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发布时间:2019-04-07 05:04: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2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时间:45分钟 分值:8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

1(2017·常州高三期末)1948年至1949年,中共中央多次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其中规定的重要原则有:“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这一原则的核心方针是(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另起炉灶”的含义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与材料中的要求独立自主相吻合A项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强调的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B项错误;“一边倒”强调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提出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

2(2017·安徽江南十校高三联考)毛泽东曾指出:“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是一种错误的想法。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曾大规模接受苏联的经济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紧张、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也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不断扩大援助规模。下列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

A.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成就主要得益于苏联援助

B.新中国的对外援助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困难

C.新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受到国内外形势的影响

D.苏联援助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

A [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苏联援助A项表述过于绝对符合题意;新中国初期扩大对外援助规模会加剧经济困难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中国初期为了营造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开始对外援助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中国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孤立封锁苏联的援助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2017·哈三中高三模拟)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力图打破两极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

B.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C.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

D.根源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B [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和邻近国家以及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打破美国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并不是力图打破两极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A项错误;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和邻近国家以及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和邻近国家以及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一边倒”是为了加强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二者并不对立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根源D项错误。]

41956年,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愿意和世界上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建立友好关系。这一外交政策提出的背景是我国(  )

A.提出了“另起炉灶”方针

B.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C.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建立独立自主基础上的新外交与材料内容不符A项错误;全方位外交政策是在新时期开始推行的与材料中时间“1956年”不符B项错误;1954年中国提出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凡愿意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中国均愿意与之建交这符合材料内容C项正确;1956中苏关系开始出现一些分歧但中国依然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60年代中苏关系全面恶化才调整与苏联的外交政策D项错误。]

5(2017·江西重点中学高三联考)日内瓦会议开始时,周恩来阐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说:“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只要世界各国都遵守这些原则……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这段话表明中国政府(  )

A.开始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国际公认准则

C.推动了印度支那局势走向缓和

D.提出的“求同存异”原则促进会议取得成功

C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开始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准则B项错误;日内瓦会议是来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中国的外交立场有利于推动印度支那局势走向缓和C项正确;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是在万隆会议上D项错误。]

6(2017·湖南十三校联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政策是不断变化的,首先是全面倒向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到后来我国奉行反苏反美的“两个拳头打人”政策,再到联美遏苏的“一条线、一大片”政策,再到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全新外交战略。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

A.一般来说国家间没有情谊可言,有的只是利益

B.在美苏争霸时期,中国对于亲美亲苏犹豫不决

C.社会主义在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处于弱势位置

D.中国外交政策调整根源于自身安全和国际局势

D [A项夸大了国家利益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排除;在美苏争霸时期中国对于亲美亲苏是以维护国家利益来决定并非犹豫不决B项错误;美苏争霸第二阶段苏攻美守社会主义在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处于优势位置C项错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维护国家利益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依据国际局势变化调整外交关系D项正确。]

7.就1970年的第25届联大会议,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这说明(  )

A.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发生分化

B.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日渐凸显

C.美国对华的冷战思维在加强

D.发展中国家坚决支持新中国

B [影响外交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因为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中国国际影响力日渐凸显B项正确。]

8(2017·日照高三模拟)1949年苏联第一次在联合国要求恢复新中国的合法席位到1971年的20多年间,苏联对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态度也经历了从坚定、毫无保留地支持,到支持但不再提案,再到只支持、不发言、不提案三次不同的转变。这表明(  )

A.苏联态度的转变与中美关系变化密切相关

B.中苏关系恶化使苏联的态度发生根本转变

C.苏联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中苏关系发展状况

D.苏联对华政策中的利己主义倾向日趋明显

C [苏联三次不同的转变反映了中苏关系发展状况的演变故选C项。]

91972年中美两国签署的《联合公报》中,有一段对“一个中国”政策的经典表述:“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说明当时美国(  )

A.就两国关切的问题作出让步

B.支持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构想

C.宣布与台湾断绝所有的联系

D.向中国发出改善关系的信号

A [美国放弃了只承认台湾当局,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场这说明当时美国就两国关切的问题作出让步A项正确;“一国两制”构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B项错误;1978,但并非断绝所有联系,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美国宣布和台湾“断交、撤军、废约”,但并非断绝所有联系,C项错误;1972年中美两国签署的《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项错误。]

10(2017·安徽江淮十校高三联考)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

A.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

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

D [材料中不仅有中国与俄罗斯、欧洲、金砖国家的伙伴关系还有与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故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A项错误;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表述过于笼统不能体现出材料中的主旨内容B项错误;材料中的中国外交没有以联合国为中心C项错误;中国致力于与美国、俄罗斯、欧洲和金砖国家等重要大国和国际集团构建友好关系反映出中国努力构建大国之间的稳定均衡关系D项正确。]

11(2017·莱芜高三质检)下图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示意图

其中20世纪90年代建交国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苏重新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B.重视周边外交,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C.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苏东发生剧变,许多国家宣布独立

D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但中苏之间并没有断绝外交关系不存在中苏重新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的说法A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在2001年建立的B项错误;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许多国家宣布独立D项正确。]

12(2017·商丘高三模拟)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较清醒的认识

B.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冷战”行为

C.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

D.没有理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特点

D [上海合作组织是新时期处理睦邻友好关系的方式遵循“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25分,第1412分,共37)

13(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亚洲国家中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北朝鲜和越南民主共和国随后是印度和缅甸。由于它们代表了两种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国家中国领导人从交往中得到的经验是不同的。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领导人是从与印度等国的交往中和从这类国家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立场、态度中逐步获取经验并确定了新中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中国与印度的协议中首先提出绝非偶然它揭示了中国领导人认识国家关系问题的内在逻辑。

材料二 当周恩来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出现在国际多边外交舞台上时新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也必须被置于有关政策的中心位置。正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周恩来不仅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和法国维护殖民统治利益的企图而且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了关于印度支那三国是“统一的整体”、不从老挝和柬埔寨撤军等主张和在临时分界线问题上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周恩来的努力明显地展现出新中国从朝鲜战争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当它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而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时既反对和防止敌对的大国在接近中国的国家和地区部署军事力量也绝不再被盟国拖入与美国的战争……历史的发展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最终形成。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牛军《新中

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中印协议中首先提出的目的何在?(10)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应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15)

【解析】 第(1)根据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中国与印度的协议中首先提出”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首要目的之一就是和平解决中印边界纠纷等问题;再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知为“一五”计划的开展营造安定的周边环境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外交封锁也是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考量。第(2)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两极格局的背景下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方针具有鲜明的革命外交的色彩主要建交国是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强调阶级斗争意识形态色彩浓厚;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此后的中国外交把国家作为外交的对象更务实地以国家利益作为外交出发点和落脚点。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的主张和行为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也是国家外交的体现。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从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

【答案】 (1)目的:为“一五”计划的开展营造安定的周边环境;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外交封锁;和平解决中印边界纠纷等问题。

(2)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两极格局的背景下,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方针,具有鲜明的革命外交的色彩,主要建交国是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强调阶级斗争,意识形态色彩浓厚。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此后的中国外交把国家作为外交的对象,更务实地以国家利益作为外交出发点和落脚点。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的主张和行为,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也是国家外交的体现。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从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

14(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

——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 首先拟定论题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可从材料所涉及的晚清、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选取一个为例明确说明外交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当然也可以选取其他国家但要注意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阐述;其次就选取的国家的外交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进行阐述注意围绕主题史论结合;最后简要总结升华论题。

【答案】 示例一:观点: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

论述:晚清外交走向失败的过程是国力逐渐衰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因为晚清国力不济导致外交失败,而是外交失败导致国家衰落。在与西方列强相比,晚清政府所抱的不是弱国心态,而是始终坚持以天朝上国自居,夜郎自大。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被推翻的70余年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不仅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而且还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以国际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外交的失败成为中国从世界中心被排挤到世界边缘的原因。

因此,晚清的失败决非由于国力不支,而是由于观念的陈腐和制度的落后。外交失败是国家失败的一个表现,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

示例二:观点:新中国的外交与国家综合国力的壮大。

论述:1949年,新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政策,改变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地位,打破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新中国政权的封杀,为新中国的建设争取了相应的安全和资源。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为国内建设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1955年亚非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中国与亚非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的关系奠定了基础。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美国关系的缓和并走向正常化,更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转机和突破,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之后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新时期以来,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改革开放和平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示例三:观点:苏联争霸外交导致国力衰败最终解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强国,出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需要,积极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先后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等组织,将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纳入到其争霸的轨道上来,并将苏联模式推广到了这些国家。苏联为了建立霸权,不断地将资源投入到相关的军事等重工业领域,导致农业等部门的生产遇到严重困难。期间虽有赫鲁晓夫进行农业改革,但是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方向。在军事上投入了过多的资源,并且为了维持其势力范围,还粗暴地干涉他国内政,甚至直接出兵他国,严重影响其国际声誉。最终积重难返,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本题亦可从日本、德国侵略导致失败,和平外交导致崛起;美国推行霸权,导致国力相对衰败等角度进行论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b1c60c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b.html

《小初高学习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