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学院教学工作简报-徐州工程学院教务处

发布时间:2018-09-06 06:58: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徐州工程学院教学工作简报

2017-2018学年度 第(3)期 总第58

主办:教务处 20186月22日

【教学信息】

1、我校隆重举行2018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

2、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3、省教育厅专家组来我校开展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现场调研

4、第九届长江三角洲地区韩国语教育国际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行

5、第四届江苏省高校计算机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6、我校召开三个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权评审会

7、食品(生物)工程学院召开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8、食品(生物)工程学院召开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暨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9、土木工程学院召开工程管理类专业建设研讨暨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10、土木工程学院召开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研讨暨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11、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召开徐州市首批特需专业光伏技术与应用专业建设研讨暨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12、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召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统计学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13、化学化工学院召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研讨暨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教学动态】

1、我校举行形势政策报告会

2、我校教师在各项竞赛中获佳绩

3、我校学生在各项学科竞赛中获佳绩

4、我校与徐州市农业科学院举行产学研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5、我校与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平台

6、我校与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举行产学研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7、我校与南京古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创新实训室

8、外国语学院与苏州新东方学校签署教育实践、就业基地共建协议

9、徐州市化学化工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我校召开

10、我校姜慧教授主编出版住建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11、体育学院召开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动员大会

12、艺术学院2018届毕业设计作品展在徐州美术馆开展

13、我校成功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省赛选拔赛

14、信电工程学院举办“《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教学沙龙

【教学资讯】

1、徐州工程学院“学习新思想 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启动并开讲首堂课

2、坚持以本为本 推进四个回归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

3、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责任与担当


我校隆重举行2018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

2018620日、21日,我校分别在城南校区、中心校区隆重举行2018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校领导王超、张新科、殷惠光、王冬冬、刘洋、李苏北、王宏萍、张宁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委员出席典礼。54572018届毕业生与校各单位负责人,教师、辅导员及部分杰出校友和学生家长共同见证了这一庄严而又喜悦的时刻。副校长王冬冬教授主持典礼。

七点整,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了帷幕。校长张新科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张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向学有所成的54572018届毕业生表示热烈祝贺!向坚定支持同学们成长成才的父母亲友和努力工作、辛勤奉献的教职员表示衷心感谢!

张校长饱含深情地回顾了同学们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总结了四年来学校特色发展的丰硕成果,为即将踏上崭新征程的毕业生们送上了殷切叮嘱与深深祝福:一是希望大家要心怀感恩。用高尚的格调、宽阔的眼界、大爱的情怀看待世界。居以敬心,善待同行;尽己所能回报社会、回馈他人。二是希望大家要不忘初心。面对即将开启的人生新篇,坚定理想与抱负,重拾激情与斗志,保持追逐梦想的自信和决心。三是希望大家要豁达向上。以小人物也有大生活乐观心态去面对人生,继续锻炼幸福生活的能力,让自己的人生角色圆满起来,让生活的彩虹光照成功之路。

典礼上,副校长刘洋宣读了《关于表彰2018届优秀毕业生的决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殷惠光副校长宣读了授予马家伟等5722名(含成人教育毕业生)同学学士学位的决定;教师代表向毕业生送上了临别祝福;优秀毕业生代表与杰出校友代表也在典礼上与大家分享了大学生活的收获与快乐,表达了对母校眷恋与感恩。

随后,在雄壮的乐曲声中,校领导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身着导师服,为全体2018届毕业生一一扶正流苏并与每一位毕业学生亲切合影留念。在激昂的校歌声中,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向全体毕业生挥手致意,满含着欣慰与不舍,欢送2018届毕业生走向新的人生舞台。

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日前,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联合发布《关于公布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等293个专业认证结论的通知》文件,公布了2017年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认证结论。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顺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校工科教育的新突破。它不仅为我校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打开了新局面,也为我校专业建设和发展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20171119日至22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食品类专业认证委员会专家组一行莅临我校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现场考查。经评估考查,专家组对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组并对进一步推动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指明了提升空间和发展方向。

2016年以来,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这意味着相关的专业认证具备国际实质等效性。此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认证,是我校继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认证)后,我校坚持内涵建设发展道路的又一次重要实践和标志成果,对于促进和提高我校专业建设和发展,对于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省教育厅专家组来我校开展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现场调研

53日,以三江学院副校长吴中江教授为组长的省教育厅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调研专家组一行6人莅临我校进行专项调研。副校长王冬冬介绍学校发展情况。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及相关教师、合作企业代表参加了调研活动。

王冬冬副校长代表学校对省教育厅专家组莅临我校开展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现场调研表示欢迎。她对我校事业发展情况作了介绍,重点介绍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情况。王冬冬副校长希望省教育厅专家组通过调研对我校开展嵌入式人才培养予以指导,以利提高。

吴中江组长介绍了此次调研的目的和要求。

我校信电工程学院院长鲍蓉汇报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情况,就专家组提问进行了解答。合作企业代表就校企合作作了补充说明。

汇报会后,专家组考查了我校江苏省软件与服务外包实践教育中心、信电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基地以及专业实验室,查阅了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相关的管理文件、协议、校企交流台帐、培养方案及相关教学资料,全面深入地了解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情况。

在专家组意见反馈会上,专家组进行了意见反馈。校教务处处长邵晓根代表学校感谢专家组辛勤工作和提出的指导意见与建议,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完善对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的机制建设和过程监控,实现我校嵌入式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第九届长江三角洲地区韩国语教育国际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行

2018420日至21日,第九届长江三角洲地区韩国语教育国际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韩国(朝鲜)语教育研究学会主办,我校外国语学院承办。会议主题是新形势下的韩国语教育研究。张新科校长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来自韩国延世大学、全南大学、首尔市立大学、国立国语院等韩国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国内28所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张新科校长在欢迎辞中首先代表学校对莅临会议的各位专家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我校概况和事业发展成绩,希望各位专家关心和支持我校韩国语专业的发展。中国韩国语教育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韩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生导师姜宝有教授,韩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教育领事文泰烈先生,韩国语言文化教育学会会长、韩国延世大学姜炫和教授分别致辞。 韩国首尔市立大学睦正洙教授,韩国全南大学白承周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金忠实教授分别做大会主题发言。

下午,复旦大学吴仙花老师和我校韩语专业徐中云老师分别举行了示范课。接着三个分会场分别围绕韩国语语言研究韩国文学与文化教育研究韩国语翻译与写作教育研究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长江三角洲地区韩国语教育国际研讨会为中韩两国专家学者搭建了高层次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对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韩国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韩国语教育水平,加强韩国语学科及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承办本次研讨会为我校韩国语专业教师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对我校韩国语专业的内涵建设、教师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四届江苏省高校计算机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51112日,第四届江苏省高校计算机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本次会议由江苏省计算机学会、江苏省应用型高校计算机学科联盟执委会、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计算机工程能力培养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我校信电工程学院承办。会议旨在组织省内应用型高校教师研讨计算机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热点问题,探讨在省计算机学科联盟框架内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育人,为省内应用型高校教师搭建一个人才培养与经验交流的平台。来自全省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包括独立学院的代表及企业界代表80余人参会。

刘洋副校长代表我校致欢迎词。省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杨献春、江苏省应用型高校计算机学科联盟主席龚声蓉分别代表主办方在开幕上致辞。我校信电工程学院鲍蓉院长主持开幕式。

中国人民大学朝乐门教授作《大数据挑战及大数据人才培养》报告,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牛强教授作《计算机大类招生培养方案修订实践》报告,金陵科技学院副校长张燕教授作《关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建设的思考》报告,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赵建洋教授作《计算机专业工程认证经验交流》报告,以及企业界对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应用型新工科建设的报告。参会代表就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修订如何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展开了研讨。

本次研讨会为省内应用型高校教师提供了一次切磋与交流的机会,对我省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教育与教学改革和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我校召开三个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权评审会

413日,我校受江苏省教育厅委托,分别召开了小学教育秘书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三个本科专业的学士学位授权评审会。来自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9所高校及单位的15名评审专家,校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教务处、三个学院负责同志以及部分教师参加活动,王冬冬副校长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

王冬冬副校长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欢迎和感谢,她介绍了学校事业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学校大应用观、大工程观、大生活观、大文化观的办学理念,以四大观为引领,学校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王冬冬副校长希望借助专家们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和集体智慧,解疑释惑,科学会诊,进一步推动我校受评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要求学校有关单位按照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好落实工作。

评审会上,我校三个专业的主要负责人分别从专业建设、教师队伍、教学条件及利用、教学过程及管理、实践教学及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向专家组做了自评汇报。各专家组认真听取汇报后,查阅了评审材料,抽检了教学档案、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资料,并就有关情况提问答疑,实地考察了专业实验室、图书资料室等办学条件与设施,分别召开了教师、管理人员和毕业生代表座谈会,对授权专业的建设情况进行了集中评议和意见反馈。

我校三个学院负责人对专家们的辛勤工作、悉心指导表示衷心感谢,表示今后将以专家组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为指导,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切实加强专业建设。

本次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评审会是对授权专业建设情况的全面诊断和有力促进。学校将以本次学士学位授权评审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专业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水平,推动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食品(生物)工程学院召开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2018513日,食品(生物)工程学院召开了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学院邀请了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江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夏文水教授;维维集团董事长杨启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南京农业大学董明盛教授;江苏大学姜松教授;扬州大学顾瑞霞教授;南京财经大学朱恩俊教授;淮阴工学院赵希荣教授。副校长李苏北教授,教务处处长邵晓根教授,食品(生物)工程学院领导班子成员,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上,李苏北副校长首先致辞,代表学校对专家们来校指导工作表示欢迎和感谢,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办学理念、教育理念以及此次人才培养方案论证的背景和意义。李苏北副校长要求食品(生物)工程学院要认真听取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教研室主任汇报了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路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等情况。与会专家在听取汇报后,认真审阅了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专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需求,对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充分肯定了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所做的工作,同时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并给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

此次论证会梳理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的问题与经验,吸收了与会专家提供的宝贵建议,有利于巩固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专业建设成果,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夯实基础。

食品(生物)工程学院召开

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暨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516日,食品(生物)工程学院召开了第二届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暨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此次会议主要内容是:成立第二届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召开第一次会议;论证2018级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会议邀请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江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堵国成教授;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韦萍教授;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宗芸教授;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乔德水先生;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古绍彬教授。副校长王冬冬教授,教务处副处长唐仕荣,食品(生物)工程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生物工程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王冬冬副校长到会致辞,代表学校对专家们来校指导工作表示欢迎,感谢专家一直以来对生物工程专业建设的帮助和支持,并介绍了学校整体发展情况与办学特色,强调了学校以“四大观”引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指出生物工程专业的建设要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方向,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王冬冬宣布第二届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名单,堵国成为主任委员,韦萍、李宗芸、乔德水和古绍彬为委员,并为各位成员颁发聘书。

与会专家在听取生物工程专业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汇报后,结合专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需求,对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进行了细致地讨论。充分肯定了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建设成效,同时也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此次论证会,我院生物工程专业梳理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的问题与经验,吸收了与会专家对专业定位、课程建设、实习实践等方面的指导建议,有利于巩固生物工程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完善专业顶层设计,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夯实基础。

土木工程学院召开

工程管理类专业建设研讨暨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2018425日,土木工程学院召开工程管理类(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建设研讨暨人才培养方案校外专家论证会。此次论证会邀请了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肖鹏、工程管理系主任张兵博士以及宋兴禹博士、孙王虎博士等专家。土木工程学院负责同志、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及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会议。

会上,姜慧院长就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定位、建设规划以及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情况作了全面介绍。臧秀平教授、白玉萍副教授分别具体汇报了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及特点。

与会专家认真审阅了方案内容,肯定了我院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国家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的要求,科学合理,特色鲜明,充分考虑了行业需求。专家们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及能力实现、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专业特色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及建议。与会双方还就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落实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最后,姜慧院长代表土木工程学院对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领导和专家们表示感谢。表示我院将根据专家们的宝贵意见与建议继续完善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以科学实现工程管理类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学院召开

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研讨暨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425日,土木工程学院召开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研讨暨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校外专家论证会。此次论证会邀请了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康爱红、李胜才,以及土木工程系主任李琮琦、专业负责人曹大富及部分专业骨干教师。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朱炯、土木工程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朱炯副院长首先介绍了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定位、建设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情况,并针对专业选修方向设置、课程开设、实践环节安排以及学时分配等向各位专家征集意见和建议,接着土木工程教研室主任具体汇报了方案内容。与会双方就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落实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专家们肯定了我院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土木工程专业的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国家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的要求,科学合理,特色鲜明,充分考虑了行业需求,并针对可以进一步完善的部分提出了具体意见及建议。

最后,朱炯副院长代表土木工程学院对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领导和专家们表示感谢,表示此次论证会收获颇丰,会后将根据专家们的宝贵意见与建议尽快完善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为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召开徐州市首批特需专业

光伏技术与应用专业建设研讨暨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201854 ,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召开徐州市首批特需专业光伏技术与应用专业建设研讨暨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以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委员会成立大会。

会议邀请了江苏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李相银教授,东南大学物理学院院长杨永宏教授,江苏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助理、物理实验中心主任万建国教授、江苏大学理学院书记王亚伟教授、新能源行业知名专家、西安交通大学杨宏教授,徐州市教育局职教处张林处长、协鑫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徐勇总经理,格利尔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继海高级工程师等专家,对学院光伏技术与应用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和指导。我校副校长王冬冬、教务处处长邵晓根、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了论证会。

王冬冬副校长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来校指导工作表示欢迎和感谢。她简要介绍了我校及数理学院事业发展情况。她希望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为建设我校具有应用型特色的重点学科专业以及扩大我校优势专业在淮海经济区影响力等方面指明方向。王冬冬副校长要求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要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做好专业建设定位,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提高学院教学水平。

在专家论证阶段,滕道祥院长就光伏技术与应用专业2018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情况以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委员会成立情况分别作了汇报,与会专家们认真听取了汇报,并充分肯定了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所做的工作,专家们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就特需专业以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定位、专业特色、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实践性环节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此次论证会的召开,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我校承办淮海经济区光伏技术产教融合联盟大会做好了的铺垫。

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召开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统计学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201853日,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召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嵌入式)和应用统计学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学院院长江龙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杜增吉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赵鹏教授、上海育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钟磊、技术总监费晓峰等参加会议。我校副校长王冬冬教授,教务处、评估中心负责同志参会。

首先,王冬冬副校长对各位专家来校指导信计与统计专业的工作表示欢迎和感谢。她简要介绍学院及数理学院的发展情况,希望各位专家对这两个专业给予指导和建议,为建设我校具有应用型特色的学科专业指明方向。随后滕道祥院长致词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参加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介绍了数理学院基本情况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和应用统计学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的办学情况。其次,教务处处长邵晓根教授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办学理念、教育理念以及此次人才培养方案论证的背景和意义。然后,与会专家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嵌入式)和应用统计学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认真研读、评阅,围绕培养方案中的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同时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并给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数理学院院长滕道祥教授作总结讲话。他感谢各位专家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的宝贵意见。通过此次论证会,得到专家专业方面的指导建议,进一步明晰各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目标,仔细推敲人才培养定位和要求,制定出科学合理、定位准确、可行性强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化工学院召开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研讨暨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419日,化学化工学院召开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设专业的专业建设研讨暨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学院邀请了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国家级教学名师钟秦教授、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院长范益群教授、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东为富教授等高校的知名专家,对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和指导。徐州工程学院副校长王冬冬教授、教务处处长邵晓根教授、化学化工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了论证会。

论证会由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堵锡华教授主持。会议伊始,王冬冬副校长致欢迎词,她对远道而来的专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她简要的介绍了近年来我校人才培养“五个一工程”的建设中,在学生的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并希望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为建设我校具有应用型特色的重点学科专业等方面指明方向。她在讲话中指出,化学化工学院要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做好专业建设定位,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提高学院教学水平。在专家论证阶段,堵锡华院长、陈艳副院长就《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8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情况分别作了汇报,与会专家们认真听取了汇报,并充分肯定了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所做的工作,专家们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就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定位、专业特色、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实践性环节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此次论证会的召开,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学院下一步接受本科教学评估做好了的铺垫。

我校举行形势政策报告会

为在全校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帮助广大师生了解国际形势,强化国际关系认知,516日,我校举行形势政策报告会。学校特邀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谢国明来校作题为《中美关系的出路与走向》的辅导报告。徐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其谱出席活动。我校全体校领导、师生代表聆听了报告会。校党委书记王超主持报告会。

谢国明教授在报告中结合修昔底德陷阱等相关政治理论,剖析了当前中美关系现状的主要症结。他在宏观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关系的重要论述基础上,结合当下中美贸易摩擦的现实背景,深入剖析了中美关系,就中美关系演变过程、未来走向以及构建新时代新型大国关系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在报告中,他重点就两国意识形态的矛盾,两国国际地位的矛盾,美国对两国矛盾的处理方式,两国矛盾的责任方是美国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王超书记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评价谢国明教授的报告。他指出谢国明教授的报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对于我们深刻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科学应对挑战机遇,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要求全校师生必须要对国际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清醒的认知。要充分相信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要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感,理智应对国际关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校教师在各项竞赛中获佳绩

1. 我校教师在第二届江苏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喜获特等奖

201861日至3日,第二届江苏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暨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选拔赛在南京理工大学举行。我校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刘览老师喜获特等奖,将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并被授予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荣誉称号。机电工程学院王晓溪老师荣获三等奖。同时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2. 我校教师获“2017江苏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

613日,“2017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暨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东南大学举行。省教育厅副厅长苏春海,团省委副书记林小异,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家茂等出席并为年度人物颁奖。我校信电工程学院刘枫同学获评“2017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艺术学院辅导员武林老师获评“2017江苏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

3. 我校教师在2018年江苏省高校第十一届基础物理教师上好一堂课竞赛中获奖

近日,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物理学会等主办的2018年江苏省高校第十一届基础物理教师上好一堂课竞赛在中国矿业大学举行。我校数理学院教师在此次竞赛中,荣获理论组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实验组三等奖3项,以及决赛入围奖2项,获奖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

我校学子在各项学科竞赛活动中获佳绩

1. 近日, 全国高校秘书专业知识技能大赛在江苏师范大学举行,经过秘书学基础知识,公文写作,无领导小组讨论、方案制作展示,秘书工作情景展示、硬笔书法、才艺展示等环节的比拼,我校人文学院学生高婷婷、曹天露、许韬、洪富平荣获了团体一等奖和方案制作展示、秘书工作情景展示、硬笔书法、公文写作等四项个人单项奖。

2. 近日,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设计大赛(慧鱼组)在浙江理工大学举行。经过作品展示,实物演示,现场问辩,集中答辩等环节,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叶子凡,钱新宇,郭闯闯,倪琪,王聪等学生在郭华锋老师指导下的作品《旋转桥立式停车中心》荣获一等奖。

3. 613日,首届淮海经济区大学生创业创意大赛暨第八届徐州大学生创业创意大赛在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举办。本次大赛由徐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淮海经济区8个核心城市的12支大学生创业优秀团队进入分站赛。我校推荐的项目《尘远文化-让非遗走进生活》赢得评委一致好评,成功晋级下一轮创业训练营。

4. 近日,2018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经贸物流实践竞赛总决赛在苏州举办。由我校管理学院2016级学生组成的参赛队在决赛中表现优异,分别斩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我校荣获优秀院校组织奖。管理学院的张兵老师等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

5. 近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分会主办的2018 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智欣联创杯国际贸易竞赛决赛在浙江举行。我校经济学院15国贸专业的汪鑫、徐梦琦、李聪、肖颖秀、李飞艳、倪亮六名同学入围总决赛,最终收获团体一等奖。周芳、娄锟、郑凌霄三位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6. 近日,由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南京中心、江苏省工程图学学会主办的第八届华东区大学生CAD应用技能竞赛在东南大学举行。我校学子喜获佳绩,6人分别获得了建筑工程图和建筑三维一、三等奖,并获得团体奖二等奖1项。

7. 519日, “2018年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暨2018年(第11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江苏省级赛现场决赛在南京晓庄学院举行。经过介绍、演示、答辩等环节,我校信电工程学院进入决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平台》、《基于遗传算法的建筑容积率优化求解》、《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车牌识别系统》、《智能停车引导管理系统》四个项目分别获得省级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的好成绩,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胡局新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陆杨老师被评为校级预赛优秀管理员,4个项目全部被推荐参加全国竞赛。

8. 56日,在晋拓杯第七届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共推荐5件作品25名学生参赛,在胡志强、姜德晶、郭华锋、陆兴华、孙健、孙涛等老师指导下,经过作品展示、现场问辩、集中答辩等环节,最终斩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其中胡志强、姜德晶老师指导的作品《华容道智能立体车库》获得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参赛资格。

9. 323日,在第八届园冶高峰论坛暨亚洲园林大会中,我校环境工程学院揽获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竞赛等共5项大奖。其中,13级风景园林学专业学生王康获得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

我校与徐州市农业科学院举行产学研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517日,徐州工程学院与徐州市农业科学院在我校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校长张新科、副校长殷惠光,徐州市农业科学院院长刘明钟、副院长杨峰,徐州市农业科学院及我校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和食品(生物)工程学院科研骨干教师参加签约仪式。殷惠光副校长主持签约仪式。

张新科校长致辞代表学校向出席签约仪式的徐州市农业科学院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他介绍了学校概况、办学特色、服务地方和发展成就。他指出,合作共赢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徐州市农业科学院是淮海经济区一所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有国家甘薯改良中心、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校院有良好的合作交流基础,双方在人才教育培养、科研项目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特色资源共享等方面合作前景良好。他指出,签署合作协议是双方良好合作的开端,也是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合作的起点,必将为促进淮海经济区农业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刘明钟院长介绍了徐州市农业科学院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他对我校办学成就予以高度评价,对双方前期合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希望双方在人才培养、联合科技攻关、平台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他指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新阶段,必将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张新科校长与刘明钟院长代表双方签订“徐州工程学院徐州市农业科学院产学研(框架)合作协议”。张新科校长向刘明钟院长等4位专家颁发徐州工程学院客座教授聘书。

依据协议,我校与徐州市农业科学院将按照“优势互补、平等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院合作、产学研相结合机制,开展多领域合作。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了更高层次,为促进双方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搭建了新平台,具有战略意义。

期间,刘明钟院长一行参观考察了江苏省食品资源开发与质量安全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食品安全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工程实验室以及食品专业文化博物馆。

我校与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平台

201867日,徐州工程学院与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在四季沐歌连云港基地共同举行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签约仪式暨实训基地揭牌仪式。李苏北副校长,四季沐歌集团常务副总裁张晟耀,四季沐歌集团有关负责人,环境工程学院负责同志及部分专业老师参加活动。

李苏北副校长对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对学校事业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高度评价四季沐歌公司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及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李苏北副校长和张晟耀副总裁共同为徐州工程学院校外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揭牌;我校与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协议书;四季沐歌公司向我校赠送价值5万元的净水设备三套。

活动期间,校企双方领导参观了公司新厂区、生产车间和企业文化展示中心,观看了产品展示。

多年来,我校环境工程学院以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连云港生产基地为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通过努力,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太阳能热利用及净水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初具特色。

我校与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举行产学研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524日,徐州工程学院与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在我校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校长张新科、副校长殷惠光,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孔庆华,副总经理张忠海,以及公司有关负责人,我校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和机电工程学院科研骨干教师参加签约仪式。殷惠光副校长主持仪式。

张新科校长致辞代表学校向出席签约仪式的公司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他介绍了学校概况、办学特色、服务地方情况和发展成就。他指出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他强调,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是徐工集团下属实力强大的子公司,工程机械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作为生产型企业,在产品改良、节能降耗等方面工作需求甚大。校企双方前期良好的长期合作交流基础,双方在多领域合作前景良好。他强调指出,签署合作协议是双方良好合作的开端,也是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合作的起点,必将为促进淮海经济区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孔庆华总经理介绍了公司概况和发展现状。他对我校办学成就予以高度评价,对双方前期合作成效予以充分肯定。他希望双方在人才培养、联合科技攻关、平台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他指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有利于双方进一步深入合作,为学校、企业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将提供有力支持。

张新科校长与孔庆华总经理代表双方签订徐州工程学院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产学研(框架)合作协议。张校长向张忠海副总经理等3位专家颁发特聘教授聘书。张校长还向来校的公司领导、专家赠送了《苍茫大地》、《远东来信》等著作。

依据协议,我校与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将按照优势互补、平等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院合作、产学研相结合机制,开展多领域合作。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了更高层次,为促进双方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搭建了新平台,具有长远战略意义。

期间,孔庆华一行参观考察了江苏省工程机械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机械工程实验中心以及徐州工程学院发动机博物馆等。

我校与南京古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创新实训室

614日,徐州工程学院与南京古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我校签署信息安全创新实训室共建协议。校党委书记王超,副校长刘洋,企业代表和我校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信电工程学院相关人员参加签约仪式。信电工程学院院长鲍蓉主持签约仪式。

王超书记代表学校向出席签约仪式的南京古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领导表示欢迎,对企业出资共建实训室表示感谢。他希望双方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共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王超书记与企业代表共同签订信息安全创新实训室共建协议。依据协议,南京古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我校学生提供软硬件设备及学习资源,培养信息安全方面的技术骨干,满足企业和社会对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

期间,刘洋副校长与企业代表考察了信电工程学院学生创新训练基地和信息安全实训室。

外国语学院与苏州新东方学校签署教育实践、就业基地共建协议

201854日,苏州新东方学校副校长汪静静、人力资源部经理程辉来外国语学院签署教育实践、就业基地共建协议。外国语学院相关领导及部分教师也参加了签约仪式。

韩海燕院长首先介绍了近几年外国语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了英语专业学生从事教育培训行业的巨大需求以及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积极反馈,指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切合我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对于提升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汪校长介绍了苏州新东方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规模和师资力量,并高度评价了我院毕业的在职员工和历年实习生的出色表现和良好业绩,并就双方如何进一步合作提出了具体的构想。张秀萍副院长接着介绍了我院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实践教学开展和实习基地建设情况,指出英语专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修订了2018年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英语教育方向,致力于培养区域性英语教学人才。

签约仪式后,韩院长代表学校为基地授牌。目前,我院已有6名毕业生在苏州新东方学校任教、1名管理者、4名实习生。我院与苏州新东方学校共建教育实践、就业基地,这将为我院英语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及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对促进英语师资培训也具有重要意义。

徐州市化学化工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我校召开

520日,徐州市化学化工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徐州工程学院召开。徐州市科协朱晓红副主席出席会议,到会理事共36人,会议由副理事长屠树江教授主持。

王超理事长向理事会作了2017年度工作总结和2018年度工作计划的报告。他重点就学会2017年度举办中国化学会第二届淮海绿色功能材料论坛暨第四届徐州清洁能源材料论坛、召开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申报江苏省科协首席专家、建立徐州市科技服务站和派出首席专家、举办基于中华诗词弘扬化学知识系列科普活动、荣获市科协综合示范学会等工作作了总结。报告肯定了各位理事对学会工作作出的贡献,对学会2018年工作进行了布置,强调学会要做好“2018国际(中国)清洁能源材料论坛国际学术会议的承办准备工作。

朱晓红副主席代表市科协祝贺市化学化工学会荣获综合示范学会,并进入市科协所辖80多个学会的第一方阵!祝贺学会2位同志被评为第六届徐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她以五个对化学化工学会2017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学术活动有高度,科普活动有特色,会员活动有阵地,科技服务有能力,学会管理有规范。她希望市化学化工学会在2018年加强政治引领,扩大公共服务,进一步提升学会服务企业能力,争取通过省民政厅“4A社会组织评估。

会议议程中,堵锡华副理事长主持审议了《增补常务理事和理事的报告》;冯长君秘书长向大会作了《徐州市化学化工学会2017年财务报告》,并主持讨论了申报市科协《提升学会服务科技创新能力计划》项目。

最后,王超理事长在总结讲话中希望各位理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学会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他强调要全面履行工作职责,切实提升工作实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做好学会各项工作,既要继续保持市科协综合示范学会称号,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争取4A级学会。他强调指出,学会要全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接徐州地方经济,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能力。他希望各位理事要把项目做成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的精品,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驱动发展的强力引擎。不断提高学会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学会的内部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校姜慧教授主编出版住建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日前,住建部十三五规划教材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我校姜慧教授主编的住建部土建类学科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建设工程经济》、《土木工程造价》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建设工程经济》入选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本套教材作为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包括20种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目前正在全国开设土建类专业的高校推广使用。本套规划教材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成套出版特色教材的首次尝试,对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学院召开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动员大会

411日,体育学院召开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动员大会,体育学院领导、学院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全院师生参加了会议。

会上,院长李平作了题为《以迎接审核评估工作为契机全面推进学院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的报告。报告传达了学校迎评的总体部署,介绍了我院本科教学工作情况,从提高认识、领导责任、督促检查和工作纪律等方面,阐述了当前评建工作的形势。李平院长强调,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分工不分家,每位师生员工都要高度自觉,充分认识到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重要意义,以积极进取的心态迎接审核评估;要根据评估要求,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的评建任务;要严格责任体系,层层追责,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任务精准到位。

专业体育教研室主任蒋善华、公共体育教研室副主任高成强、教务科科长张楠、学生科副科长纪素艳分别代表各单位,教师代表张蕾、学生代表王凯分别代表全院教师和学生在会上先后作了表态发言,他们呼吁全院师生要保持高昂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相关工作中,他们还表示在学院党总支、院行政的指导下,全院师生凝心聚力,一定会取得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攻坚战”的胜利!

艺术学院2018届毕业设计作品展在徐州美术馆开展

516日,我校艺术学院2018届毕业设计作品展在徐州美术馆开幕。校领导张新科、殷惠光、王冬冬、刘洋,市文学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王雪春出席开幕式,来自中国矿业大学等兄弟高校代表、学生实习基地代表和艺术学院师生共计400余人参加活动。

张新科校长宣布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2018届毕业设计作品展正式开幕。

王冬冬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对作品展开幕表示祝贺。她指出,学校举办毕业设计作品展目的是通过学生创作体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特色,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作品展的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师生耕耘的汗水、不懈的努力与执着的追求,承载着同学们的理想和希望,体现了同学们真诚表达的勇气、源于自我的生活经验、对专业前沿的准确把握以及对设计创新的解读和诠释。她强调,毕业设计展是同学们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汇报和展示,是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的全面检验。

朱温馨同学代表2018届全体毕业生发言。她深情表达了对学校、老师和家长培养教育的感恩之情,汇报了作品创作的心路历程和对即将踏入社会的信心和期待,并祝福母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惠剑代表兄弟高校致辞,对我校毕业设计展的规模和毕业生的设计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

开幕式后,领导和嘉宾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毕业设计作品展,对本届毕业生独特的艺术创意和精心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次展出是我校自1985年设置工艺美术专业以来,第五次在市级展馆举办的综合性艺术设计作品展,参展作品包括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等五大专业类别。本次展出的主题是新鲜的创意思维,多元的视觉表现,既是即将毕业学子们精彩的学业汇展,更是带给大家艺术的生活生活的艺术启迪。作品展为期9天,将持续到524日结束。

我校成功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省赛选拔赛

523日,徐州工程学院江苏百城惠杯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下帷幕。副校长刘洋、市商务局副局长季华出席。本次大赛邀请26家知名企业及投资人士出席并进行项目投资评估对接。

刘洋副校长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也为创新创业工作和实践提出了新要求,希望参加决赛的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这次机会,互相学习,努力提升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全校互联网创新创业优秀种子。他预祝大赛圆满成功。

季华副局长指出,互联网+”是新时期创新创业的主旋律,广大创业学子应增强机遇意识,产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发挥年轻人思想活跃、创造力强的优势,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在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实现人生价值。

本次大赛自4月启动以来,共收到参赛作品174项,经专家评审,最终共有12个项目入围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两个项目团队荣获一等奖,另有4支团队荣获二等奖,6支团队荣获三等奖,本次大赛还评选出优秀指导老师优秀组织奖最具人气奖优秀奖

信电工程学院举办“《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教学沙龙

66日,信电工程学院举办《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教学沙龙,学院领导和教师参加了此次教学沙龙活动。该课程负责人兼主讲教师姜代红教授从课程建设背景、课程教学内容、MOOC+SPOC+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混合式教改与实践中存在问题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最后姜老师和与会教师交流混合式教改经验。

教学副院长韩成春对本次教学沙龙进行了总结,首先肯定了课程团队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成效,鼓励广大教师以课程教学团队为核心,以优质课程建设为起点,积极参与课程团队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与教学水平,促进我院教学质量的提高。


徐州工程学院“学习新思想 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

活动启动并开讲首堂课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与部署,我校学习新思想 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启动。615日,我校首场授课由校党委书记王超主讲。

首堂课上,王超书记的授课题目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推进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应用技术型大学——徐州大学建设》,王超书记从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推进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应用技术型大学——徐州大学建设等两个方面进行了授课。

王超书记在授课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对青年成长成才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结合我校事业发展实际,王超书记指出,推进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应用型大学——徐州大学建设,一是要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要始终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三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四是要努力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晓刚教授以《重温光辉思想,致力立德树人》为题,从马克思的光辉一生、马克思主义及其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意义与伟大实践、走进新时代必须学思践悟马克思主义等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进行了解读。

为确保本次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学校专门组建了由校领导和专家老师组成的讲师团,通过深入学习研究,精心备课备讲,针对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传达讲授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本次授课后,相关课堂就陆续举办,通过网络直播、巡回授课等方式走进学院、走近师生,着力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形成全校师生同上一堂课的生动局面。

坚持以本为本 推进四个回归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

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陈宝生

(2018年6月21日)

同志们:

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是教育部党组经过认真研究作出的重要决定。改革开放40年,教育部召开全国会议专门研究部署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是第一次(1998年、2004年教育部召开过两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从“本科教学”到“本科教育”虽只有一字之差,反映的是形势发展了、认识深化了、内涵拓展了、地位更高了)。今天,除在座各地各校的负责同志外,31个省(市、自治区)教育厅(教委)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以及全国1200多所本科高校的干部教师代表通过视频同步参加这次会议。这是一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部署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会,是一次全面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大会,也是一次全面高扬人才培养主旋律的大会,对我国高等教育今后的发展必将产生重要影响。这次会议上再次征求意见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我们称为新时代高教40条)是做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施工图”,干货多、含金量高,请同志们认真研读,多提宝贵意见。刚才,上海市教委、江西省教育厅、北大、清华、川大、天大、东莞理工学院、青海大学的同志分别从不同角度作了发言,做得、讲得都很好,很精彩。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本科教育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标准

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着眼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5月2日在视察北京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和十八大以来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教育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次5.2讲话,是十九大之后总书记首次专门系统讲高等教育。讲话强调了四个“重大论断”: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四个“重大论断”,充满了对高等教育的热切期望,表明了总书记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大关切,体现了对扎根中国大地办高等教育、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讲话提出了四个“主要内容”:明确提出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提出“二个重要标准”,就是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明确提出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再次强调“四有好老师”殷切期望的基础上,对青年学生明确提出“四点希望”,就是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这个“一二三四”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进一步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旗帜鲜明地指出了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就是培养人,高等学校的根本标准 就是立德树人的成效。特别是总书记提出要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大家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

我们学习总书记5.2讲话,要同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政会上的讲话、2017年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以及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作为一脉相承的有机整体,联系起来学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总书记对高等教育工作的要求更加明确具体了,既有宏观阐述,又有中观要求;既有思想政治规范,又有全面业务要求;既有思想理念,又有标准方法。总书记始终强调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在高校思政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在政法大学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深入研究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这些重要论断为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指明了奋斗方向。先进思想引领伟大事业。面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迫切需求,面对时代变革、未来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面对知识获取和传授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发展实际,全面落实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标准,高扬起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

教育是民生、教育是国计,但首先是教育,必须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办事。我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于高等教育,我们可以讲: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有两个基本点,大家要把握好。

一个基本点是,坚持以本为本。

以本为本是由本科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本科教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的成型期,要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铸就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打牢成长发展的基础。这一阶段,也是学生知识架构、基础能力的形成期,要教育引导他们夯实知识基础,了解学科前沿,接触社会实际,接受专业训练,练就独立工作能力,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学生成才立业奠定立身之本。

以本为本是由本科教育的地位作用决定的。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体量规模最大全国1200多所本科院校在校生中,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是8:1,毕业生中本科生占比8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培养了六千多万的本科毕业生,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如果没有这几千万的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们说,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其次,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基础。没有优秀的本科毕业生,研究生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毛坯和种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无法培养出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培养了650万左右的研究生,他们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脊梁和领军人物,如果没有本科教育的优质生源基础保障,做到这一点也是不可想象的。本科生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我们说,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

以本为本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识和趋势近千年的世界现代大学发展史告诉我们,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发展之本。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看,一流大学普遍将本科教育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将培养一流本科生作为学校发展的坚定目标和不懈追求。越是顶尖的大学,越是重视本科教育,本科教育被这些大学视为保持卓越的看家本领和成就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宝。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大学把人才培养的本质职能进一步强化和凸显,“回归本科教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共同强劲的行动纲领

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看,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整个高等教育战线要树立这样的理念: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我们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

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提出高等教育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这“四个回归”得到各方面尤其是书记校长的热烈响应,许多地方和高校专门出台了加强本科教育的意见,在提升质量方面有很多新理念、新作为,取得了可喜进展。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教育部发布了首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各高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升专业内涵和质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其他专业认证工作也有序全面展开。课程改革亮点频出,推出了一大批线上线下精品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体系正在形成。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慕课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走在了世界前列,大学生创新创业呈星火燎原之势。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对高校开展了一轮审核评估,完成200余所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质量文化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总的看,教学标准立起来了、制度建起来了、改革动起来了、特色亮起来了,本科教育工作全面企稳向好。2018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较去年有大幅提升,其中对教师教学水平、育人意识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满意度提高了8-10个百分点。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同,是对大家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是一份让人欣慰、让人振奋的“成绩单”。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目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已进入提高质量的升级期、变轨超车的机遇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本科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影响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突出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一是理念滞后问题。面对扑面而来、汹涌澎湃的新一轮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一些高校仍然因循守旧,办学治校的理念思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没有及时应答,模式和方法创新不够,内容更新不及时,滞后于时代变革。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深刻认识到,有的历史性交汇期可能产生同频共振,有的历史性交汇期也可能擦肩而过,这次历史性机遇抓不住,高等教育就有可能犯战略性失误和错误,人才供给跟不上就可能会迟滞国家发展。二是投入不到位问题。一些学校在本科教育上还存在着领导精力投入不到位、教师精力投入不到位、学生精力投入不到位、资源投入不到位的问题,本科教育仍处在艰难爬坡中。这四个不到位既有硬件方面也有软件方面的问题,但重点还是软件问题,这是我们着力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三是评价标准和政策机制的导向问题。一些评价指标没有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成效,高校人财物方面的一些政策机制还没有聚焦到人才培养上来必须对症下药,在评价标准上加强引导,在体制机制上持续攻坚,强力疏通这些政策堵点。

另一个基本点是,推进四个回归。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推进四个回归,就是要回归大学的本质职能,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高校要调整思路,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教学、科研等都要积极服务于这个中心、这个根本,不能搞成两个或者几个中心高校的办学目标和各类资源都要主动聚焦到这个中心、这个根本上来;高校的标准和政策都要充分体现到这个中心、这个根本上来。

回归常识,就是学生要刻苦读书学习。学生的第一任务就是读书学习。高校必须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要引导学生读“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马列经典、中外传世经典和专业经典。“腹有诗书气自华”,要通过读书学习,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国情民情,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学会理性思考;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面向实际、深入实践,以知促行、以行求知,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高校要以学生为中心办教育,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中心评价教育,以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评判教育的成效,这是最重要的。说到底,回归常识,就是要按照总书记指出的,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更好地为国为民服务。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大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不是轻轻松松、玩玩游戏就能实现的。有调查分析(中国大学生学习发展研究和全美大学生学习的数据调查和分析),我国大学课堂的挑战性和美国高校相比还是有差距的,高校还存在一些内容陈旧、轻松易过的“水课”,有人说,现在是“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这种现象应该扭转。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对大学生既要有激励也要有约束,要改变考试评价方式,严格过程考评,通过鼓励学生选学辅修专业、参加行业考试等,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读书上,实现更加有效的学习。要严把出口关,改变学生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回归本分,就是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教授就得教书授课,离开了教书授课就不是教授。必须明确,高校教师不管名气多大、荣誉多高,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高校教师要做到“德高”,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到“学高”,下苦功夫、求真学问,以扎实学识支撑高水平教学;做到“艺高”,提升教学艺术,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改造学习、改造课堂的能力。说到底,回归本分,就是要按照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要求,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教师评价问题。一些学校在评价教师时,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过度强调教师海外经历、国外期刊论文发表数量等,这样的“指挥棒”不利于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要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多维度考评教学规范、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研究等教学实绩,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对教学工作的要求要硬一点,教学工作达不到平均水平,就不能晋升职称,真正将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到实处。

回归初心,就是高等学校要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高等学校的初心就是培养人才,一要成人,二要成才,也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要用知识体系教、用价值体系育、用创新体系做。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鲜亮底色”,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入实施习近平教育思想“五进”行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打好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要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造就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专业素养和过硬本领,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说到底,回归初心,就是要按照总书记对青年学生提出的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希望和要求,培养又红又专堪当大任的一代新人。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问题。2018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把它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我们要旗帜鲜明,在持续提升思政课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回归梦想,就是高等教育要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坚定信心,推动高校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努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历史证明,当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动荡时期,教育不能救国;当国家处于和平建设的发展时期,教育能够兴国;当国家处于伟大复兴的跃升时期,高等教育可以强国。说到底,回归梦想,就是要积极回应总书记对高等教育的殷切期盼,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力支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各类高校都要争创一流本科教育的问题。一流本科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要加强一流本科教育。“双一流”建设高校并不一定就有一流本科教育,学科一流并不代表专业一流。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学科、教学、教材、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五个子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是上位的,五个子体系是下位的支持支撑,都要服务于人才培养体系。一流大学建设必须聚焦人才培养,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一流学科建设必须反哺人才培养,建设一流专业。同时,应用型高校也要加强一流本科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各类人才,我国有一大批应用型高校,要根据办学传统、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紧跟时代发展,服务地方需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总的来说,四个回归是高等教育根本使命的强基固本,是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同频共振,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奋进之笔,必须把四个回归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对照四个回归,高校要广泛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首先明确应该干什么?要通过大讨论,思想上再认识、观念上再调整、人才培养再定位,明确学校、院系、教师的根本使命是什么,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什么,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是什么。其次明确应该怎么干?要系统考虑如何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建设高水平的学科专业、教师队伍、课程教材体系和管理制度。我们要广泛凝聚共识、汇聚磅礴合力,聚心聚力到人才培养上,把四个回归的要求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三、写好“奋进之笔”,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首先必须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内容。要主动担当、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突破,努力实现有灵魂的质量提高、有方向的水平提升、有坐标的内涵发展、有特色的双一流建设、有引领的标杆大学。去年,教育部党组对写好“教育奋进之笔”已经做了全面部署,对高等教育打好提升质量、促进公平、体制机制改革这三大攻坚战提出了明确要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我们出台了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范课堂教学管理等一系列文件,这次会上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配套文件,提出了做好本科教育工作的具体举措。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把相关文件的要求落到实处。这里,我再强调几点。

第一,内涵发展要更深一些。现在,高等学校的硬件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一批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硬件水平同世界一流大学比没有太大差别,关键是要在内涵上下大功夫,把握好着力点,建设高水平教学体系着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用好增量,建好新专业;盘活存量,升级优化原有专业。专业建设好了,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就立起来了。要着力推进课程内容更新。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综合性、问题导向、学科交叉的新型课程群,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及时纳入教材,不能再用过时的知识培养明天的毕业生。要着力推动课堂革命。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教与学形态,高校教师要把育人水平高超、现代技术方法娴熟作为自我素质要求的一把标尺,广泛开展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让学生主动地“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要着力建好质量文化。大学要自觉地建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要将质量标准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唤起每个主体的质量意识、质量责任,将质量要求内化为大学的共同价值和自觉行为,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行业部门、学术组织和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质量保障制度体系。

第二,领跑发展要更快一些。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引发世界格局的深刻调整,重塑国家竞争力在全球的位置,重构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要把握好战略机遇,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一些领域大胆改革、加快发展,形成领跑示范效应,取得全局性改革成果。要加强新工科建设。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发动机,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关键技术是要不来的、买不来的、讨不来的。要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发展新兴工科专业、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前瞻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提升国家硬实力要加强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医学教育要树立大健康理念,加快培养具有仁心仁术的卓越医学人才,实现从治疗为主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覆盖。要大力推进医学与理工文等学科交叉融合,为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新兴医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深入推进医教协同,由教育部与卫健委和有关地方政府共建一批高水平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服务健康中国建设。要加强农林教育创新发展。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山水林田湖草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等农林教育要肩负起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现有涉农专业。适应现代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加快布局涉农新专业,助力打造天蓝水净、食品安全、生活恬静的美丽中国。要加强文科教育创新发展。要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学习和研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文科教育中的领航和指挥作用,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文化,培养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家,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加快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养,加快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加强文、史、哲、经济学创新人才培养。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全方位深层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造就源源不断、敢闯会创的青春力量创新人才培养,要推进科教融合,让学生尽早参与和融入科研,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加大各级科研基地向本科生开放力度,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要努力建设一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成为政治标杆、办学标杆、育人标杆、队伍标杆,发挥好排头兵、领头雁的作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特别是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标准,树立一批这样的标杆,让广大高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双一流”建设高校要争当立德树人的标杆,在人才培养方面走在前列、干出成效、做好示范。

第三,公平发展要更实一些。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措施,推进了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但发展仍然不平衡,必须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继续推进。当前的重点是要补齐区域短板,深刻认识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对整个国家发展布局的战略意义,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统筹谋划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双一流”建设、“部省合建”、省部共建、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等工作,形成合力,助力中西部地区加快现代化进程。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集群发展的“集聚-溢出效应”,以成都、西安、兰州和重庆、成都、西安这两个西三角为战略支点,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导向,以区域内高水平大学为发展龙头,引领带动推进西北地区和西南高等教育集群整体发展,真正让中西部高等教育产生“自我造血能力”。中西部高校也要眼睛向内,练好内功,激发内在动力、发挥区域优势、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要有“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自信和吸引力。

第四,变轨超车要更坚定一点。“互联网+”催生了一种新的教育生产力,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引发了教育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化。“互联网+教育”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争夺下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主导权、话语权的重要阵地和焦点领域,在这方面我国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在起步阶段就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只要我们积极主动作为,就能赢得未来,这一点要坚定信心(我国已建成10多个慕课共享平台,上线慕课5000多门,超过7000万人次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要持续保持中国慕课的国际先进水平,制定慕课标准体系、打造更多精品慕课。要推动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加大慕课平台开放力度,建立慕课学分认定制度,推动教师用好慕课和各种数字化资源,着力破解区域之间、校际之间优质教学资源不平衡的突出问题。尤其是要大力推动慕课在中西部高校的推广使用,让中西部高校学生在当地就能享受到名师、名课,迅速大幅提升中西部高校教学水平。要重塑教育教学形态。高校要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打造智慧学习环境,探索实施智能化的精准教育,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智能时代核心竞争力。我们要紧紧抓住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提高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推动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变轨超车”。

第五,创新发展要更紧迫一些。总书记在不久前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对于高等教育发展来讲,改革是第一动力,创新是第一引擎,要成就伟大的教育,教育创新就一刻也不能停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在近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也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50年代高等教育的院系调整,初步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体系。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学习、改革开放、跨越式发展,建成了高等教育大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1978-2017年,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从86.7-3779万,40年增长了43)。第三个阶段就是进入新时代,我们全面开启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新征程,这是一个从学习跟随到开拓创新的历史发展新阶段。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某些领域也开始进入无人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模仿复制,需要有旱路不通走水路、水路不通走山路、山路不通开新路的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不断推动高等教育的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方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中国要强盛、要复兴,要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首先必须成为世界主要高等教育中心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教育创新要更坚定一点,要更自信地在世界舞台、国际坐标和全球格局中去谋划发展,参与竞争和治理,创建中国理念、中国标准、中国方法和中国模式,建设世界高等教育新高地。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创新的脚步也从未停止,都在奋力奔跑、极速前进,如果我们仍然四平八稳、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仅无法实现超越,还有可能进一步拉大我们的差距。我们要想在新一轮快节奏、高频率、大变革的全球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就必须有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更大的勇气、更大的魄力、更大的智慧探索高等教育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技术、新模式、新文化,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办好一流本科教育,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各级教育部门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发挥好“战略指挥部”的职能,加强综合协调,政策引导,汇聚各方力量,努力成为人才培养的服务中心、思想中心、组织中心和指挥中心。高校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好“一线指挥员”的担当和权责,把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从嘴上落到脚下,带头抓、带头干、带头改。广大教师要发挥好“战斗员”的关键作用,投入足够的精力、投入足够的时间,潜心教书育人、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培养好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同时,也恳请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担当人才培养的“智囊团”和“补给站”,汇聚起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磅礴力量。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责任与担当

杜玉波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同时特别强调,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这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布的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动员令,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最紧迫的战略任务。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开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新征程的新任务正等待我们去落实。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应该沿着什么道路前进、应遵循什么原则、用什么方法指导,不仅是高等教育学术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大事要事,也是高等教育战线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写好奋进之笔的关键任务。

一、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要运用新思维、抓准真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强调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在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有关论述中同样充分体现,他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高等教育研究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方面,同样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换句话说,高等教育研究要有所建树、有所作为,必须树立为满足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要,促进高等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而做学问的理想;必须自觉把个人学术兴趣转移到服务国家需求、回应社会关切上;必须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力争作出经得起实践检验,对实践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咨询建议、改革方案等。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研究需要具备的新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新时代高等教育研究要突出问题导向,必须着眼于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聚焦关键环节,抓准真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为促进教育理论创新、指导教育实践做出了贡献、发挥了作用。但是不容忽视,高等教育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假大空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源自高等教育实践,而是来自于书本资料中得来的假说和空想,闭门造车式地进行所谓的理论建构,提出的问题既无理论根据,又无实践根基,往往还会以繁琐、冗长、晦涩且高深莫测的论述去阐发不证自明的问题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的伪问题。这样的研究如何担当起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如何指导高等教育实践,如何推动高等教育理论创新?新时代高等教育研究迫切需要运用新思维、探索新方法、抓准真问题,推进高等教育研究达到新境界。

教育部把2018年作为调查研究之年,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要切实抓好调查研究工作,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不论是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操作者,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只有这样,高等教育研究才能焕发活力,彰显价值。

二、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要探索新模式、做好真研究

不忘初心是高等教育研究者时刻要反思和警醒的事情,只有明确初心所在,才能廓清高等教育研究的终极目标与核心要义。高等教育研究的初心就是要解决高等教育存在的实践问题。但随着学科化的发展,高等教育研究逐渐出现了一种倾向,即偏重于著书立说、发表文章以及申报各类课题,片面强调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化。通过研究形成著作、文章,对于学科建设固然重要,但是把高等教育研究看成唯成果论,这就偏离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初心和出发点。高等教育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教育的需求,是解决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如果高等教育研究仅仅是从书本到著作、从资料到文章,仅仅只是空讲学术观点,这就忘记了高等教育研究为什么出发。

既然高等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高等教育实践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那我们就要有目的地转变高等教育研究现有的模式,积极去探索高等教育研究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就是要基于真问题,提倡探索边实践、边研究、边应用、边总结、边宣传、边推广的新模式。这六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从实践中进行的研究,才是真研究。这样的研究成果形成之后要在实践中应用,并在实践中去检验其是非成败,然后进一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形成可供指导实践的理论。好的经验和成果还要借助各种途径广泛宣传,从而在高等教育领域得到推广。这样的研究路径就形成了由实践到理论、理论再指导实践的完整的研究链条,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具体运用,应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研究要探索的新模式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成果,在理论与实践上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还存在着数量不少的华而不实的伪研究。这些伪研究打着各种课题的名义,采用不着实际的方法,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不仅扰乱了高等教育研究理论体系的构建,而且还误导了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那么,如何做高等教育研究的真研究呢?这就需要从真问题出发,真正广泛收集实践经验,采用正确的研究方法,认认真真做调研,扎扎实实进行实证研究,踏踏实实做好案例库和数据库建设,切实保证研究程序不走过场、不摆样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等教育研究能够形成规律性的认知成果。

三、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要开拓新境界、推动真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等教育研究要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先发展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个大方向,扎根中国大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国际视野充分借鉴他国经验,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研究新境界。同时,如同前面所述,新时代高等教育研究需要具备的新思维是建立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之上的,这里所指的新境界也必须建立在这一发展思想之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在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研究人民的教育需求,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让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研究要真正做到总结好中国经验,真正做到反映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服务高等教育改革创新。高等教育研究者应该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高等教育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提炼出指导高等教育实践的新理论,从而推动高等教育研究真创新,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理论体系。

四、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要作出新贡献、确保真管用

新时代高等教育研究要运用新思维,抓准真问题,探索新模式,做好真研究,最后的落脚点是要作出新贡献新贡献不能限于学科建设,不能止于学术发表,不能囿于理论构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服务思想,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发展方向,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指针。高等教育研究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并不断强化四个服务意识。新贡献就要满足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现实需要,以大格局大研究,真正把高等教育研究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美好向往紧密结合在一起,始终与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同向而行,在回应关切、服务需求中作出新贡献

这种新贡献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满足各级政府的高等教育决策需要,为制定高等教育政策建言献策;二是为高校治理现代化服务,针对高校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三是为高校师生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排忧解难;四是助力高等教育学科建设。

高等教育研究要抓好成果导向,确保研究成果真管用,这也是检验教育研究成果贡献度的重要标准之一。邓小平同志曾讲: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这个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个,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就是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个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当前,推进高等教育研究科学发展,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担当起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使高等教育研究真正满足服务人民、回应需求、创新理论、科学决策、推动实践等多方面需求,做好资政、咨教、咨询服务,切实保证研究真问题、做真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真管用

【杜玉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18年第5期第1-332

编辑:高原

审稿:邵晓根、唐仕荣

报: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研究生教育处(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处、教育评估院;市政府文教处;市教育局高教处

报:校领导

发:各部门、各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教务处 2018622

共印40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8f4fa0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0c.html

《徐州工程学院教学工作简报-徐州工程学院教务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