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发布时间:2019-08-14 23:43: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比尔盖茨也说“好的习惯是成功的阶梯,成功源于好的习惯”。

古今中外,习惯培养始终是教育界备受瞩目的问题。古有“孟子言性,孔子言习”。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普德曼也精辟地概括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决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除了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外,就是能够不断迁移的良好习惯了。新课程改革,除教学内容的改变外,更重要的是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即要从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变革必然引起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的变革。学习习惯本质上是一种素质,终生可用,可持续性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习主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的过程,“自主建构”就是怎样建构的方法问题,有方法也就有习惯的问题。

习惯 习惯一般是指由于重复或联系而巩固下来的,并变为需要的行为方式。它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个体的习惯是环境的影响和后天教育的结果,二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产生稳定的行为或心理表征。学习习惯一般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稳定学习方式(主要分行为和思维两方面),是一个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经常化的行为表现,从心理机制来看,习惯是一种内在的需要,不按习惯做,就会觉得别扭,它是一种省时、省力、高效的自然行为。

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一般是指学生为了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事实上,无论是在评价角度还是在教学方向,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大家努力的一个方面。人们越来越关注良好习惯的培养,试图把科学的学习方法沉淀在学生的习惯之中,从而终生受益。

二、课题界定

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素质教育总的要求:学会做人,求善;学会学习、创造,求真;学会生活,健体;学会审美,求美;学会劳动、生存,敬业;使学生具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在变化的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高度适应能力,具有创造意识,并能不断获得新知,而且有能力克服自身的局限。

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以德育为导向,以心育为基础,以智育为主干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俗话说:“积千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学习生活中,在学习环境的影响下,经教育反复练习形成的,最终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阶段是良好习惯的形成的最佳时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理论依据

1.传统的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对学生行为的指导以及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行为从方向上可分为良好行为习惯和不良行为习惯;从行为方式上可分为定型性行为和非定型性行为。非定型性行为指的是非习惯性动作,包括正确行为与不正确行为;定型性行为指的是习惯性动作,包括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培养定型性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是习惯动作,包括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培养定型性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是养成教育的重要任务,要靠长期培养和训练。良好习惯和正确行为是完善人格必不可少的。

习惯教育的内容要规范化。要克服教育上的盲目性,必须有一个通盘的考虑,把一些最基本的教育内容筛选出来制定出行为规范。逐步建立起规范的体系。习惯教育的内容要序列化,可参考三种理论:“循环主产”理论,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循环往复的训练,它是螺旋式上升的;“阶段说”理论;“中心扩散说”理论。

2.人的行为既受外在因素影响,同时也受个体的自我调节因素制约。这一观点从另一侧面指出了学习习惯对学习活动的影响。

3.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积极倡导“教学合一”的思想,他提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而是教学生学。” 教育的作用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仅仅教会学生一些知识。尤其在当今社会,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但只要有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所需要的知识,从而更快地跟上时代的步伐,甚至成为引领时代的先行者。

四、研究目标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我校小学1-6年级学生。

(二)研究目标

1.问卷调查,确立小学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目标系列;

2.针对目标系列,研究相应的培养方法,制定出较为明确的、操作性强的各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的目标培养体系;

3.通过教学试验及针对性的教学,积累和总结出一批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的优秀案例、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方法;

4.制定出有一定操作性的科学评价体系和方法。

(三)具体指标

1.资料收集、总结(准备阶段);

2.相关学术论文(不定期);

3.情况调查分析(实施阶段);

4.具体的目标、体系(实施阶段);

5.典型做法、成功案例(实施阶段);

6.阶段研究论文(实施阶段);

7.实验分析统计资料、报表(整理阶段);

8.结题报告(整理阶段)

(四)内容与形式  

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华东交通大学王东华先生认为:习惯的培养更多的要靠潜教育。我认为每个孩子都可以从他周围的成人身上找到“影子”。如果身处孩子周围的父母、老师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非常容易。  

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对老师的依赖与信任感,他们视老师为自己的教导者和指挥者,而且在其小小的心灵看来,教师是高大的、无所不会、无所不能的。因此,钦佩、崇敬、爱戴之心油然而生。从而,他们就会去模仿教师的一些一言一行。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注重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给方法,反复练习  

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的养成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动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多多实践。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讲,记忆力、意志力都比较差,有些动作往往讲过了他们也不会记住。对于每一项内容,首先教给孩子们正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组织练习,在多次的重复中强化正确的行为方式。  

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我们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还召开主题系列班会活动,如:“学习习惯交流会”“学习数学的方法经验交流会”和“这样的做好吗?” 等形式促进学生学习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活动,学生明确自己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存在哪些坏的学习习惯,并能针对坏的学习习惯总结改进方法和措施。定期组织开展好习惯养成竞赛活动,评出一、二、三等奖,激励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5、培养学生的习惯及措施:  

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数学。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  

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掌握概念的过程一般以认识具体实物为起点,先形成表象,然后抽象概括得到概念。针对学生这一思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遇事问个为什么,更要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动手演练,进行验证,在实践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规律和乐趣,这样长持以久,"勤思勤动"的习惯就会 ""中逐步形成。   

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笔、尺等,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如果是做假期作业,应先制订做作业的计划,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拉,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做作业要字迹工整,答卷时卷面要洁净。  

许多学生做完题目,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把这种积极性逐渐引导到自我评价上来,使他们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做完作业,先验算,发现问题再看书,看例题对照检查,做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教师和家长长期这样要求,就能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课外阅读的习惯   

要学好数学,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教学中,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实践证明,没有克服不了的坏习惯,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所以,不能试图“毕其攻于一役”,而应遵循“严格要求,耐心疏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进行。任何不良习惯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教育得法,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去变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85e2c7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d2.html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