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教学价值观

发布时间:2019-03-21 12:43: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中国传统教学价值观
作者:翟淑娟
来源:《速读·下旬》2016年第11

         要:教学价值观研究是教学论亟需深入关注的领域,开展教学价值研究,需要以中外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参照,特别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家庭本位、教师本位、轻视学生个人的发展、重视人伦教育和道义教育,忽视自然和实用性知识教育,是我国传统教学价值观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价值观;教学价值观;传统文化

        教学价值观是人们对教学活动中教育属性与教育需要的满足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看法。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其主要表现形态有哲学、文学、伦理等,主要流派是儒家、道家、佛家。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不仅文化传统十分丰富,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也是如此。

        一、传统教学价值观的概念

        中国传统教学价值观是指产生在远古时代,在历史发展中世代相承并依然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教学价值观,价值观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历史性和选择性等特点。传统教学价值观是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的蕴涵在传统文化之中。

        二、传统教学价值观的基本特点

        (一)教学的个体价值

        1.学生发展的价值。对于学生个体来说,通过教学所获得的知识,最重要的就是当时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在我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都是以三纲五常为主流价值观,人们会时刻把三纲五常铭记于心并自觉去践行和维护。家庭本位在我国传统的社会关系体系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家庭的血统、门第、个人所处的辈分、出生的顺序基本上都决定了个人的命运。家庭本位之所以成为我国传统教学价值观念的一个特点,是因为传统的家庭与社会具有同构性。

        传统教学价值观以群体为本位。这种价值观的优点体现在群体重于个体的价值取向,以天下为己任的优良传统,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形成平等友爱、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价值观倾向造成的一个重要不良影响:人从主体地位下降为客体附属物。在传统儒家文化中,主体是包融于外物之中的,人只有在整体性中,才能昭示出自己的存在和全部意义,个人的意志和情感也只有在群体关系中才能体现出来。个人隶属于家庭、家庭隶属于社会、社会隶属于最高的家长——皇帝。这使得家庭本位现象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牢固的思想文化保证,使人们深信不疑。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多是围绕着以上的内容,学得好的学生,就被认为是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主体缺乏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根本原因之一。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价值观念中,伦理道德的养成也被视为是教学的重要价值之一。学生学会修身、以礼待人、遵循三纲五常,就是教学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也是教学对学生的价值所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53fe9f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c.html

《浅谈中国传统教学价值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