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包身工》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细读《包身工》
作者:毛艳霞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2021年第2

毛艳霞
“包身工”这个称呼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确实是十分陌生的。每次指导同学们学习完《包身工》这篇课文,我都思绪万千,有许多的感受一股脑地涌入了我的心田。里面所写的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是我们今天的同学们所难以置信的。诚然,这是一篇饱含血泪、令人叹息的文章。
作品反映的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统治区的情况。为了创作这篇报告文学,夏衍亲自深入东洋纱厂采访调查。他得到一位女工的帮助,混进包身工中两三次,但是这次后,他就被工头盯住了。从三月初到五月,夏衍为了看到包身工们上班的情景,足足做了两个多月的夜工。他在深入调查,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后,便写成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包身工》。
1929年末,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为了转嫁损失和渡过难关,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加强对外掠夺。日本政府迅速法西斯化,加紧了侵占我国的步伐。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后,又于1932年在上海发动“一·二八”战争。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经济的掠夺,随着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反抗情绪也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大量雇用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的“包身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由此“包身工”这一代名词便在中国大地出现了。
在报告文学《包身工》中,着重刻画了三个被殴打、被侮辱的人物形象芦柴棒、小福子和不知名的小姑娘,表现了包身工一入包老板之手,就与世隔绝的现状,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工价更是相当的低廉。反映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激发了人们憎恨旧社会,爱新社会,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决心,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同时告诉人们,包身工制度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下面就从这三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来让我们细读这篇文章:
一、瘦得像芦棒梗一样的“芦柴棒”
文中三次提到“芦柴棒”。
第一次提到“芦柴棒”时,是由老板喊她的名字而写出她那“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的外貌,将“芦柴棒”这一人物形象呈现在大家面前。文中这样写到:……“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了她的名字……
第二次提到“芦柴棒”是写她病倒了,尽管是急性的重伤风,尽管“她很见机地将身体慢慢地移到屋子的角上,缩做一团,尽可能地不占地方”,尽管她“用手做着手势,表示身体没力,请求他的怜悯”,但是,老板为了不丧失一天的利润,还是要用各种毒辣的手段来强制她做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6f09bb599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3.html

《细读《包身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