位的时间,降低误差率和错情率。美军认为,综合使用各种侦察设备,形成统一的情报侦察网络,所产生的协同效应要比单独使用一种侦察设备要强好几倍。这样做,不仅能扩大我们的战场侦察视野,提升侦察能力,而且可缩短侦察时间,最大程度的弥补单一侦察设备所具有的缺点与不足。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全天候侦察的能力。
正如五角大楼所指出的那样,美军已开始着手对情报侦察系统进行改革,采取了多项措施,并确定了未来情报侦察工作的新原则——“到达-进入。未来,只要是全球信息栅格网络的用户都可以不受限制的访问和查看各种情报信息,既能浏览情报机构所发布的情报信息,也能进入战区内各部队的网络,当然也能连通驻美国本土部队的网络。
美军原先奉行的是到达-回传原则,即只允许设于美国本土的指挥部才能与情报侦察机构的信息网相连接。相比之下,到达-进入原则使用户的范围大为扩展,也更方便用户查阅、接收、交流和共享情报资源。只要能连接上全球信息栅格网络,不管用户位于何处都能进行资源共享。

信息网络化在各军兵种实施协同火力毁伤时所起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美军原先使用的情报侦察和数据传输系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缺乏与其他战斗指挥系统的交互性和兼容性。当情报侦察系统获取敌目标情报后,不能直接传输给火力毁伤系统,必须先将数据传输至指挥所,待指挥所将情报分类处理后,再通过专用通道发送给相应的火力毁伤系统,之后才能对敌目标开展火力打击。这中间的时间差很有可能导致敌目标逃脱,丧失有利战机。现在,美军打算将情报侦察系统、战斗指挥系统和火力毁伤系统整合成一个整体,以形成一个统一的信息空间。届时,美军的情报信息既可以使用虚拟的数据通道也可以使用网络进行传输,指挥系统在对情报分析处理后,将作战命令下达至火力毁伤系统,最后由火力毁伤系统选择适当的兵器对敌实施高强度精确打击。这一过程是一气呵成的,不存在不同机构不同部门间的转发传输,这必将大大缩短情报处理和战斗反应时间,美军的战斗力自然而然的也就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美国出台的阿富汗军事行动报告中,五角大楼指出,美军作战人员可以实时接收到所有的情报信息,这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个问题,该问题是针对情报处理而言的,那就是各型侦察设备传输数据的通道和格式五花八门,必须经过手工转换才能形成统一的格式,这是很不方便的。为此,美军决定研发标准化自动化的信息传输与处理设备。该设备一旦投入使用,必将大大提高情报数据的传输和处理速度,减少手工工作量,争取达到完全自动化操作。
美军的终极目的就是让用户只要在电脑屏幕前轻轻点击一下鼠标,就能接收到上级下达的作战命令和欲摧毁敌方目标的所有信息资料,如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它的坐标是多少,何时摧毁目标等等。
遗憾的是,目前俄军的情报侦察系统、战斗指挥系统和火力毁伤系统还是处于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的状态,而且还有一系列问题函待解决。比如,各型侦察设备的优化配置和集中使用问题,如何建设统一的情报侦察网络问题等等。造成这种不利后果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由于军方与情报部门之间缺乏一个良性互动的协调合作机制;二是在进行情报综合网的建设时,并没有考虑到各系统之间的交互性和兼容性等问题;三是俄罗斯在技术方面还达不到既定要求,缺乏一体化的情报信息收集、处理和传输专用设备。
在科学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俄罗斯军队应该深入研究外国军队的相关做法,既要吸收他们正面积极的经验,也要了解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引以为戒。同时,俄罗斯还要加快高新技术武器和情报侦察设备的研发进程,尽快开发和部署本国的一体化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侦察网络,以适应新世纪新战争的需要。
作者:

鲍里斯费多洛维奇切利佐夫(著名军事专家,军事学博士,俄联邦军事科学院院士),
伊斯坎德尔沙基扎诺维奇扎马尔特基诺夫(技术科学副博士,信息安全问题专家,俄军中校),
谢尔盖阿尔卡季耶维奇沃尔科夫(军事学副博士,俄联邦军事科学院院士,俄军上校)
编译:知远/潘亮

http://www.e-gov.org.cn/xinxihua/news005/200912/105238.html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b0f485277232f60ddcca16f.html

《俄格冲突反映信息化革命未触及俄军灵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