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的监控

发布时间:2019-12-29 22:06: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学过程的监控

(课题组)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教师依据学习的原理,运用适当的方法、技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智能、个性能力,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教学过程的监控是对教学全过程的监控,监控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培养目标的实现。

从“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监控,监控的层次分为三个,第一个层次是“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大系统的宏观监控;第二个层次是各个专业的中观监控;第三个层次是各门课程的微观监控而各个层次的监控都要通过教学过程的监控实践去落实去体现因此本文没有很具体地将这三个层次的监控独立来研究,而是将这三个层次融入到教学过程监控中来进行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探索性研究

一、“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教学过程的特点

“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教学过程要求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规划设计、组织管理和监控,其主要特点是:

1、师生准分离

所谓师生准分离是指老师和学生不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通过教室这个唯一的渠道紧紧联系在一起,而是在绝大多数学习时间处于分离状态,老师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心,学生不再被动,而是由被动变为主动,变为自主学习的中心。

2、学习资源基本满足学生自学

由于在绝大多数学习时间学生不是在教室和老师直接面对面接受教育,而是要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要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因此提供什么样的资源给学生自主学习就显得尤其重要,提供的资源应该是便于自学的“学材”而非“教材”,也就是说要提供方便学生自学的资源,从类型上大致包括:文字资源;网络资源;VCD光盘;CAI课件等。

3、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有很大的自主性

这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学年制不一样,传统的教学计划具有非常强的计划性,每个学期要开设几门课程,具体开设哪些课程都有严格的规定。而新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计划有弹性,学员有选课的自主性,只要在规定的八年时间里修完规定的学分,即可取得毕业证。学员可按照学习规律和自已的时间来具体安排所修课程的顺序和量。由此可见,“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模式必然涉及到两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其一是根据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过程的设计;其二是保证教学质量做好教学过程的监控。

二、“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教学过程的设计

1、“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过程设计的原则

教学过程设计由教学模式自身特点所决定,它本身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过程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按照系统性要求来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如何解决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是“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教学过程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系统性输入包括教学模式的设计、专业实施方案的设计、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课程实施方案的设计、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的设计、教学过程组织的设计等;而“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系统性输出总的是指培养目标的实现,具体包括培养人才的类型、培养人才的层次、培养的质量等.而“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系统性输出的要求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系统性输入的内容等

(2)以学生为本,做好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文件的建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做好教学过程的设计做好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文件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规范的开展,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才能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

(3)以学习为中心,把以“教”为主转化为以“学”为主“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改变过度依赖教师的习惯思维,树立以“学”为主、以学习为中心的新观念;做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和监控;构建现代化教育技术平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以学习为中心,把以“教”为主转化为以“学”为主,具体可通过以下的教学改革模型来实现。

教学改革模型图:

word/media/image1.gif2、具体设计的思路

在上述教学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具体设计应该分两个层次:

1专业教学设计方案。专业教学设计必须明确本专业培养规格、教学目标、管理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多媒体设计一体化等。

2课程实施细则。在细则中要明确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基本内容、教学层次、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媒体、教学实践环节等内容。尤其要将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放到教学过程中通盘考虑,做出一体化设计。同时增强细则的可操作性。

三、“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过程监控

总体上来说,监控有事前监控、事中监控、事后监控.“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的事前监控主要是指前文所谈到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过程设计;事中控制是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过程监控;事后控制是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结果的分析、评价及反馈本部分主要研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在后部分研究

“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过程监控是指依据远程开放教学的特定模式和培养目标要求,办学机构对学生学习过程施加监管的过程,它包含了教学组织管理、质量体系建设等。教学过程的监控注重两方面内容:一是“教”的监控;二是“学”的监控。“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监控主要是按照教育部中央电大“关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试点项目”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对教学全过程的监控,包括对教师职能的转换,对学生学习进度,参与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活动等。

(一)教学过程监控的具体方法

1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必须制定有相应的制度、方案和实施细则

它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基本框架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评价、监控教学过程的重要指标。只有这样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工作才会有章可循。这些制度、方案、实施细则具体包括:专业实施方案、课程实施细则、形成性考核管理实施方案、集中实践环节实施方案、修读指南等。形成性考核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检查和监控的一个重要环节。

2入学测试

试点项目虽然是免试入学,但所有学员都必须经过入学测试,目的是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进行摸底,便于入学后的分类指导。

3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检查和监控的一个重要环节。人才培养模式以“学”为中心,再加上各要素之间时空上的分离,探索一种科学合理的形成性考核操作模式,以实现对学生自主化学习给予有效的引导、帮助和监控,就显得特别重要。形成性考核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检查和监控的一个重要环节,即能体现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支持和服务,又能实现对学生的学习实施有效的跟踪和监控。科学合理的形成性考核操作模式是教学过程监控的保证。形成性考核的形式有:

1记分作业,包括记分平时作业和专门设计的综合性作业。记分作业应该根据课程教学安排和学习测评的要求,由指导教师指定部分平时作业为记分平时作业,并依据学生完成记分作业的次数和质量进行成绩评定,记分作业的次数应考虑课程的不同特点来确定,一般以5次左右为宜。专门设计的综合性作业由指导教师根据课程阶段性学习测评需要而设计的综合性大作业,一般以2次为宜。作业设计完成之后的管理至关重要。

2教学实践活动。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高级人才,因此指导教师必须要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形成性考核的要求安排教学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表现,通过观察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情况,以及运用知识的程度,动手的能力进行成绩评定。

3小组学习。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和形成性考核的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学习的活动。小组学习要有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者、学习效果等记录。指导教师根据学习记录,抽查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程度,进行成绩的评定。

4专题讨论。指导教师根据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或网上讨论,并根据学生参加、发言、发言提纲记录等情况评定成绩。

5学习笔记。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必须阅读文字教材、运用光盘、上网等手段进行学习,记录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掌握知识程度,对难点、重点以及疑难问题的理解等。学习笔记是考核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导教师必须做好引导。

4实践教学环节

1)课程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实习,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实习活动可根据课程的特点以及各方面条件合理安排。

2)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是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及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对全学程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对关键或焦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圆满完成学习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3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毕业论文还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二)教学过控的原则及评价

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各个教学环节都应围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来安排。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思想,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跟踪学生个体化学习的过程,确保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因此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1教学过控的原

1可操作性。实施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必须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质量指标体系和测评体系。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指标体系应既有反映过程又有反映结果的指标。要适合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需要,并能客观地反映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和各阶段教学目标的实施和实现状况。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和目标,都必须制定一个细致、明确、可操作的实施细则予以保证。每个教学步骤都要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规定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如课程实施细则、课程教学辅导计划、学生学习进度卡、时间安排表、形成性考核记录表等。

2简明性。质量监控是保证教学活动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的一种手段,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才是真正的目的。因此,在能客观、全面反映教学过程的基础上,评测指标、方法要尽可能客观、简明、易行,不要人为把指标体系和测评方法搞得过于复杂,增加工作量和难度。

3规范性。对测评内容尽可能使用量化指标,例如采用评分、等级等,避免过多采用定性指标。评测方法要与有普遍性,与具体课程无关,使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质量监控体系有一种比较规范、统一的方法和标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b324212bc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6b.html

《教学过程的监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