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计划建设情况

发布时间:2018-07-12 21:21: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4]已经挂牌(已通过初审及已通过答辩名单见上表)的高校自主协同创新中心有

来自百度

中心名称

共建单位

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学部,清华大学

气候变化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学部,北京大学

肿瘤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

量子调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国家清洁能源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协鑫集团

生命的化学基础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

水污染控制先进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太赫兹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协同创新中心

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

紧缺战略矿产资源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京大学等

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

西北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

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药科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

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华创新药物联合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

世界文明与区域研究协同中心

北京大学,南开大学,

膜分离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

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中央电视台

拓扑材料科学与技术上海协同创新平台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

太空信息工程协同创新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中国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

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天津现代口岸协同创新中心

南开大学、天津市口岸办公室[5]

绿色智慧岛协同创新中心

南开大学海南大学、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6]

手性,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南开大学牵头、兰州大学四川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7]

先进地面交通创新联盟

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

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

,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

长江,黄金水道,绿色和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河海大学,重庆交通大学

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与成果转化协同创新联盟

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

生物医用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

先进磷化工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联盟

四川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

阻燃材料与技术协同创新联盟

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大学,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

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

知识经济与法制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8]

主要粮食作物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畜禽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玉米水稻小麦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财经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两型社会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湖南科技大学[9]

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

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钢铁研究总院

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河海大学、清华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10]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

特殊区域公路大通道协同创新中心

长安大学,同济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雷达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

农业高效用水协同创新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

有机发光显示(OLED)协同创新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东南大学

广东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

中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西南财经大学,国家,审计署,中国银监会

山西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

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

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协同创新中心

,,,,,东南大学,同济大学

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

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11]

现代城市交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

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罗马大学

中国财政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

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

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浙江大学

首都世界城市顺畅交通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大连海事大学,长安大学,长沙理工大学

煤炭高效安全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深海工程与舰船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哈尔滨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福建师范大学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研究局等[12]

替代石油路线大型化工过程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

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中国科技大学

小麦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山东农业大学

海外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

华侨大学牵头,暨南大学

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

中国企业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

对外经贸大学、商务部[13]

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协同创新中心

合肥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

资源化工绿色过程与产品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等[14]

天津医学表观遗传学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医科大学南开大学[15]

湖南数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

湖南中医药大学

网络计算与信息处理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16]

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共同建设。[17]

通航时代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镍钴金属材料创新中心

清华大学、金川集团[18]

三峡地区灾害与环境协同创新中心

三峡大学[19]

民用航空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

东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纺织产业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东华大学,西南大学,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工业设计与技术集成国际协同创新中心

广东工业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等[20]

复杂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工业生态修复及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云天化,集团等

循环经济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精密,冷轧板,带生产技术区域协同创新中心

燕山大学,河北钢铁集团

通信系统协同创新中心(通信系统联合实验室)

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电信福建公司[21]

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工业大学

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协同创新中心

中央戏剧学院

海西新型显示器件与集成协同创新中心

福州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

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外交学院[22]

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共中央编译局[23]

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东莞市横沥镇上海交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

洪泽湖,生态区现代农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淮阴师范学院[24]

中国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协同创新中心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5]

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

常州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等

三化协调发展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河南大学[26]

干旱环境与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

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27]

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

东南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28]

中国艺术国际传播战略协同创新中心

东南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29]

西部典型行业污染控制协同创新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等

汽车,连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云南西仪等

活塞和,缸套,产品协同创新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成都银河动力有限公司等

现代天文与空间探测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30]

区域环境质量协同创新中心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31]

中国文学与东亚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32]

“2011计划首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包含了科学前沿、文化传承、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四大类,研究内容涵盖了量子物理、化学化工、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型材料纳米科技等各个领域。这些研究方向体现了国家的重大需求,也是国际科技前沿竞争的需要。

可以实现绝对保密的电话、速度超过传统计算机百倍的量子计算机……都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组建的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正在攻克的科技前沿问题。中心主任潘建伟院士告诉记者,计划于2015年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正是协同而来的。该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郭光灿院士解释说:中科大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已处于世界前列,但是我们不会发射卫星,做不了空地实验。于是,中国科技大学联合了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4家单位,共同实现目标。

南京大学牵头的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实现国家南海权益最大化为目标。这个汇聚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军指挥学院等多家机构的中心,组建了南海史地与文化研究、南海法律与国际关系、南海资源与环境、南海舆情监测分析与交流等八大平台。海军指挥学院教授冯梁是南海地区航行自由与安全合作研究平台的首席专家。他坦陈,海军指挥学院是海军的最高学府,但我们只能从军事角度为国家决策提供依据。现实中,南海问题涉及政治、外交、法理等复杂情况,协同的工作方式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所以特别愿意参与其中

化工是江苏省的主导产业,但产品及技术低端,急需以高端和生态化为核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南京工业大学牵头的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围绕区域需求,形成了学校主导研究方向,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再到应用转化,每个环节都找到了协同单位。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3家合作成立的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可谓得天时、地利、人和。同处中关村核心区域的3家单位犹如科研的铁三角,步行不过十几分钟,而3家的合作早已有之。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丁洪认为,地理上的距离不可忽视,当今世界许多重大科学发现就是在科学家面对面的碰撞中产生的。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更是将地理优势发挥到极致,该中心就坐落在连接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的工字形建筑——天南大联合大厦内。发文时,不出楼门,两校的师生就可以到对方的学校去学习、研究。据天津大学副校长冯亚青介绍,中心已完全实现了仪器设备共享,只要在电脑上预约就可以优先使用。两校之间还实现了互选课程、互派导师的机制。在成果怎么算的问题上,两校还有一个创举,规定凡是合作研究成果,只要在本校参与者中署名排在第一位,就认可为第一作者。

技术保密问题是企业不与高校合作的原因之一。中南大学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周科朝说。中南大学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围绕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的关键科学和共性技术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战略研究、成果转化等协作。现在,在中心的平台上,高校与企业有了共同的目标,签订保密协议,打破了以往的壁垒。

协同创新,无非就是人财物三样,其中会聚人才是最难做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韩杰才说,不同单位的人展开合作,就要打破单位属性。协同创新中心的体制改革就是要让人员流动不调动,加入中心就意味着企业与高校都得承认这一统一的平台和合作机制。

南京工业大学出台科技十九条,鼓励协同创新中心的教师、科研人员创办学科型公司,把科技成果所占股份的90%奖励给教师,使沉睡专利走出故纸堆,打破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僵局。中心对公司进行绩效考核,以贡献论英雄。发文时,学校控股参股、技术支撑的公司有100余家,有5家以上进入上市辅导期

作为一个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的计划,各高校在人才聘用、资源配置、考核评价、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各具特色。在记者看来,“2011计划像是一枚火种,使体制机制的坚冰开始消融,使高校科技创新之光闪亮,同时也点燃了企业、政府、行业、科研单位的热情。

2011协同创新中心现场考察环节,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亲自到场。他表示,河南作为一个人口大省,没有“985工程高校,总感到有遗憾,这次一定要抓住发展机会。从2013年开始,河南省每年为河南农业大学牵头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安排专项建设经费3000万元,连续支持4年。

苏州大学组建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过程中,苏州工业园区政府不只提供资金上大力支持,对于引进的人才,在公寓、子女入学、家属工作等方面,政府都出面协调解决。

对于中国高校正在实施的“2011计划四川大学牵头的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阿兰·盖伦说:我知道中国政府将对最优秀的大学科研中心给予支持,现在中国创造了很好的科研条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回国,我就是跟着自己的学生来到这个中心的。[3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ab208b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3.html

《2011计划建设情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