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马哲论文 - - 建设创新性国家

发布时间:2012-11-06 09:09: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创新型国家概述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性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的战略意义

3.1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

3.2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适应我国现实国情的需要

3.3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

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可行性

五、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问题

5.1应试教育现象没有改变

5.2教育的自主权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

5.3大学教育与科研和社会实践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

六、当代大学生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七、结束语

建设创新性国家

——科学发展观贯彻与落实的重要目标

摘要:200510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20061月,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将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必须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并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共产党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本文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入手,阐述了我国目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可行性和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科学技术;人才发展;战略方针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高校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

一、创新型国家概述

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这些国家将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主要与依靠自身丰富自然资源增加国家财富,以及主要依附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和技术的国家相区别。这些国家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性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的特定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的发展模式,而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必须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具备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自己的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中,四分之三为外国人所拥有;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10家电子信息企业,其5年申请之和仅相当于美国IBM公司1年申请的专利数量。由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少行业存在技术“空心化”危险。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的战略意义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特征、事关国家建设发展大局的战略选择。

3.1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

我国计划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现在正是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资本和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不会有太大的提升,而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研究分析表明,我国目前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39%左右。在继续保持占国内生产总值40%左右的投资率和持续15年保持7%以上的高速经济增长的情况下,要达到翻两番的目标,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必须要达到60%左右,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经济增长的目标。因此,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于提高国家创新能力。所以,我们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走科学发展之路,大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之上。

3.2建设创新性国家是适应我国现实国情的需要

中国人均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供应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量的1/4,能源短缺问题也很严重,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1/10,目前石油供应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40%。人均耕地只有1.40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积为1.9亩,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4%左右,但原煤、钢材、水泥的消耗量分别占全世界消耗量的31%30%40%,石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40%6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出环境容量。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以后,面临着越来越紧迫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在较短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是在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各国的经验表明,只有靠科技进步,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出路。

3.3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

在全球化进程当中,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国际竞争压力。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目前我国每百万人获得发明专利数只有1项,而日本为994项,韩国779项,美国289项;集成电路芯片、石油化工、轿车等产品的生产设备70%以上依靠进口。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中国生产的手机不得不付出价格的20%,计算机价格的30%、程控数控机床价格的40%的专利费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但核心技术受控于人;我国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三大国,但出口产品中自主品牌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只占10%左右,出口产品利润率低;我国是制造业第四大国,但重要的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事实说明,创新已成为制约我国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涉及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想确保本国安全和实现中国的腾飞,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在急剧变换的世界经济竞争的格局当中把握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这几方面考虑,我们没有别的出路,只有一条路,就是通过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可行性

一,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总数均居世界前列,这是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最大优势。

第二,我国己经建立了大多数国家不具备的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这是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重要基地。

第三,己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第四,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优势,中华民族重视教育,辩证思维,集体主义精神和丰厚的传统文化积累,为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路径选择。
五、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完全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创新驱动经济和知识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当中所占的比例还很低。我国的能源和资源利用率很低,环境污染相当严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我国教育基本上实现了优先发展,为将我国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奠定了好的基础。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与我国发展的需求相比,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事业还不发达,特别是在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

5.1应试教育现象没有改变

教育投入依然不足,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均衡,教育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对称,创新教育和能力培养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素质教育还任重而道远。

在当今时代,素质主要体现为一个人的思想理念、道德情操、知识基础、身心健康、文化修养,体现为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意志力。

由于等级观念的残余,以及教育资源稀缺和配置不合理等因素影响,我国的应试教育现象还普遍存在。从幼儿园到大学仍偏重知识的灌输,而不是着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也不是注重启发求知、养成能力、塑造人格、培育理念、追求真理,并且在教育思想、学科布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因素,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造力。

5.2教育的自主权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

一方面,政府对教育应尽的职责还不到位,教育投入不足、分配失衡、督导监管需要改善与加强;另一方面,学校还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从招生到考试方式,从教师选聘评价到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教育机构的合法责权没有受到充分的尊重,教师教学的自主权、创造性、学术自由受到制约,学生选报学科、选择导师、选修课程的权利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使学生无法充分发展和发挥自身的潜能,违背了创新教育的规律。

教育的外部环境制约了教育的创新,使得教育创新的内在动力机制还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5.3大学教育与科研和社会实践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

创新人才除了要受到良好的课堂教育外,还应该在求学期间参与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发掘创造性的潜能。我国科学教育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科研机构、企业与教育机构之间合作交流不够,特别是近些年大学和研究生扩招以来,大学生、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机会明显减少。在一些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即使能够参与科研实践,也难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往往不是为了充分发挥研究生的潜能,着眼其长远发展,而仅仅成为导师完成科研任务的“打工仔”。

六、当代大学生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创新能力的强弱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我国当代大学生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好奇心强,但创新意识贫乏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想法但缺乏创新技能、有创新的热情,但创新精神不佳等等。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一、要冲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深化改革,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第三、以人为本,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团队;

第四、加强研发,将创新成果与社会的经济效益有机结合。

总之,大学生的创新,要秉承着实践性、个性化、系统性、协作性四项基本原则。遵循实践性原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坚持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和评价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唯一标准。培养大学生的协作精神,就是要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开朗的性格,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关心他人,要多让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学会在一个有竞争的集体中进行工作,学会在与人合作中进行创造。

七、结束语

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为了推动经济增长、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通过自身努力成为创新型人才,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希望力量。我们应该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肩负好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人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f116c310b4c2e3f57276313.html

《毛概马哲论文 - - 建设创新性国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